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唐律凶猛 > 第127章 一石打三鸟

唐律凶猛 第127章 一石打三鸟

作者:王望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2: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力核实了一下证人,所谓接生婆还有左邻右舍,街坊邻居,个个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真的后悔不该拿好处,本来就是人家生的,自己生不出男婴孩,就想到了偷换,这个想法可耻。

不过,为了李家有后,不让别人笑话,如果能得到儿子更好,得不到了再说,再说都是姓李的,本家居多,多一个姓李的儿子不好吗?

至于姑子生的儿子,不姓李,姓王,那就不能便宜了王家。

李力说:“你们各自回家好好过活,李王氏生了女儿不为过,女儿更知道心疼你,是你的贴心袄。王李氏生了儿子,也不要疏于管教,养儿子管教更要严格,为了让你的丈夫瞑目,就要不但努力,培养孩子成才成器,成龙成凤,将来为大家服务。在场的邻居等证人,以后作证,不要随便作证,哪怕领取了补贴费,也要小心谨慎,不要乱说,不要无中生有,也不要冤枉好人。”

众人没有敢提出异议的,李王氏千恩万谢,表达个没完没了的谢意。等众人都走完了,他问李力:“大人,小女有一事不明。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该问不该问。”

“但说无妨。”李力言道。

“就是夫人怎么想到用这个方法的?这演技也没说的了。”王李氏言道。

“是这样的,夫人在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常在安静的只听到泉水声音的地方读书更能读进去。她在假山石上坐着,听泉水叮咚,读书就是一种享受,她正陶醉在读书当中,一不小心,脚下一滑,竟然落入水中,她在河中呼救,可惜没人答应。巧的是,她母亲出来找她回家吃饭,看到她的书在河边,人却不见,往河里一看,河面正泛着水泡泡呢,她的妈妈一慌,也不管自己会不会水,义无反顾,噗通一声,跳进河中,将夫人托着,然后拼命向岸边推送。因为力气小,几次都失败,夫人已经昏厥,不省人事,她妈用尽最后的力气,使劲将夫人推上岸,她再无力气挣扎,渐渐滑入水里,慢慢消失不见。后来被人发现,夫人获救,慢慢苏醒,她妈妈却被淹死。”李力言道。

“原来是这样!难怪她懂得这个道理。”王李氏言道。

“什么道理?”

“就是说,夫人对她小时候的这段经历记得清楚,为了她,她的妈妈为了救她,连命都不要了,当时也没多想,没想到自己不会水,也一样救她,只有亲生的,才会完全忘我,只有亲生的,才会舍己救人,一般人都做不到,嘴上可能会喊叫,就是不见动真格的。我们这个案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人,以后就可以多多参考了。不是大人演技高超,让小女上当,小女也不会跳河救人。看来,大人和夫人合作很好,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办案。夫人看来读了不少经典案例,烂熟于胸,知道该如何处理。大人受到夫人的建议和启发,对办案会越来越得心应手,手到擒来,办事越来越顺利,一点都不怕,只有越办越好,就像脑袋,只要经常用,就不会生锈,不生锈,就会越来越灵光。这是天公作美,让大人得到一名得力助手,一个贤内助,也能帮助处理公案,真是难得,很多人没有实实在在的技术,也没能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夫人就不同,她一出手就不一般。大人也很睿智,马上就能分辨出真话还是谎言。感谢大人的明察秋毫、秉公执法,让小女以及百姓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还有不错结果,通过这个案例,让老百姓明白还是要多做好事,少做缺德事,不做坏事,这样才有平安喜乐。”王李氏说。

“对,你的理解没错。她内疚得很,因为她母亲为了救她,死在水里,对这段经历她刻骨铭心,常常思考人性,加之常读破案的书籍,自然就会了。”李力言道。

王李氏听完,频频点头,抱着孩子离开,欢天喜地地去了。

再说李力回到后堂,对他夫人说了这案子,并称赞他夫人,很好的建议,得以破案。他夫人不以为然,说:“这是小事,天地人,相通也,天有天性,人有人性,推理就知道了,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绝对不会不顾危险去救,知道这一点,就够了。其他的都迎刃而解。”

