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362章 突发暴雨,义务巡逻队成立

下雨天,看书天。

一个下午,李爱国肝了四五本书。

临近傍晚,大雨依然没有停下的趋势,反而越下越大了。

整个四合院笼罩在雨幕之中,仿佛沉入了水底。

陈雪茹晚上要在大前门街道办加班,没有回来吃饭。

李爱国带了两颗鸡蛋,半斤豆芽都刘大娘家对火。

葱花炒蛋,清炒黄豆芽,主食是棒子面粥和白面馒头。

这些饭菜都适合了年纪的人。

刘大娘胃口大开,喝了一大碗棒子面粥,还吃了大半块白面馒头。

她放下筷子,抬眼看向窗外的大雨,有些担忧的说道:“爱国,下这么大的雨,天全和地全两人在野外搞勘探,是不是得被淋坏了。”

“那不能够。”

李爱国打个饱嗝,拿了刘大娘的咸鸭蛋当饭后咸点。

筷子蘸着鲜红的蛋黄,边吃边说道:“这雨也就咱京城这边下,估计再远一点,就没有了。”

话是这样说,李爱国却有些担心。

今天的暴雨已经下了一晌。

要是放在后世,可以用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来形容了。

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

正想着,外面传来三大爷的呼声:“下水口堵了,快来人啊,等会老张家的房子要被淹了。”

急促的声音在大雨的遮挡下,音调有些扭曲变形,更让人心中发慌。

“大娘,我去看看!”

李爱国听到喊声,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你这孩子,外面下那么大,小心淋湿了感冒。”

刘大娘进到屋里,找来一身蓑木衣给李爱国穿上。

蓑木衣是刘大爷留下的,由竹篾制成,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在刘大娘的精心照料下却保存得完好,还有一顶帽子。

蓑木衣穿在身上,戴上帽子,李爱国感觉自己变成稻草人了。

因为下水口被堵,此时外面的积水已经涨起来了,低矮的地方能没过脚背。

李爱国又回到屋穿了一双劳保胶鞋,这才淌水来到前院。

四合院是老式院子,下水的暗渠狭窄,经常堵塞。

这回下大暴雨,树叶子树枝子将下水口堵得严严实实的。

雨水流淌不出去,院子里的积水越涨越高,首当其冲的就是住在前院的老张家。

李爱国来到前院的时候,积水已经涨到了门口,老张家带着几个孩子拿着锅碗瓢勺往外面舀水。

几人累得满头大汗,可是无济于事,水越来越多。

阎埠贵打着雨伞,指挥几个住户清理水渠,因为堵塞得太严实了,没有一点作用。

看到李爱国过来,阎埠贵好像看到了救星:“爱国,快快,积水要是再涨,估计就泡到张家的墙根了,房子说不定会坍塌。”

李爱国扭头看去,积水已经淹没了墙根。

房子是老式房子,由石灰砖头筑成,饱经岁月沧桑后,有部分地方已经出现了裂痕。

在积水的侵蚀下,砖头将变成豆腐块,被水冲到的话,很容易坍塌。

情况紧急,李爱国冲过去,从张钢柱的手中接过木棍子,顺着下水渠捅了下去。

可是刚捅到水渠口,就被杂物挡住了。

“爱国哥,不好搞啊,树棍子太多了。”张钢柱这货没有打伞,雨水顺着头发流淌下来,他抬起袖子擦了擦,神情有些着急。

要是房子泡塌了,肯定会出大事。

“你听我的.”

“啥?”

大雨哗哗,几乎遮掩了声音,李爱国不得不操着棍子给张钢柱做演示。

“你随着我的力气来,插,插,然后抽,抽.”

“啥?”

见张钢柱还不明白,李爱国着急了,扯着嗓子吼道:“跟伱媳妇儿过夫妻生活的时候,咋弄?现在就咋弄!”

轰。

一道炸雷响起。

张钢制的脑袋嗡嗡的,也不知道是被炸雷炸的,还是被李爱国的话惊的。

不过形势危急,他到底是反应过来了。

拿着木棍抽插起来,遇到障碍物不能蛮干,要轻轻抽插,借助积水的力气,循序渐进。

等障碍物被捅破,然后再加大力气。

李爱国和张钢柱两人手持一根树棍,齐心合力,不大一会功夫,竟然真把水渠疏通了。

积水打着旋儿逐渐退去,水淹四合院的危机算是暂时解除。

“三大爷,要是树叶树枝子冲进去的话,水渠还是得堵上。”

几人回到阎家屋檐下避雨,李爱国看着越来越大的雨水,有些担心的说道。

“那咋办?”阎埠贵的脸色有点发青。

幸亏这是白天,要是晚上没有人注意,四合院里非得被淹几家不可。

“最好是用网状的东西蒙在水渠口上,既不耽误雨水往外面流,又能拦住木棍和树枝子。”

“渔网?”

