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461章 贾家进了学习班,向李爱国学习,陈雪茹分了房子

中院内。

树枝随风哗哗作响。

贾张氏面对许大茂的质问,脸色憋得涨红,讲不出一句话来。

贾东旭不甘示弱,翻个白眼道:“许大茂,这是我家跟李爱国之间的事儿,跟你有一毛钱关系啊?”

“嗨,贾东旭,你这话就不对了,我许大茂现在是大院里的积极分子,自然要跟贾张氏这种破坏大院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许大茂挺起胸膛,俨然一副管事大爷的作派。

没错,自打上次张钢柱开玩笑,提出让易中海把一大爷的位置让给许大茂。

这货就动了心思。

既然在厂里没办法当领导,他可以在四合院当个管事大爷啊!

要想当管事大爷,就得表现得积极一点,赢得住户们的信任。

在许大茂看来,在大院里建立信任的最好办法,就是跟贾家作斗争。

果然。

片刻功夫之后,住户们听到争吵声,都围了过来。

“大茂说得对,人家爱国是为国家做贡献,贾张氏竟然诬陷人家偷粮食。太过份了。”

“咱们干脆请街道办介入,把贾张氏送学习班。”

“你想啥呢,易中海肯定会拦着咱们。”

此时易中海刚走过来,本来想替贾家遮掩,听到住户们的议论声,心中顿时咯噔了一声。

随着聋老太太被抓,他在四合院里的威望受到了严重打击,住户们竟然敢直接把矛头对准他了。

今天住户敢议论他,谁知道明天他们能做出什么事儿?

不行!绝对不行!

易中海背着手,轻轻咳嗽两声,走进人群中。

他冲着许大茂冷声道:“许大茂,吵吵什么呢!大家伙劳累一天回到大院里,好容易休息一会,你在这里大声吵吵,影响太不好了!”

什么叫做屁股歪,这就是了!

“一大爷,贾张氏诬陷”

许大茂见到易中海心中有些发虚,本能地想要辩解。

易中海直接打断他的话:“贾张氏的事儿应该由管事大爷处理,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闹事儿,就是犯错误。”

“你”许大茂第一次感觉到来自易中海的压力,一时间说不出话了。

“许大茂,现在你”

易中海正想将许大茂撵走,旁边传来一道冰冷的声音。

“易中海,许大茂同志是大院里的住户吗?”

“啊?”

易中海扭过头。

看到一个魁梧的汉子推着自行车,背着阳光走过来,夕阳在汉子的身上镀出了一层金边。

李爱国!

易中海顿时吓了一跳,正要摆出一大爷的谱,用管事大爷的名义,将这事儿压下去。

李爱国却不给他这个机会,将自行车扎好,继续追问。

“许大茂是大院里的住户吗?”

“是吧.”

“既然他是大院里的住户,为什么不能对大院里的住户发表看法。”

李爱国身高本来就高,现在走到易中海跟前,低着头看着他,让易中海感觉到就像是被大人训了一般。

他不甘心的掂了踮脚,发现还是没李爱国高,只能作罢。

“还是说,你身为一大爷,想要搞封建大家长那套,想要四合院变成你的一言堂?”

哐!

一顶大帽子扣下去。

易中海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的。

“爱国,我,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易中海有点后悔替贾张氏出面了。

“身为一大爷,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大院里的住户,不能拉偏架!”李爱国指着易中海的鼻子说道:“你做到了吗?”

要是在以前,易中海此时已经暴怒,肯定会让李爱国好瞧。

但是现在他赫然发现,自己竟然生不出一丝反抗的心思。

易中海不知道的是,这是因为屡次被李爱国打压,他已经有了心理阴影。

不过易中海能当那么多年四合院一大爷,也不是任人拿捏的。

“爱国,这事儿是我不对,我跟许大茂道歉。”

说着话,易中海扭过头冲着许大茂歉意的笑笑:“许大茂,我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批评你,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我以后一定加强学习,早日把自己的思想觉悟提上去。”

易中海当了这么多年的一大爷,还从来没有跟别人道过歉。

“啊?!”许大茂被他的突然变化惊呆了,下意识的点头:“没什么.没什么.”

