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四宇天际 > 寻亲卷 二、端午佳节静寒蝉

四宇天际 寻亲卷 二、端午佳节静寒蝉

作者:翠筱寒玉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8: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叶飞是那种比较传统的人,李玄清的行为,并不符合他心目中大家闺秀的气质。不过说实在的,叶飞也有点喜欢这个小丫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正气。而李玄清的身上,正好有这种正气。

这种正气叶飞也曾经有过,不过那是在他年轻的时候。随着年纪一天天的增长,以及在官场的打磨,他的正气已经所存无多。

对李玄清的为人,叶飞很欣赏,但作为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行为,叶飞又不是很满意。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叶飞不知该如何选择。

因此,他有一个想法,一个让他自己也觉得不应该的想法。但就在这时,李天寿竟然主动提出他那不该的想法。“叶兄,有空的话,让令公子常来我家坐坐。”

未出阁的女子,就应该整天待在闺房里读书、绣花,怎可以随便见人。正因如此,叶飞虽有心让两个孩子见见面,但也不好开口。就算李玄清成天在外面野,自己也不能提出这种失了礼数的想法。

幸运的是,李天寿先提出了这个建议,叶飞反而不用开口。

既然如此,就让两家孩子见见面。就算最后不成,走动走动感情也是不错的。

几天后,李家来了一位常客——叶天华。

一见到叶天华,李天寿就很是喜欢。

早就听说叶天华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再过几天,叶飞也陪同儿子一起来拜访李天寿,这主要是想看看李玄清。

因为自那天回来以后,叶天华心中就一直念叨这李玄清。叶天华的文采可算是得到大多数同僚的认可的,但自从那天从李天寿家回来,读书的时候就常走神。考校学问的时候,也常有答不上来的时候。

为此,叶飞也要见见这个让儿子魂不守舍的李玄清是怎样一个人。

看到了,人很美、很清纯,骨子里也透出一股大家闺秀的气质。虽然一刻也闲不下来,但那是青春活力的表现。果然是我的儿子,眼光一点也不差。

被人一直盯着的感觉是很不自在的,但父亲与大哥再三叮嘱,李玄清也不得不忍着。

也许是感到自己一直盯着别人看很不礼貌吧,叶飞干咳了两声,便与李天寿闲聊起来,让小辈们先行离开。

现在两人所聊的,自然就是两家的婚事。

不过,这都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婚姻之事自古以来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跟儿女们商量,只是让他们知道这件事,并非争求他们的同意。更何况这两人都是“你情我愿”,就等着选定良成吉日了。

一离开会客厅,李玄清如脱笼的野鸟,立即恢复自己的本性,并向堂兄述说自己闯荡江湖的心计划。

刚说了个开头,李玄意就明白她的意思。

但李玄意绝不会容这个丫头出去,去查找杀了心背后的真相。何况,他也隐隐约约明白今日所见之人,意味着什么。

果然,没过多少天,叶家便派人下聘礼,并定下婚期。

咋听到这一消息,李玄清自然不愿意。在她的心目中,当然是闯荡江湖、行侠仗义。在家相夫教子,她可受不了。

虽然和父亲吵了多少次,但父亲这次是铁了心答应这门亲事,不管她怎么闹也没用。“人家叶公子有什么不好,一表人才,又是官家子弟,你还有哪点不满意。”

本来,这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但天不从人意,这其中又出了个岔子,而且还是个不小的岔子。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一件震动朝野的事情。

在朝中正派领袖,兵部主事王守仁,因罪被贬。

王守仁一出事,朝中局面立时变得不明朗。

正直之人一时没了主心骨,不敢轻举妄动,像叶飞这种中立之人,也看不出将来的发展,只得闭门谢客,连婚期也往后推迟,以免遭人口舌,落下把柄。

听到这个消息,李玄意心头沉重,李玄清却如冰封解冻、久旱逢甘(当然是指推迟婚期的事)。

可推迟并非终止,所以还要想其他办法。

但家里人都很支持这门婚事,想靠他们帮忙,那是不可能的。

思来想去,唯一能行得通的,便是离家出走,而且是走的远远的,让家里人都找不到。

但可惜的是,天不从人愿,家中还有个能力在她之上的李玄意。不管她做了多周密的安排,多精细的伪装,总是在快出门时被逮个正着。

还好堂哥有人性,没把这件事告诉父亲,给她有机会一次次的潜逃。李玄意希望,堂妹能在失败中认清事实。

但天不从人愿,虽然每次都不成功,可李玄清屡败屡战,她坚信,只要坚持不放弃希望,就一定会成功。

果然,她的心念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在前几天,堂兄李玄意被几个朋友请出去。具体是什么情况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事一定与王守仁有关。李玄意可是很在意这件事的,为此,他不得不放弃监视堂妹,离开家门。