阎埠贵想起自家屋里的渔网,心中猛地一跳。

*

*

*

今天的暴雨格外的大。

大雨如注,仿佛天空破了一个大洞,雨水倾泻而下。

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地面上的那些杂物重新被雨水冲刷到下水口。

张钢柱不得不带着几个年轻人时不时去打捞漂浮物。

这些家伙也没有胶鞋,只能光着脚丫站在积水中。

阎埠贵抬起头看到李爱国一直在盯着他,莫名有些心虚。

“我钓鱼,哪里有渔网”

李爱国清楚阎埠贵的性子,淡淡的说道:“三大爷,这可是关系到咱们全院安危。”

阎埠贵看着瓢泼的大雨,咬咬牙转身进到屋里,将抄网拿出来,递给李爱国。

“爱国,我今天也光荣一把,你拿去.把抄网毁了吧!”阎埠贵这辈子都没有想过,自己还能说出这种话来。

李爱国笑道:“三大爷,您放心,您啊不会吃亏的。”

没了一张渔网还不吃亏?李爱国这小子脑子有问题。

阎埠贵看着李爱国和张钢柱两人将渔网铺在下水口处,心疼得直滴血。

一张抄网从供销社里买来,需要花1毛5分钱

这辈子只有他占别人便宜,还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

刚才咋就上了李爱国的恶当呢!

刚把渔网铺在下水口上,拿几块砖头压好。

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

街道办王主任带着两个街道办干事冒雨赶来了。

看到四合院内的积水都排走了,王主任摘下雨衣帽子,松了口气:“好在你们处理及时,刚才隔壁大院的老刘家就被积水泡塌了,这会人刚送进医院里。”

街道办干事看到地面没有积水都感到诧异,提醒街道办王主任注意。

王主任走过去细看,频频点头:“用渔网挡住下水口,爱国你这个想法很不错,小王啊,你等会通知其他大院,也让他们这样搞。”

李爱国指指渔网说道:“王姨,是三大爷发扬风格,将家里的渔网贡献了出来,才挡住了这些树枝子。”

“老阎家的渔网?”

王主任扭头看向阎埠贵,感觉这老头好像有些陌生。

光荣啊!光荣!

阎埠贵心花怒放,挺起胸膛:“主任,我是四合院的三大爷,这是我应该做的。”

甭说别的,就冲得到了表扬,这张渔网就值得了。

王主任点点头:“这场暴雨是突发灾难,渔网这算是救灾物资,等雨停了,你到街道办领一张新渔网。”

闻言,阎埠贵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他这才明白李爱国说的不会吃亏是什么意思。

这小子,还真是神了。

“我家里还有两张渔网!”阎埠贵举起手。

王主任:“.”

最终,考虑到其他大院内的下水口也需要遮挡,街道办还是征用了阎家的另外两张旧抄网。

这时候,有街道办干事来报告,隔壁大院黄家的屋子被淹了,黄家大娘被困在屋内出不来了。

街道办王主任连忙派街道办干事前去帮忙。

李爱国抬头看看阴沉昏暗的天空,感觉到这场大雨可能一时半会不会停下了。

这年月京城的下水还是前朝铺设的,压根就没办法应付这么大的雨,街区内很可能还会出事儿。

阎埠贵打开家里的收音机,收到了天气预报,冲出来说道:“电台里说了,这场雨还得下三天。”

街道办王主任的脸色一变:“这才一个下午,就出了那么多事儿,要是三天.”

她不敢再想下去。

“王姨,这场雨暂时不会停了,我建议成立一支义务巡查队伍,分为三班,轮流巡逻。

遇到险情,首先排查险情。

实在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才报告给街道办。

由街道办组织人手抢险。”

李爱国建议道。

王主任正在为人手的事儿着急,赞同的点点头:“这个办法好,既不耽误居民们正常生产生活,又能避免重大意外事故发生。”

她顿了顿,迟疑起来:“只是义务巡查队伍需要一个能让人信服的队长。”

王主任扭头看向李爱国,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爱国,你这几天正好休息,能不能担起这副重担?”

