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唐律凶猛 > 第183章 抱得美人归

唐律凶猛 第183章 抱得美人归

作者:王望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2: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唐律让他们依次跪好,在堂前,算是跪成了一条线。 唐律问道:“施小姐,本官再次确认一下,这是你的终身大事,你是成年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所说的书隶都会记录在案,说了就不能反悔,一句话可以是福,也可以是祸,只看你要说什么了。你愿意和谁一起白头到老,就看你自己的说法了。你愿意和你前夫沙北陪伴终生,还是愿意和你的后夫陪伴终生,白头偕老,你自己选择,自己承认,选择之后,不得反悔,一旦承认,书隶就会记录在案,在公堂之上的人,都要签字画押,作为凭证,永远不得反悔。你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施小姐答道。

“请听仔细了,施小姐!公堂之上,下跪之人!你是愿意与前夫陪伴终身?还是愿意与后夫白头偕老?请你自己选择,不要受他人影响,你的事你来做,你的幸福你来选,一旦认了,白纸黑字,不得反悔。”唐律说。

唐律又强调了一遍。

施小姐早就想好了要和沙北白头偕老,可是转念一想,不对啊!明明唐大人问的问题不是这样回答,他再三强调了“前夫”和“后夫”,就是二选一。这个本身没毛病,公堂之上,跪在施小姐前面的是前夫,就是梅公子,跪在她后面的是沙北,也是后夫,那么,唐大人只让回答前夫还是后夫。

施小姐想了想,往身后看了看,想说后夫,又怕梅公子纠缠,梅公子看来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犟精,如果说了后夫,梅公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一直要死磕到底,那么,就没有宁静日子过了。

她左想右想不知道如何作答,唐律再四催促请她快点作答,施小姐急中生智,就脱口而出道:“大人,民女愿意与前夫陪伴终身。”

因为梅公子在施小姐前面,当然是前夫,他一听,心里美滋滋的,总算要抱得美人归了,看来还是有钱好,不仅有钱,还要有才,有钱有势才天下无敌。这下子,沙北真是一路败北了。看他拿什么来斗?

他心里乐开了花,脸上自然喜笑颜开,看起来非常得意,非常骄傲,像是要飘起来了。

书隶拿来了记录的内容,三人都喜滋滋地在上面签字画押了。

梅公子高兴极了,口口声声请在场的人参加婚宴,不醉不休,像是已经与施小姐拜了天地似的。

沙北如同在云里雾里,不知道在哪里,晕晕乎乎的,难道自己心爱的施小姐就要成为梅夫人了吗?真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啊!怪就怪自己命不好!怎么倒霉的事一件接着一件临到自己头上呢?这个简直就是祸不单行福无双至的最好的写照。

施小姐泪涟涟的,看起来像是一个水里捞上来的人,可怜楚楚的,让人看了感到揪心。

“哈哈哈!果然没有看错,原来施小姐真的是不嫌弃贫寒之人,对沙北念念不忘,没有那么势利眼,竟然愿意遵守婚约,与前夫沙北白头偕老陪伴终身,真的太好了!沙北,你就带施小姐回家拜堂成亲去吧。退堂!”唐律笑道

“威武——”

两边衙役高声一起喊道,大堂之上,让人感到可怖阴森,不是刚才唐律的笑声,产生了很大的错觉,让人感到真的到了阎罗殿。

梅公子还是秀才,他无论如何没想到,唐律用了这么巧妙的一笔,让他上了当,他一拍脑袋,彻底醒悟过来,后悔都来不及,白纸黑字,历历在目,签字画押,无论如何都是赖不掉的,眼睁睁看着美人被人抱走,心不甘情不愿,也毫无办法。

施小姐破涕为笑,没想到唐律大人一直在保护他们,想出了这么高超的计策,让梅公子上当,沙北也从愁云中走出来,喜笑颜开,乐滋滋地不知其可,简直手舞足蹈,手脚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好!

