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唐律凶猛 > 第192章 花明又一村

唐律凶猛 第192章 花明又一村

作者:王望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2: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想来想去没有一个好主意,唐律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久在樊孝仁家也不好,唐律带领仵作返回县衙,继续审理。

樊襄氏哭哭啼啼,唐律问:“樊襄氏,你只说艾大仁打死了你的丈夫,有没有新的证据呢?”

“大人,有证人作证,当时有人看到,左邻右舍都看到了,还拉架了的,民女的丈夫从始至终都没动手,是活生生地被他打死的。呜呜呜!”樊襄氏哭道。

“你能说出证人名单吗?”

“大人,左边一户就是艾大明,右边一户是艾大强,上面一户是艾大光,下边一户是艾大亮。在艾大仁打人打民女的丈夫的时候,他们都在场,大人如果传他们到堂,一定会说出艾大仁的打人经过的。”樊襄氏说。

“那些证人是不是艾大仁的亲戚?”唐律问。

“正是。民女的丈夫是外地来的,所以名叫樊孝仁,这是他们的天下。丈夫老实巴交,不敢招惹他,咋可能去殴打他?只有被他殴打,艾大仁的亲戚,就是不出面,不动手,齐刷刷一站,就是一种威胁,民女的丈夫咋可能去招惹艾大仁呢?艾大仁就是喜欢欺负人,不光欺负民女的丈夫,也欺负其他外姓的人。大人可以下去查一查,访问,调查,都能了解,要是传这几个邻居过来,恐怕还是不行。”樊襄氏说。

“说的没错,因为是亲戚,作证的效力不强,有利害关系,再说,让他们来了,作证之后,回去他们肯定要有矛盾,说不定是吵架,有可能是打架,那么,当地就不太平了,为了保持稳定,还是你牺牲一下,就不追究你的诬告的责任了,你回去,好生安葬你的丈夫。这里就交给本官处理。你也不必担心艾大仁会对你怎么样,你才死了丈夫,孩子还小,就不治你的罪,你回家去,处理你丈夫的后事,然后,如果有合适的人家,能嫁出去就嫁出去,免得一人带着幼子很是辛苦。”唐律说。

樊襄氏一听,嚎啕大哭起来,但是也毫无办法,坏人当道,没有人伸冤,没有人惩罚,只能靠天,靠上天来收拾恶人了,看这一辈子能不能看到报应发生,希望立马报应临到艾大仁身上,让他不得好死。

樊襄氏离开,一路哭嚎,影响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已经退休,是以前的书吏。

他虽已经退休,因为已经养成上下班的习惯,每天都要来县衙门口转一转,像是还在上班,然后再回家去,这才踏实。

这一日,他看到一妇女边走边哭,就上前问:“敢问你为何哭泣?”

樊襄氏一看,是一个白发白须老人,知道这人是个闲人,因为常看到他在县衙门口坐着发呆,看来来往往的行人,还看告状的击鼓,这人纯粹是闲得蛋疼。

于是没好气地说:“关你何事?”

“你这女子,对老人一点不尊重,老夫好意问你,你为何要这样回怼老夫?”

“你是闲的无事找事,我的丈夫被人打死,无处诉苦喊冤,你这个时候来问,我当然烦了,你要是我,也会烦的。好人得不到保护,坏人得不到惩罚,这让人还怎么活?”樊襄氏说。

“哦,原来是这样,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打死人,打死人了还逍遥法外,真是让人忍无可忍。”老书吏说。

“你还有点良心。这个坏蛋还没放出来,估计快了,等我一走,再关押他也没什么意义,因为县令说没有证据证明是他打死了人。没有证据,就要放,要不然,他一告就麻烦了。”樊襄氏说。

“他没证据怎么告?”

