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巅峰武道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山隐院另立新规

巅峰武道 第一百五十一章 山隐院另立新规

作者:墨流风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7: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刚入冬,天气渐冷的时候,武当山上的山隐院内,每名弟子就都穿上了朴素的新棉衣。天冷了,以前的换洗衣服,并不能抵御严寒,为了保暖,吴之福特意去山下弹了几百斤棉花,找到一个老裁缝,一件一件给院内的弟子们量身定做了新棉衣。

他们的衣服很考究,每件衣服的左胸口,都绣着一个道字,道的下方还有三个小字,是山隐院三个字。

这是为了区别于其余各院,武当山上的这种院落一共有六个,除了山隐院之外,还有行道院、天一院、地平院、镜清院、飞云院。

六院分别坐落在不同的山峰上,彼此互不打扰,从清末以后,就很少再有交集。很多年前的时候,六院尚且同气连枝,但经历过清武令带来的变革以后,六院各自独立,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只有山隐院,隐入山野之间,少在世上走动。

因为闭户不出的原因,山隐院并不能像其余各院一样,自力更生,反而生活一直以来很拮据。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隐院多年的饮食,也就指望着山上开垦出来的几十亩地,和山间一条清泉。

日子虽然清苦,但山隐院的几百名弟子,却没有一个选择离开的,他们一直守着山隐院,除了多年前被逐出师门的大师兄外,不曾有一人退出。

自从老掌门仙逝以后,按照山隐院的规矩,当由大师兄施有恩来继承掌门之位,但老掌门临死之前,并没有把掌门之位托付给施有恩,反而更加坚定了把施有恩逐出师门的想法。

施有恩离开了,按道理来讲,这掌门之位应该交由二师兄吴之福,但处理完老掌门后事以后,吴之福并没有继承掌门之位,那把独属于掌门人的拂尘,也放到了老掌门的灵位前,跟掌门之位一样,空在了那里。

至于个中原因,大概也只有现在主持大局的吴之福知晓,其余师兄弟,以及众多门徒,皆不知晓。

几个月前,山隐院来了两个外地人,吴之福及门内师兄弟,很少在外面的世界走动过,从口音也听不出是何方人士,不过二人很热情,一来就说要找这里管事的。老掌门去世,大师兄不在,管事的自然是吴之福。

当时的吴之福站了出来,询问而来来意,二人对吴之福很是尊敬,各种客套寒暄,最后竟然是直接给了吴之福一张银行卡,说是要资助山隐院的建设。吴之福不明其意,多次询问,而是始终不说自己来自哪里,这捐款的又是哪位好心人。

那二人最后丢下银行卡,叮嘱吴之福一定要收下,然后就离去了,离去之前还说,这是一个和山隐院大有渊源的人的意思,他不忍心看山隐院的道士们过清苦日子,特意差自己二人送来善款,至于是谁,二人却始终没说。

吴之福对这件事大为好奇,但他也知道,有了这些钱,院内的老旧房屋就能得到修缮,众多弟子的日子也能过的好一些,穿着吃住都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再一次大会上,吴之福和门徒们说了这件事,并告诉大家一定要牢记这名衣食父母,虽然暂时还不知道他是谁。

拿着这笔钱,山隐院的弟子们日子过的幸福多了,入冬后所有人的新棉衣,也是靠这笔钱才做出来的。

大家心里虽然好奇,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善人,捐了款,连个名字也不留,更不过来上柱香,但大家也不去深究,对于修道之人来说,凡事不可强求。

在老掌门去世以后,山隐院如今在吴之福的带领下,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并没有因为少了老掌门,而搁浅了功课,反而门内气象渐渐有了即将超越老掌门时期的迹象。

吴之福和老掌门不同,毕竟是年轻人,接受过现代教育,并不会选择老套的那种方式来掌管山隐院,反而参考了如今市面上各个公司组织建设团队的那种套路,来打理门内事务,讲究个因材施教,发觉弟子在某方面的潜力,然后再着重培养。

除此之外,吴之福还将山隐院的藏书室打开了,允许所有弟子随意入内阅读。要知道,以前山隐院的藏书室,除了老掌门之外,很少有别的徒弟能入内的,除非是老掌门亲自带着进去,否则谁也不能入内读书,即使是吴之福,在老掌门去世之前,也没有进去过,直到老掌门去世以后,他才有机会入内看书。

吴之福第一次进藏书室之前,在老掌门的灵位前跪了一夜,以此来忏悔即将对师父的不敬。等吴之福入内以后,读了没几天书,他就做了一个决定,决定另立新规,打开藏书室的大门,让每一位弟子都有进去的权利,为此他又在老掌门的灵位前跪了一夜,苦口婆心的劝说,虽然对方现在只是一块灵位,他还是说的一丝不苟,把自己的想法全都说给了老掌门的灵位听。

