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大不列颠之影 > 第八十三章 百万富翁诞生记

大不列颠之影 第八十三章 百万富翁诞生记

作者:趋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13 23:34: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五年,不过是日历上短短几页的更替,对时间而言微不足道。

但对于一座正值工业革命的城市来说,却足以引起地基下沉、街道更名、人群更替般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年前,煤气灯尚且只是点缀在伦敦中心区域的稀罕玩意儿。对于大部分街道而言,每逢雨夜,灰蒙蒙的雾气便把泰晤士河两岸的街道吞噬殆尽。

可现如今呢?

从格林威治到帕丁顿,从查令十字到海德公园,当怀表的时针越过六点,煤气的光线便会像是一条条神经网络把这座全世界最现代化的城市从夜色的昏睡中唤醒。夜生活,这是个时髦的新词汇,但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伦敦市民而言,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

五年前,《英国佬》的老式印刷机还在嗡鸣间喘息,即便这台老家伙卯足了劲儿,一小时也不过印出几百份稿子而已。而今,《英国佬》的机器房中,蒸汽在铜管间怒吼,一页页排满密密麻麻铅字的杂志,以每小时4000张的惊人速度从布拉德伯利&埃文斯公司的最新式蒸汽滚筒印刷机口中吐出。

每期八万份销量的英国国民文学杂志《英国佬》,文学杂志届的后起之秀廉价杂志《火花》,欧洲知名的自然哲学期刊《自然》,以及备受伦敦金融城专业人士追捧的《经济学人》,甚至于在英国无人能出其右的《泰晤士报》都被占据了三成的股份。

在这蒸汽与铅字共舞的时代里,就连思想也开始讲求规模化生产。

《英国佬》杂志社,或者,我们该以它的新名称来称呼它了。帝国出版集团,这家曾经只是几个年轻人临时起意创办的公司。在五年前,它的办公地址还不过是舰队街上一间不大不小的租赁套房,而现在,它却俨然成为了横跨文学、科学、金融、通讯四大领域的文化传媒领域“胜利号”了。

尤其是在其成功并购英格兰电磁电报公司之后,这艘舰船不仅能印刷,还能传播。而在社会舆论方面,它不仅能记录,更能制造。

帝国出版的扩张从不依赖舰炮,而是依赖专栏里的排比句、精致的封面与电缆中跳跃的电磁信号。

信息即是力量,报道就是预言。

在文化传播领域,它已经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的舰队街后生,而是成为了为舰队街其他杂志社指引方向的新航标:它正准备踏上那条通往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康庄大道。

伦敦证券交易所尚未迎来新年敲钟,帝国出版集团的预认购计划就已在舰队街外传得沸沸扬扬。

而这一次,传得最凶的不是小报贩子,而是金融城的那些精明的老派银行家。

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同一件事——电报。

“印刷术让我们传播思想,而电报,让我们预测未来。”这句语调略显夸张的评语出自《经济学人》的新任主编、亲身经历了金十字车站皇家窃案的詹姆斯·朗沃斯先生。

詹姆斯·朗沃斯,这位由《泰晤士报》传奇主编托马斯·巴恩斯一手栽培起的记者,曾因深入高加索地区追踪报道切尔克斯人反抗沙俄暴政的事迹,以“切尔克斯的良心”之名在英国名声大噪。

而在今年初,朗沃斯先生正式接受帝国出版集团的邀请,从《泰晤士报》转投《经济学人》,正式接任主编职务。

或许转投这个词儿听起来令人不大舒服,因为考虑到帝国出版集团与《泰晤士报》之间存在的控股关系,帝国出版集团董事会更愿意将其称之为内部提拔。

在《泰晤士报》的第七版,在《经济学人》的内页折栏,在《英国佬》和《火花》的卷首广告页,几乎所有熟悉这个城市节奏的人都看到了同一条醒目的行文:

“知识者之军火库,思想者之航海图。”

