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521章 雨伞大卖,大嫂难产了

夕阳如血,余晖洒满整个四合院,映照出一片温暖的金黄。

天空被晚霞染成了一片淡淡的红,渐变渐暗,像是时间的流转。

四合院二十多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房屋少人口多,到处都是私搭的杂物间、锅碗瓢勺,鸡零狗碎的小事儿层出不穷。

做饭声音,吵架声,欢笑声,哭泣声各种情绪层层交织在一块,弥漫到空气中,构成了浓郁的烟火气息。

烟火气息的独特魅力,不在于它是不是很美,而是它是一种真实。

真实总是最美的。

生活本来就有酸甜苦辣,没有痛苦永远无法感受幸福。

李爱国挺欣赏这种烟火气息,挎着帆布包,一手拎着一只鸡,一手拎着一条鱼往后院走去。

三大爷早在门口蹲守了一个多小时,见他走过来,连忙凑上去。

“爱国,下班了?”

“忙着呢,三大爷。”李爱国打声招呼后,就准备回后院。

却被三大爷拦住了。

“听说你鼓捣出了一种自动雨伞,能不能卖给我几把啊?”

看着玳瑁框眼镜后的小眼睛,李爱国有些佩服三大爷了。

消息灵敏,敢想敢干,要是晚上几十年,三大爷肯定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可以啊,一把雨伞十块钱。”

卖给谁不是卖,咱李爱国可不挑客户。

“.那个,爱国.”

三大爷扭扭捏捏了半天,小声说道:“可以赊账吗?”

李爱国诧异:“赊账?”

“就是我先拿了货,过个把月再把钱还给你。”三大爷搓搓手说道。

李爱国瞬间明白了,这货是准备空手套白狼,拿自己的雨伞去卖高价,然后再还了本金。。

“三大爷,你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盘。”

“我不是没啥本钱嘛,不过你放心,咱们是邻居,我肯定不会坑你。”

“这个我放心,你要是敢黑我的钱,我就毙了你!”

李爱国拍了拍插在腰间的手枪,吓得三大爷打了个哆嗦,连声说“不敢”。

李爱国接着说道:“只是三大爷,你想过没有,你低买高卖算不算投机倒把呢?”

此话一出,三大爷顿时清醒过来了,脸色有点发白。

“可是我在捡废品的时候,听那些大院子弟讲,他们都准备买几把雨伞,然后卖掉”

话音落了,三大爷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

人家大院子弟根红苗正,而他只是小业主出身,两者完全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李爱国之所以敢公开出售雨伞,依靠的也是机务段这个大平台,要不然也会有麻烦。

三大爷的这次创业,还没有走到道路上,就中途夭折了。

希望他以后能够再接再励。

九月二十日,清晨七点半。

沉睡了一夜的京城苏醒过来,略带湿润的空气中夹杂了纷乱的声音,充满激情的一天随着大公鸡的喔喔叫声拉开序幕。

京城机务段的今天依然跟昨天一样繁忙。

邢段长一大早蹬着自行车来上班,刚走到机务段门口就感觉到不对劲。

机务段的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从大门口排到了对面马路上。

“机务段招工了?不对啊,我这个段长怎么不知道呢?”

邢段长捏住车子闸,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喊住了正在维持秩序的保卫干事。

“小王,这里怎么多人,怎么回事儿?”

王干事道:“今天李司机的工作室对外销售雨伞,他们都是等着购买雨伞的。”

“雨伞.就是李爱国那种售价高达十块钱的自动伞?”

在得到确定的答案后,邢段长一时间感觉自己好像有点难以理解这个世界了。

当初李爱国把自动伞的售价递交到段里,邢段长拍着桌子说,“好家伙,十块钱一把伞,这家伙压根没有准备对外销售啊。”

几个副段长已经开始开动脑筋,准备选取一个合适的名义,把这批雨伞当成奖品发下去了。

现在倒好,只是现场排队的人都超过两千人了。

时间来到了八点钟。

李爱国带着周克还有黄婧,将自动伞从工作室里运到了大门口。

那帮排队小青年激动起来,现场瞬间沸腾了起来。

李爱国抄起铁壳喇叭吼道:“都给我排好队,谁要是敢捣乱,取消购买资格。”

让邢段长惊讶的是,那帮子一向桀骜不驯的大院子弟,此时一个个都老老实实的排起了队伍。

李爱国接着说道:“因为红星自动伞数量有限,为了防止有黄牛倒卖,现在采取限量销售的办法,一个人只能买一把雨伞。”

十块钱一把的伞,还跟精面粉一样,采取限购的策略.邢段长也是开了眼了。

限购这种说法在这年月太常见了,队伍中那帮准备倒卖的年轻人顿时耷拉下了脑袋。

李爱国继续说道:“在开售之前,我要给你们讲一下,自动伞的使用要领。每次按动开关,必须要轻轻用力。

下雨天用了雨伞之后,要把伞面擦拭干净,伞骨也要擦拭,最好是用桐油抹一遍,这叫做保养。

如果保养不当,导致雨伞出现故障,我们红星工作室不负责维修。”

听完这话,邢段长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雨伞在这位老段长的印象中,就是一件工具。

下雨了拿出来,雨停了收起来,哪有那么金贵啊。

这些人已经不是购买雨伞了,而是买一位大爷回家伺候。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帮大院子弟非但没有反对,反而频频点头。

“瞧瞧,不愧是自动伞,要是跟一般雨伞那样,咱们还不买呢!”

