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426章 李爱国做客赵刚家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第426章 李爱国做客赵刚家

作者:四条腿的小白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2:21:53 来源:小说旗

王主任听取了李爱国的建议。

南铜锣巷街道办决定组织街区内的闲散青年,成立一支帮扶队,维持售菜点现场秩序、帮助辖区内的孤寡老人购买冬储菜。

大军子和王炮两人因为在闲散青年中,威望比较高,所以被任命为正副队长。

两人抚摸着肩膀上的红袖箍,都激动得嘴角有些抖擞,眼角处泪光闪烁。

“你们以后好好干,等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会在给你们父母的信件中,把这事儿说一遍。”

王主任按照李爱国的想法,鼓励了两人。

两人觉得鼻子酸酸的,重重点头:“主任,您放心吧!”

两人似乎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带着街区那帮小青年,辅助菜店的同志,完成了街区冬储菜的销售工作。

因此几人都得到了街道办的表扬。

甘蔗两头甜。

原本闹事儿的小青年,都去维持秩序了,街区的治安也好转了不少。

王主任的工作轻松不少,为此还请李爱国和陈雪茹吃了顿饭。

李爱国在喝酒的时候,还得知今年南铜锣巷街道办,说不定能拿得到区先进单位。

“王姨,这么说,您马上就可能进步了。我在这里先恭喜你了。”

王主任笑着摆摆手:“我啊,倒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还是守着南铜锣巷这一亩三分地好了,升官什么的早就不想了。”

闻言,李爱国对王主任多出了几分钦佩。

这年月还真是有一批为民众办实事的干部啊。

家宴结束。

李爱国和陈雪茹骑上自行车回到四合院。

路上见天色没有黑,李爱国拐到机务段里,来到了调度室里。

得知2312货运列车已经返回机务段之后,又骑上自行车来到了站场上。

站场上停了十几辆火车头。

李爱国花了好大一会功夫,才找到正在跟整备车间交接车头的火车司机刘大志。

李爱国晃悠过去,散了一圈烟之后,走到火车头前。

“大志哥,这次行程还算顺利吧?”

“顺当着很呐,有了你改造的那个炉膛,咱再不怕中毒了。现在行车,我完全可以交给小徒弟开了。”

刘大志清楚李爱国的来意,接过烟,转身钻上火车头。

片刻之后。

他拿着一个纸袋子下来了,递给了李爱国。

“李司机,这是我托藁城铁工厂后勤上的同志买的。”

前几天,李爱国得知2312货运列车负责帮藁城铁工厂运输一列车燃煤,便托他搞了点小玩意。

(藁城县铁工厂并不是后世的藁城炼钢厂,人家四八年已经建立了。)

“合着多少钱?”

“哎呀,咱们这关系,谈钱不就见外了吗?”刘大志连连摆手。

李爱国合计了下,取出五块钱塞进了他的口袋里面,拍拍说道:“大志哥,以后说不定还得托你捎东西,你要是不收,那可没下次了。”

“这个李司机,还真过细.”

刘大志摸摸口袋,看着李爱国的背影,挠挠头。

第二天是周末。

一大早吃完饭。

李爱国将没有晒好的大白菜摊开来,然后载上陈雪茹离开了四合院。

这年月海陆空在首都有指挥部门。

由公主坟开始,经玉泉路直到西山,空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通信兵司令部、总后勤部、总参谋部、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后来是基建工程兵)、铁道兵司令部等依次排开。

相应的,他们也有各自的家属院,这些家属院也各自有各自的特色。

最高的光明楼是空军大院。

新街口外大街的23号院“住户”最杂,像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武装力量监察部、防化学兵部、总参谋部管理局、总参谋部政治部.等单位的家属都搁这儿住着。

海军大院是面积最大,设施最全的一个大院,内部有七一小学、图书馆、400米跑道的标准操场。

通信兵大院有三多:电线杆子多,电话多,女兵多,平日里外面经常有男青年守着,个个双眼放光。

最有钱的大院要数装司大院(装甲兵大院)。

这年月物资匮乏,很多人家半年不知肉味儿。

可装司的人家却隔三差五能在院内的食堂里吃上炖带鱼、红烧丸子,糖醋排骨、红烧肉。

阎埠贵特别喜欢到装司大院门口转悠,因为能收到不少废纸板。

赵刚去年刚拿到了3颗星,目前在军委整治处工作,家住在总政大院。

总政大院位于鼓楼外大街,地处朝阳区、东城区、西城区交会处。

是唯一横跨京城中轴路延长线的大院,由此可见它的地位不一般。

自行车刚停靠总政大院门口。

小房子里面的卫兵就跑了出来,冲着李爱国敬了个礼。

“同志,这里不能停车。”

“你是小郑吧,前不久赵首长喝醉了,是我将他送回来的,当时还是你开的门。”

李爱国记性很好,瞬间就认出这位来自大葱省的小战士。

小郑上下看看李爱国,也记起来了。

“是那个火车司机同志啊。伱今天要去赵首长家吗?”

