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开庭

苏联教父 第一百六十四章 开庭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在索布恰克和丘尔巴诺夫会面一周之后,万众期待的“驸马案”终于进入了庭审的阶段。出于对这件案子背后政治目的的考虑,利加乔夫对公开审理丘尔巴诺夫一事感到非常的不满,但是雅科夫列夫坚持向媒体公开这次的审理过程,他认为如果秘密的审理像丘尔巴诺夫这样有着广泛关注度的名人,那就会让苏联的一直倡导的公开性政策大打折扣,是在对苏联政治改革开倒车。最终政治局选择站在了雅科夫列夫一边,否定了利加乔夫的主张。

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全国人民都开始关注起了这位前驸马爷的命运。一时之间庭审旁观席边的一票难求,很多地方媒体都专门赶到莫斯科等候最新的消息。这场庭审已经调动起了全国人民的好奇心,人们好奇与丘尔巴诺夫和加林娜的私生活,并且对丘尔巴诺夫所爆出的巨额财富感到愤怒,老百姓巴不得这位前驸马爷被关进监狱里才好,可是很多苏联法律界有良知的人却不这么看,他们不是民粹主义者,只希望司法机关能够不受干扰,用一场公平的庭审来处理丘尔巴诺夫的案子,维护苏联法律应有的尊严。

刑法的意义就在于向控辩双方提供一个可以坐下来讨价还价的机会。在苏联这种大陆法系的国家,控辩双方要从法理上驳倒对方才能取得胜利。这和英美国家的法律大不相同,英美法系的国家中最终作出判决的其实是从普通公民当中选出的陪审团。因此英美法系的律师通常都将说服陪审团作为自己辩护的主要策略。

索布恰克对这场庭审显得信心十足,在检方宣读完起诉书之后,双方就进入了庭审辩论阶段,索布恰克首先就根据检方所提出的滥用职权进行了无罪辩护。虽然检方准备的材料很足,还有当初参加过修建别墅的边防军工程部队的负责人给出的口供,可是在索布恰克的辩护之下,检方给出的证据简直是漏洞百出,他们无法证明丘尔巴诺夫当初不是受已经自杀的晓落科夫前部长的指使才建造的这些别墅,这让检方的第一个杀手锏顿时变成了无用功。

上午的庭审就到此为止,法官宣布休庭之后,索布恰克就带着自己的助手离开了法院。经过中午的短暂休息,索布恰克在下午的庭审当中毫不留情的将检方的指控一一推翻,索布恰克能够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本身的法律素养自然是没得说。检方被索布恰克反击的毫无招架之力,甚至一度被质问的说不出话来。在场的记者们纷纷将手中的镜头对准了这位五十多岁法学教授,惊讶于索布恰克在法庭上所展现出来的绝对优势,因为索布恰克的出色发挥,这场备受瞩目的庭审早早的就呈现出了一边倒的态势。

在场的法官和检方其实早就接到了来自上边的压力,但是奈何索布恰克实在是太厉害了,再加上检方过于自信大意轻敌,致使法官有心帮忙也无力回天,到了最后,法官甚至焦急的向检方问道:“检察官同志,难道你真的不打算发言了吗?你就不能说点什么吗?”质问的检方冷汗直流。

最后法官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在检方要求休庭择期审理之后,法官痛快的结束了这场痛苦的审判。即使外行人丘尔巴诺夫也看出来了索布恰克的不凡之处,原本已经心灰意冷的丘尔巴诺夫是大笑着被法警架出法庭的。

索布恰克走出法庭之后,返回自己的住所,谢廖沙的电话很快就打过来了。谢廖沙从电视里看了这场庭审的报道,他已经知道了索布恰克的表现,谢廖沙觉得这场庭审已经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但是老练的索布恰克依旧有所保留,他提醒着谢廖沙检方可能会想尽办法的对付他。

谢廖沙对索布恰克的提醒表示感谢,这场突如其来的整风运动似乎有意的仿效当年安德罗波夫主席的政策,但是执行的主角却从克格勃换成了司法系统。这是利加乔夫为数不多可以完全控制的部门了。利加乔夫似乎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地方和部委尾大不掉的局面,因此这次的整风运动打击面可着实不小,从莫斯科抽掉的大批人员远赴苏联的各个地区去搜集证据。就连一些已经退休的老同志都不放过。不过谢廖沙觉得利加乔夫绝对坚持不了多久,勃列日涅夫当了十八年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对于大部分的官员勃列日涅夫总是像父亲一样宽容。像谢列平这样的刚正不阿的官员简直就是凤毛麟角。而且这样的官员也大多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只有像苏斯洛夫和安德罗波夫这样处事灵活又有能力的官员才会得到重用。可想而知,要是利加乔夫真的打算追究问题,那整个国家的官僚体系非崩溃不可。

谢廖沙询问了一些索布恰克关于这件案子的看法,索布恰克表示依照目前的情况,暂时不需要谢廖沙做什么,一切都可以等到检方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时候再做定夺。

放下了电话之后,谢廖沙的悬着的心算是放了下来,目前他的手上还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处理,比如要去视察正在开工假设的大众公司和高尔基汽车厂的合资工厂,比如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万宝路牌香烟要进入苏联市场的事情,比如麦当劳要在莫斯科开设他的第一家餐厅,以及卡夫食品在莫斯科成立分公司的事宜。这一切都要仰仗谢廖沙亲自去过问,毕竟这是美帝的企业从斯大林时代之后第一次进入苏联的市场,很多工作毫无惯例可循,都要从零开始。

于是谢廖沙暂时放下了丘尔巴诺夫的案子,他动身前往高尔基去视察汽车厂的建设进度。在临出发之前,谢廖沙向自己新收购的这三家公司发出了访问苏联的邀请,并且询问了克里姆林宫戈尔巴乔夫书记是否有意接见美国的商务代表团,克里姆林宫立刻就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