李爱国对于这些人的反应倒是不觉得奇怪。

后世的奢侈品比他做得还要过分。

衣服不能清洗,皮包不能装重物,唯一比较实用的就是那种价值9999的砖头了,可以当做真砖头,将那些买奢侈品的傻帽拍晕倒在地上。

将注意事项讲了一遍后,销售正式开始。

邢段长第一次见识到了京城大院子弟的消费能力。

十块钱一把的雨伞,这些家伙们眼睛都不眨一下。

只是片刻功夫,两千把雨伞就销售一空了。

那帮子没有买的雨伞的家伙,还有些不甘心。

“同志,还有没有了,我有钱啊。”

“没了,没了!你知道什么叫做限量嘛!赶紧走。”

李爱国毫不客气的把那帮家伙赶走了。

他收拾了一下,将钱全装进帆布袋子里,带上黄婧准备继续今天的行车任务。

邢段长这会也清醒了过来,推着自行车,冲过去喊住了李爱国。

“爱国,这么一把雨伞,咱们机务段能挣好几块钱吧?”

李爱国抬起手腕看看行车时间快到了,叮嘱黄婧先去检修火车头。

“师傅,你放心,我一定会认真的。”

看着黄婧迈着欢快的步伐,快步朝着站场上走去,李爱国觉得这个小徒弟,好像有点用处。

他从兜里摸出一根烟递给邢段长。

“段长,经过核算,刨除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物流成本,仓储成本外,一把自动伞的净利润是六块三毛二分钱。”

“咳咳咳!”邢段长被这个数字惊呆了,猛地倒吸了一口气,烟呛到了肺管子里,猛烈咳嗽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这才算是缓了过来。

“六块三毛二分钱卖五把雨伞.”邢段长看到阎解成迈着快乐的小步伐,在机务段里传递消息,说道:“卖五把雨伞就够阎解成的工资了。”

他一下子来了精神:“爱国,为什么只卖两千把雨伞啊,咱们可以多卖点啊。”

“物以稀为贵,这玩意卖得多了,就卖不上价格了。”

“也是啊”邢段长虽然不懂奢侈品的销售理念,也懂得这个道理。

“只是只能挣这么点钱,太可惜了.现在咱们总局的摊子是越来越大,机务段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原本还想着靠着多挣点钱,给职工们发奖金来着,可惜了”

李爱国道:“当然不能只卖两千把雨水了。”

“你刚才可是说了这是限量的,要是生产得多了,就不值钱了。”

李爱国道:“这种五颗星星的雨伞确实只能生产两千把,但是咱们可以换个样式啊,

比如捶子雨伞,镰刀雨伞,甚至是火车头雨伞。

这一系列雨伞因为跟五星雨伞完全不同,并不算是破坏限量销售的说法。”

邢段长听得嘴巴一点点长大,最后机会合不拢了。

过了好一会,喉咙眼里才挤出一丝有些变形的声音。

“爱国啊,我看你浓眉大眼的,咋这么狡猾呢!”

“批准吗?”

“批准!绝对批准!我马上回办公室召开段领导会议!”

有钱不赚是王八蛋,邢段长自然不是王八蛋,立刻意识到了自动伞的钱景。

方便面因为摊子铺得太大,大部分利润都被总局拿走了,还要分给各地的包乘组。

自动伞则不同,高昂的售价已经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方便面那样畅销。

这对于前门机务段反倒是一件好事。

前门机务段完全可以把自动伞的生产销售工作抓在手里面。

每年就算是只能卖出一万把自动伞,也足够给机务段的职工们发放奖金了。

机务段的职工工资不低,但是工人大部分都拖家带口,靠着那些工资过日子,日子比较辛苦。

有了这笔钱的话,工人们的日子能好过不少。

机务段的职工之所以能够把机务段当成家,为了铁道的发展奋不顾身,那是因为机务段的领导真把他们当成了兄弟姐妹。

自动伞的扩大生产项目,以全票同意的方式,获得了段领导们的同意。

邢段长亲自到总局要来一批材料的供应额度,又跟红旗雨伞厂协调了生产工作。

自动伞虽然生产步骤复杂,生产难度高,但是加工费也比较高,红旗雨伞厂当时就停掉了一批老式雨伞的生产工作。

一把把印刷有各种图案的自动伞被生产出来,运送到了前门机务段,陆陆续续投放到了市场上。

为了防止有人仿冒,每把自动雨伞的伞柄上,都被雕刻了一行独一无二的序列号。

跟李爱国预料的一样,系列自动伞的出现,并没有打消那些大院子弟购买自动伞的欲望。

有些大院子弟反而开始热衷于收集自动伞了每样买一把,藏在自家的柜子里,可以向那些小姑娘们展示自己的“实力”。

甚至有些稀有的雨伞,被炒出了高昂的价格。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自动伞交给机务段负责生产后,李爱国又恢复了往日的悠闲。