李玄清可是很感谢这位为国为民的王大人,若不是他,只怕现在自己已经嫁为人妇。就算是被贬,也还为自己创造了一次逃走的机会

同样姓李,同样因为王大人,但李玄意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王守仁的出事,朝廷少了一位栋梁支柱,百姓少了一位再世青天。

为此,天下针对此事出现了三种做法。

其中一种是邪派武林的做法,那就是杀,杀了一了百了,还可向朝中对王守仁不满的势力邀功。这一派的人与朝中东厂、锦衣卫等关系密切,意见也很统一。

反观正道方面,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保;一种是救。

保的人认为,王大人虽然获罪,但只要刑期一到,或者皇帝赦免,到时候还可以东山再起,带领朝中群臣抵抗奸佞。只要这段时期好好保护王大人,让他不被奸邪之徒所害便可。

而要救的人,则认为朝廷昏暗,早已被阉党所控制。与其把希望放在昏君身上,不如让天下爱戴的王大人来领导更好。他们的想法是在半路上救走王大人,效仿宋朝时的宋江,在水泊梁山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或者如各朝开国之君一般,揭竿而起,谋划天下。

而李玄意的朋友都属于后者,他们这次把李玄意叫出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他们的理由很充分,王大人在天下读书人的心中有地位,而他李家富可敌国,又时常放粮赈灾。如果这两方面合作,那么天下将是囊中之物。到时候王大人得了天下,李玄意便是开国功臣。

但李玄意可没这么激进,他是一一将众人反驳。

首先,李玄意认为,刘六、刘七两人举事多年,怎可能把如今的成果拱手让人。

其次,大明立国已久,这么长时间的统治,让天下读书人恨不能把心掏出来表示忠心。如果王大人此时选择占山自立,必然受到天下读书人的唾弃,到时候又哪来的人心。

三者,武林正道当中,有一半人要保护王大人一直到刑满释放。在这期间,不管是来行刺的,还是来救人的,都算是他们的敌人。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正道两大势力互斗,只会自损实力,让邪道有机可趁。

这一番道理,终于说服了他那几位朋友,最终让他们都同意先保护王大人,有什么事以后再说。

李玄意的这些话,不仅是说给他的这些朋友听的,同时也希望他们能把话传给有和他们同样激进想法的人,劝他们做事前要三思。

当他以为这事已经解决,满心欢喜的回到家时,发现家中出事了。

李玄清终于还是逃离了这个家。

不同于以往,这次她是留书出走。信中,她已经表明了立场,不取消这门婚事,她是绝不会回来的。即使被抓回来,她也不可能妥协。

这次的离家出走可不是发发小姐脾气的小事,现如今已经不是他一家的事,同时也是叶家的事。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很快叶家就知道了。

这叶家与李家的婚事,可是朝野共知的,若是在以前,叶飞一定会大闹李家,甚至退婚。但现在可不行,而且自己这么一出丑,说不定还能保住自己一条小命。

所以叶飞在这个特别的时期,还是到李家,与李天寿长谈一次。

交谈的结果是,现如今的局势,要立即举办婚事并不是明智之举,但这门亲订下就不要退了。

既然朝中局势不知何时恢复以往的互相牵制,两家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李玄清找回来。

以往,每次见到二叔,他总是一脸严肃。但今次相见,二叔已经没有以前那种威严与强势了,如今,他只是个孤独的老人。

李玄意只要在家,定当每日都会给而是请安。但这次回来,李玄意发现,二叔苍老了许多,不仅头发花白了不少,脸上的皱纹亦如刀刻一般,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脸上。合体的衣裳,遮不住他单薄的身体。