“夫人说得对。”李力言道。

“老爷,不好了,不好了!”有人进来一边小跑一边喊道。

李力一看,是书童,连忙问:“怎么了?什么事?不要慌张。”

“有一个人中毒死了,现在死者家属来告了。小的先过来通信。请大人做好准备。”书童言道。

“嗯,人命关天,死了个人,不是小事,命案必破,走,去看看。”李力言道。

来告状的是兰花花的父母。他们找到了邓城的靳山,靳山写了一封信,交给他们,让他们带到襄阳县,因为襄阳县衙里死囚牢房里关押着一人,正是他们的女儿——兰花花。

兰花花为什么会判处死刑?

李力看了来信,才恍然大悟,但是,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就问:“你们说你们的女儿冤枉,怎么会冤枉啊?怎么现在才来找?”

“大人,以前的老爷给我们的女儿判处死刑,马上就要到秋天,到了秋天就要开刀问斩,又没钱请讼师来帮忙,只有去找邓城的青天大老爷,就是靳山县令,他答应看看案子,发现了问题,就休书一封,送给大人看看做参考。我们一直在找,只是没钱,全凭自己的腿在跑路,连车马驴子都雇不起,所以,到处奔波,就耽搁了工夫。还请大人原谅。”兰花花的父亲说。

兰父和兰母衣衫褴褛,看起来对生的希望没有,人到中年,步入老年,没有子嗣,日子难捱,他俩只想保住女儿性命,眼看时间匆匆,并不等人,日子对好好的人来说,不算什么,对要被处决的人来说,就显得特别珍贵,恨不得一天时间慢一些再慢一些,夏天足够长,哪怕不过秋天,直接过冬天和春夏,这样,就能避免被秋决。

听了这话,李力打开靳山写来的信,信中写道:“贤弟,上次案子听闻办的不错,愚兄知道贤弟一定能破案,能公正迅速地审结案件,就派人指点一二,并不是愚兄的功劳,这次遇到稍微难点的案子,就是恩师卜慧书推荐来的案子,就是兰父兰母找到卜慧书,诉至卜慧书恩师处,恩师卜慧书一听就知道案子有问题,就让兰父兰母找愚兄,愚兄考虑到人犯被关押在襄阳县衙,就想到由贤弟来审理为好。当时案子已结,送到大理寺审批,准备秋后问斩,兰父兰母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兰花花英年早逝,且不想以这样的死法离开人世,就求了他们的老乡,也就是恩师卜慧书,卜慧书不要钱,只听案情,就知道如何来破,单单就是这宗案子,也算是人命大案,交给贤弟处理,也算是一场考验。看贤弟是否接得住,如果接得住,日后一定更加厉害,能帮助更多的人摆脱冤情的困扰,早日获得快乐的生活,离开愁云,进入快乐之地,享受美好的生活。”

李力继续看来信:“贤弟,这是一对可怜的夫妻,本来指望女儿能带来好运,找一个有钱的人,将来生个一儿半女,地位提升,一生无虞,无忧无路,吃饱穿暖,不在话下,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竟然遭遇这场变故,谁都没想到。”