易中海扭头看向贾张氏:“老嫂子,在没有搞清事情真相的时候,胡乱传播别人的流言蜚语,你也犯了错误,赶紧跟爱国道歉。”

贾张氏翻个白眼:“易中海,你这老东西是个没卵包的玩意!让我老婆子给一个生瓜蛋子道歉,门儿都没有!”

她扬起脑袋,花白头发竖立,就跟炸了毛的野鸡差不多。

这猪队友带不动啊易中海深深的看了她一眼,突然扭头转身走了。

“老易,你,你不管俺家了。”

贾张氏吓了一跳,也顾不得摆pose了,伸手想去拦易中海。

“老嫂子,我老毛病又犯了,得回家吃药了。”

易中海没有理会她,径直回了家。

失去了易中海这座靠山,贾张氏感觉到也许会有大麻烦,扭头看向贾东旭和秦淮茹。

贾东旭此时已经退回了屋里,而秦淮茹拿起扫帚开始扫地了。

看到两人指望不上,贾张氏深吸一口气,瞪着李爱国说道:“爱国小子,你想干啥?”

“不干啥。”

李爱国将报纸拿出来,在手里晃了晃,“我就想知道,故意诬陷上了报纸的人,该如何处理!”

此话一出。

围观的住户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周围的空气升高了好几度。

他们总算是明白一向强硬的易中海,为何会突然跟李爱国道歉,并且不管贾家,提前撤退了。

以前的李爱国只不过是火车司机。

就算是做了再多贡献,从地位上讲,跟一般住户其实也没啥区别。

这年月,领导、群众、街道办主任、住户、有钱人、穷光蛋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太大差别。

可以说是最接近人人平等的一个年代。

但是也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来自官方的承认。

李爱国上了报纸就等于得到了官方的承认。

并且报纸上还号召群众向李爱国学习。

贾张氏倒好,诬陷人家偷机务段的粮食。

上面难道是在号召群众学习李爱国偷粮食吗?

贾张氏的行为,不是跟报纸对着干吗?

在这个年月,群众都知道人人日报意味着什么。

他们看向贾张氏的眼神,充满了愤怒。

没错,确实是愤怒。

日报竖立的榜样,你一个老婆子也敢污蔑。

接触到群众的愤怒目光,贾张氏的心脏似乎已经停止跳动。手脚冰凉,额头上满是冷汗。

她想辩解两句,张了张嘴,却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嘴唇瑟瑟发抖的声音。

贾张氏双腿发软,面前一黑,一屁股瘫坐在了地上。

她感觉到这次惹下大祸,连忙给秦淮茹使眼色。

在贾家里,也就秦淮茹能够帮她了。

秦淮茹接到眼色,本不想管贾张氏。

但是,也清楚贾张氏要是惹上麻烦的话,这次贾家也脱不了关系。

她咬着嘴唇走上前,撩撩头发,开口道:“爱国,我娘她这次确实做错了,还希望你看在她是个没文化的老婆子面子上,饶过她一遭。

毕竟咱们都是大院里的邻居,应该互相帮助.”

秦淮茹的道行是越来越高深了。

一句话就将自己置于道德高地。

要是李爱国追究贾张氏责任的话,那就是不顾及邻里之间的情谊。

要是面对别人,此事说不定还真被她得逞了。

只可惜.她面对的是李爱国。

李爱国冷眼看着她:“秦淮茹,先造谣,后道歉,这是你家的老传统了,要是都跟你家这样干,那咱们四合院成什么样子了。”

许大茂此时沉浸在击退易中海的兴奋中,连忙举起手说道:“爱国兄弟讲得好,要是道歉能够解决问题,还要警察干什么。”

李爱国:“.”

他觉得许大茂把他的台词抢走了。

这时候,街道办王主任得到张钢柱的汇报,已经赶到了现场。

看到贾张氏头发乱糟糟的蹲坐在地上,王主任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昨天在区委开会。

区领导还要让各街区宣扬李爱国从劳动中来,到劳动中去的精神,让街区住户向李爱国学习。

李爱国是南铜锣巷的住户,这是光荣的事儿啊!