对于二叔的要求,李玄意从来都是认真完成,何况这次的事件,是堂妹有错在先,更给二叔沉重的打击。所以就算老人家不说,自己也会将她找回来,好给两家的长辈一个交代。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也是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齐豫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

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主要内容要有:赛龙舟、挂钟馗像、迎鬼船、挂艾草、吃五毒饼、咸蛋、粽子等。

虽然离端午节还有几天,但节日的气氛明显浓了。

在集市上,已经有人开始卖粽子了。在一些玩耍的孩子身上,可看到佩戴香囊。在山林之中,可看到有人采百草。更可看到几个村子举办龙舟的热闹景象。

但是今天,李玄意所经过的村子,却与前面所看到的大相径庭。

这让他联想到不久前八方城的事。

但转念一想,这应该不可能。这个村子不大,最多不过十几二十来户人家,要是想练功,这里根本不够。

但看这家家闭门,户户禁足,必定是有什么事发生。

李玄意不是那种喜欢惹事的人,也不像堂妹那样整天把行侠仗义挂在嘴边。但如果真遇到那种不平事,他定然会管上一管。

只是现在这种情况,他就是想出手,也不知该怎么做。

忽然间,他想到以前在茶馆听说书的讲过,一般的山贼,都喜欢到村子里抢美人。而且他们喜欢装得有礼,先下聘,再等到某个节日把人带上山。

“不会这么巧,就被我遇到了吧?”李玄意自嘲的说了句。

就在快要出村子的时候,李玄意终于看到一户人家开着门。一位年约七旬的老妇人,正坐在门前包粽子。

李玄意上前几步,来到老人面前,先施一礼,才开口说道:“老妈妈,在下是外乡人,路经贵地,想讨口水喝。”

老人抬起头,用一双浑浊的眼睛看了看李玄意,同时将手中的粽子包完,放到地上的簸箕里,方才站起身来,说道:“这位少爷先等一会儿,我这就给你倒水去。”

说着,老人便起身回屋。

老人已经很老了,走起路来步子很小、很不稳,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她推到似的。

尽管如此,老人还是给他倒了碗水,并搬了个凳子让李玄意坐。

在水送上的时候,老人有礼的一笑,说道:“乡下地方,没什么好招待的,只有一碗苦茶,少爷你可不要嫌弃啊。”

老人身后的房子,斑驳的墙上,出现了不少裂痕。泛黄的窗纸,似乎风一吹,就会化为粉末。老人这一进一出,也没看到有其他人。可见这个家,不仅家徒四壁,老人更是孤苦无依。

看着碗中只有一小把茶叶末,但这却是她能拿出的最大热情。

一个人活到这把年纪,按说对一切都应该很冷淡了,但她却对一个外来的陌生人如此热情,正是她内心的那一点淳朴。

老人笑的时候真的很单纯,就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但她脸上的褶皱却似在告诉世人:我,曾经也是孩子;孩子,也终将是我。

这些皱纹就如流水一般,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一刻不停。当它停止了,便也成了一潭死水。

当喝完茶的李玄意刚坐下,那位老人又开口说话了:“这位少爷,不是老身想赶您走,只是如今不太平,加上您穿着这身好衣服,待在这里不安全。”

顺着老人的话,李玄意赶忙问道:“老妈妈,在下也学会一点武功,在一进村子的时候,我就看出这里有问题,可否将事情告诉在下,说不定在下能解决呢。”

“没用的。”老人长叹一声:“以前也有会武功的人自夸自耀,但没有一个能解决的。而且这些人的尸体最后都被挂在村外的大树上,之后村子中的人便再也不敢请外人来帮忙了。”

“老妈妈,在下的武功可比那些人要高,说不定就能将你们的问题解决。”

“唉!你们这些年轻人,怎么就这么不停劝呢。前不久那姑娘是这样,现在公子你也是这样。你们这脾气真像,说不定上辈子是一家人。”

一听到姑娘,李玄意可就激动了,连忙问道:“老妈妈,你见到的姑娘可是这样……”

把堂妹的长相说出来,李玄意既希望那姑娘就是堂妹,又希望她不是。

究竟村子里的问题是什么,老人口中所说的姑娘到底是不是李玄清,李玄意能不能帮村子解决问题?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收看《玄黄四宇》·寻亲篇,第三集——夜探山寨密中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