其实他的想法很简单,为了山隐院能在这个时代继续生存下去,传承不断,只有让所有弟子都接触到山隐院的核心内容。这核心内容,也就是山隐院的藏书室。

传说当年在武当山创建山隐院的第一任掌门,曾是和张三丰一起结庐修行过的道友,二人亦师亦友,关系匪浅,那时候的张三丰,在武当山上呆了一百年,创出绝学无数惊艳人间。而这位创立山隐院的第一人掌门,却不像张三丰那样有创造性,反而一人下山,出走十年,走遍了南北两地的大小门派,回来后,就也学着张三丰一样选择闭关。

但是这个人闭关,并不是像张三丰一样潜心研究新的武学,而是去记,去记录自己走天下的这十年,拜访过的所有门派的武艺特长,优点,缺点。这人闭关十年,把自己十年来了解到的所有武学,从优点到缺点,写了将近一万本书,写完后,他就来到这座山头,创立了山隐院。

后来他定下规矩,山隐院的弟子中,只有掌门,及掌门允诺之人能入藏书室,其余弟子,没有掌门的许可,绝不能入内。这条规矩是山隐院的重中之重,自那以后,山隐院便存在于世上,浮浮沉沉,经久不衰,属于山隐院的这个藏书室,只有每一任掌门能入内,对其余门徒来说却是禁地。

可如今吴之福要打开藏书室的做法,无疑是对列祖列宗大不敬的做法,但他还是扛着自责,完成了这件自己接管山隐院后的第一件改革政策。虽然自己并不是掌门,但是他做了历代所有掌门,都不曾做过,也不敢做的事情。

藏书室的门大开以后,吴之福订下了晨读的规矩,每天的早上四点开始,到六点结束,准许十名弟子进入藏书室读书,一天只许十名弟子入内,到了第二天,再换另外十名弟子,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弟子全都入内一遍后,继续从头开始,如此周而复始,日日不停。而每次只能进去十名弟子,是因为藏书室面积狭窄的缘故,并不能一次接纳太多人。

这一天的晨读结束后,吴之福看着今天的十名弟子从藏书室内走出来,然后他关上藏书室的门,指挥十名弟子去了厨房。

这是吴之福订下的第二个规矩,每天去藏书室读书的十名弟子,要负责起其余弟子的一日三餐,不仅要给没读书的师兄弟做饭,还要去到地里打理庄稼,给水缸挑满水,给山隐院上上下下扫地,还要给师兄弟们洗衣服等等。

用吴之福的话来说,这是劳逸结合,读过书以后要做些生活中的琐碎家务,这样才能更好的吸收。

十名弟子出藏书室以后,是六点,等几百人的早饭做好,就已经是八点钟了。

山隐院的食堂内,几十张老旧木桌和数百条破败板凳摆的整整齐齐,所有弟子正襟危坐,等着开饭。那十名读过书去做饭的弟子,就一桌挨一桌的给大家盛饭。

吴之福就坐在门口的位置上,那张桌子只有他一个人,其余无论是弟子或是同辈师兄弟,每一个人过来和他坐一起。

不是别人不愿意跟他坐一起,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吴之福所坐的那张桌子,以前他和老掌门,还有大师兄施有恩专用的。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只有施有恩一日三餐还会坐在这,其余二人,一个仙逝,一个远遁。

早餐很简单,清粥配馒头青菜,山隐院的饮食很简单,一直如此,即使是有善人好心捐了一笔巨款,吴之福也没有铺张浪费,只是偶尔给大家改善一些或日,平日里还是继续往日的作风。

吴之福吃饭速度不快,细嚼慢咽,每次他吃完准备离开的时候,那十名弟子都已经开始收拾卫生了。

今天的吴之福吃完早饭后,并没有立刻离去,而是帮着十名弟子,一起开始收拾卫生。今天这十名读书的弟子吴之福很欣赏,他们是山隐院内,吴之福和施有恩这一辈分后,最年轻一代里,最聪慧的十名弟子,老掌门在世时,就十分看好这十名弟子,如今老掌门去世了,吴之福管事以后,也是十分看好这十名弟子。

收拾碗筷时候,几人看吴之福没走,在帮着打扫卫生,都很有礼貌的叫了声“吴师叔。”吴之福微笑着和大家点头,手里拿着几只碗,询问大家今天读书的心得。

其中有一个弟子,是第一次进藏书室,他带着兴奋和吴之福说,“原来我们的藏书室,囊括了天下所有门派的代表武学,并记录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讲解,我们山隐院的老祖,真是厉害啊!”

吴之福看着这名弟子,道:“是啊,我们的老祖很厉害,虽然不是自创武学,但熟读山隐院的藏书后,天下武学,哪有不能破的?”

