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二百四十九章 立陶宛独立

苏联教父 第二百四十九章 立陶宛独立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如果不是亲历历史,谢廖沙不会意识到一切居然会发生的这么快。新闻里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持续报道罗马尼亚的新闻。谢廖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统治了罗马尼亚几十年的齐奥塞斯库家族居然在一个月之内就被愤怒的人民执行了血腥而又残酷的枪决。除此之外,各种抗议,示威,以及冲突活动让社会主义阵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陷入了无尽的纷扰。

在民主德国,柏林墙彻底成为了摆设,东德人民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前往西德了,人们成群结队的开着卫星牌汽车穿过柏林墙附近的检查站,前往西德采购商品,而驻守在柏林墙的警察部队甚至都不需要查验任何的证件。德国统一社会党在挪开了昂纳克这个绊脚石之后,开始修改党章,放弃一档专政制度。东德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一场全民参与的大选来决定东德的新一任执政党了,以目前的态势看来,德国统一社会党根本没有任何可能可以在选举中胜出。

在捷克斯洛伐克,捷共内部应民众的要求,同样采取了修改党章,放弃一档制的政策,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方向简直和民主德国如出一辙,他们同样在为第一次全民参加的大选作着准备,而在选举之前,捷共已经彻底分裂成了两个全新的党派。

除此之外,在保加利亚,在南斯拉夫,甚至在与苏联决裂的阿尔巴尼亚,尽管过程不尽相同,但是总体的脉络却如出一辙。人民掀起大规模的抗议,执政党选择妥协放弃自己的执政地位,随后举行大选,原本占据执政地位的党派彻底落败,党产被充公。这一过程的相似度简直惊人,而且不仅仅在东欧,就连苏联的南部邻居蒙古人民共和国似乎也在经历着类似的事情。

发生在苏联家门口的这一系列变化让苏联人感到不知所措,苏联现在正是战后婴儿潮的那一代彻底成长起来的时间点。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是苏联人口的绝对主力。而他们在看到自己的邻国,曾经的盟友家中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之后,也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了更多的想法。早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上演波罗的海之路的闹剧的时候,居然有不少俄罗斯人跑到普希金广场上去声援这种分裂国家的举动。而这种被西方彻底的洗过脑的苏联年轻人居然还并不在少数。

自从第比利斯事件之后,武装镇压已经被证明是一条死路。第比利斯事件曾经在国内外引发了轩然大波,苏联差点再一次陷入了被封锁和制裁的泥潭。所以自从第比利斯事件之后,虽然在波罗的海三国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冲突,可是戈尔巴乔夫为首的领导层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克制,他们始终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

不过戈尔巴乔夫虽然有心和波罗的海三国的领导人好好的谈一谈。可是人家却未必领这份情。在立陶宛,立陶宛发起了是否脱离苏联的苏维埃会议表决。这项举动让立陶宛一下子分裂成了亲苏和反苏两大阵营。不过在立陶宛毕竟还是立陶宛民族占据了绝大多数,所以亲苏阵营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尽管中央一再拒绝承认立陶宛苏维埃会议表决的结果,可是表决依旧按照计划举行了。

早在表决之前,戈尔巴乔夫和苏共高层就连续发表讲话,宣布无论立陶宛苏维埃会议表决的结果如何,中央都拒绝承认表决的结果。而在表决结束之后,结果也随之出炉,大约七成的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代表参与了投票,而赞成独立的人数更是过半。就在立陶宛表决结束之后,立陶宛政府正式宣布立陶宛脱离苏联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立陶宛宣布独立的消息虽然早在谢廖沙的意料之中,但是他还是感觉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但是谢廖沙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对于苏联最重要的问题绝对不是立陶宛的独立问题,经济改革失败带来的社会动荡才是根本问题。只有让经济出现了好转才可以平息社会的矛盾。这也是谢廖沙始终不热心仕途的原因,现在去坐苏联领导人的位置,恐怕就跟坐在火山口上没什么区别。一旦危机爆发,恐怕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说,眼前的齐奥塞斯库就是一个好例子。谢廖沙深知他的身上有太多不能说的秘密,如果他真的去当苏联的领导人,就等于把自己的过往放在显微镜下给别人观察,到时候自己参与洗钱,和毒贩、黑手党勾结,甚至走私军火,盗取苏联国库的事情,只要任何一件被暴露了出来,他和她的爱人,兄弟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正是明白担任领导人的危险性,所以谢廖沙并不热心于政治。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谢廖沙把耶利钦推到了前台,让耶利钦去继承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政治资本。

立陶宛虽然宣布独立,可是去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承认立陶宛独立的事实。不过立陶宛进行独立表决并非没有法理上的依据。因为根据苏联成立时签署的宣言和条约,以及苏联的历次宪法都明文确立了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享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因此戈尔巴乔夫除非动用武力,否则无法否认立陶宛独立的合法性。

立陶宛独立事件并非孤立的事件,因为现在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格鲁吉亚、以及摩尔达维亚都在观察着中央的下一步动作。一旦立陶宛真的成为一个主权国家,这些地区将彻底脱离苏联的掌控。而这些地区大部分也是由单一民族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地区。俄罗斯族并非当地的主要人口,斯大林的民族政策在这些地区执行的并不彻底。

为了应对即将爆发的独立狂潮,戈尔巴乔夫和政治局决定提前召开苏共二十八大以及政府首脑的全民选举,戈尔巴乔夫希望借由这次的会议将更多不同的声音纳入党内和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坦率的沟通讨论来处理这些矛盾。不过在二十八大召开之前,戈尔巴乔夫必须让国内的年轻人参与政治的热情冷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