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我组建了最强剑客集团 > 第181章 统计战利品!大丰收!缴获无数钱粮!【5500】

每当幕府衰弱,京都朝廷里就总会出现蠢蠢欲动的人。

好比说在镰仓幕府末期,元朝大军的两次东征动摇了镰仓幕府的统治。

时任天皇——即大名鼎鼎的后醍醐天皇——颇有饱负,力图重掌国政。

他瞅准镰仓幕府日益衰落的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坚决倒幕,一心一意地复兴朝廷。

最后,还真让他成功了。

他通过一系列的捭阖纵横,策反了幕军大将足利尊氏,灭亡了镰仓幕府,收回了国家政权。

只不过,没过多久,足利尊氏就因经典的“蛋糕分配不均”,而与朝廷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起兵反叛,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二个幕府(室町幕府),朝廷还没将手里的“权力”捂热,就又被夺走了——而这便是后话了。

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国门洞开;连续签订不平等条约;大老井伊直弼遇刺;无力维护国家秩序……窘态频出,令得江户幕府的权威日渐沦丧。

于是乎,一如当年的后醍醐天皇,朝廷内部又出现了视“重塑朝廷权威”为己任的“热血人士”。

三条实美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以三条实美为首的一众年轻公卿,欲图打倒幕府,恢复朝廷对全国的统治。

事实证明,党争真的是无处不在。

不仅幕府内部有党争,就连朝廷内部也同样有党争。

少壮派总与“激进”挂钩,年长派总与“保守”挂钩,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主张“朝廷至上”的公卿,基本都是像三条实美这样的少壮派。

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臣,比如生于宽政10年(1798)的前任关白九条尚忠,则认为幕府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朝廷与幕府之间不能搞对立,要以和为贵,公武合体才是正途。

前者拿“尊攘运动”来做文章——今日不能除外衅,“征夷”二字是虚称!江户幕府已不配再统治这个国家!

后者以“祖宗章法”来当盾牌——“政由德川,祭则皇室”乃祖宗章法!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得掉脑袋!

两派斗争得很激烈,双方的主张都各有各的道理。

前者抨击后者迂腐,乃不思进取、胳膊肘往外拐的奸臣,身为天皇的臣子,竟为德川卖命。

后者则骂前者愚蠢,自镰仓时代以降,朝廷公卿们过了七百多年的提笼逗鸟、吟诗作赋的安逸生活,对于目下的国家状况和国际形式,完全是一无所知,如何能治国?

即使是收回了政权,我们能治理好国家吗?

到最后还不是要把治国的重任委托给他人,以致大权再度旁落!

大体而言,在这场激烈的党派斗争中,目前是“尊攘派公卿”占据了上风。

之所以会如此,有相当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他们有着强力的外援。

文久二年(1862),长州藩瞅准京都秩序出现真空的可贵良机,迅速出兵京都,控制了朝廷。

他们出钱又出人,鼎力支持“尊攘派公卿”。

随后不久,土佐藩也加入进赞助他们的行列之中。

就这样,傍着长州藩和土佐藩这两条大腿,“尊攘派公卿”的能量大增。

原本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的“中间派公卿”,也在两藩的钞能力的凌厉攻势下,倒向尊攘阵营。

为了防止“佐幕派公卿”做大,长、土二藩甚至派人去严加监视御所,以防公卿们擅自与幕府和佐幕势力接触。

先机已失,即使幕府想要扶持“佐幕派公卿”,也变得举步艰难。

此外,“佐幕派公卿”的理论主张也弱于对方。

江户幕府不复当年威风,镇不住各方宵小——此乃铁一般的事实。

“佐幕派公卿”所主张的什么“幕府很重要,其存在是必不可缺的”,实在是欠缺说服力。

理论站不住脚,先天就弱对方一头。

这就更使得他们很难在党争中战胜三条实美等人。

总而言之,对于铁了心地想要重振朝廷声威的三条实美等人来说,而今已是幕府重臣、幕军大将的青登,自然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如此,也不怪得他用这种不怀好意的目光来瞪视青登了。

