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第一尸界 > 第二百九十三章 西方极乐

第一尸界 第二百九十三章 西方极乐

作者:另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7: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件事以后再说,你目前需要的就是增加自己的力量,我这里有一本我们太古族的力量心法,等到你恢复了身体,便可以修炼了!”太元说道。

元璟接过那本书,连忙说道:“恭敬不如从命,那就谢谢了!”

太元心里非常开心,因为这就是自己的目的,现在元璟自己提出来总比自己去求元璟要好的多,于是便说道:“你安心养伤把,在这里虽然没有六界好,但是足够清静,而且也会为你送上最好的养伤的东西,所以你就什么都不要想,你就安心在这里养伤吧!”

元璟点点头,太元便离开了。

元璟看着远走的太元,心里暗暗说道:“六界,这次我没死,就是你们的灾难!”

太元走到外面,非常开心,于是便吩咐下人:“去把一些上好的补品给元璟送去,而且多给他准备一些补元气的东西,一定要好好照看他,而且还有秘密监视他!”

那下人点点头,便离开了。

乐乐等人踏上昆仑山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来到昆仑山的山脚下,竟然还发现这里竟然还有些篝火,一看才知道,原来这里住的还有人呢!

千瑶走上前去,看着那些强壮的猎户问道:“几位好啊,你看这天都已经黑了,我们一行人需要赶往昆仑山,不知能否在这里借住一宿?明日一早我们就离开!”

一个五大三粗的猎户走过来看了看千瑶那弱小的身姿,不屑一顾的说道:“你一个姑娘家来这昆仑山做什么?实话告诉你,这里冷得很,我劝你还是回去吧!”然后又对身后的老鬼和魍魉说道:“你们三个身子骨也不怎么好,今日在这住一夜明天就离开吧,这里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

“这么说你们是同意我们在此留宿了!太谢谢你们了。”千瑶连忙把乐乐安顿在一旁的草席上,便打算休息。

不一会过来一个人端了一些饭菜来到千瑶等人的身边说道:“我们这里没什么美味佳肴,有的只是这飞禽走兽和烈酒,不知道你们吃不吃得惯!”

扶芳连忙接过那些饭菜,连连道谢,众人都吃得差不多了,老鬼才问道:“你们是一直住在这里吗?”

那人摇摇头说道:“我们不是常住在这里,我们只是来昆仑山寻宝的,但是近些时候天不作美,下面又发大水,我们才继续在这生活,逼得无奈,我们就只能在这打猎生活了。”

老鬼知道他们也很辛苦,也很无奈,可是没办法,但是转念一想前不久跖超已经来到这昆仑山了,于是老鬼又问道:“大哥,我向你打听个人吧!”

“这荒郊野岭的哪有什么人?”那小哥说道。

“他前几天来过这里,想要去昆仑山的话我想一定会经过这里的。”

“那你说......”那小哥很无奈。

“他大概我这么高,穿一身花色的衣服,叫跖超......”

“哦,跖超啊,我知道,前几天确实来过这里,也在我这休息了,我们都劝他别让他上去,可是他说他必须上去,而且还让我给一个叫乐乐的捎句话!”那小哥说道。

老鬼指着熟睡的乐乐说道:“他就是乐乐,跖超捎了什么话?”

“他让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来到这里,一定要在这里等着,他说他找到需要的东西会尽快赶回来的......”那小哥说道。

老鬼点点头,又问道:“他还说了什么吗?”

那小哥摇摇头,便离开了。

老鬼想着那小哥的话,陷入了沉思,把事情给千瑶等人说了之后,几个人决定明天一定要去上山看看,毕竟跖超都已经去很久了,万一出现什么危险......

这时候又走过来一个慈眉善目的人,看着千瑶等人笑眯眯的问道:“几位可曾吃好喝好啊?”

千瑶在心里打着嘀咕,要知道看着此人和其他几个小哥的感觉不一定,这个人非常有气场,好像绝对不是等闲之辈。

“谢谢关心,我们已经吃好喝好了。”千瑶回答道。

“几位不必担心,我来找你们只是想讨教一个问题,并无他意!”那眉清目秀的男子说道。

“有话请讲!”

那男子笑了笑问道:“几位可知道文殊菩萨?”

老鬼瞬间摇摇头,千瑶思索了一会便说道:“文殊菩萨,都叫大圣文殊......”

