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十二章 对外融资获批

苏联教父 第十二章 对外融资获批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谢廖沙和耶利钦在暗地里对融资的事情达成了共识,因为事关重大,又因为利加乔夫坚决拒绝的态度,所以谢廖沙和耶利钦决定去找戈尔巴乔夫来商量一下向海外融资的事情。

这件事情既然是耶利钦主动提出来的,找戈尔巴乔夫商量的事情自然要落在耶利钦头上,谢廖沙只是从一边辅助,并不打算当这个出头鸟。耶利钦主动的联系了戈尔巴乔夫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约定好了时间之后,他又和谢廖沙准备了一大堆的材料用来证明利加乔夫是多么的外行,而他和谢廖沙又是多么的有道理。

谢廖沙和耶利钦所鼓捣出来的这份报告大部分都是由外经贸部外贸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盖达尔亲自操刀的。让盖达尔去做这件事是谢廖沙的决定,因为谢廖沙深知戈尔巴乔夫是芝加哥经济学派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信徒。让同样对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观点研究颇有心得的盖达尔去写报告简直就是投其所好。

盖达尔不愧是二十九岁就能够入职国家经济改革委员会专家组的牛人,他把这份报告写的看着就让人感到认同。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主张在于对自由市场经济的鼓吹,如果联系到苏联当下的环境之中的话,谢廖沙和耶利钦要求引进外资参与工人新城建设的主张自然而然是符合自由市场经济要求的改革行为。

耶利钦和谢廖沙在预定的当日被克里姆林宫派来的专车接走,准时的来到了戈尔巴乔夫的新办公室里。这里的窗外可以看到美丽的莫斯科河,还有远处工人新城的壮观景象。戈尔巴乔夫见到两人的时候一如既往的随和,拉着谢廖沙和戈尔巴乔夫说了一通他在乌克兰考察时的趣事,随后慢慢的切入了正题,戈尔巴乔夫访敲侧击的向耶利钦询问道:“为什么工人新城会出现资金方面这么大的问题?”

“总书记,这些事情还是让谢廖沙来亲口跟您说吧!”耶利钦从戈尔巴乔夫的口中已经得知一点,那就是不知道戈尔巴乔夫和利加乔夫到底是谁主动的,他们已经讨论过耶利钦这里的问题了。耶利钦此刻的心里对利加乔夫产生了很多的不满,本来这件事情就是客观存在的新问题,利加乔夫却在背后告知了戈尔巴乔夫,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戈尔巴乔夫肯定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一定的疑问。耶利钦毕竟是新投靠过来的,在戈尔巴乔夫说话不如谢廖沙好使,还不如让谢廖沙给戈尔巴乔夫好好的解释解释。

“总书记,因为现在的情况和我们当初所面对的有些不同!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的市场供应出现了问题,老百姓虽然手头有钱,但是在国营商店里却买不到合适的商品,汽车这样的大件需要指标供应,住房也不允许买卖。所以老百姓对钱的热情并不高,他们希望把钱换成可以使用的物品,债券的那些利息自然也就看不上眼了!”谢廖沙没有把话题引向走私或者黑市的问题,尽管这已经是苏联的老百姓生活离不开的场所了。可是黑市的猖獗就说明外经贸部对于走私的打击力度不够,因为谢廖沙的外经贸部掌管着海关和缉私部队。谢廖沙可不希望让自己的部门受到总书记的批评和指责。

“看来还是我们的经济体制引起的问题!国家真到了非要改革不可的地步了!”戈尔巴乔夫感慨道。

“总书记,正是因为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想通过别的渠道来解决我们的问题!谢廖沙跟我说可以向国外的金融机构借钱,不过就是不知道中央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待?”耶利钦双手将报告递给了戈尔巴乔夫,然后紧张的看着戈尔巴乔夫的反应。

戈尔巴乔夫示意谢廖沙和耶利钦在沙发上稍作休息,随后他翻开了耶利钦递上来的报告,慢慢的翻动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谢廖沙和耶利钦一句话都不说,他们一个靠在沙发上,另一个则身体前倾,都在静静的等待戈尔巴乔夫的指示。

“首先我要说,你们的想法非常的大胆和富有想象力,引入国外的资金来支援工人新城的建设,这确实是一招好棋。但是这件事情在我们国家从来都没有先例!我恐怕在同志们中间会引起广泛的反对!”戈尔巴乔夫无奈的说道。

“总书记,列宁时期哈默同志曾经在我们国家兴办过铅笔工厂,斯大林时期福特公司曾经援建过我们的高尔基汽车制造厂,赫鲁晓夫时期菲亚特曾将援建过伏尔加汽车制造厂。这些都和我们现在的工人新城的方案有相似之处!没道理在过去都说得通的事情,在我们大力提倡盖的时候,反而要受到批评和争议!”谢廖沙不服气的反驳道。

“你看看,你的这些话让我都无话可说了!算了,就为你们破一次例吧。我批尊你们工人新城引入国外资金的计划了,可以作为我们经济改革的一个试点项目!”戈尔巴乔夫用一种调侃的语气说道,其实他根本就不拍党内某些同志的反对,因为现在大权在握,很多过去不好办的事情现在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不过,你们的这份报告倒是不错!对于国内经济问题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情况,提出的观点让人很有启发。谢廖沙,这份报告是出自你的手笔吧!我看可以把它改一改,发到消息报上让更多的同志们去看一看!”戈尔巴乔夫建议道。

“总书记,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是我们外贸银行的一位新来的同志叶戈尔盖达尔的手笔!”谢廖沙向总书记解释道。

“噢!这我倒是没想到?你们外经贸部还真是人才济济啊!这个盖达尔确实是个人才,这样吧!你回去让这个盖达尔同志把报告中对国内经济情况的分析和总结的部分,连同后面的一些内容都整理一下,交给《消息报》的同志们吧!我想让党内的同志们都好好的读一读!”戈尔巴乔夫嘱咐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