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唐律凶猛 > 第153章 神秘的禅杖

唐律凶猛 第153章 神秘的禅杖

作者:王望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2: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顺溜被抓,靳山开始审问他。

他已经麻木,对靳山的审问都承认。

显然,这个不是他想要的。

“顺溜,你说,你为什么要承认你所做的?”靳山问。

“大人,小的做的事,小的来承担,在檩子上挖洞,放砒霜,然后用蜡封住砒霜,都是小的干的,小的愿意受罚。”顺溜说。

“顺溜,你家里有什么人?”靳山问。

“禀告老爷,小的是孤儿,从小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成人。小的自知犯罪,对不起爷爷奶奶,请在小的死后,将爷爷奶奶交给养老院,小的死而无憾。不能流落街头,也不能被歹人伤害。”顺溜说。

“本官答应你,你既然承认是你做的,那就暂时回牢房休息吧!看你很累,明天再审。”靳山说。

靳山对自己这个决定十分满意,以为自己体恤犯罪嫌疑人。

当晚,靳山想了又想,觉得不对,可能顺溜的背后一定有人指使,并受到了威胁,也就是先打后给糖吃,或者先给糖吃,然后再打。总之,折磨他,让他屈从,从一开始就这样。

他受到威胁,才对无冤无仇的李县令下手,在檩子上挖洞埋毒封蜡害人。他受到谁的指使?

如果查出他背后的指使人,那么,这个案子也就破了。关键是要找到幕后主使。

次日一早,就要提审顺溜,衙役去牢房提人的时候,发现一个黑影悬在栅栏那边,仔细一看,竟然是顺溜!早已断了气,身子僵硬冰凉!

衙役跌跌撞撞跑到靳山那里说:“报,报,报告老爷,顺溜,顺溜他,他,他上吊了!”

靳山一听,“腾”地站起来,目瞪口呆!半天都缓不过劲儿来!

这是害了他!昨天就该问的,趁热才能打铁,等过了那一阵子就错过了,错过就错过,后悔也来不及,这一下,彻底断了这条线索。

靳山很后悔!但世上哪有后悔药买?没办法,只有找找其他线索。

当晚,靳山又问李晟。

“中郎大人,你的兄长有没有遗物留下?你在清点家兄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没有?”靳山问。

“没什么,家兄所有的账册文书打包封存,送往了京城大理寺,或者转到其他各部也未可知,其他的就是一些家兄的换洗的衣裳,随身携带,作为念想。家兄一生节俭,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留下。”李晟说。

这个时候,靳山注意到李晟身上穿着的衣裳,已经非常陈旧,明显的是,在衣裳的下摆上打了一块非常显眼的补丁。这个和他的身份很不相配,就问:“这件衣裳是家兄的吗?”

“好眼力,正是家兄所穿。这件衣裳要是放在第二个人身上,可能就会抛弃不要,可是家兄不会抛弃这件衣裳,他一心为公,很少考虑自己的私事。这件衣裳就是明证了。”李晟说。

靳山看到李晟身上的这件长袍,胸背和领子、袖子容易破损,这些地方没有补丁,但是在不易磨损的下摆处,却有一块补丁,这是为什么?

想到这里,他就撩起长袍的下摆仔细看了看,慢慢地琢磨,那块补了补丁的,不是地方,针脚也粗糙,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没有什么水平,他这样的手工活,肯定是不合格的,他轻轻一拉,就扯了下来。

突然,映入眼帘的就是在补丁的背面画着一根长杖,这根杖,不是擀面杖,很像是寺庙里住持用的禅杖。

这里画一个禅杖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李县令预感到要发生什么事,就提前做了准备,而且用十分笨拙的方法将补丁缝补在长袍下摆,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提供给后来者一个线索,一定是这样。

在补丁上画禅杖,这个创意真没见过。

他敏感地察觉到要发生什么事,捕捉到了不祥的危害近在咫尺,于是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像是正在义无反顾地走向死亡,即便死亡,也无法影响他必胜的信心,这补丁所画的禅杖已经说明了问题,还用再解释,完全是多余。