不独建立道场于五台山,摄化有缘人。同时深入民间,示同凡人,随机说法,普度众生。如佛教中著名的寒山大士,就是文殊菩萨应世。寒山示现生于贫苦之家,自小父母双亡。其兄不仁,饱受饥渴之苦,为求知谋生,辗转流浪,其诗云:“出生三十年,常游千万里。”

可知其流浪生活多苦,后到天台山出家,隐居于寒岩,甚感满足。但为求饮食,常到国清寺,找老友拾得。当时拾得在寺内当行堂职,将残余饭菜,收贮竹筒,赠给寒山子。寒山子生平行为,迥异常人,特别其所吟诗,深具佛法妙理,都是醒世警言。所以虚云老和尚说:‘法身清净若琉璃,肉眼看来那得知,欲识其中玄妙处,细读寒山百首诗。

“不错,和文殊菩萨确实是清贫一生啊,这位姑娘能够知道的这么详细,想必和菩萨也是有缘之人啊!”那个男子继续说道。

“我哪里称得上详细,我只是看过关于文殊菩萨的一些故事,了解一些而已啊。”千瑶说道......

东灵国曾经有文殊菩萨下界的神迹。亦文殊菩萨的化身。传记:临海县,有一长者名娄原祐,乐善好施,其父官拜少卿,亦仁慈爱物。其夫人张氏,夜梦月光入怀,后怀孕生子,取名顿吉。

顿吉出世即言:“善哉父母,生我劬劳,长度群生,为世沃焦。”父母闻言大惊,既忧且喜。

有一天,小儿忽请其母,准备七人斋饭,果然不久,七个和尚共来。

其父原祐合掌问道:“大德何来?”

其中一人答道:“我等从西方来,闻居士生奇子,特来相贺。”

饭后,抱儿相见,那几个和尚对儿言:“仁者有情之轨,切莫被他蒙过,须要惺惺。”

那小儿就抚掌而笑,僧去后,小儿对父母言:“刚才七人,都是佛菩萨化现人间。”

“哈哈,看来姑娘还真是饱读诗书啊!”那男子又说道。

“哪里,哪里,不过那顿吉以后的事你们可知道?”千瑶卖弄这关子。

“愿闻其详!”

于是千瑶就缓缓说了起来。

顿吉五岁时,自称六和大师。十五岁辞别父母去出家,在东州道上,遇见慧光和尚,说明出家意愿。老和尚介绍他去飞来峰,见波利多尊者,尊者问:“你从何来?”

顿吉回答:“从缘来。”

尊者又问:“是何姓?”

顿吉回答:“是佛性。”

尊者笑了笑说道:“你尚且是一个俗人,怎么会知道佛性?”

顿吉也回答︰“我身虽俗,因俗证真,真俗圆融,洞然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波利多尊者,异其根利,为之落发出家,授具足戒,名之为‘善戒。’自此善戒,云游四方,广度众生。但行为怪诞,异于常人。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

第二年,戒师与弟子普明,道全等人,由五台山同往北州,有一渡口,名化生渡。对岸有一神庙,是五郎祠。五郎神时常显灵,令乡人每天杀猪宰羊致祭,五郎神知戒师必经此道,化虎挡住去路,戒师知虎是五郎神所变,以手格虎让路,来到五郎祠,指神像叱曰:‘你是一郎至五郎,妄兴祸福宰牛羊,老僧为说无生法,免至冤家累世偿。’五郎神像立即塌坏,五郎祠亦起火自 焚。

第三年,戒师来到河阳,河阳有一富家名李光弼,常听信妖言,沉迷邪魔,戒师悯其愚,为邪魔所惑,亲到其家,端坐入慈济三昧。众魔各自现形,皆是邪魔外道,甚至牛神鬼怪之类。向戒师哀求:“希望师傅能为我开导一二。”

戒师说道:“你们这众魔妖精,性本妙明,从今以后,不要再害生灵。”众魔感恩而逃,李家自此安宁,而李光弼亦皈依三宝,正信佛法。

第六年的时候,戒师经过一处,见一屠夫名金炳,正缚着一头羊,欲举刀刺杀,羊咩咩哀叫不已。

戒师说道:“你两脚不修,遭此活剥。”仅此两句话,羊不叫了,屠夫也不杀了。

戒师开示说道:“人成羊,羊变人,只在转瞬间。一切众生,无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易生而受禽畜之身,云何于中取而食之?汝等从冥入冥,报此躯壳,吃他八两,还他半斤,若能返妄归真,从冥入明,脱此躯壳,应当归依三宝,永不杀生。”金屠夫听罢,放下屠刀,舍妻出家,忏悔罪业,戒师为其披剃授戒,法名可化。

后来可化欲往天台山参石桥禅师,路遇强盗,被众强盗拦截痛殴,可化大声叫嚷:“冤家痛哉。”

群盗笑着回答:“正是冤家。”

将可化缚于树上,欲活剥其皮,这时有一盗首走来,追问经过道:“他是出家人,那里有钱,杀他无用,放他去吧!”可化死里逃生,不敢前往,退回戒师处,将经过告戒师。戒师说:“若无老僧救你,定还他八两了。”可化才知那盗首,正是戒师变身。

那男子听千瑶说这些,微微点头。

千 瑶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更是世人皆知......”

