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三十四章 磨刀霍霍

苏联教父 第三十四章 磨刀霍霍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尤里和伊万科夫这段时间极力腾挪手上的资金,用来支援在东京的米哈伊尔。不过由于尤里和伊万科夫手上的生意都是需要庞大现金流的酒店业和博彩行业。所以他们仓促之间并不能拿出多少钱来。

尤里和伊万科夫同样不能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因为不论是连锁酒店,还是赌场和投注站,账目上都跟黑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账目绝对不能让银行的人看到。所以尤里就把主意打到了哥伦比亚的毒贩头上。

尤里可不敢说都不说一声就挪用掉埃斯科瓦尔或者奥雷胡埃拉兄弟的钱。他必然要提前打一声招呼的。相对的来说,埃斯科瓦尔对于尤里他们更加的信任,对于借钱的事情埃斯科瓦尔没有推脱,不过当他知道尤里想要借的金额高达一百五十亿美元的时候,埃斯科瓦尔再也无法淡定了。

“尤里,你们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埃斯科瓦尔惊讶地问道。

“这是尼古拉先生的命令,我们只是照办!不过尼古拉先生说了,这笔钱不白用,年息百分之二十!”尤里在电话里回答道。

埃斯科瓦尔陷入了犹豫当中,尼古拉的人对于他有多少钱比他自己还要清楚,况且在不久前埃斯科瓦尔向政府提出以偿还哥伦比亚外债的方式来免罪,当时埃斯科瓦尔提出的金额就在一百到一百四十亿之间。埃斯科瓦尔能不能拿出这笔钱尼古拉是一清二楚。

“尤里,你这是让我为难啊!”埃斯科瓦尔语气不善的说道。

“朋友,你要是不放心,我可以把我旗下的酒店和赌场抵押给你,这笔钱我们借用半年,到时候连本带息一并奉还!”尤里接着说道。

一听到尤里肯拿出自己的产业作为抵押,埃斯科瓦尔就放心的多了。埃斯科瓦尔知道尤里是宜必思连锁酒店的幕后老板,宜必思旗下的连锁廉价酒店遍布西欧和北美的大中城市,最为重要的是,这些酒店大部分都是自己持有的物业。再加上赌场的资产,一百五十亿绝对不亏。

埃斯科瓦尔考虑到现在手上的军火全部来自尼古拉,他现在就靠着组织自己的武装来和政府对抗。得罪尼古拉的事情他就算干也不能挑这种时候,所以他就勉强的答应了下来。

搞定了埃斯科瓦尔手上的一百五十亿美元,剩下的卡利集团就没有那么难了。尤里用同样的方式抵押了一部分美国的资产,从卡利集团手中又筹集到了五十亿美元。

尤里将这笔钱通过哥伦比亚银行再次送到了米哈伊尔的手中。现在米哈伊尔手上的资金已经有了六百亿美元。

为米哈伊尔筹措资金的不只是尤里,还有在意大利的雅可夫。不过同样都是黑帮,意大利人可没有哥伦比亚人财大气粗。

雅可夫的手上没有什么自己的产业,唯一的企业还是隶属于苏联政府的地中海贸易公司。所以雅可夫不能像尤里那样靠着抵押来借钱,他只能去搞摊派了。可惜雅可夫的这种方法并不能让这些抠门的意大利人把真金白银掏出来。雅可夫辛苦了半天也就搞到了几个亿的美金。

随着日期的临近,伊娃和卡莉姆也陆续的筹集到了一些资金送往了日本,零零碎碎的加在一起,不到六百亿美元。虽然说这是一笔巨款。可是米哈伊尔在日本的对手是三井,三菱,住友这样的老牌财阀。只有这点钱是绝对不够的。

谢廖沙已经暗中开始去外贸银行挪用外汇了。虽然说是挪用国家的钱。但是谢廖沙却认为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这次的计划谢廖沙既要充实一下自己的财富同时还要为外贸银行谋取更多的外汇,最起码要把从勃列日涅夫时代拖欠西德的那部分外债偿还掉。那笔钱当初是为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而欠下的。要知道在阿富汗战争之前,苏联和西欧以及美国的关系在持续的缓和。苏联人原本希望借助这次的奥运会让全世界从新认识一个全新的苏联。这次的奥运会从西德筹借了差不多一百亿美元,可是随着1979年最后几天里阿富汗战争的爆发,苏联人的这笔钱就打了水漂了。

西德的这笔外债已经逾期好几年了,连本带息的压在苏联人民的头上。现在苏联的苏欧天然气项目输送到西德的天然气价格要比法国和英国低不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笔债务的利息在起着作用。

戈尔巴乔夫接手的这个国家虽然国库还算得上充裕,但是外汇收入已经开始下降了。苏联的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在持续的走低,而东欧国家又持续动荡经济陷入困境,无法为苏联提供商品的倾销地。未来的局面只会更佳的恶化。

谢廖沙很快就为外贸银行在伦敦金融城设立了办事机构,这个机构的主管是谢廖沙的心扉纳斯佳。谢廖沙安排她离开了莫斯科前往伦敦去处理前期的工作。因为英国政府对资金的渴望,伦敦金融城已经对金融行业取消了监管。因此谢廖沙的资金可以毫无顾忌的流进苏联外贸银行伦敦分行的账户里。

纳斯佳来到伦敦没多久,很快就主动拜访了谢廖沙在英国的那些老朋友。这些礼节上的事情只是为了让苏联外贸银行在金融城里站稳脚跟。因为谢廖沙的关系,英国银行家工会接纳了苏联外贸银行这家来自铁幕另一边的银行。英国的很多政府官员对去年戈尔巴乔夫的访问依旧记忆犹新,戈尔巴乔夫给英国政府留下了一个开明的印象,现在戈尔巴乔夫已经是总书记了,而苏英两国的合作也日渐的紧密,随着煤矿工人大罢工的失败,英国的社会终于从新回到了有序的状态了。

不过也就在英国的友人还在为谢廖沙的代表纳斯佳感到着迷的时候,谢廖沙的一篇署名文章发表在了《经济学人》杂志上,让英国的金融圈吃了一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