“是啊,麻烦你通报一下。”李爱国从兜里摸出一根烟递过去。

小郑见左右没有人,悄悄接过来,笑着说道:“你稍等,我这就给赵首长家挂电话。”

宰相门口七品官,别看小郑只是保卫干事,地位却不一般,一般人递烟,他肯定不能接。

但是这人可是称呼赵刚和李云龙为叔叔,况且看他们的关系还挺亲密。

小郑也不是一般的大头兵,自然分得清其中的轻重。

李爱国倒是没多想,他本身就是外向的性子,到哪里都喜欢交朋友。

小郑跑进岗亭内拨打了赵刚家的电话,很快又跑了出来。

“李司机,赵首长正好在家,他家就在后面的二号院内。”

“我在琴岛那边也工作过,咱们算起来是老乡呢。等你换了班,咱们好好聚聚。”李爱国用生疏的大葱方言说道。

“那感情好。”有了老乡关系,小郑更加热情了,拉开大门。

李爱国倒是没有忽悠他。

前几个月他确实在琴岛造船厂工作过七八天呢。

赵刚家虽然位于大院内,却属于那种独门独户的院子。

自行车刚停到门口,冯楠听到声音便带着勤务员走了出来。

看到自行车把上挂的礼物,冯楠提醒道:

“爱国,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赵叔的性子,他这个人最讲原则,等会说不定会把你的礼物扔出去。”

“婶子,你就放心吧,等会赵叔肯定得感谢我。”

见李爱国打起了哑谜,冯楠也产生了好奇,不过她还是小声叮嘱道:“爱国,你赵叔今儿心情不好,等会他要是说什么不中听的话,你别生气。”

“哪能呢!”李爱国清楚赵刚的性子。

这个白面书生来到京城后,经常因为一些看不惯的事情生气。

赵刚家是两进的院子,外面是警卫员的住处,赵刚夫妇和几个孩子住在了后院。

见后院正房门敞开着,李爱国大喊道:“赵叔叔,俺给你送礼来了。”

闻言,冯楠脑门上滑下黑线,这小子是不嫌事儿大。

旁边的警卫员也忍不住倒吸口气,这个火车司机胆子够大的。

赵刚是他见过的最有原则的首长,等会肯定会发怒。

果然。

片刻之后,赵刚走出来,他的脸色黑得能滴下墨水。

“是爱国啊,送礼?送啥礼,拿回去?”

要不是看在李爱国搞出了rpg的面子上,赵刚现在已经撵人了。

“别着急啊,你瞅瞅这是啥。”

李爱国打开纸包,里面露出一堆枣子。

枣子果皮赭红光亮,一面绿,一面红,看上去煞是好看。

“冬枣?”

赵刚眼神一凝愣住了,诧异的问道:“看个头,不像是京城这边的枣子。”

“赵叔,好眼力,这玩意是从藁城搞来的。”李爱国道。

“.藁城”

赵刚的脸色变了几变,眼睛紧紧盯着那堆枣子,最终长长叹口气:“爱国,你有心了”

他看向冯楠:“把枣子收下来,清洗一遍,将几个孩子喊过来,给他们分枣子。”

冯楠见赵刚不但收下了礼物,还要分给孩子们,先是一愣,旋即便明白过来了。

赵刚的老家就在藁城。

当年他的父母就是靠着种冬枣卖冬枣,供他读了书。

嗯,赵刚的出身跟关羽差不多。

赵刚的父母去世后,赵刚也离开了家乡,转战全国。

这些年没少在她耳边念叨藁城冬枣。

这年月,藁城冬枣只在附近几个县出售,冯楠想托人去藁城采购一些冬枣,被赵刚批评了一顿。

没想到这个小司机竟然能搞来。

这份礼物送得好啊!

枣子清洗过之后,给警卫员司机分了之后,一家人聚在正屋里品尝。

藁城冬枣皮薄肉脆,甘甜清香.也仅仅如此,李爱国并不觉得冬枣比津城静海金丝小枣味道更好。

咔嚓咔嚓声中,赵刚的眼角却有些润湿,他的嘴唇微微抖动,仿佛想说些什么却又无从开口。

赵刚虽不像李云龙那样以强硬着称,却也是个面对枪林弹雨也皱眉头的汉子。

他的失态吓住了几个孩子。

赵山今年六岁了,已经懂事了,他拉拉赵刚的胳膊,将手里的枣子递过去:“爹,你喜欢吃,小山送给你,你别哭了。”

赵刚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从冯楠手里接过毛巾,擦了擦眼角。

揉了揉赵山的脑袋,看着几个孩子说道:“你们还记得爹曾经给你们讲过,你爷爷奶奶就是种枣子的吗,他们种的就是这种枣子。”

“爹,我们记得。”几个孩子齐齐答了一声。

赵刚似乎还想说什么,最终也没说出口,让冯楠把孩子们带出去。

这时候,陈雪茹也站起身拉着冯楠的胳膊:“婶子,我给孩子们,还有你各做了一身衣服,你们试试,要是不合适的话,我再改。”

“这多不好意思啊。”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是裁缝,顺手的事儿。”