“他人多,现在关押在县衙,这些人都知道。他要是告,唐县令还真要解释解释了。因为我告艾大仁打死我丈夫,县令因证据不足,不能治罪,但是,关押艾大仁,这证据却很充分,没罪证就要放人,唐县令一直不放,这个对他肯定不利。要是唐县令害怕了,就会让他走。不害怕,就还会继续关押。”樊襄氏说。

“那什么证据不充分呢?有没有让仵作前往验尸?”老书吏问。

“有,仵作去了,用了各种方法,都没查出来有外伤。后来,因为我丈夫家来了不少客人,没查出什么,也不能总是拿着我丈夫的尸体没完没了,造成无法入殓吧。就这样,又到县衙审理,艾大仁还是不承认,看到艾大仁行凶的,都是他的亲戚,不能作证,我丈夫这边的,也没有亲戚看到,或者村民看到也行,估计村民也怕惹了艾大仁,他在村里是村霸,谁都怕他,不敢得罪他。所以,目前的证据对他很有利,对我丈夫来说很不利。”樊襄氏说。

“你的意思老夫明白了,缺少证据,关键是缺少受伤的证据是不是?”

“是的,这个是影响案件的最关键的。我丈夫被人打了,身上竟然没有伤痕,这个放在哪里都认为我在诬告。怎么可能没有伤痕人就死了呢?是不是伤好了,人却死了?这个说不清楚。要是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伤痕,那就好办多了。”樊襄氏说。

“那仵作的方法可以不管用,太落后,需要改进。老夫知道一个方法,不知道能不能行。如果方便,请你回去,告诉县令,说有一老头求见。”老书吏说。

“哎呀!老人家,太感谢你了,小女子这就去说,谢谢老人家的帮助,有老人家的助力,找到伤痕,对艾大仁治罪,就是为民除害,消除这个人,让所有人都感到安全。小女子代表乡亲们谢谢您了!我这就去说,请唐县令重审这个案子。”樊襄氏说。

“去吧,去吧,你在头里走,我在门外等。”老书吏说。

“好,老人家快跟上来,小女子先走一步。”

“好,去吧,去吧!”

樊襄氏快步进入县衙,唐律还在,正准备宣布让艾大仁回家的时候,看到外面闯进来一女子,到了公堂上,就下跪,高声说:

“大人,民女樊襄氏禀告,有一老者愿意为本案指点迷津,请大人允许,进一步明查。”

“准许。老人呢?快快有请!”

“在,在,在,老夫在!来了!”老书吏连忙说。

话音刚落,老书吏就进来了。

他行了一个礼,说:“我以前常在这里。”

“为什么?老人家以前在这里当差?”唐律问。

“是的,大人,老夫在这里作了一辈子的书吏,现在赋闲在家,闲来无事,就常来衙门外溜达溜达,算是上班下班了。这样生活才有意思。”

“嗯嗯,原来是老前辈!失敬失敬!”

“不敢当,不敢当。老夫听苦主原告樊襄氏的丈夫被人打死,竟然不知道伤在哪里,无法对凶手治罪是不是?”

“是的,是的,老前辈。”

“你太客气!这件案子可以这样处理。”老书吏说。

“怎样处理?”

“本案的关键是什么?”老书吏问。

“就是伤痕,关键就在这里。已经让仵作去检查过,没有伤痕。非常奇怪!用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查到伤痕,因为没有伤痕,这个案子就悬而未决了。”唐律说。

“其实很简单,要查出伤痕,只需要准备一把赤油伞,然后准备清水即可。”老书吏说。

“这些东西容易获得,这就准备,准备好这些东西怎样使用呢?”唐律问。

“这个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选择在正中午的时候,将尸体放在太阳底下,用赤油伞遮挡阳光,然后用清水淋湿尸体,就会看到很清晰的伤痕,如果是被殴打致伤致死,就容易发现伤痕,这个案子就可以定下来了。”老书吏说。