到底是什么事呢?李力继续阅读来信:“只因兰花花出身贫寒,并非大家闺秀,不是千金小姐,是普通贫苦人家女孩,给了当地富户作婢女,不是富户的妾。兰花花看似冤枉,因为家里他的嫌疑最大,一时查不明白,就让她作为人犯,向上交差,因为富户大奶奶告发,告发兰花花投毒,害死了二奶奶。二奶奶出身寒门,因为身材好,被富户看上,富户托媒人上门提亲,十两银子就定下亲事,没想到,迎娶过门一年有余,竟然添了大胖小子,富户乐坏了,要不然,他的偌大产业谁来继承?可是,一天,二奶奶突然暴毙,死因不明,大奶奶一口咬定,是婢女兰花花使坏,早就想毒死二奶奶。因为二奶奶得宠,一直没有给兰花花上位的机会。兰花花怀恨在心,就要除掉二奶奶而后快。这个理由看似成立,实际有很多漏洞。证据不足。不过,再无其他证人。按照推理,兰花花罪责难逃。因为大奶奶一直强调,兰花花觊觎二奶奶的位置,二奶奶和兰花花都是贫寒人家的女儿,地位差不多,家庭条件也相似,长相也都算是上乘,要不然,富户也看不上。和大奶奶比,二奶奶和兰花花都没办法。大奶奶的娘家是作官的,亲戚都有钱,在富户家,连富户都小心翼翼,生怕在大奶奶面前说错话做错事,只因大奶奶娘家有权有势又有钱,无人能敌。富户只有忍气吞声,偶尔出去买欢,或者回家后,和二奶奶相好同寝,兰花花伺候。”

李力继续读。

“富户的大奶奶告状,告的就是兰花花,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什么意思?就是合理地推理,贤弟再进一步详查,看是否与愚兄的判断一致。”

看完来信,李力沉思半晌。

对兰父兰母说:“内情已知,眼看秋季将至,已经处暑,时间不多了。但是,问斩在即,案情还没彻底弄清,只是猜测,你们别急,容本官再想想。”

“大人啊!要抓紧时间啊!时间不多,马上问斩,老汉辛苦一辈子,也就只有这一个女儿,不要让女儿死!求求你,大老爷!”兰父兰母哀求道,声音凄厉而真实,不是弄虚作假。

“放心吧!正在想办法。本官一定查个水落石出。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这个,是怎样保命。”李力言道。

“对,对,对,大人,青天大老爷,一定先保住命。人在就好说,人一死,就查不清楚了。先保命要紧,保命!”兰父言道。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以前的襄阳县令已经调走,要想了解此案,也需要从前襄阳县令那里了解了解。”李力言道。

“具体怎么办,还请大人猜度,小老儿只听好消息。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家孩子连鸡都不敢杀,怎么敢杀人呢?”兰父言道。

“本官也了解了这个,往往错案就在忙中做的。要从长计议。二位不要着急,先回家等消息。”李力言道。

送走了二位老人,李力回到后堂书房,看了一会儿闲书,却看不进去,脑袋里一直在琢磨怎样保住兰花花。

看书看不进去,书是书,人是人,就练练字吧!

长期没写字,突然拿笔还觉得有些沉重,不知道如何落笔,还没开始写,就想要收笔不写。因为实在没什么好写的。

他拿着笔套,发现不是配套的,笔是另一个牌子,笔套是一个牌子,竟然不般配,要找到笔套和笔杆都一致的,还需要下一番功夫,需要耗费一些时日。

这是怎么回事?平时都是很精细的,今天有些马虎了!

不过,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对,有了,就这么办!

他立马修书一封,让快马加鞭送到卜慧书处。

卜慧书一看来信,立马明白,原来,信中内容是李力让卜慧书找人查看所有批文,其中找到大理寺发给襄阳县的关于批准秋季斩首兰花花的公文,另一个就是发往湖北边远地区的公文,也在襄阳邻县,离邓城不远。卜慧书找的人,正是他的一个学生,学生答应帮忙,将襄阳县的批文和邓城邻县的批文的封套对调。

封套上有火漆,火漆需要用火才能融化,不能打开,如果打开就是无效的,肯定是做了手脚。

等将封套火漆融化,然后将封套张冠李戴,然后再用火漆封好,看上去没有什么异样。

然后卜慧书就让帮忙的学生退出,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各个批文下发各个地方。其中秋天斩首兰花花的批文到了邓城郊区,邓城郊区邻县的一看,不对,没有这个案件,就将该批件退回到大理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