现在倒好,贾张氏竟然诬陷人家偷粮食。

“爱国,你放心,这次的事儿,我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王主任冲着李爱国点点头后,走到贾张氏跟前:“贾张氏,你造谣污蔑别人,是屡教不改了。

最近咱们区里,针对落后分子,开了一期特别思想学习班。

从今天开始,你就去学习班学习。”

特别学习班.

恐惧像一把无形的刀子插进她的心里,刺痛着每一寸神经,贾张氏吓得脸色铁青。

她知道学习班的厉害。

“王主任,我不是故意的啊,你就饶了我这一遭吧。”

王主任没有理会她,而是扭头看向秦淮茹和贾东旭。

“你们两个任由贾张氏造谣,也犯了严重的错误,为了让你们能够意识到错误,你们跟贾张氏一块到学习班学习。

还有你们全家今年只能拿绿票了!”

秦淮茹和贾东旭本来想着由贾张氏顶雷就足够了。

闻言,个个脸色骤变。

进了学习班的人,就算是通过考试,毕业后,也会被人看不起。

被赋予思想觉悟绿票,到了年底肯定买不到额外的粮食。

秦淮茹和贾东旭还想求情,街道办王主任不再理会他们。

她笑着看向李爱国:“爱国,最近区里要号召住户们学习你的精神。咱们街道响应上级号召,要组织一场辖区住户大会,到时候还得麻烦你上台作报告。向住户们宣传你那种精神。”

“放心吧,王姨,我一定准备参加。”李爱国一口答应下来。

开玩笑,这可是刷声望的好机会。

在这年月,声望也是一种力量。

秦淮茹看着跟王主任侃侃而谈的李爱国,眼睛逐渐朦胧起来,心中充满了酸楚。

李爱国现在竟然成了全区学习的对象,还要上大会作报告,那是多么光荣的事儿啊。

而她却只能跟着贾东旭和贾张氏,和那帮落后分子一块参加学习班。

她有些后悔了

三天后的上午,南铜锣巷街区的大会在街道办前的广场上举行。

李爱国当着上万名街区住户的面做了一场声情并茂的报告。

他并没有讲那些空话和套话。

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工人们在工作中,如何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开动脑筋,搞一些有用的发明上。

要知道,这年月的工人并不像后世流水线的工人那样只负责打螺丝。

他们不是提供劳动力的耗材,而是工厂主人公。

他们在闲暇时间,还肩负为祖国研究技术发明的重任。

齐鲁德州家庭工业社的郭文德,根据外国人使用的煤炭原料和燃烧性能,发明了在煤球上打孔的蜂窝煤,从此蜂窝煤才流传开来。

京城永定机械厂当钳工时倪志福发明了“三尖七刃”钻头。

粤省农民育种专家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

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发挥智慧的经典案例。

李爱国“现身说法”,再加上有这些案例,辖区的住户们纷纷表示要在工作中开动脑筋。

他们纷纷表示在工作中,要向李爱国学习,努力钻研技能,研究对提高生产效率有用的发明。

一时间现场气氛热烈起来。

有几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还拿出宝贵的笔记本,请李爱国在本子上签上了名字。

大会获得圆满成功。

大会结束后,李爱国离开会场,刚走到门口,就被邮政局的邮递员老王喊住了。

“爱国,我们邮政局有你一堆信。”

信不是论封的吗?

一堆是啥单位?

等李爱国跟着邮递员老王来到邮局,看着那满满两大包信件,整个人嘴巴都惊得合不拢了。

邮局的帆布大包,每一包里至少能装四五百封信件。

“这些信件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还有一些小姑娘的信。”老王嘿嘿笑。

李爱国:“.”

将两大包信件装在自行车上,李爱国有些郁闷的挠挠头。

这么多信件要放在哪里呢?

难倒要学某个作家,为了装读者的来信,买几套房子吗?