对于三条实美所展现出来的赤裸裸的恶意,青登连眉头都没动一下,直接收回视线,无视对方的存在。

青登从来没将三条实美……或者说是他从来没将朝廷的公卿们放在眼里。

诚然,朝廷和公卿们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化影响力。

若是能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就能像是迎来汉献帝的曹操一样,干什么事情都能占据压倒性的大义。

不过,其作用也就仅限于此了。

这群只懂得写诗作词唱和歌,每天画着鬼一般的妆容的家伙,只不过是“花”,并非“锦”。

锦上添花、锦上添花……必须要有“锦”的存在,“花”的存在才能变得有意义。

强大的军队、充沛的资金、众人拥护的民心——这三样东西,尤其是民心的归附,才是“锦”!

倘若没兵没钱没民心,你纵使是得到了朝廷上下的全部公卿的支持,又有何用呢?

这群妖魔鬼怪能帮你什么?在你闲极无聊的时候,给你唱歌解闷吗?

因此,青登从来没将“拉拢公卿”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建军、赚钱和收拢民心,才是重中之重!

只要兵精粮足,只要民心所向,获得公卿们的支持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说到底,朝廷的公卿们和衍圣公是一副德性——谁赢他们帮谁!

授职大典是十分严肃的仪式,所以整个小御所非常安静,几无声响。

青登端坐在小御所的正中央,安静等待。

又等候了小半个时辰,那位最重要的与会人士,总算是登场了。

挲、挲、挲、挲、挲、挲……

冷不丁的,青登蓦地听见前方传来细微的声响——这是绢制袜子与榻榻米相摩擦的声音。

只见其正前方的半透明帘子的后方,出现了一道消瘦的身影。

此人施施而行,慢吞吞地走入小御所,然后再轻飘飘地坐下身来。

虽然这人的一举一动,突出的就是一个急死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仪态很是端庄。

压台出场,并且能够坐在帘子的后方……此人的身份,自然已是呼之欲出了。

正是今上天皇——统仁。

天皇一族相传为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同时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领袖。

为了彰显其神性,天皇家族是没有姓氏的,男性成员的名字全都是“X仁”,女性成员的名字全都是“X宫”。

在会见臣子的时候,天皇基本都是坐在一席半透明的帘子的后方。

这卷帘子叫做“御帘”。

之所以如此,姑且也算是有着很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为了维护天皇的象征性的崇高地位,天皇常常作在帘子后边,通过符号性的存在感来强化自己的地位。

其次,从传统的角度来看,自古以来,日本皇室一直秉持着保守和封闭的思想,要求维护皇室的纯洁和尊严。

在这种传统观念下,天皇作为皇室的核心,需要保持一定的神秘和隐私。

最后,从礼仪的角度来看,日本天皇在帘子后边也符合日本特有的礼仪规范。

朝廷有着严格的礼仪制度,尤其是对待上级的规矩则更是重要。

天皇身份崇高,作为最高统治者,他需要表现出自己的威严和尊贵。

待在帘子后边,就可以营造一种庄重且神秘的氛围,体现天皇作为国家元首的尊贵和威严。

天皇现身了,该来的人也都到齐了,授职大典总算是可以正式开始了。

首先,是向天皇行礼。

负责掌管礼乐等事务的治部卿——近似于礼部尚书——领衔着众人,向统仁行礼。

再然后,是一大堆的青登叫不出具体名字的礼节活动。

这些礼节活动,繁琐得令人发指!