次日,唐律再次安排仵作前往樊襄氏家,等正午时分,太阳当空照,用赤油伞遮挡樊孝仁的尸体,然后用清水淋浴,果然,伤痕累累,显然被殴打致死。

证据到手,仵作做了详细的记录,并签字画押,唐律立马回县衙,升堂开始重审该案,艾大仁看着这种情形,知道抵抗已经没用。

唐律将他的邻居亲戚都请到大堂,一一审问,将看到的情况一一述说,然后由书吏记录,记录完成,由证人签字画押,都作证,都大同小异。

艾大仁一看,大势已去,也就放弃了狡辩,一五一十地将当时的情况说了一遍,他的亲戚证人们也都这样说。

他们很清楚,只要他自己按照他自己的意思说,就可以,完全没必要添油加醋。

他们也清楚,艾大仁这次是凶多吉少,有去无回了。

原来,艾大仁看樊孝仁不顺眼,看他姓樊就心里烦,这里是艾家的天下,是艾家是势力范围,咋就有姓樊的,刚好两家挨着,很方便。隔壁咳嗽一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因为太近,所有有矛盾,慢慢积累,越来越多,最后的矛盾无法调和。

那天早晨,就是因为咳嗽后吐了一口痰,在艾大仁家门口,不前不后,刚好那个时间,那个地点,艾大仁一瞅机会来了,就出门故意找茬,让樊孝仁无力招架,骂完了就开打,没头没脸,樊孝仁已经傻掉了,根本不懂还手,真是活活地被艾大仁打的不省人事,被好心的邻居送回家,过了两天,一命呜呼。樊孝仁的名字被人间名单管理处抹去。再也看不到了。

此案真相大白!

艾大仁在堂审笔录上签字,他扔下笔,哈哈大笑,说:“在座的各位,我该走了。你们保重,以后不要小鸡肚肠,要宽容,宽厚待人,要和各种各样的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大打出手,最后是两败俱伤。甚至一起灭亡。我,就是一个例子,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看不惯樊孝仁,结果被自己的偏见杀死。罪不该如此!非常遗憾,不过,给后人一点提示,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唐律判处艾大仁死刑,秋后问斩。

人血馒头的商家又开心了,提早和刽子手打好招呼,按照老规矩办理。

老书吏提供发验尸方法很管用,附近很多地方的仵作都学到了这个方法,帮助破了不少人命案子。

可以说,老书吏发挥余热,退休后还操心案子,早晚去县衙溜达,结果还真派上了用场,有一段时间,他没去县衙门口,而是到了附近的几个县,去给当地仵作进行培训,真的太忙,老有所乐,夕阳红彤彤。

这个案子结束后,樊襄氏安葬了他丈夫,同时,唐律判决让艾大仁赔偿樊襄氏各项损失五百两银子。这样,樊襄氏和年幼的孩子都有了保障。

艾大仁十分愿意赔偿,希望能在开刀问斩这段时间,可以过得舒坦一些,否则,会很难受,还没到行刑的时候,都已经被折磨的不像个人了。

他积极给樊襄氏赔偿,唐律就不为难他,让他避免遭受折磨。

不是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就值得珍惜,多活一天就算一天,当下能好好活着的也不算多。

其实,艾大仁的作法是对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明知道自己秋后一定会被问斩,也就无所谓得罪不得罪,无所谓别人喜欢不喜欢了。

樊襄氏也改变了对老人的看法,老人退休了,可是心还在上班,已经习惯了以前的生活方式了,要突然适应新环境,好不习惯,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因干了一辈子的工作,突然不干了,心里还是空落落的,只有继续干,才实在,才心安。

樊襄氏没有土地,只有给别人富贵人家帮忙做一些女工活,然后浆洗缝补衣裳,好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日子有些艰难,可是她没有放弃希望,要帮樊孝仁的儿子走向成功,以告慰樊孝仁的在天之灵。

艾大仁一时生气,逞英雄好汉气,让樊孝仁命归黄泉,驾鹤西去,结果将自己陷入囹圄,无法得救,何必如此呢?说来说去,还是盲目骄傲自大,觉得姓艾的多,外姓就要受排挤才行,要不然,艾姓占大多数的地方,竟然会败给杂姓,这就很没面子了,失去的面子一定要挽回来,遭遇的不公想办法得到抚慰,得到相对公平的结局。结果,适得其反,命运不济,遭此劫难,也是命中注定之事,天意不可违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