这根禅杖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是否要结合打包封存送回京城的账册找找线索呢?想到这里,靳山说:“中郎大人,你去京城一趟,看看长兄的账册如何?这次回去,不要惊动任何人,去了大理寺,直接找唐律,他会帮助你。切记,不可惊动任何人!除了唐律。”

“没问题!这里多多仰赖大人费心思了。期待好消息!”李晟说着,领命前往京城查卷。

李晟走后,靳山又开始研究其禅杖来。

李县令画了禅杖,实际是指明了侦查的方向,就要去找这样的禅杖才对,哪里有禅杖呢?

禅杖一般寺庙里才有,其他地方应该没有。

老河口县最大的寺庙就是太山寺。

凭着禅杖的线索,就该去太山寺看看,寻找查访,看能不能找到这样的禅杖。

这次他去太山寺,事先没和该寺庙的方丈打招呼,但是还是被一些好事者认出来,早早报告给了方丈,方丈的法号清定。

清定方丈接到信儿,说新任县令到了。

其实是以讹传讹,不是新任县令,是来查案的,这也是靳山对外宣称的一个手段,就是新任县令,如果说来真实意图,恐怕很多人都在防备,有了戒备心理就很难查清案情事实。

太山寺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清定方丈很高兴,殷勤地接待靳山,热情地招待,恭请他去上房小坐。

清定方丈年过七旬,十分健谈,一开口,就不停下,滔滔不绝,像是在讲佛经。

“我佛慈悲,庇护一方,老河口县,百姓宗族,从中受益,我佛在此地多次显灵。”清定方丈说。

“哦,有这等事?怎么显灵的?”靳山问。

“祥云在太山寺上空久久不散,吸引不少善男信女来膜拜,还有花盛开,声音美妙,香气扑鼻,等等异象,都在太山寺显现出来。很多信徒都能看到听到闻到,千真万确。真的是我佛显灵,大发慈悲!”清定方丈说。

“原来如此!看来太山寺是宝地,佛灵验,天下闻名。全是方丈等众僧努力的结果。”靳山说。

“哪里,哪里,是我佛慈悲,光照太山寺,贫僧何德何能?不配得到相关的荣耀。全是我佛慈悲,阿弥陀佛。”清定方丈说。

靳山端起茶杯,看了看,说:“多谢长老好茶招待!这等好茶天下难寻!”

“哪里,哪里,贫僧寺庙所用之物,稀松平常,不过,我佛慈悲,赋予所用之物灵气,故觉得茶好喝。不仅是茶好喝,还有其他所用之物都带有灵气,均是开光之物,价值连城。这不,京城大相国寺也听闻太山寺有灵光佛像,想请太山寺的佛像前往大相国寺,请一尊佛像前往。无奈太山寺接到信息后时间仓促,故日夜加工,急赶慢赶做出一尊新佛。”清定方丈说。

靳山一听,感觉到这里面有问题,太山寺的佛显灵,头一回听说,京城里的大相国寺怎么可能会请小地方的寺庙的佛像前往膜拜呢?这里面有问题。

他心里犯嘀咕,清定方丈看靳山不说话,以为他不信,连忙解释说:“大人,请看那里!”

靳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发现有工人正在忙碌,若干工匠正在塑造一尊新佛,泥胎已经初具规模,只等塑金身修饰了。

靳山点了点头,表示信了,对清定方丈说:“这么说来,快要完工,吉日启程了?”

“是的,大人,贫僧为此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不知道大人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贫僧一定听从。”清定方丈说。

“没有什么,做得很好,只是,不知道何日启程?”靳山问。

“吉日还未选定,大人不要着急,日子定了,贫僧第一时间要专程前往告知,到时候,请大人莅临现场主持启程盛典,运送新佛至京城大相国寺。”清定方丈说。

“没问题,切记,届时通知,不必亲自前往,只需差遣小僧前来即可。”靳山说。

“也是,贫僧年纪不轻,腿脚不便,感谢大人体恤贫僧!”

