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 第1359章 吾高兴还来不及,又何须担心?

王珪心中思虑万千,但他知道此时必须阻止魏征,以免再生变故。

他紧紧握住魏征的手臂,语气坚定地说道:

“玄成,且慢。”

“陛下既然已经下了诏书,必有其深意。”

王珪语气沉稳,试图说服魏征:

“况且,陛下只是给越王殿下晋了封号,增添了食邑,并未增加封地。”

“如此一来,就成了陛下的家事,你我虽为朝中重臣,但也没有理由干涉。“

“若贸然进宫劝谏,恐会惹得圣人不满,反而适得其反。”

魏征皱眉,显然对王珪的解释并不完全认同。

他深知李世民的每一项决策背后都有深思熟虑的考量,但这次的晋封之举实在太过突然,其中肯定暗藏玄机。

“叔玠兄所言不无道理,但我之所以要入宫劝谏,只是想让圣人收回越王入朝参政这条诏令。”

魏征语气坚定,目光如炬,显然对李世民的这一决策深感不安。

他继续说道:

“越王虽有贤名,但毕竟年轻,且未经历朝堂的风浪。”

“况且,如今太子殿下地位稳固,越王此时参与朝政,恐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与纷争。”

“甚至会动摇国本。”

王珪闻言,眼神闪烁。

这些道理,久居官场的王珪,又岂会不知,但就是因为知道,才更要阻止魏征。

王珪深吸了一口气,只得换了一个思路。

“玄成此言差矣。”

“你许是忘了,越王如今本就有官身,乃是从五品的路桥司副司长。”

“按照朝廷法度,以他的官职本该每日上朝的。”

“只不过,之前陛下那道敕封秦郡公为路桥司司长的诏书之中,另有一道旨意:”

“路桥司所有官员,每月初一、十五才能上朝。”

王珪苦口婆心地劝解道:

“你若因此去劝谏,陛下肯定会收回之前的这道旨意。”

魏征听罢,眉头紧锁,显然在权衡王珪的话。

他深知王珪所言非虚,但心中仍有些不甘心。

“可是...”

王珪见魏征依然犹豫不决,心中焦急,但他知道此时必须更加坚定地劝说好友。

“玄成,你我皆知陛下自登基以来,素来是乾纲独断,行事果决。”

“他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

“你又何必自找苦吃呢!”

魏征闻言,眼神闪烁了一下,心里不断地权衡利弊。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深思熟虑良久。

为了不使自身的才学,湮灭在岁月长河里,更为了施展心中的抱负,

魏征无奈之下选择了归顺李世民麾下。

然后,在此之后,为了保全个人清誉,也为了避免李世民卸磨杀驴,确保一家老小的性命。

魏征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死谏之路。

他常常直言不讳,甚至很多时候故意触怒龙颜。

然而,魏征也是人,每天立人设,他也会累。

因此,在王珪不断地劝解下,

在他再三提出要去他家小酌之后,魏征在这道册封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盖上了门下省的印鉴。

..........

酉时三刻,延康坊,越王府。

“越王李泰接旨。”

无舌双手捧着圣旨,站在偌大的庭院中央。

越王李泰整了整衣襟,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恭敬道:

“儿臣接旨。”

无舌缓缓展开圣旨,清了清嗓子,朗声宣读:

“门下,天下之本....兹有四皇子泰,聪颖贤明,恭敬有礼....”

“兹特封越王李泰为魏王...”

这句话宛如一道惊雷,在李泰耳畔炸响,让他整个人直接愣在了原地。

以至于无舌后边说了什么,李泰根本就没听清。

......

与此同时,东宫。

一位身着绯红色官袍,面容方正,蓄着长须的中年男子,快步走进了东宫正殿。

此人正是东宫右庶子孔颖达。

孔颖达整理一下衣襟,拱手行礼道:

“臣孔颖达,参见太子殿下。”

此时,太子李承乾正端坐于案前,手执一卷书卷,目光却显得有些飘忽不定。

孔颖达的突然到来,让他微微一怔,随即放下手中的书卷,抬眼看向来人。

“哦?是孔庶子啊,快请起。”

李承乾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孔庶子这么晚过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孔颖达起身,面容严肃,语气中透着几分凝重:

“回禀殿下,臣刚从宫中得知,陛下已下诏,晋封四殿下为魏王,并且准许他入朝参政。”

李承乾闻言,眉头一挑,眼神微闪,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淡淡地说道:

“哦?父皇竟然给青雀晋了封号?这倒是一件大喜事。”

“看来,吾今晚要好好琢磨琢磨,明日送青雀什么样的贺礼才好。”

孔颖达微微皱眉,犹豫了一下,试探性地问道:

“太子殿下,难道一点也不担心吗?”

李承乾闻言,神色一凛,目光如炬,直视孔颖达,淡淡道:

“孔庶子,此言何意?”

李承乾的声音虽小,但却透着一股冷意。

孔颖达心头一紧。

这一刻,他仿佛有种被猛虎盯上的感觉。

那种压迫感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多年前,锋芒毕露、气势逼人的李世民。

孔颖达深吸了一口气,尽量平复了一下不安的心跳。

他斟酌一二,小心翼翼地答道:

“太子殿下,四殿下素有贤名,此次晋封为魏王并获准入朝参政,难免会引起朝堂上的诸多猜测。”

“尤其是对太子殿下的地位……”

李承乾摆了摆手,打断了孔颖达的话:

“孔庶子多虑了。父皇此举,必有其深意。”

“再者,青雀是吾之胞弟,手足兄弟,他若是能在朝中站稳脚跟,将来也定是吾之臂膀。”

“吾高兴还来不及,又何须担心?”

孔颖达闻言,神色接连变幻,宛如万花筒一般。

只因类似的话,陛下当年也曾说过。

唯一不同的是,陛下当初说的是:

他不仅要做隐太子的手足兄弟,还要成为隐太子在朝堂上的臂膀,辅佐隐太子成就一代明君。

如今李承乾年纪尚幼,孔颖达无从判断,李承乾这句话是真心实意,还是仅仅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

但他深知,宫廷之中的风云变幻,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孔颖达也知道这些话他本不该说,但他身上已经打上了李承乾的标签,他不得不提。

但这种事,点到为止就好,说太多容易里外不是人。

孔颖达心中暗自思量,决定不再多言。

“殿下所言极是。”

孔颖达微微点头,语气平和地说道:

“是臣多虑了。”

李承乾闻言,微微颔首。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李承乾便以挑选贺礼为由,示意孔颖达可以退下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