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55章 火箭筒也不行(求追读)

王干事推开门,把考试分数汇报给牛部长。

牛部长满意的点点头。

从墙上取下一串钥匙,带着李卫东来到距离办公室不远的一处库房前。

钥匙捅开锈迹斑斑的大铁锁,伴随着‘吱宁’的声音,大铁门缓缓打开。

仓库内的木架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武器。

拉七、拉八、十响、二十响、推轮、十三拉等手枪,以及步骑枪、套铜枪、二八、三八、七九式步枪、卡柄枪、汤姆式冲锋枪、捷克式轻机枪、加拿大重机枪等。

武器的状况都不太好,锈迹斑斑的,有些还是残缺品,应该是从部队上淘汰下来的。

李爱国在墙角处看到两门m1型81毫米迫击炮。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乌黑的炮管上,散发着冰凉的光泽。

从保养程度上看,这玩意肯定好用。

只要把炮弹填装进去,就能把对面的墙轰倒。

牛部长见李爱国双眼紧盯迫击炮,连忙摆手:“那玩意可不行,你想都别想。”

“你要是想被关进去,可别捎带上我。”

开一炮的想法,要落空了。

李爱国恋恋不舍的走到木架子前,淘换了起来。

“诶,火箭筒也不行!”

“你这孩子看上去是个好孩子,怎么跟你师傅一样贪心。”

“只能选手枪。”

恋恋不舍的放下火箭筒,李爱国拎起了一把手枪。

跟一般的手枪不同,这支手枪格外的大,并且拥有褐色手柄和银灰色枪体,看上去格外的威武。

牛部长见李爱国拿着手枪走过来,眼神中闪过一丝不舍:“你小子倒是好眼光,这把柯尔特m1911A1手枪,是二十三团的战士,从史密斯特遣部队手中缴获过来的。”

“据说在缅甸战场上,美国鬼子曾用这种手枪,连开4枪击落Rb鬼子的“零”式战斗机。”

“咱们机务段里只有这一把。”

李爱国拿着手枪摆弄片刻,突然想到一个关键性问题:“部长,有配套的子弹吗?”

“我瞅瞅...”

牛部长取出记录本,翻找一阵子,笑道:“你小子倒是运气好,仓库里正好有两百发.45英寸柯尔特手枪弹。”

两百发子弹,看似不多,其实够用了。

当火车司机的,真正开枪的机会并不多。

只是按照武装部的规定,每个司机每次只能领取4发子弹。

把子弹压在弹夹里,李爱国又在牛部长的注视中,在靶场试了几枪。

清脆的枪声回荡在空气中,子弹正中靶心。

“行啊,有你师傅的风范。”

牛部长这才帮李爱国办理了手续。

从此之后,咱李爱国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大枪了。

回到武装部,李爱国正准备跟牛部长告辞,远处跑来一个相貌清秀的女人。

女人操着蹩脚的普通话告诉牛部长,孩子生病了,她中午不能给牛部长送饭,让牛部长在机务段食堂里凑合一顿。

“我知道了小金,你赶紧把咱儿子送到医院去。”

那女人点点头,看了看李爱国,微微点头示意,这才急匆匆的离开了。

看着女人长了一副标准的朝鲜女人的面孔,再联系到她姓金,和她那口蹩脚的普通话。

李爱国有些明白牛部长为何会提前转业了。

心中一阵唏嘘,李爱国跟牛部长闲扯几句,转身往财务科走去。

腰间的手枪沉甸甸的,时不时的磕碰大腿根,有些不舒服。

李爱国觉得应该搞一个枪套,把手枪套在皮带上。

只是这是以后的事情了,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领取工资。

...

还没上班,就能支取本月的工资,这种耸人听闻的事情,就发生在李爱国的面前。

李爱国手上拿着102块钱,一摞饭票,油票、火柴票、洗衣服票....一时间感动得差点流下泪来。

相比之下。

前世那些下个月底才发上个月工资的黑心老板。

就应该被吊死在电线杆上。

二十号前发工资的老板,可以让他挑选一根矮点的电线杆。

“同志,同志....”

财务科的干事看着李爱国激动的样子,感觉到有点奇怪。

喊了他两声后,指着收据条:“同志,麻烦你在上面签上名字。”

“好好....”

出了机务段,李爱国感觉到天空格外的蓝,小鸟的鸣叫声,格外的悦耳。

怀揣102块钱,他有种后世万元户独有的豪横感觉。

有了钱,咱得可劲的造!

蹬着自行车来到朝阳菜市场。

花了2分钱买了五斤小白菜。

又拐到粮站帮隔壁刘大娘稍了五斤棒子面。

刘大娘腿脚不方便,每隔半个月都会委托李爱国帮她买粮食。

骑上双人自行车回到四合院的时候,已经是午饭时间,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走到刘大娘家门口,门楣上没有挂上光荣之家的牌子,李爱国暗暗松口气。

刘天全和刘地全都是勘探队的工人,三年前被抽去执行任务,并且这任务还不能对外公布。

连刘大娘都不知道他们身在何方。

可见这任务并不简单。

再联系今年是1956年,戈壁滩种蘑菇的事项,已经早就提上日程。

他们很可能是在戈壁滩中勘探种蘑菇的地点。

或者是加入了519地质勘探队,在边疆寻找铀矿。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在干活。

李爱国收拾思绪,敲开刘大娘的屋门。

刘大娘正忙着做饭,见李爱国拎着棉布袋站在外面,忙把李爱国请进来。

“你这孩子,大娘又麻烦你了。”

“看您这话说的,天全哥和地全哥不在家,身为邻居,我帮忙是应该的。”

李爱国把棉布袋子倒进面缸里,把面袋子折叠好,装进帆布袋里。

这玩意下次还能接着用。

刘大娘这时候已经从兜里摸出五毛钱和一张五斤粗粮票。

“孩子,你接着。”

李爱国也没有客气,拿过粮票,揣进了兜里。

他扭头看看桌子上摆着二合面面条。

“大娘,天全他们每个月寄回来那么多钱,你完全可以吃细粮。”

刘大娘笑道:“老年间,京城过乱兵的时候,我兄弟姐妹七个,没有吃食,只活下来了我一个。”

“我年纪大了,吃那些精细粮食,有点糟践了。”

李爱国清楚刘大娘的性子,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回了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