梅公子懊悔不已,身为秀才,竟然上了文字的当,为什么没想到会有这样一口陷阱?看起来平淡无奇,世界却暗藏玄机,一不小心,就容易上当掉进坑里。

事到如今,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梅公子弄到最后,弄了一个寂寞,他只有沉默不语,来化解内心的不如意。

事后看看,唐律将施小姐放在中间,是故意的。然后唐律让沙北放在施小姐后面,就是施小姐如论如何回答,都是指向沙北。

因为沙北和施小姐有婚约,沙北就施小姐的前夫。

因为在公堂之上,沙北在施小姐的后面跪着,就是施小姐的后夫。

不管是前夫,还是后夫,均指的是沙北。也就是说,施小姐怎样回答,都不影响最后的结果。

对梅公子来说,唐律让他跪在施小姐前面,就是前夫,在公堂之上,施小姐说了前夫,他以为说的是他,就没往婚约上去想,以为是铁定就是他,非他莫属,他就是板上钉钉的,是要抱着施小姐回家拜堂成亲的人。

唐律的本意就是要让沙北与施小姐不分开,玉成好事。他就想出这条计策,无懈可击,又达到了目的。施员外和梅公子都无计可施,无可奈何花落去也,看沙北抱得美人归。

此案审结,大家奔走相告,觉得唐律太厉害了,这么巧妙地解决了纷争。要知道,有钱不一定收获爱情,不是秀才也能抱得美人归。没钱也能娶媳妇,关键要看是否有善良的心。

人善良,对爱情忠贞,有白头到老的思想,行事为人就会得到上天的认可,对方也喜欢交往,愿意携手,就有希望收获爱情之果。

过了两天,没有人击鼓。唐律心想,太平盛世,没人告状,说明国泰民安,人们安居乐业真的好享受生活。

如果一直没人告状那才好,毕竟县令还有很多非诉讼的业务要开展,农业生产,小作坊的管理,治安和祭祀活动,水利和道路工程等等,都是要的事。目的是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方便人们出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和发展,还有畜牧业等发展,都需要操心。

打官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打官司,不看郎中,才是真正的幸福。

一日,正准备喂鸟,唐律突然听到击鼓声。

人就是这么魔幻,不想管打官司的,结果打官司的找上门。

唐律只得换了衣裳上公堂审案去。

“下跪者何人?”

“老朽章瑟理。”

“小的朱安柳。”

“状告何人?”

“告朱天六夫妻。”

“朱天六妻子叫什么?”

“朱杨氏。”

“告什么?”

“告朱天六、朱杨氏霸占原告的财产。”

“有没有状子?”

“有。”

“呈上来。”唐律吩咐道。

有衙役过来,将状子接过来,交给了唐律。

唐律一看,明白了。

原来,状子上写的是,朱天六是谷城县人,居住在城关。这是大户人家,家道中兴,有钱。

朱天六是哥哥,他的弟弟名叫朱天七。

朱天六第一房妻子长年没有生育,后来自己觉得对不起朱天六,也是对不起朱氏宗祠,对不起朱家列祖列宗,就悬梁自尽,后来,朱天六又娶一房,续弦的是女子姓杨,死了丈夫,生有一女,于是经人撮合,嫁给了朱天六。

嫁过来后,朱天六和朱杨氏没有生育子女。

朱杨氏没问题,因为她带着女儿来的,她和她前夫生的女儿,证明杨氏没问题,她死了丈夫也没问题,现在人们就会把目光聚焦在朱天六身上,极有可能是朱天六出了问题。

如果属实,那么,朱天六的第一个老婆就死得冤。

朱天六从此就有些理亏,面对朱杨氏,也不是十分硬气。觉得技不如人,也可能是不是完全男人,有了这些缺陷,他在人前人后就有些畏畏缩缩,他越是这样,人们看他的眼光越是异样。

