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重生之回到隋末之长孙皇后 > 第一百零二章 贞观律?

大兴宫 显德殿

这日早朝,大唐皇帝李世民向群臣提出了一个想法。

“朕最近有个想法,就是太上皇武德年间制定的《武德律》,过于严苛繁杂,不适合咱们新朝贞观之治的理念,朕想着手修改武德律,你们看看,都是什么意见?大家各抒己见。”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想第一个发言,最后还是左仆射裴寂率先发言。

“陛下,律法是什么?律法是大唐子民的行为准则,怎可随意修改,况且武德元年才制定的《武德律》,距今才十年,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修改律法,恐有朝令夕改之嫌,百姓会迷惑的。况且《武德律》臣认为并没有什么问题,《武德律》是依照大隋律修改制定的。陛下觉得里面的条款过于严苛,臣倒觉得律法严苛才能约束暴民。臣不同意修改律法。”

李世民一挑眉,心生不悦,但面不改色,道:“其他人呢?还有谁要发言?”

房玄龄道:“臣同意修改。臣也发现了这个《武德律》条条项项相比于大隋律是宽减了一些,但还是有些繁杂,百姓不一定看得懂,看不懂就容易触犯法律,进而受到处罚,从这一点上来说,是应该修改,将里面的条款尽量简单明了,让百姓能读懂,进而遵守法律,也有利于国家安定。所以,臣同意修改律法。”

李世民赞同地点点头。

封德彝道:“臣赞同左仆射的意见,不同意修改律法。除了左仆射刚才的理由——短时间内修改律法,恐会使百姓迷惑。臣着重想说一下律法严苛的问题。臣是赞同律法要严,因为人性本就是薄情奸诈,严苛的律法犹如在人的头上悬上一把刀,人会随时担心这把刀落下伤了自己,那么为人做事便会有所顾忌,至此律法就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也就进而减少了犯罪率,所以臣认为制定律法就是要严苛。”

李世民皱皱眉,陷入沉思。

这时,魏征开口道:“陛下,臣同意修改律法。”

难道魏征支持他!李世民眸子一亮,看向魏征,道:“魏征,那你也说说你的想法?”

“是。刚才封大人的说法不无道理,律法严苛的确是能起到一个威慑作用,会减少犯罪率,但是如果过于严苛,就有不仁的嫌疑,会让百姓心生怨言,这就不符合陛下贞观之治的理念,贞观,中正也。律法也一样,也要中正。法正则 民悫,罪当则 民从。年初,陛下特意放宽绞刑五十条为砍断有趾,陛下觉得这种肉刑太残酷,当时就有修改律法的念头。实际上,也的确是残酷,过于严苛,就是不仁。”

魏征顿了顿,继续道:“当年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国力大增,商鞅变法中关于刑法,就是规定轻罪重罚,实行连坐制度,非常严苛。之所以这么制定,是因为当时秦国的社会秩序较为混乱,犯罪现象频繁,百姓私下械斗之事随处可见。所以,通过制定严苛的刑法来减少犯罪的发生,从而维护国家的稳定。《周礼》中说 乱世当用重典。这句话不假,很正确。但是,它的适用前提是乱世。咱们现在是什么?咱们现在不是乱世,所以,这句话就不适用了。”

李世民一脸欣赏,笑着点点头。

“陛下,咱们已经度过了隋末乱世,现在处于国家发展之初,百姓修养生息阶段,这个时期就不能再用严苛的刑法了,对百姓不仁,也有违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即是天道。天之道,利而不害。所以,把律法修改地宽仁一些,百姓就知道了陛下要仁治天下的理念,对陛下会感恩戴德,民心自然而然就归附了,天下也就安定了。所以,臣同意修改律法。”

“哈哈哈,魏征,你说得好啊!不错,中正之道即是天道,也是咱们贞观之治的理念,朕就是要以天道治理天下。”

“陛下圣明。”群臣纷纷附和一声。

李世民扫视一圈,瞥向大理寺卿,道:“戴胄,你作为大理寺卿,你最应该发言了,你来说说。”

“是,臣刚才听到各位大臣的意见,也思索良久,臣也同意修改律法,除了刚才提到的严苛、繁杂等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武德律》有很多条款存在重复的现象,这就会让百姓迷惑,也会让审判之人无从依据,所以,如果修改一下,避免条款重复,也有利于大理寺执法。”

李世民点点头,道:“好,你们刚才各抒己见,朕也认真思考了一下。孟子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如今天下初定,朕要施以仁政。所以,朕还是决定要修改武德律,就由戴胄主持这个事吧,毕竟这是你的强项。”

“是,臣领命。”

李世民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魏征,一脸欣赏,得此良才,何愁国家不兴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