最后,才是宣读授职诏书。

负责宣诏的人,是现任关白鹰司辅熙。

他端坐在御帘的正下方,在捧过诏书之前,他全程眼观鼻、鼻观心。

他缓缓地展开诏书,然后拖长着尾音,用一种非常难懂、跟个太监似的尖锐腔调,宣读着对青登的授官诏书。

“诏

“以庸质当金镜、妥政绩于通三、以愚昧受瑶图、增德耀于明一、梦不见良弼、谁能谏言、

“京畿镇抚使源盛晴、名翼翔朝、威霆惊世、固禁阙之藩屏、忠信无私、居藤门之栋梁、奇才惟异、夫万机巨细……”

这种既冗长又拖拉的讲话方式,听着十分催眠。

在聆听宣诏的过程中,青登又不能随意乱动,必须得一动不动的。

于是,为了打发时间,青登悄悄地扬起视线,用余光打量着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统仁天皇。

虽然有御帘的遮挡,但在天赋“火眼金睛 5”的加持下,他姑且算是勉勉强强看清了统仁的相貌。

统仁的身材很瘦,脸蛋是细长的茄子型。

他的五官与和宫很酷似,这倒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他们俩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妹。

【注和宫:德川家茂的妻子。为了缓和朝廷与幕府之间的矛盾,在公武合体派的大力推动下,于文久二年(1862)下嫁给德川家茂】

统仁生于天保二年(1831),今年不过32岁。

正值壮年的他,应当浑身充满朝气才对。

然而,他的面庞上却布满了沧桑、疲倦的痕迹。

虽然看得很不真切,但青登确确实实是观察到:统仁的眉宇间布满着强烈的颓唐之色,乍一看去,显得很没有精气神。

统仁的如此模样,令得青登不由回想起在市井间风传的那条秘闻——以三条实美为首的“尊攘派公卿”与长州藩相互勾结,二者里应外合,共同把持了朝廷的话语权,软禁了统仁,挟天子以令诸侯!

土佐藩有没有参与其中,便不得而知了。

相传统仁并不讨厌幕府。

他只是很讨厌西洋人而已,希望德川氏能够担起征夷大将军的职责,驱逐外夷。

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幕府签订安政五国条约(1858)的时候,表现出那么大的反应。

对于幕府的存在,他其实是持支持意见的。

换言之,他是很坚定的公武合体派。

否则,他也不会同意让本已有婚约在身的妹妹和宫,远嫁至江户。

对于尊攘势力来说,统仁的这种政治立场,实在是太致命了!

他们所打的旗号可是尊王攘夷啊,统仁就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自家的精神领袖竟是敌方的拥趸……如此一来,尊攘派势力的一切理论、一切行为,都将变得可笑起来。

因此,长州藩严厉监视御所的目的,除了是限制公卿们与幕府势力的往来之外,也是为了防止统仁与外界接触,不让外界知晓统仁的真实声音!

不仅如此,据说他们还胆大包天地伪造诏书!

据说……真的只是据说而已!当前敦促幕府尽快攘夷,并且催促德川家茂速来京都共商攘夷大计的那一封封诏书,都是长州藩志士和三条实美等人所共同伪造的!

真相到底如何,现在仍处在众说纷纭的状态……

倘若此事为真,那么长州藩志士和“尊攘派公卿”真是不得了的伪君子。

口口声声说着“尊王攘夷”,将统仁捧得高高的,实际上却干着背信弃义的腌臜事儿。

青登的思绪暗自发散……不知不觉间,那冗长的诏书宣读,已悄然结束。

鹰司辅熙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后,终于是讲到最后的那句“兹特封尔为兵部大丞”。

青登伸出双手,捧过诏书,同时也接过了他的官印。

如此,今日的授职大典……不,这场耗时近半个月的伊贺攻防战,总算是有了个利落的收尾。

不过,或许是因为今天体会到了御所内部的沉重空气吧,青登蓦地产生一种预感:用不了多久,更加激烈的大战将至!