李爱国既然提出来了这个建议,就不会怕辛苦,挺起胸膛说道:“王姨,就冲您是我姨,这事儿我也得给您办了,更何况这也是为了咱们街道安全着想。”

王主任拍拍李爱国的肩膀说道:“那感情好,这事儿就应在你身上了,谁要是敢呲牙捣乱,你尽管到街道办来找我。”

身为老街道办主任,对街区一些住户的德行,再清楚不过了。

“我这边已经想好了,咱们街区十七八个大院子。

再配上胡同里的那些独门独院,闲散的壮劳力有两三百人。

除去一些有特殊原因的,咱们至少能征调出三十多人。

分成三支队伍,每支十人,每两人一组。

只上过手电筒和雨衣需要街道办帮忙解决。”

“这个好办,我给你写个条,你直接去街道办旁边的供销社领取。”

街道办王主任清楚,即使是义务劳动,也没有让住户自家出装备的事儿。

阎埠贵再次咧着嘴贡献出一张纸条和半两墨水。

街道办王主任写了手条,李爱国便开始筹办义务巡逻队。

事实证明,这年月的人思想还是很积极的,只是四合院里就有四五个青年报名。

李爱国又到隔壁几个大院转了一圈,找来十几个关系好的。

很快一支由三十多人组成的巡逻队伍便组成了。

队伍集合在供销社门口的屋檐下,李爱国进行了短暂的训话。

他指着外面铺天盖地的大雨,吼道:“这不是雨,而是灾难!咱们身后就是自己的家园,是自己的老婆孩子。

咱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巡逻,保卫自己的家园。

有没有信心!”

“有!”

巡逻队的小伙子身穿崭新雨衣,手持手电筒,齐声高呼。

李爱国满意的点点头,将成员分成三支,正准备展开巡逻任务。

突然又想到了什么。

他转身走进供销社里,冲着那位胖大娘说道:“同志,买三只口哨。”

“口哨1毛钱一个,一共是三毛钱.”胖大娘正要接过钱。

隔壁的门帘掀开,供销社的老主任走出来拦住了她:“这钱不用收了,这些口哨就当我们捐给街区的救灾物资了。”

“那谢您嘞。”

李爱国也没有客气。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毕竟我们也是街区的一份子,要是出了事儿,还得仰仗你们巡逻队帮忙。”

老主任是个通透的人,很快就意识到了这支巡逻队可能还有别的作用。

李爱国倒是没有想那么多,拿了口哨转身就走了。

这时候胖大婶才反应过来,指着李爱国的背影说道:“诶诶,这货就是我给你们说过的,那个给媳妇儿买月经带的家伙。”

脚下莫名打滑,李爱国打了个踉跄。

巡逻队的三名组长是李爱国精心挑选出来的。

一组负责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八个小时巡逻,组长是废品店的王大奎。

二组负责下午四点,到晚上23点,组长是隔壁大院的张山。

三组负责从晚上23点到早晨八点,组长是张钢柱。

巡逻属于义务性质,无法得到劳动报酬。

等雨停了之后,可能会获得街道办表扬,巡逻队员们却热血上涌。

也就是这年代的人吃得下李爱国画出的大饼。

口哨发给三人,李爱国叮嘱道:“一旦发现了险情,马上吹口哨示警。”

三人还是第一次担任如此重任,又是雨衣手电筒,又是口哨的,心中感觉到满满的仪式感。

他们同时挺直胸膛:“请队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出发!”

李爱国带着张山的二组冲进大雨中。

事实证明,李爱国和王主任的担心没有半点多余。

仅仅是半个小时,巡逻队就排除了二十多处险情。

不过由于巡逻队的及时介入,倒是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灾难。

一直忙活到天色暗了下来,等张钢柱带领的三组接了班。

李爱国才带着四合院里的几个巡逻队员回到院子里,挨家挨户提醒大家伙注意安全。

住户们见巡逻队如此辛苦,纷纷从家里端来热茶,刘大娘甚至还烧了一锅姜汤。

姜汤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身上的寒气,身上又恢复了气力。

“大娘,雨水回来了,你交代她,明天还有大暴雨,让她不要去上学了。”

“知道嘞,你们也要小心点,都是好孩子啊。”刘大娘看着李爱国带着队员走进大雨中,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也就是在新社会,街区才会如此关心住户们。

巡逻队进到中院,雪亮的手电筒光束传统雨幕,照在地上到处影影绰绰的。

贾张氏也听说了巡逻队的事儿,蹲在门口看到几人浑身淋湿透了,撇撇嘴说道:“一帮傻帽,人家的事情那么积极干什么!”

“娘,看你这话说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上面宣传的口号。”秦淮茹小声劝说。

“口号?那都是骗人的。”贾张氏冷哼一声:“也就是他们这帮傻子才会上当”

阴阳怪气的话音穿透雨幕钻进队员们的耳朵中,队员们顿时心凉了半截。

他们冒着暴雨挨家挨户排查险情。

双脚浸泡在冰凉的雨水中扒拉开下水口,冒着屋子坍塌的危险从屋内将老人背出去。

竟然被人从背后如此咒骂!

有几个年轻小伙子感觉到窝火。

“队长,咱们就别去贾家了吧,这老婆子砸死了活该。”

“胡说什么呢!挨家挨户巡逻是街区的规定,你想让人在背后嚼你舌根子?”