——由《英国佬》《火花》《自然》《经济学人》诸刊合署,联合英格兰电磁电报公司组成的帝国出版集团股份公司,兹将于1835年七月前,于伦敦证券交易所隆重挂牌,现公开发行首轮股份。

帝国出版集团的认购公告刊出不到一周,金融城便已有六家银行出面表示愿意承担首轮配售后的剩余股份。其中,更有两家保险公司在非公开场合提出,希望在正式挂牌后通过股权认购协议,进入帝国出版的董事会观察席。

而这一切的核心,仅仅因为一个数字:六十万英镑。

不是最高估,也不是最低估,而是一个极度谨慎,甚至在某些股票经纪人眼中略显保守的数值。

因为按照帝国出版公开披露的公开募股资料,公司预计1835年全年总营收将达二十七万英镑,净利润约为四万英镑,以十五倍市盈率定价,扣除尚未摊销的折旧费用和《泰晤士报》的股权重估风险等等,最终才落在了六十万镑的数目之上。

这在1835年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并不算特别惊人。

因为前几年曼彻斯特与利物浦铁路公司首次上市时的估值为八十万英镑,年度利息分红达6.5%。

伦敦航运股份公司则以每年2.7%的保守回报筹得二十五万英镑。

而西伦敦煤气灯公司,则仅凭一纸从伦敦市政府得来的灯具合同,便引来近九倍于发行额的公众认购需求。

在经历了1829年的伦敦证券市场大崩溃后,六年后的现在,证券投资者们的信心早已回归。现如今,这里缺的从来都不是钱,而是好的公司。

相较于证券交易所主流的铁路、航运和公共服务类公司,帝国出版的盈利结构透明、债务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的账面上甚至没有一笔用于“地权租赁”或“远洋保险”之类的重资产项,唯一能引起投资人讨论的,就只有它在电磁电报领域投资的那套尚未完全被世人理解的商业模型了。

但是,投资人仅存的这点疑虑也在金十字车站皇家窃案发生后大大缓解,因为他们在风险之外也看到了比风险更诱人的机遇。

因此,就是这样一家靠“写东西”和“发东西”挣钱的公司,居然可以在公布估值当天,收到的认购申请就已超过计划发行量的1.4倍。

根据罗斯柴尔德银行为帝国出版量身制定的上市计划,他们的首次公开发行将释放三万股面值5镑的普通股,认购价格为每股6镑10先令,总计募资约19.5万英镑,剩余股份则将以优先认购的方式定向配售给罗斯柴尔德银行和巴林银行等战略合作机构。

而在帝国出版上市首日,其股价便飙升至每股9镑,总市值逼近81万英镑。

虽然这市值依然比不上那些身为投资主流的重资产公司,大约只相当于一座中型煤炭公司五年总盈利的五倍,但是这依然不妨碍帝国出版的创始人们赚的盆满钵满。

而在这盆满钵满的名单里,最值得注意的,并非大仲马,因为他早就把自己那两千股优先股在舞会上用来向贵妇人们炫耀了。也不是迪斯雷利,这位正当红的保守党议员在党内酒会上故弄玄虚地对所有人说,他只持有象征性的份额,实际上已经早早把股票交给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信托管理。

真正稳坐其间的,是帝国出版集团董事会主席:亚瑟·黑斯廷斯爵士。

他手中所持股份为5000股创始普通股,不上市、不流通,但每股却享有三倍表决权。根据《帝国出版公司章程》,该类股份在公司创立十年内拥有优先否决权、董事会席位指定权。唯一不好的地方在于:三年内不得出售。

但是,这点坏处亚瑟自认为完全可以接受。

不同于那些热衷估值、翻倍、套利的人,亚瑟并不在意短期的账面收益。

他对每股六镑十先令的发行定价未置一词,也从不在乎莱昂内尔·罗斯柴尔德给他提供的套现退出路径。

但是,他不在乎股票价格,不代表埃尔德和达尔文不在乎。

酒馆里烟雾缭绕,桌面上洒着几滴没擦干的酒渍,亚瑟刚把几张股票凭证推到埃尔德和达尔文面前,两人刚刚拿起来看了一眼,立马感觉就感觉跟被驴踢了一脚似的,脑袋瓜子嗡嗡的。