只是那些房子要想升值,还遥遥无期,现在并不值得购买。

李爱国的这个困难,在陈雪茹回到家之后,得到了解决。

下午时分。

李爱国正在家里睡懒觉,被一道清脆欢快的声响惊醒了。

“爱国哥,你快出来。”

“怎么了?”李爱国揉了揉眼睛,趿拉上棉鞋,穿好衣服出了屋子。

灿烂阳光下,陈雪茹秀丽的小脸上笑意盈盈,即使隔了数米,李爱国也能感受到她的兴奋。

“爱国哥,分房子了,我分到房子了!”

陈雪茹拿出一把钥匙晃了晃。

分房子?

李爱国神情有些茫然。

等听完陈雪茹的解释之后,顿时哭笑不得起来。

原来今天陈雪茹上班后,正要去扫盲班上课,便被大前门街道办的王主任喊到了办公室里。

王主任当面恭贺了陈雪茹登上日报,然后取出一把钥匙交个了她。

“陈雪茹同志,听说你没有分房子,正好你家住在四合院里,以前咱们街道办那个范金有被抓起来后,他的房子就空了下来,这套房子分给你了。”

范金有的屋子李爱国扭头看向隔壁。

当初范金有为了拾掇屋子,可是花了不少钱,这次可算是捡到大便宜了。

“爱国哥,我已经想好了,咱们把屋子打通,这样的话,就能有四个房间了。”

陈雪茹拿出钥匙捅开屋子。

对于屋内的摆设她很满意,旋即开始像女主人一样布置屋子。

李家现在有三间屋子,两个人住还算是宽敞,但是要是生七八个孩子,明显就住不下了。

此时。

易中海刚好下班,拖着疲惫的步伐走过来。

最近两天易中海可是忙坏了。

每天白天在工厂里忙碌,晚上还要为贾张氏、秦淮茹、贾东旭书写学习心得。

区里的学习班可比一般学习班严格多了。

每天都要参加学习,并且还要写一份发自内心的学习心得。

每天晚上写三份心得,易中海得熬到半夜。

要不是看在贾东旭孝顺,秦淮茹乖巧的份儿上,易中海真想撒手不管。

“都怪李爱国,都是一个大院里的住户,他用得着下如此毒手吗?”

正腹诽着,易中海听到动静,停下来脚步,看向范金有的屋子。

“范金有回来了?太好了,他还欠我五十多块钱呢!”

易中海揉了揉眼睛,确定没有看错之后,慌忙跑过去,就要冲进屋子里。

刚到门口。

就听到一道威严的声音:“易中海,站住!”

“李爱国!”

易中海看到李卫东和陈雪茹在屋内,整个人都懵逼了。

他诧异的说道:“你们在范金有家干什么?”

“范金有家?易中海,现在这里是我家了。”

李卫东拿出钥匙在易中海的面前晃了晃。

易中海有些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儿,不过还是硬着脖子说道:“欠账还钱,天经地义!既然这里是你家,你就该把拾掇屋子的钱拿出来。”

李爱国却有些好笑:“想什么呢,这屋子是大前门街道办分给我们的,跟你有啥关系?范金有借了你的钱,你去找他要啊。”

“.”

闻言。

易中海脸色憋得涨红,却说不出一句话来,他面前一黑,差点晕倒了过去。

范金有现在还在笆篱子里面蹲着,他哪敢去要

回到家。

易中海躺在床上哀叹连连。

“老婆子啊,你可能不知道,李爱国实在是太欺负人了,用了咱家的钱拾掇房子,现在竟然不念我一点好处。”

“老头子,你跟爱国斗不过了,放手吧!”一大妈劝解道:“你看,现在聋老太太被抓了起来,贾家都被送去了学习班,你可千万别栽了跟头啊。”

“你放心吧。想搞倒我老易,没那么简单!”