“那就不便打扰,最近县衙杂事公务缠身,多谢方丈抽空相陪,并奉上的清茶,多谢!改日邀请方丈到府上小坐片刻,以清茶还礼。”靳山言道。

“甭客气!老衲年纪老迈,老朽不堪,本想游历四方,遍访名山古寺,只是腿脚不灵便,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再年轻二十年,一定常去府上作客,不过,既然大人盛情邀请,老衲一定前往拜访。只是眼下脱不开身,万望原谅!”清定方丈说。

“方丈客气!告辞!”靳山说。

清定方丈一看靳山起身要走,他立马要站起来相送,猛地站起身,却站不稳,身子一个趔趄,将要歪倒,立马从座位旁拿起一根禅杖,用来支撑将倒的身子,有了禅杖的支撑,他站稳了,没有歪倒在地。

靳山一看,连忙要上前搀扶,没想到,清定方丈腿脚不便,手和胳膊却灵便,很快自己稳定,但是给靳山一个提醒,他梦寐以求的禅杖总算出现了,和禅杖的图形早就烂熟于心,怪不得李县令要在补丁上画禅杖,虽说他的缝补手艺不行,但是画画的功夫十分了得,画得惟妙惟肖,让靳山一看就记住了各个细节,让他一眼就认出,李县令画的禅杖正是清定方丈使用的禅杖,丝毫不差,完全一样。

靳山记住了这个,清定方丈要告辞,就让他来相送。

免得他起疑心,认为靳山来太山寺就是查案,并且已经怀疑到太山寺必有贼。

靳山突然意识到,难道清定方丈和李县令的死有关?

清定方丈年纪老迈,样子看上去也慈祥,面善,不像是杀人越货之徒,看他一心向佛,也不会去毒杀李县令,可是,他手中的禅杖,如何解释?

李县令已经告知这个重要的线索,不是白白告诉,不是一点关联没没有,还需要进一步确定。

靳山回到县衙,一路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有人来报告,说:“北渡口黄金走私非常猖獗。”

“怎么回事?”

“听到保正举报,说村民半夜三更去北渡口,鬼鬼祟祟,不知道在干什么。后来巡逻的来到,那些人都跑了,发现了这个。”

说着,举起一条黄金,交给靳山。

继续说:“大人,这条黄金在北渡口附近捡到的,可能是当晚那群人匆忙之中落下的,想必他们从事走私活动已经很长时间了。”

靳山接过黄金,仔细研究。发现这条黄金与别的黄金不同,别的黄金要么是金砖,要么是金块,或者是其他容易装箱的形状,没有这样长条形的。一般都说金砖金元宝,没有说金蛇的,这个真是开眼界,同样是金子,形状各异,大相径庭。

想来想去,只有这一种可能,他突然明白过来,心里大喜。

没过几天,果然一个小沙弥来到县衙,递上请柬,内容就是请靳山去主持运送佛像至京城大相国寺盛典。

靳山答应,并修书一封,言明届时一定前往之意,然后打发走小沙弥,托小沙弥带回书信,面交至清定方丈。

靳山已经弄清楚了案件的来龙去脉,只差最后一步。

他届时带人一起到了北渡口,因为那里是离开老河口县的最大的码头。

那里已经聚集不少善男信女,以及一些看热闹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将码头围得水泄不通。

新佛也早已从太山寺用八抬大轿送到了码头临时搭设的神台上。

这个工作做得真到位,比靳山考虑的都周到,看样子,清定方丈很有经验。

靳山都自叹不如!

靳山一到,众人闪开一条道,众人都看着这位县令如何主持盛典。

靳山眼睛一扫,就看到了清定方丈侍奉在佛像旁边,不像以前那样和颜悦色慈眉善目,而是感觉到了一丝丝危机,只是没有挑明,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事发生,具体什么事他不知道。

他的表情出卖了他的内心,是多么纠结!

他的手紧紧抓住禅杖,依靠禅杖支撑着身体,像是大厦将倾一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