朱杨氏慢慢在家里作威作福起来,反正不是不要孩子,是生不了孩子,没用的不是朱杨氏,是朱天六。

朱天六只有忍耐,像是做错事的孩子,非常委屈,被压制着,不敢动弹。

朱天七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作朱安柳。

就是希望他像无心插柳柳成荫那样容易活下去,柳树的生命力极强,很能适应恶劣条件。取名也就是一种寄托和希望。

朱安柳也非常懂事,在两岁的时候,就给朱安柳定了娃娃亲,亲家是章瑟理,女儿章幺妹。

朱杨氏听说朱安柳定了娃娃亲,心里不舒服,就想出一个主意,就是暗自下决心,找上门女婿,这样,在室女就能继承到朱家的家产。

朱杨氏心里已经打好了如意算盘,要说最大的潜在的竞争对手,就是朱安柳,他是要将来继承家产,是最大的敌人,是眼中钉肉中刺,不除掉不舒服。

朱杨氏一直在寻找等待机会,等到了一定的时机,就开始行动。

谁知道计划没有变化快。很快,襄阳地区发生巨大的自然灾害,就是大旱之年,高温天气,滴雨未下,普遍干旱,因为庄稼缺水,江河湖汊的水都干了,鱼死了成千上万,数不胜数,一片白茫茫,全是鱼干。

庄稼绝收,真是颗粒无收。

谷城县衙门下发文件,要缓解这种灾害,本地从不干旱,突然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真的令人不知所措。眼看旱情没有缓解,再这样下去饿死的人会越来越多。县衙经过州府同意,下达官府告示文件,要求分户减口,就是大户分成小户,人口数减少,然后分流出去逃荒。

身体强健的,可以远足的,可以让行动不便的。

等过了旱灾之年,再返还家乡。这个安排,目的是让人活下来。

朱天七说:“哥哥,你行动不便,不能走远路。你就在家吧,照顾嫂子和孩子,弟弟我还年轻,走远路没问题,你就放心吧。”

“那,弟弟,你们要走,就放心走,感谢弟弟照顾兄长不能远足,那么,哥哥也不能让你吃亏,你们走,就放心地走,家里财产交由兄长为你们保管,等灾年过后,你们回还家乡的时候,兄长再完璧归赵。不知道这样做好不好?”

“当然没问题,家产交给哥哥照管,我十分放心。到外地度过灾荒之年。虽说是背井离乡,有很多不方便之处,可是也是权宜之计,要活下去,才有希望继续发扬光大,不辱没祖先。”朱天七说。

“你说得对,为了公平,也为了将来不扯皮,为了让后代知道我们行事为人都没问题,我呢,就想请人写一式两份合同,也就是说,我们兄弟分家产的协议,将所有祖先留下来的遗产都写在合同里,以后作为证据,免得后代子孙弄不清,埋下隐患。你看怎么样?”朱天六说。

“没问题。哥哥考虑得很详细,弟弟相信哥哥,按照哥哥说的去做就行。”朱天七说。

“那好,我就请章瑟理来写合同,内容一样,你我手里各执一份,作为凭证,以后凭借合同来领取家产。怎么样?”朱天六说。

“没问题,听从哥哥的安排。”朱天七说。

“那好,我这就请章瑟理来写。”朱天六说,然后请来章瑟理起草合同,一样内容,一人一份,妥善保管。

朱天七准备好了,携家带口,辞别哥哥,不走的乡亲们都出来送行,大部分都拖家带口,一步一回头,一一不舍地离开故土家乡,向外面走去,谋生活出路,免得在家乡饿死。

朱天六洒泪而别,返回留在老家,和朱杨氏及其女儿在一起居住。

再说,朱天七带着妻子儿子一路向北,到条件稍微好点的陕西去,陕西汉中,属于北方江南鱼米之乡,地方富庶,人们安康,其乐融融,风华天宝之地,南来北往羡慕之所,适合躲避灾年。

陕西白水县人杰地灵,水好土好,旱涝保收。

朱天七带着妻儿投宿一家,该主人是员外,姓邢。

邢员外为人慷慨大方。仗义疏财,田产地产均有不少,手下雇工数量可观。虽说邢员外富甲一方,却有一个很大的遗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