前阵子得知陈雪茹是裁缝,冯楠便送来了一些布料,委托她给几个孩子做衣服。

陈雪茹的手很巧,衣服无论是款式还是大小都很合适,远超百货商店里卖的成品服装。

赵山,赵高是男孩子,穿的是仿军装的外套,衣领子上还绣了红色的五角星。

两个孩子兴奋得在大院里拿着棍子对打了起来。

赵水穿的则是一件布拉吉,看上去就像是小公主一样。

小姑娘拎着裙角小心翼翼的展示,生怕蹭上了灰尘。

“你们赶紧把衣服换下来,留着过年的时候穿。”

冯楠把孩子们送进屋后,也进去换了她的衣服。

这是一套由飒爽中性化的长裤、衬衫、毛呢大衣组成的套装。

“老赵,怎么样?”冯楠喜得抿着嘴,朝着赵刚问道。

赵刚眼睛差点直了:“感觉现在你跟咱们当年见面的时候差不多。”

“哪能了,都成三个孩子的妈了。”冯楠心中美滋滋的。

这套衣服她实在是太满意了,完全击中了她知识分子的那点喜好。

“雪茹,你这么会做衣服,能不能教教我啊。”冯楠突然问道。

她这辈子就不擅长女工,好在公婆不在,要不然非被数落不可。

本来冯楠觉得没什么。

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没必要会针线活。

但是有了孩子之后,才发现缝缝补补是令人头疼的事儿。

今天遇到陈雪茹这个专业裁缝,自然不能错过。

“当然好啊,干脆我先教你缝衣服好了。你家有缝纫机吗?”陈雪茹道。

“有,不过好像在库房里,我喊警卫员搬出来。”

冯楠有些不好意思的拉着陈雪茹出了门。

几人离开后。

赵刚把李爱国让进了书房内,略带歉意的笑笑:“爱国,今儿太谢谢你了,没想到离开家乡几十年,我还能再吃到家乡的枣子。

不过以后不要再带枣子来了,从藁城到这边得花费好几天的功夫,太浪费了。”

“李叔,这是捎带来的,你忘记我是火车司机了吗?我们机务段正好有到藁城那边的运货列车。”李爱国将事情讲了一遍。

赵刚听得啧啧称奇:“没想到,你当这个火车司机,还真有点意思,想要什么东西,都能搞到。”

“您现在是首长,还有什么弄不到的?”

赵刚摆手:“那不一样,我要是搞,就是以权谋私。你这却是顺路而行,性质完全不一样。”

说完,他突然停顿了片刻,叹息道:“有时候,我还真羡慕你们当火车司机的。”

李爱国清楚赵刚的老毛病又犯了。

进到京城之后,赵刚对一些事情看不惯,却又无力改变,心情自然不好。

李爱国正待劝说两句,外面传来了李云龙的声音。

“行啊,赵刚,我听说爱国给你送了冬枣,枣子呢,你小子可不能吃独食!”

“这个老李啊,还是这种臭脾气。”

随着李云龙的到来,赵刚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喜色,刚才遍布全身那股郁闷气息也烟消云散。

李爱国看着跟孩子般斗嘴的两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要是这两人能够在一块工作的话,赵刚能劝住李云龙不蛮干,李云龙能开解赵刚,也许就能避免后来的悲剧了。

只是现在他们一个是总政的领导,一个是东南的首长,要想再聚在一块,谈何容易。

李爱国的脑海里,突兀地冒出一个念头。

除非快速打印.那时候是62年,而赵刚悲剧的时候,至少是65年以后了。

还没待他细想,冯楠做好了午饭。

午饭很简单。

一盘子凉拌牛肉,一盘子油炸豆腐,一盘子花生米,一盘子炒鸡蛋,还有一只从外面买来的烧鸡。

看来冯楠这个知识分子,应该厨艺不太好,平日里赵家都是在食堂吃饭。

吃完饭之后,冯楠带着孩子们和陈雪茹去大院里的礼堂,看别人排练节目。

马上要年底了,各个单位都要献礼。

关上门。

三人喝起了酒。

李云龙这会喝得有些脸红了,拿起筷子,点着赵刚说道:“老赵,爱国也不是外人,我今儿得好好批评批评你,不就是人家领导多召开了一场宴会吗,你用得着连着两三天都闷闷不乐的吗?”

听到这话,李爱国顿时明白了赵刚生气的原因。

在原着中,冯楠曾经跟田雨诉苦。

讲起赵刚在京城心情不好的事儿。

其中有一次就是原本宴会应该招待老毛子专家,老毛子专家却已经提前离开了。

在赵刚看来,上级应该停办宴会,以节约物资。

但是宴会却照常举办了。

赵刚此时还有些生气,拍拍桌子说道:“现在是艰苦岁月,咱们就应该带头提倡俭朴!老李,你难道忘记那多人流血牺牲,是为了什么吗?”

这话一出,李云龙发现自己竟然无言以对。

他讲道理压根不是赵刚的对手。

要是别的事儿,现在可以用混不吝蒙混过去。

只是现在要开解赵刚,要是不能让他心悦诚服,就算是暴揍他一顿也没用。

“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屁事儿多!”李云龙眉头紧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