有一富家名江平父,一日对其夫人说:“听说兜率院和尚戒师,能够吃三个猪头五斗酒,我想试试这和尚食量。”夫人同意,迎请戒师来,还没谈话,先进饮食,桌上酒菜为之一空。富家见戒师食量惊人,不禁称奇,但富家夫人,在后面窥见,腾空而入之鬼神环卫在侧,戒师将食物掷左右,众鬼神接而食之。事后夫人将所见事告太守,太守再次请戒师来应供,暗中偷窥,果如夫人所言,敬畏不已。

一次,戒师买很多虾煮熟而食,卖虾者来要钱,戒师囊空如洗,无法给予。虾贩大怒,声言无钱,还我虾来。戒师大笑,张口喷出满桌鲜虾,活泼蹦跳,众人大骇,戒师头也不回,手挽周婆,行歌而去。

周婆说道:“笑煞愚痴汉,管家无歇时,四山若来合,妻子各分离。”又接着说道:“世人都笑我,我笑世间人,如意摩尼现,无人识本真。”

戒师也说道:“疯僧疯婆,吃酒蹉跎,太守仁风,阇黎神诀。”

原来过了几年,东州大旱,黎民百姓,祈祷神祇,不获感应,反而炎阳更烈。当时太守,将城隍庙神像搬出曝晒, 责其不能泽而救民。夜梦神言:“你可知那龙王的职责,职司行雨,若无天命勒令,是不敢自专。城东兜率寺戒师,是文殊菩萨示现,乃能致雨,你试着去求他吧。”

次日太守斋戒沐浴,率领僚属,亲往寺中求见戒师。其他官吏进去,见戒师醉酒未醒,并吐满地秽物,出告太守。太守不信:直入师室,戒师清醒如常,且异香满室。

届时看到太守便问道:“你身为太守,来这里做什么?”

太守说明来意,恳请戒师慈悲致雨,以救民众。

戒师回答:“太守不用心忧,当有报命。”

太守走后,戒师取纸墨作书焚之,不久大雨骤至,四境水量充足,秋天播种,竟获丰收,农民欢喜的说道:“仲春喜新晴,六月遭酷热,太守扬仁风,阇黎妙神诀,除热得清凉,歌声几时歇。”

一日,戒师大显神通,放大光明,众人皆见戒师顶上毫光万丈,光中现出七佛,然后对众言:“老僧世缘已毕,今与汝等作别。”

戒师示灭后,屹然不动,颜貌如生,荼毗之日,抬之不起。其弟子道稠告众曰:“我们的师傅是七佛之师,方便示现,凡火不化。”遂为戒师开襟以待,忽然胸中出三昧火自 焚,五色祥云缭绕不散,舍利如雨下,造塔于寺,永镇山门。

那个男子继续微微笑着,好像这些事情是自己亲身经历一样。

“你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千瑶看着那男子问道。

“当然对,很对!”于是那男子摇身一变,变作了文殊菩萨。千瑶一看,连忙合掌作揖说道:“原来是文殊菩萨,弟子有失远迎......”

“不用拘礼,起来吧,我已经在这里等你们很久了!”文殊菩萨说道。

千瑶很吃惊,便席地而坐和文殊菩萨说了起来。

“是未来佛弥勒佛让我来这里等你们的,托我给你们捎几句话......”文殊菩萨说道。

而此时太明也赶往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来者何人?为何擅闯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正在极乐世界游历,看到太明便怒声说道。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普贤菩萨的化身是天台山的丰干禅师,一日行经赤城道旁,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趋前视察,见一小孩约十来岁,问其姓名,那孩子回答:“我无家、无姓、亦无名。”丰干禅师愍其无依,带回山里,交库房当茶童。因是拾来,取名拾得。

