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你用热血写春秋 > 第一章:雄关漫道真无铁

你用热血写春秋 第一章:雄关漫道真无铁

作者:龚婷冰山雪莲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8: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3、

故事得从公元前496年说起。

这一年,越国老王允常去世,嗣子勾践继位。这一段历史,谁会不知道呢,但凡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帝王交相都是一样的,他要显得他有作为,所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他听从了范蠡的建议,把京城由会稽山南丘陵地带,迁移到了山北的平原,以期有更大更广阔的天地。

有时候,我们对对手比对朋友更关注。因此这引起了吴王阖闾的密切注意,他意识到这位年青的刚二十出头的君王对吴国的政策已由守转攻,野心勃勃地想领导越国登上国际舞台。一个毛头小子,真是初生牛犊,不知天高地厚呢,阖闾对他的臣子们不无讥讽的说。阖闾的臣子们看到国王年老体衰,心里想着你还不一定能够斗得赢这初生牛犊。他们的焦虑和阖闾的焦虑是一样的,这是权势急剧下降的焦虑,在这一点上,却是君臣一体。阖闾因此执意想在他的有生之年彻底解决吴越两国存在的问题,当他听说越国允常去世,认为伐越的最佳时机到了,当时他也为了证实自己还身强力壮,挽回大臣们对他的信心,他决定御驾亲征。为了给越国致命一击,他详细地计划着,最后打算从陆路直接进攻,从南向北地攻打越国。

勾践很清楚,越国由于迁都,已失去了会稽山天险的屏障,这是他当初迁都时没有想到的。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其实能有什么对策呢,敌人正大部队前进,正朝自己的家门口奔来了,当然只能硬碰硬了。最后,勾践再一次听从范蠡的建议,亲自率领大军至槜李,摆好阵势以逸待劳,挡住了南侵的吴国大军。结局我们也都知道,最后,吴军大败,死伤不计其数。而吴王阖闾也被越国大将灵姑浮用短戈击中,伤其脚趾,阖闾仅穿着一只鞋子,在禁卫军的保护下狼狈逃离战场。

阖闾回国后,虽然多方调治,但是因为他内心气闷,天天咬牙切齿地恨勾践,只想等伤好了去报仇,可是最后伤势却越来越重,他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弥留之际,把吴国储君夫差喊到身边,吩咐夫差一定要为他报仇。夫差立誓一定为他报仇,阖闾这才放下心来,他看着夫差,想用手摸他的头,可是他却举不起他的手了。夫差看到他微微动了几下的手指头,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他把头埋进阖闾的手掌,阖闾动了动手指,摸了一下夫差的头,最后,他的手垂了下去,最后他努力微微地笑了笑,头一偏,去世了。

故事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这以后,就是两个年青君王的争斗。他们都刚刚继承王位,他们都血气方刚,他们都想有一番作为,他们都想子承父业。于是,我们不得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吴越之争会越来越激烈,也许跟两个年青的君主有关。年青,有太多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来不会考虑后果。

夫差在经历了丧父之痛后,没有哪一天不想着为父亲报仇。他继承大位后,“日夜勤兵,练习战射”,并任命伍子胥为宰相,君臣两人同心协力积蓄钱粮,制造武器,组编军队,为征讨越国做准备。

而勾践呢,不可避免地沉浸在槜李之战的胜利之中,还在为这一难得的胜利欢呼雀跃不已,甚至麻痹大意地认为吴国因为这一战吓破了胆,在短时间内应该没有来侵犯越国的胆量。当他听到探子密报,说伍子胥在太湖一带操练水陆两军时,勾践也全然不放在心上,他轻蔑地笑了笑,对身边的大臣说,伍子胥操纵的水陆两军,在家里耀武扬威还是没问题,也是,治安嘛,也要搞好。大臣们有的和他一样骄纵,剩下的也不敢说真话,于是附和声一片,都拱手作揖说大王英明。

臣子们谁不想消停呢,他们对争斗不感兴趣,太平日子总归是好的,他们可以吃喝不愁,至少没有性命之忧,大部分臣子还是渴望和平的,这是人类的共性。除了少数有能耐的武将,想通过战争升官发财,还有的人君臣一心,把君主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积极备战。就像伍子胥。

公元前494年,伍子胥认为水陆两军已操练成熟,便向夫差建议攻打越国,夫差大喜。因为他知道,伍子胥能够建议攻打越国,那么他们的胜算之大,夫差是很有信心的。于是他下令择日发兵越国为父王报仇。勾践自然不甘示弱,夫差还未起兵,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顾范蠡和文种的反对,立刻派出3万精兵攻条吴国。年青的君王,也想通过战争来赢得自己的声望,臣子们越是反对,他越是执念,想以此证明,君王比大臣有能为,于是他命令范蠡和文种留下,把一干反对他出兵的臣子都留下。他洋洋得意地想,你们就在家里准备迎接我得胜归来吧。

勾践等不及以逸待劳,他下令越军战鼓大作,雄纠纠气昂昂地开赴吴国。勾践洋洋得意地想,吴军现在应该被他们的战鼓从梦中惊醒了,这个时候应该也是越军抢滩登陆的最佳时期。勾践命令越军战船随着战鼓的指挥分为两列,同时开始按照岸上的火光信号分头抢滩。勾践让他的指挥船位于水道正中,他站在船头,意气风发地根据火光判断战势,用战鼓给予全面指挥。

他看到两面的陆地都出现了不等的零星光点,他骄矜地笑了,无疑,那是惊慌失措的吴军在举起火把四处乱窜逃命。时间一点点地过去,船只在一点点地靠近对岸,勾践突然不安起来,吴军怎么还不擂响战鼓?而更让他不安的是:越军总指挥石买跑步到他跟前,“越王,抢滩登陆的船只大量搁浅了,怎么办?”