……

……

伊贺攻防战的大获全胜,为青登带来了诸多好处。

经此一役,他又多了崭新的传说事迹。

什么“两百打一万,一日破敌”、什么“乘胜追击,一昼夜行百余里”,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除了“不世出的剑术天才”之外,其身上又多了“用兵如神的大将军”、“一骑当千的新选组总队长”、“运筹帷幄的筑城大师”等标签。

此外,青登在会津藩内的风评大为好转。

起初,对于橘青登这号人物,会津的藩士们就只有一个印象——不怎么熟悉。

会津位处偏僻的东北地区,出于交通不便的缘故,他们并不像关东人那样,对青登有着很深的感情。

实际上,其他地区的人也是这般。

基本只有关东人才熟悉青登、知晓仁王的厉害。

其余地区的人只听说过青登的名号,只知道这人似乎是个不得了的英杰,除此之外的一切,便不甚了解了。

以客军身份前来参加伊贺攻防战的会津将士们,全都亲眼见识到了青登的无双英姿,并且也都在青登的带领下,于此战中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这令那些驻守京都,无缘此战的会津将士们,感到无比羡慕。

顺便一提,在参与伊贺攻防战的会津将士中,唯独佐川官兵卫没能捞到半点功绩。

因为他一直在坐牢,就这么在牢狱里待到战役结束。

《新选组法度》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

违反者,直接斩首!

佐川官兵卫无视青登的“不得擅自出战”的命令,轻兵冒进,以致战端未开,便先折了几员宝贵的骑兵,损了己方士气。

按照青登所定下的军规,佐川官兵卫早就应该被当众处死了。

但是,佐川官兵卫毕竟是客将,用《新选组法度》来约束他,总归是不合时宜的。

况且,佐川官兵卫是会津藩的人。

新选组与会津藩之间的关系,本就很微妙。

会津藩内的以家老西乡赖母为首的“自保派”,一直在寻求机会使会津藩退出京都乱局,不再参与佐幕派与尊攘派之间的争端,回到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过着与世无争的安生日子。

若是擅自处死佐川官兵卫,会让西乡赖母等人抓到把柄,不利于双方之后的合作。

杀也不是,放也不是……没法子了,青登就只能把佐川官兵卫关押起来,等回到京都了,再将他转交给松平容保,让松平容保来处理自己的部下。

就这样,佐川官兵卫全程缺席整场战役,他在监狱里一直待到班师。

不仅未立寸功,反而还多了“不听指挥,不尊敬总大将”的罪名。

派去协助青登的亲信将领,居然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丢了这么大的脸……这自然是让松平容保感到羞愧难当,脸上无光。

为了给青登一个交待,同时也是为了整肃自家的军纪,佐川官兵卫在被押送回京之后,松平容保也不废话,直接对他下达了削禄、禁足等一系列严厉的惩罚。

希望在两军再度联合的时候,会津方面的将领能再靠谱一点——青登由衷地这么期盼着。

……

……

比起那些乱七八糟的虚名,青登还是更加看重那些能真正为他、为新选组带来实际好处的东西。

在击溃贼军后,新选组在敌营里收缴了海量的物资。

青登将统计战利品的工作,交给了专门负责文书工作的山南敬助,以及专门负责搞钱的岩崎弥太郎。

他们俩动员了大量人力,花费了好几日的时间,都快把算盘敲出火星子了,才总算是统计出一个具体数字。

总的来说,他们的斩获不可谓不惊人。

据统计,他们一共缴获小米3121石!稗子1893石!大米230石!其余作物2454石!

一般来说,一石粮食差不多等于一个成年男性的一年的口粮——当然,这是按照当时的平均饭量水平来计算的。

金钱方面,共计缴获3292两金、4687匁银、13569文铜钱。

牲畜方面,共计缴获95头牛、239匹马。

大丰收!

真真正正的大丰收!

*******

*******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

PS:“源盛晴”是青登最正式的名字,氏 本名,用于无比高端的官方场合,比如本章的授官仪式。相对的,橘青登是他最不正式的名字,苗字 通称,只用于日常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