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两德合并的机遇

苏联教父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两德合并的机遇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虽然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在法律上还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联邦德国已经迫不及待的将手伸向了柏林墙的另一边。自从昂纳克下台之后没过多久,柏林墙虽然依旧存在,而且依旧有部队把守着边检通道。但是东德人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跑到墙的另一边去了。现在守备柏林墙的部队就连出境和入境的证件都懒得检查了。

无数东德人驾驶着自己冒着黑烟的卫星牌轿车冲向西德。很多人第一次到西德,不熟悉当地的交通规则,难免被西德的警察处罚,不过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慷慨地西德人总会仗义的说道:“不许欺负我们东德的兄弟。”

两德人民虽然看起来相安无事,已经开始为成为一家人做好了准备,可是西德的资本家们可没有这么好心,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资金等着向东德的那些人民的企业下手了。

作为社会主义的橱窗,东德的工业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一直都在社会主义阵营当中名列前茅。而东德人几十年来在这会主义制度下创造出了一大批享有世界声誉的东德品牌。比如东德著名的卫星牌汽车,海鸥牌照相机,卡尔蔡司耶拿的光学仪器,dkk冰箱,东德国家造船厂,国际知名的锅炉和供暖设备制造商wwb柏林,以及东德著名的复印机制造商plaa。像这样有着优秀的技术和良好口碑的国有企业在东德多达上百家。可是在东德政府和西德政府大成货币互换协议之后,这些企业一夜之间就陷入了严重的亏损状态。

西德政府于7月1号开始向东德地区发行西德马克,兑换比例高达1:1。哥伦比亚银行早期用美元大量从黑市上兑换东德马克的举动使得高尔基集团在这次的货币兑换过程中大赚特赚。早先投入了200亿西德马克其回报率高达1200亿西德马克。整整翻了六倍之多。东德人民感谢科尔政府慷慨的行为,让他们的资产翻了整整六倍。东德整个社会都对合并之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可是事情真的有这么好吗?那些东德的国有企业可不这么认为。货币一下子翻了六倍,这就意味着原先100万东德马克的贷款要偿还100万西德马克,也就意味着东德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整整翻了六倍,要知道即使最优秀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能够保持在60就很难得了,可是西德马克的发行使得负债率也大幅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东德国有企业,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得资不抵债。

现在大部分的东德企业在西德马克的冲击之下都开始出现严重的亏损。东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价格优势就此不复存在。而那些西德的资本家则开始借此机会大肆侵吞东德的国有资产。其中吃相最难看的就要算是哥伦比亚银行了。他们早在西德马克发行之前就大肆收购东德马克,在大赚六倍之后,又反过来侵吞东德那些著名的企业,比如东德国家造船厂,卫星汽车,卡尔蔡司耶拿等著名的国有企业,随后东德国家造船厂被出售给了瑞士的地中海航运集团。卫星汽车则收归大众旗下,而卡尔蔡司耶拿则被黑石集团出售给了西德的卡尔蔡司工厂,黑石集团借此机会拿到了新合并之后的卡尔蔡司光学仪器大约40的股份,彻底的控制了这家历史悠久的光学公司。

其实在谢廖沙看来,西德以1:1的比例向东德发行西德马克的举动,看似大方,实际上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在过去东德人民拥有者在社会主义阵营最好的福利,虽然像咖啡这样的消费品可能面临着品种单一和供应不足,但是东德人民不用担心失业,住房等问题。每个东德家庭最大的一笔开支大概就是购买卫星牌汽车了。因为卫星牌汽车产能有限,所以只能凭票供应。东德每个家庭的平均储蓄在7000马克左右,而一辆卫星牌轿车的价格大概在三千马克左右。几乎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

可是当两德合并之后,东德人慢慢的就会发现,虽然他们手上的钱名义上变多了,但是物价的涨幅要远远超过六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变少了。7000马克对于东德和西德人都是一笔大钱,但是如果用在购物上,可能连一辆高尔夫都买不起。而在西德,虽然人们看起来过的富足,但是其实西德人大部分都是负资产,他们通过透支信用来进行消费,然后再用挣到的钱去还给银行,西德人看起来虽然光鲜,但是在经济上其实远没有东德人独立。

这个简单的道理谢廖沙还是明白的,同时他也在酝酿着一个更加庞大的计划,那就是把当初在日本刺破泡沫经济的手段在两德合并之后故技重施,狠狠地从欧洲最富裕的德国头上敲他一笔。谢廖沙原本是没有这种机会的,但是科尔的货币兑换计划让谢廖沙有了机会。东德马克和西德马克1:1兑换,一夜之间把东德的资产规模吹大了六倍。这不是严重的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又是什么?发行到东德的西德马克有外汇作支撑吗,当然没有,开动印钞机创造出来的财富,没有外汇做支持,早晚有一天要被市场打压到真实的价值。

这个计划谢廖沙有十足的把握,不过他还不能过于的心机,因为苏共中央已经把两德合并谈判的工作交给了他,他要先让苏联从东德全身而退,同时还要从西德政府头上敲上最后一笔保护费,最起码要把苏联这么多年来从西德政府手中借来的外债给免掉。这个条件虽然苛刻,但是西德政府没有办法不答应。因为当初让德国分裂是美、英、法、苏四国依照协议共同的决定,没有苏联的首肯,两德合并就等于否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果。西德政府不管想不想,苏联的这笔竹杠是敲定了,当然还有谢廖沙的那笔更大的竹杠,谢廖沙觉得如果洗劫德国的计划顺利的话,高尔基集团将会无可争议的成为世界第一的财团。因为高尔基兄弟会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连续洗劫了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日本,和第三的德国的财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