“怎么办?”他顿时火冒三丈,知道这是侦查水道的走舸工作不细所致,“命令士兵涉水泅渡登陆。”

随着指挥船的鼓点一变,军纪严明的越军开始了有秩序的跳水运动,一个个越军从船上争相跳进水中,溅起无数水花。所幸越国士兵自幼摸爬滚打于水中,虽然着甲持械,却无性命无忧,一霎时水中尽是沉浮涌动的越军头盔,象是一大锅沸腾的水饺。

好不容易越军上了岸,还未来得及整理衣冠,站好队形,站在指挥船上的勾践就惊骇地看到,极远处突然出现大量火光,势若长龙。他还没有看清楚,那火点就迅速移动,瞬间化为流行般的火线,勾践知道,那是吴军射出的点火箭簇。刹时越军乱成一片,鬼哭狼嚎,勾践指挥的战鼓对他们已失去了指挥作用。中箭的越兵为了熄灭身上的火光,有的反身重新跳入河中,有的就地打滚,有的大喊大叫不知道怎么办,最后好象是在坐等第二支箭那样一动不动……没有上岸的士兵回身想上船避箭,可是将军却立在船头,用长枪刺杀上船的士兵……

在火箭的亮光中,勾践看到大片的越军惊惶失措的四处乱窜,任何威慑和镇压都无济于事,且因为亮光的照射,让越军的一切暴露无遗,可是敌人在哪里。就是士兵也明白:吴军有备,夫椒即是陷阱,也是为他们挖掘的坟墓!

再勇猛的将士也怕遇到这种情景,面对劈头盖脸数不胜数的箭矢,他们也不能施展自己的任何武艺,而身边的战友接二连三地栽倒,让侥幸的士兵无不恐惧万分。

可是如何改变这种态势,勾践突然想起了范蠡和文种,可是因为他们反对他的作战方案,被他留在了都城会稽。那一时刻,他想,如果他们在,也许越军不至于这样惨不忍睹了。

唯今之计,只能尽量减少士兵的牺牲,那就是壮士断腕。夫差早为他们布置了一个大大的陷阱,而夫椒只是陷阱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勾践早已看到,在越军的身后,十多里宽的太湖水道,前后火光陡起,无数吴军用战船封锁住了越军的去路,切断了归途,他和他的越军,已成瓮中之鳖。

勾践紧急传令鸣金收兵,集结了一部分尚未受伤的士兵上船后夺路而逃,向着火光较为稀疏的地方突围,在船板漂浮的水中,借着风力飞速前行。待还未上船的士兵明白了怎么回事,更是惊骇不已地破口大骂,最后,他们绝望地站在原地,看着船快速远去,而他们,只能听天由命了。为求活命,他们纷纷缴械投降。

可是勾践又一次错了,等到他明白他选择错了方向,已是为时已晚,他急得跺脚骂娘。前面,火光逐渐逼近,震天喊杀声,如蝗的火箭,让越军战船不断火起,刹时火光冲天。勾践咬紧牙关,情急之中他唤过身边的勇将灵姑浮,临危受命般委以指挥突围重任,命令他带领所剩士兵向回越国的水域组织新一轮冲锋,勾践很清楚,越军这时候是非常英勇的,而这英勇,只能在短时间里有作用,一旦失去这短时间的英勇,他们将成一滩泥浆。

越船于是掉头成一条直线,在越王拼命击打的战鼓声中,带着燃烧的火光,直冲吴军的阻击船队,吴军纷纷避让。越军冲出吴军的包围圈,在越王的指挥下,所有船只渐渐逼近湖岸。越王想,这毕竟是越国,尽管兵士已所剩无几,吴军未必敢登岸。这时东方已露出鱼肚白,勾践看到江边有一队人马,整整齐齐地立在江岸边,两匹高头大马上端坐着范蠡和文种。越王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他命令船只拼尽全力靠拢湖堤,火速登岸。

夫差正处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心一意只想着为父报仇,不顾一切地靠近堤岸。这时伍子胥提醒他,“大王,俗话说穷寇勿追,何况还是在越国的国土上。你看,堤岸上的越军军容齐整,一看就是精兵良将,万一我们也和勾践一样中了埋伏呢。再说,现在越国大半国土已沦陷,我们也已逼近越国的京都会稽,就对它围而不攻,越军定会大乱,我们也省了许多力气。”

夫差一惊,醍醐灌顶般清醒过来,立刻命令鸣金收兵。

果不其然,越王勾践深知越军已无力防守都城会稽,于是直登会稽山,准备恃险据守,想最后拼死一搏。

夫差派兵把会稽山团团围住,切断了越军的粮食和水的供应,准备彻底歼灭勾践的残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