每天跟陈雪茹过着快乐的小日子,工作就是开开大火车。

只不过跟以前相比,多了一个小徒弟。

像端茶倒水这种活儿,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了。

黄婧身为黄大车的女儿,虽然是个女娃子,骨子里还是流淌了火车司机的血液,进步非常快。

只是一个多月的时间,黄婧就把郑师傅那点铲煤的技巧学得一干二净。

郑师傅数次背着黄婧提意见,想让黄婧当正式的火车司机学徒,都被李爱国拒绝了。

当上火车司机之前,李爱国曾经感到疑惑,为什么那些不是科班出身的职工,要成为火车司机,需要当很长时间的司炉工。

在火车头里待了一年多时间,见识过无数风霜后,李爱国总算是明白了。

当司炉工,每天铲几吨甚至是几十吨煤炭,是对那些职工的锻炼和考验。

只有通过了这些锻炼和考验,机务段才放心把数千人的性命交给到他手里。

黄婧似乎也清楚这种\"潜规则\",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反而在行车中,更加积极的铲煤。

平淡而有意义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十多天后,李爱国结束行车回到宿舍,刚洗了澡准备休息一会再回去。

宿舍门被黄婧敲开了。

“师傅,刚才我接到了嫂子打来的电话,大嫂生产被送到医院了”

大嫂生产了?李爱国这阵子忙,还真疏忽了这事儿。

前阵子陈雪茹告诉过他,大嫂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了。

“送到哪个医院了,朝阳医院还是工人医院?”

“好像是老协和。”

闻言,李爱国扣扣子的手停滞在了半空中。

大嫂是木材厂的职工,一般看病都是去工人医院,而朝阳医院距离裁缝铺最近。

现在却被送到了老协和,只有一种可能,生产遇到了麻烦。

想到这里,李爱国顾不得收拾床铺了。

打开门,朝着黄婧说道:“我床铺上的脏衣服,麻烦你给收拾一下,放在床下的搪瓷盆子里。”

“放心吧,师傅。”黄婧也感觉到不对劲,关切的问:“师傅,用我帮忙吗?”

“用不着,你晚上把刹车系统的图纸背下来,明天行车的时候,我要抽查。”

抛下一句话,李爱国冲下宿舍楼,骑上自行车,一路狂奔来到了位于崇文门附近的老协和。

老协和是在王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单独的病房,病房是澡堂子里面的布局。

因为年头比较久了,条件比不得后来新修的医院,但是大门口却人来人往,病人络绎不绝,其中有很多孕妇。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这里有京城最好的妇产科。

医院总是不那么令人感到快乐的地方,病人的呻吟声,空气中消毒水的味道夹杂在一起,足以给人一种莫名的压抑情绪。

唯一不同的就是妇产科了,病房里时不时传出婴儿的啼哭声,象征着新生的希望。

李爱国按照陈雪茹在电话中讲的

此时陈雪茹,大哥,二哥还有陈方轩已经等在了走廊里了。

陈雪茹白皙的小脸上挂满了紧张,看到李爱国过来,快步迎过来拉住了他的手。

“大嫂怎么样了?”

“今天羊水破了,本来送到朝阳医院生产,结果发生了难产,只能转到这里来了。现在医生正在给她剖腹产。”

感受到陈雪茹手有些颤抖,李爱国轻轻拍拍她的肩膀。

“没事儿的,这里是京城最好的妇产科医院,大嫂肯定能顺利生产。”

陈雪茹本来紧张无比,听到这话不知为何,瞬间放松了起来。

李爱国走过去跟大哥他们打了招呼,随口问道:“为什么会难产?”

这年月妇女同志经常参与劳动,体格也比较健壮,难产的事情并不多。

“医生说庆芳肚子里孩子太胖了”大哥讪讪的低下了头。

陈家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他们夫妻两都是工人,李爱国还时常从外地搞来一些鲜物。

大嫂便躲在家里面可劲的炫。

陈雪茹曾经提醒过她几次,让她注意点,不要营养过剩。

只是这年月压根不存在营养过剩这种说法。

妇女同志也能够以生一个胖乎乎的小子为骄傲。

谁家的孩子体重太小,就会抬不起头来。

在这种情况下,大嫂和大哥自然不会听陈雪茹的。

只不过是孩子太胖了,只要进行剖腹产,不会有什么危险。

李爱国也放下了心。

一个多小时,护士推开手术室的门走出来。

“哪位是家属?”

“我是产妇的丈夫。”陈行甲举着手跑了过去。

“生了,男娃子,九斤!”

“九斤.”

李爱国在心中默默给大嫂竖起了大拇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