易中海眼神中闪烁出一丝恶毒。

李爱国现在完全没有把易中海放在心上。

得到屋子的当天,他骑着自行车来到街道办,请建筑队出面改造屋子。

建筑队轻车熟路,两间屋子的山墙被打通,然后装了一扇门,另外屋内有部分设计,还要改动一下。

大院里的住户听到动静,得知范金有的屋子被李爱国拿到了,都直叹李爱国好命。

“范金有拾掇屋子花了一百多块钱,现在全便宜李爱国了。”

“关键是那些钱还是范金有从易中海那里借来的。”

“这等于是易中海花钱给李爱国拾掇了屋子。”

李家的屋子拾掇好之后,李爱国也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每天开火车,闲暇的时候,继续肝书,准备下一个项目。

日子过得很快乐。

唯一不满的就是陈雪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汤药。

据说对男人好,每天逼着李爱国喝一大碗。

李爱国还真怕这丫头来一句“大郎,喝药了!”

这天,李爱国刚行车回来,看到南易牵了一头羊从外面走了进来。

“南易,搞养殖业呢?”

“是爱国兄弟啊。”

南易拉住绳子,不让羊吃花池上的花草。

他讪笑着解释:“我媳妇儿不是马上快生了吗,现在市面上也搞不到啥营养品,我便从山里一只下羊奶的母羊,想着将来给她补补身体。”

前几天李爱国曾听张大奎提过一嘴。

南易把祖传的玉佩拿到废品店卖了一大笔钱。

感情是用来买羊了。

许大茂为媳妇儿补身体从乡下搞来老母鸡,南易买山羊。

在这个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人们还是想尽办法为传宗接代创造有利条件。

“那你以后得跑到郊外割草了。”

“没事儿,现在食堂里有麻花和胖子帮忙,我这个厨子时间比较宽松。”

聊着天,两人回到了中院里。

分别的时候,南易突然有些为难的说道:“爱国兄弟,我听说你家有山楂,能不能借给我一点。”

“自从拉娣怀孕后,一直害喜。想吃点酸的。我可以拿粮票换。”

“不就几斤山楂嘛,不值啥钱,又不是在火车上.”

李爱国回到家,让陈雪茹取了两斤山楂,交给了南易。

“爱国兄弟,真是太谢谢你了,等山羊下了奶,我给你送来。”南易抱着山楂喜滋滋的走了。

看着南易的背影,李爱国好像想起了什么。

“雪茹,这个月老魏村长还没有来送土特产吧?”

自从去年过年开始,老魏村长每个月总是借着进京办事儿的机会,给李爱国家捎来一些土特产。

时令的青菜,新鲜的麦子,各种野菜,其中还有陈雪茹最喜欢吃的山楂。

这季节山上已经没有新鲜山楂了,不过村民的手早早将山楂晒干,泡水喝的味道极好。

“好像还没来”

陈雪茹话音未来,外面便传来了老魏村长粗狂的声音。

“爱国,俺老魏又来叨扰了。”

魏村长领着结巴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们手里还拎着一个麻布袋子。

“昨天公社里挖水渠,挖到了一只老鳖,你瞧瞧。”

打开袋子。

里面那头老鳖足有菜盘子那么大个,甲壳光滑坚硬,呈现出深沉的墨绿色,散发出独特的自然气息。

这年月老鳖还没有人工养殖,这么大个老鳖,至少得长几十年。

陈雪茹看到老鳖喜得嘴巴合不拢。

她听说这玩意滋阴补阳。

“魏叔,您太客气了。”

“看你这话说的,每次俺们说是送你礼物,哪次没有占你的便宜?”老魏村长瞪大眼。

他也觉得不好意思。

本来跟李爱国送礼物,其实为了感谢李爱国。

谁知道李爱国每次都回礼,并且价值远超过那些土特产。

所以老魏村长怕李爱国吃亏,便想着再送一次礼物,然后将上次的补回去。

谁承想,李爱国担心自己占了人家便宜,又会回送了超额的礼物。

如此一来,送礼的规矩就立下来了。

想起这事儿,李爱国也哭笑不得。

他也没有料到老魏村长如此实在,非要把以前的亏的部分补回来才行。

不过这样也好。

魏庄的土特产挺合李爱国胃口的。

他现在也不缺那点钱。

将老鳖放在水缸里,等有空找南易料理了。

李爱国想起刚才的事儿,看着老魏村长问道:“魏叔,你们村子里还有什么量比较大,能够存储的土特产,比如干枣子,干山楂,干花生之类的玩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