“这倒也是,贾张氏是个大舌头,干得出这事儿。”

年轻小伙子们顿时醒悟过来,紧紧跟在李爱国的身后,来到了贾家门口。

贾张氏还在咒骂,雪亮的手电筒光束照射在她的脸上,晃得她睁不开眼睛。

耳边出来一道威严的声音:“贾张氏,巡逻队是街道办安排的,是为了住户们的安全着想。”

“你在这里非议巡逻队,就是非议街道办,就是想置住户们于危险的境地中。”

哐!

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声音顿时哽咽在了喉咙里。

贾张氏脸色憋得涨红,再也哼不出一丝声音。

心中暗恨道:李爱国这孙贼,实在是太可恶了,每次都能拿大道理压人。

关键是还没办法反驳。

太憋屈了。

秦淮茹正准备做饭,见势不妙,连忙擦擦手出来打圆场。

“是李司机啊,对不起,对不起,我婆婆她年纪大了不懂事。”

“不懂事?她这把年纪是活到狗肚子里了吗?”李爱国冷声道。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一阵哄笑声。

那帮年轻小伙子感觉到太解气了。

对于贾张氏这种老虔婆,就不能给她留一点情面。

此时贾张氏气得肚子鼓囊囊的,直翻白眼,站起身就要跟李爱国拼命。

秦淮茹一把拉住了她,在耳边嘀咕道:“娘,你忘记了,你才当初从农村回来,可是给街道办,写过保证书,保证以后不再闹事儿了。”

“要是再闹事,街道办还得把你送到农村。”

想起在农村同大肥猪同吃同住的日子,贾张氏忍不住打个哆嗦,就像一根枯树似的,呆愣在了那里。

这时候,贾东旭下了班,打着雨伞回来。

见一群人围在家门口。

从秦淮茹那里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贾东旭冲着李爱国摆摆手:“我们家的房子是四合院最好的,肯定不会出问题,你们还是赶紧到别家看看吧。”

“啪!”

李爱国从兜里摸出一张纸,冷着脸说道:“签字!”

“啊,还得签字啊?”贾东旭皱起眉头。

“别人可以不签,你家绝对得签字,谁不知道你家喜欢耍无赖。”身后的小年轻们起哄。

贾东旭气呼呼的拿起笔,正准备在上面画上名字。

李爱国道:“需要贾家的户主签字。”

别人可能不清楚,李爱国却了解。

当初老贾死了之后,贾张氏害怕贾东旭结婚后不管她,将贾家的户主变成了她的名字。

也就是说,贾家的屋子,其实是属于贾张氏的。

贾东旭翻了个白眼,只能将纸条递给贾张氏。

贾张氏像捏树枝子似的抓住钢笔,神情有些茫然:“我,我不会写字。”

“你以前去轧钢厂领老贾的工资时,是咋签字的?”李爱国问道。

自从嫁给老贾,贾张氏生怕被老贾嫌弃,每到关饷的时候,就跑到轧钢厂将老贾的工资领走。

手里没有了钱,老贾自然不能撩小姑娘了。

提及往事,贾张氏的脸顿时通红起来,拿起钢笔在上面画了几下,捂着脸递了过来。

李爱国接过来细看,心中直夸贾张氏是个人才。

纸条上的签名是一头老母猪。

两只耳朵,拱鼻子,大肚子,尾巴还绕了一个圈。

你别说,还真是惟妙惟肖。

“人才啊!”

李爱国赞叹一声,将纸条装进兜里,带着巡逻队员们离开,继续往刘海中家走去。

等众人的背影隐没在雨水中,贾张氏猛地一跺脚,啐口吐沫。

“该死的李爱国,净欺负我老婆子,将来肯定娶不到媳妇儿,是个绝户命。”

贾东旭提醒:“人家结婚了。”

“那他就是个绝户命,跟许大茂一样,是天阉!”

贾张氏三角眼乜斜,咒骂了一阵子,心头的那口气总算是出了。

她看到秦淮茹还站着旁边,冷着脸说道:“秦淮茹,没看到你男人在厂里忙活一整天回来了?还不去做饭。”

秦淮茹应了声,赶紧进到了厨房内。

耳边隐约还传来贾张氏的嘀咕声。

“东旭啊,你这个媳妇儿是越来越不像话,整天好吃懒做的,你一定得好好管教她。”

“对于女人啊,不能惯着,该打就要打。”

“她一个农村小媳妇儿,不敢跑!”

贾张氏说这话的时候,俨然已经忘记她也是农村出身,也曾被公婆虐待。

一旦下阶层的人爬到上阶层,就会忘记以往遭受的苦难,对付下阶层的时候,更加变本加厉。

秦淮茹的眼眶里闪烁着泪光,嘴唇微微颤抖。

似乎在极力忍住泪水,但泪水依旧在她的脸颊上轻轻滑落。

她有些后悔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