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一百七十二章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苏联教父 第一百七十二章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在座谈会结束了一周之后,《共青团真理报》果然按照谢廖沙的指示更改了自己的周末版,添加了对国外电影的介绍。而谢廖沙为了鼓励《共青团真理报》的同志们按照他说设计的方式继续改革,就将麦当劳公司在苏联的第一个广告交给了《共青团真理报》。虽然大众汽车才是谢廖沙引进苏联的第一个项目,可是建设厂房需要的时间太长了,反倒不如麦当劳这样的餐饮企业灵活。就在叶利钦回到国内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第一间麦当劳餐厅在莫斯科附件隆重开业了,耶利钦被邀请作为开业嘉宾出席了这次的开业典礼,而作为苏联第一家美国餐厅,这件麦当劳吸引了上万名顾客前来排队,而《共青团真理报》也一改往日的严肃新闻主题,将麦当劳餐厅的开业作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一个标志件。不过最让莫斯科的广大青年人感到意外的还是在《共青团真理报》上刊登的大幅麦当劳广告,上面还附有餐厅的优惠券,只要从报纸上剪下来就可以直接当作卢布使用,这一招就让《共青团真理报》当天的销量翻了好几倍。

不过大家很快就发现,《共青团真理报》上面居然还刊登了好莱坞电影和英国摇滚乐手的消息,这简直太让人觉得意外了,毕竟《共青团真理报》一直给人一种当官的才会看的印象。但是现在《共青团真理报》开始大张旗鼓的介绍起了国外的文化,这就让很多已经放弃了这份报纸的青年又重新变成了《共青团真理报》的读者。

《共青团真理报》的开门红让报社的编辑们对谢廖沙所指明的路线新型更足了,谢廖沙觉得仅仅只是这样还达不到完全掌控《共青团真理报》的目的,在谢廖沙的要求下,《共青团真理报》从团委下属的青年科技文化中心聘请了一些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帮助《共青团真理报》向企业的方向转型。

谢廖沙将这件事情委托给了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霍多尔科夫斯基,由他来负责改造《共青团真理报》,帮助这家老牌报社创建自己的广告部门,努力让《共青团真理报》做到自收自支,不再依靠国家的拨款。霍多尔科夫斯基当仁不让的接手了这个任务,他很快从地中海贸易公司带走了一只销售队伍,前往《共青团真理报》工作。

《共青团真理报》的改革也引起了雅科夫列夫的兴趣,他在国外长期生活过,知道外国的媒体是什么样的。雅科夫列夫对谢廖沙改革《共青团真理报》的事情持支持态度,包括谢廖沙想让《共青团真理报》转型为独立的传媒企业。因为在雅科夫列夫看来,媒体接受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是无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的,他并没有想到谢廖沙这么做是想控制这家报社。

在《共青团真理报》周末俯瞰的刺激之下,《共青团真理报》的销量开始打着滚的往上翻。因为《共青团真理报》的独特视角,很多年轻人不再把阅读《共青团真理报》当作过时的事情,成为《共青团真理报》的忠实读者在年轻人当中逐渐成为了一种时髦的事情。

如果你错过了《共青团真理报》的周末专刊,那就绝对无法插入年轻人的话题之中。

于是接着这股浪潮,耶利钦在周末的专栏开始以化名的形式刊登了出来,其主要内容是以游记的方式来介绍美国人的生活。这种文章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政治文章,反倒像是旅游指南一般。耶利钦之所以这样写都是谢廖沙的建议,谢廖沙这样做一是为了保持和《共青团真理报》的整体风格的搭配,另外也实在帮助耶利钦拉拢读者。至于耶利钦的政治主张,自然就通过这些“游记”夹带着传播给了读者。

想让耶利钦以街头政治家的方式重新回到公众面前是需要时间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见到成效。不过谢廖沙觉得自己重视媒体的这步棋应该是走对了。毕竟现在媒体大部分都由雅科夫列夫来掌控,就连利加乔夫都没有专门为自己发声的媒体。

利加乔夫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和谢瓦尔德纳泽之间的纠纷,没有功夫去处理地中海贸易公司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大事情需要谢廖沙来处理。那就是阿富汗的撤军问题。

就在去年年底,戈尔巴乔夫给苏联军方已经下了最后的通牒,如果不能彻底解决阿富汗的圣战者问题,就从阿富汗撤走所有的军队,尽管军方试图证明自己控制阿富汗的能力,但是最终的还是无功而返,于是撤军的事情就摆上了政治局会议上的议案。

要知道再早些年因为中亚士兵在战场上大量逃跑的现象频发,苏联国防部就没怎么调用过纪律散漫的中亚士兵,转而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征召值得信赖的斯拉夫士兵。现在要撤军了,这些人的工作怎么办,这些人回到祖国之后的住房问题怎么办。统统都需要戈尔巴乔夫来处理和解决。可是现在苏联的财政还没有从切尔诺贝利事件之中恢复过来,戈尔巴乔夫其实一点办法都没有。

大量从前线回到苏联的士兵们很快就会发现,等待他们的不是祖国的热情拥抱,而是冰冷的现实问题。这些人会面临着就业,住房等实际的问题。因为战争已经停止了,苏联不会在养活这么多的军队,可是这些已经习惯了杀戮的年轻人又会怎么办呢?

谢廖沙现在确实需要人,远的不说,就说工人新城的建筑施工队、大众合资汽车厂、还有季莫申科家族在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的农业项目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批军人来的正是时候。不过谢廖沙却无法完全安置所有从阿富汗撤退的士兵。除此之外,这些年轻人要住在哪里?

戈尔巴乔夫已经把这件事拿到中央工作会议上来讨论了,谁都知道,如果处理不好这些人的安置问题,那么这些人就是危险的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