十名弟子点头认同吴之福的话,第一个说话的那名弟子点头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的老祖大概就是知道了这一点,才走遍所有门派,用心写下了这么多藏书。”

吴之福笑着看着他,点点头,道:“我们山隐院的四平要术,三十六式飞花剑术,控剑决,以及青莲剑术,其实都是从这些书当中读出来的,你们发现了吗?”

十名弟子摇摇头,表示不知道,那名弟子来了兴致,雀跃道,“师叔快给我讲讲。”

吴之福把手里的几只碗放到水槽里,洗着手说,“控剑决,是从奇门遁甲一脉的御物技中衍生出来的。御物虽然对在武道上登堂入室的高手来说并不难,但得心应手,就很困难了。奇门遁甲一脉的御物之技,天下一流,我们山隐院的控剑决,其实就是山隐院的第二任掌门,读了老祖的书以后,感悟出来的。”

“还有三十六式飞花剑术,其实是取自少林的一百零八式罗汉拳内,罗汉拳刚猛无比,内力深厚者打出,可搬山倒海,但三十六式飞花剑术,却取了罗汉拳中的三十六直拳,横拳和勾拳,演化成了剑术。”

“青莲剑术也是历代掌门从书里读出来的,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练剑的诗人,一生豪放不羁,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所著美诗被人口口相颂,代代相传,他把他的剑术,全部写进了诗里。历代掌门从老祖那里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除了这个习惯以外,大家也养成了遇到不错的感觉后,也提笔记下来的习惯。”

“我们这里有一本那位诗人的诗集,存放了很多年,历代掌门都会细心品读,因为我们的掌门很少出世,但从这位诗人的诗里,却好像能读到人生百态,得意时,思乡时,失落时,所有心境,他的诗里全都有,所以每一代掌门都会去读他的诗。”

吴之福停顿了下来,一只手关上了水龙头,先前发问的弟子催促道,“吴师叔,接着说,别停下啊。”

吴之福转身拿起抹布,也不管干净不干净,直接擦了擦手,继续道:“久而久之,大家对这位练剑的诗人提起了兴趣,每每读到他的诗,就觉得心潮澎湃,随后便记下心得。”

“后来,终于在我们的老掌门这一代,从他的诗里,再结合历代掌门人所记下的心得,感悟出了这套青莲剑术。”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青莲剑术,使出来之后,会有数不尽的豪放不羁,惬意风流了吧?”吴之福笑着看着这十名弟子,道:“这都是从那人的诗里读出来的,所以我们老掌门创出来的这套青莲剑术,也会带着那位诗人一样的豪放不羁,惬意风流。”

十名弟子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那弟子点头道,“怪不得,怪不得以前师公还在的时候,总和我们说,要练剑,先读诗,风流从诗里来,霸道也从诗里来。”

吴之福抬起擦干净了的手,摸了摸这名弟子的脑袋,点点头笑道,“是啊,师父说的很对,现在我让你们去藏书室读书,也不知道师父会不会怪我。”

“师叔都是为了山隐院和我们,师公在天之灵肯定不会责怪你的,他表扬你还来不及呢。”

吴之福仰头哈哈笑两声,戳了一下这名弟子的鼻子,道:“就你会说。”

“嘿嘿,师公活着的时候和我说过,说吴师叔你...”这弟子话说了一半,忽然捂着嘴巴住口不说了。

吴之福看过来,询问道:“怎么不说了?接着说呀,把话说完。”

弟子摇摇头,捂着嘴道:“师公不让我说,他特意嘱咐过我。”

老掌门临死之前的那段时间里,一直是这名弟子伺候着他的饮食起居,直到老掌门去世的前一晚,这名弟子还是趴在老掌门窗前睡的。

那段日子里,小道士伺候着老道士,老道士对小道士心生欢喜,一老一小慢慢话也多了起来,老掌门就和这名弟子说了很多话,不过老掌门后来特意叮嘱过这名弟子,让他不要把这些话乱讲。

吴之福皱眉看向这名弟子,心里就纳闷了,怎么还不让说,这是几个意思呀?于是他就开口问,“师父嘱咐过你,不让你说?”

“是啊...师公说这是他的秘密,不许我说出去...除非哪天有人做了掌门之位,我才能说...”这名弟子后悔刚才说话说多了,不小心险些说漏嘴,可如今他说的话,却又透露出一些信息来。

吴之福思索了一会,看着弟子道,“怪不得师父走的最后那段时间里,只要你去服侍,我说再找个弟子替换你,他也不许,看来师父安排了你不少事情呀?”

这名弟子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看着吴之福,他见吴之福皱起了眉头,就以为他是生气了,所以当下心里就担忧了起来,怕吴师叔生起气来,再把他责罚一顿。

于是弟子诚恳道,“吴师叔,师公和我就闲聊而已...其实也没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