由于拾得聪明伶俐,三年后升任斋堂香灯,及执掌出食等杂事。一日,四顾无人,竟登座与所供奉的圣像对坐而食,还呵斥圣像小果,焦芽败种。事被知库灵熠禅师看见,责其对圣像不恭,可能头脑有毛病,罢其香灯职,派往厨房洗碗碟,常将多余饭菜,盛于竹筒,赠其挚友寒山子。

有一次,寺中饭食花果被鸟啄食,拾得竟执杖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责其守护伽蓝不力,有失职责,枉受沙门供养。当晚寺僧,皆梦见山神说:“拾得打我,骂我。”灵熠禅师至山神像前视察,果见山神像有杖打痕迹,始知拾得来历不凡。

拾得与寒山子时相往来,还常对人说佛法。但人不信,反而讥诮怒骂,甚至打之。寒山对拾得曰:“世间人秽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该如何对他?”

拾得回答:“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后拾得掌牧牛之职,一日,正值寺中半月布萨,律师正为僧众在堂中说戒。拾得驱牛群到法堂前倚门而立,并抚掌笑说道:“悠悠哉,聚得作相,这个如何?”说戒和尚怪其不敬,怒斥说道:“下人疯狂,破我说戒。”

拾得见其嗔心起,立刻劝说:“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汝合,一切法无差。”戒和尚见拾得嘻皮笑脸,气得下堂来打拾得,要他驱牛出去。

拾得曰:“我不赶牛了,这群牛,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它们都有法号,不信,且看我叫它们出来。”

随即对牛群说:“前生律师弘靖站出来。”即有一白牛作声而过。又说道:“前生典座光超出来。”又有一黑牛应声而出。拾得又叫:“直岁靖本出来。”又有一牯牛应声出来,最后,拾得牵一牛说:“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合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广大,汝却辜佛恩。”

自 此,僧众始知拾得,并非凡间俗子,不再以疯子看待。后因阿弥陀佛化身的丰干禅师,对丘太守说:“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化身,圣迹显露,与寒山子同离国清寺,后不知所终。”

文殊、普贤两位大士,一为诸佛母,一为诸佛长子,公孙二人,常在十方诸佛前,共作佛事,游戏人间,常在一起。淳熙年间,文殊菩萨应身为兜率寺戒阇黎时,普贤菩萨亦同时化身为周氏女,排行第七,人皆称她周七娘。生时便有种种神异,长大后不肯嫁人,每天行乞于市,晚常宿于普济桥下,常与戒阇黎在一起,妙行莫测。时人不解,笑为疯婆。后有圣者歌曰:“戒师文殊,周婆普贤,随肩搭背,万世流传。”后人始知是菩萨应世。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普贤菩萨,我是太古族的人,我有事要见佛祖,还请劳烦通报一声!”太明恭敬的说道。但是表面恭敬,但是内心却......

“太古族和我西方极乐世界想来毫无瓜葛,佛祖是不会见你的,你快快离开吧!”普贤菩萨说道。

“哈哈,佛祖有这么大的面子吗?我告诉你,今日佛祖我见也得见,不见也得见!”太明说的斩钉截铁,同时也为自己留下隐患。

“你好大的口气,你们太古族在六界撒野也就算了,今日竟然还敢来到西方极乐世界撒野,我看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是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无尽意菩萨突然出来说道。

“呵,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无尽意菩萨,就凭你和普贤菩萨也想和我动手?我劝你们还是省省吧!”太明自恃,也没把无尽意菩萨放在眼里。

佛及菩萨的圣号,都是从他所有功德而安立的。无尽意所以得名无尽意,是依他的什么功德而安立的?这可从世界、众 生、悲愿三方面来加说明:世界方面,首要了解的,像娑婆世界这么大的世界,是有无穷无尽,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佛称为无尽世界。在这么多世界中,如以娑婆世界说,单是南赡部洲的人,已多得不得了。如以四大部洲的人综合来说,当然更多。除了人类还有其他众生,众生真是多得不可胜数。不但一个世界的众生是这样,每个世界的众生都如此,所以说众生无尽。这位大菩萨,运用其智慧,观察世界时,发现有无尽世界。在无尽世界中,有无尽众生活动。真是到一处有一处世界,到一世界有一世界众生。且诸众生,为烦恼的驱使,飘堕在业海,沉沦在轮回,受众苦的逼迫,永无解脱之期!无尽意菩萨不忍见无穷尽的众生,长期受诸苦恼,就从内心深处,发起无尽悲愿,愿度无尽世界中的无尽众生,令无尽众生成佛,而后自己方成佛,所以称为无尽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