“我的上帝……我那时候不过是随手签了几份你给我寄来的文件……”

埃尔德咕哝着,他手里捏着亚瑟刚刚递给他的1000股英国佬优先股股票凭证,嘴角微微抽搐着。

他原本还以为自己以后年纪大了,就必须得指望着皇家海军的退休年金度日了。

可如今看来,皇家海军的那点退休金拿来塞牙都不够。

达尔文的情况也没比埃尔德强到哪里去,他把那几张股票凭证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那眼神,简直就像是发现了某种罕见的爬行动物。

虽然从头至尾达尔文连一句难以置信都没说,但他脸上精彩纷呈的表情和差点立起来的头发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的老天!我肯定是在做梦……”埃尔德灌下一口苦艾酒,一边瞪大了双眼道:“我要是把这些股票卖了,是不是都快能买下一艘小型护卫舰了?”

他左右看了一眼,忽然感觉好像酒馆里哪儿哪儿都有人在盯着他似的。

埃尔德赶忙把股票往怀里一揣,把外套裹紧,生怕一会儿就有人把他的身家性命给抢了去。

实话实说,哪怕是刚刚面对维多利亚,他都没有这么紧张。

“你紧张个什么劲?”大仲马鄙夷的看了一眼这家伙:“说破大天,这也就是九千英镑,埃尔德,你别弄得和一辈子没见过钱似的。”

“嘘!”埃尔德恶狠狠的瞪了一眼大仲马:“你知道我在南美喂蚊子的时候,才挣多少吗?一个月五镑!这还是加了环球航行补贴之后的价钱!”

“那现在好了,九千镑先生。”狄更斯笑着举杯:“埃尔德,你现在大概是贝格尔号上最阔的绅士了。喔,不对,我差点把查尔斯忘了。不过,你们俩应该也就是在伯仲之间。”

“该死!真该死!”埃尔德感觉自己的心脏怦怦跳,股票按在他的胸口,那感觉烫的和烙铁一样:“我从前只以为咱们是在印杂志、印报纸,但我万万没想到,你们居然是在印钞票!”

“印钞票?别把话说的太露骨了,埃尔德。”亚瑟用手指卷着雪茄,他慢悠悠的嘬了一口:“不过,说真的,这点钱就能把你吓得跟第一回看到火车的老太太似的,看来你这几年在海上实际上也没见过多少世面,你还不了解正经的生意是什么样的。”

“喔?”埃尔德眯起眼睛,把那迭股票按得更紧了些:“亚瑟,那你倒是说说,什么才算是正经生意?你总不会是在说亚历山大在巴黎那家靠情妇撑起来的剧院吧?”

大仲马对于埃尔德的嘲讽不屑一顾:“瞧瞧你那个没见过世面的模样。我的剧院,巴黎的圣殿大街,三层包厢,每晚满座,剧目更换频繁,从莎士比亚到新古典戏剧再到我自己写的戏,观众从巴黎大学的教授再到国民议会的议员,从普鲁士大使再到法兰西学院的院士们。”

“呵……”埃尔德满脸不信,他把那副“我才不上当”的嘴脸写得明明白白:“你要真有这本事,怎么不带我去看看?别到时候一去巴黎,发现你那剧院其实是个帽子店。”

大仲马把雪茄摁灭在烟灰缸里,语调一转道:“不就是带你去看看吗?我答应你。等下个月我在巴黎的新剧上了,你就跟我一道去。我给你包头排座,剧终还有社交宴会,一整桌的香槟和龙虾,当然了,还有我特地从图卢兹请来的女高音。”

“见鬼去吧!”埃尔德翻了个白眼:“可别到时候你只给我几张剧票,还让我自己掏路费。你以为我像你那么傻吗?你弄不好早就和维多克串通好了,要和椰子树在巴黎抢了我的股票。我可不去巴黎。”

(明天加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