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二十章 惨淡的贸易数据

苏联教父 第二十章 惨淡的贸易数据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在政治局关于人事任命的决议第二天就通知到了谢廖沙这里,谢廖沙虽然对与在仕途上更进一步早有准备,但是他却没想到会进入对外经贸部去担任部长助理的职务。要知道这可是副部级的领导职务,而且权力很大,虽然叫做助理,但是却是部委一级工作的实际执行者。

上级免去了谢廖沙农业部局长的职位,但是却让他保留了莫斯科团委书记之职。那是因为工人新村的项目根本就无人接手,因为这个项目是谢廖沙一手创立起来的,现在已经是莫斯科政府的形象工程,同时也是苏联最大的民生工程。一旦换一个人过来接手,干好了是谢廖沙的基础打得好,干坏了是继任者能力有问题。这种讨不到好处的事情是不会有人去干的。

既然晋升为了副部级的干部,谢廖沙的待遇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在他去对外经贸部报道的同时,他也同时接受了副部级干部所享有的待遇和特权。谢廖沙的汽车从伏尔加换成了吉尔4104加长轿车,而且还由一辆专车变成了两辆专车,与此同时也就有两名专职司机为谢廖沙来服务。此外就是住房上的待遇了,谢廖沙在莫斯科多了两套别墅,一套在市中心对外经贸部的部委大院内,另一套则是位于市郊的度假别墅。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尤里勃列日涅夫曾经在对外经贸部担任过第一副部长的职位,这些高干别墅也是那几年由尤里勃列日涅夫所主持修建的,都是用的最好的材料所做的装修。勃总的儿子怎么会亏待自己和自己的同事们呢,现在尤里已经被免职了,现在倒是让谢廖沙捡了便宜。

除了住房之外,谢廖沙身边现在还多了很多照顾他日常起居的工作人员。包括专门为他服务的私人医生,护士,厨师,保洁员,警卫员,花匠等等工作人员。如果算上他的秘书和司机的话,为他服务的这个团队总共不下二十人,当然如果谢廖沙有孩子或者结婚了的话,政府还会为他安排保姆等更多的服务人员。

生活待遇上的改变还只是小事情,真正让谢廖沙觉得有帮助的在于它可以接触一些以往无法接触到的数据和信息,为自己未来的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谢廖沙将自己多年的秘书纳斯佳再次调进了对外经贸部。随着谢廖沙的职位的提高,纳斯佳现在也是水涨船高,成为了和高尔基市的副市长级别相当的官员。至于谢廖沙在团委的老部下们,比如在莫斯科工人新城的项目之中出过大力气的高曼以及普加乔夫两个人。谢廖沙当初本来想把他们调到农业部去的,可是还没等走完流程,谢廖沙却来到了对外经贸部,于是两个人的升迁又要多费一番周折。

谢廖沙刚上任的前几天并没有急着去部里面上班,他让纳斯佳先去部里面给自己打前站。自己则躲在家里一边关心自己的生意上的一些事情,一边和嘉能可的数据分析部门研究苏联的进出口数据。经过谢廖沙的分析,苏联虽然是世界上唯二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但是能在国际市场上拿的出手的拳头厂品还真是不多。翻看苏联的出口数据,最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主要是石油,煤炭,铁矿石,水泥,黄金,天然气以及其他矿产产品。还有就是军火和农产品(鱼子酱之类的)了。和西方国家的那些科技附加值高的工业品根本没有任何的可比性。而看看苏联的贸易伙伴,一半的贸易额来自于东欧集团这些穷国,富裕的欧共体大概占到了百分之十二左右,其次就是美国和其他的一些国家了。如果不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还说得过去,偌大的一个国家恐怕早就撑不下去了。

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之下,可以说对于苏联的对外贸易来说是极为不利。虽然苏欧天然气管道和石油贸易给苏联带来了大量的外汇,但是这些财富却被挥霍到了阿富汗战争,以及从国外进口粮食、农副产品和生活日用品等民生物资上了。虽然领导人都意识到了经济出了问题需要改革,可是他们对于经济的了解完全都是来自于统计部门的数据。比如兴建一座新的工厂能够增加多少的gdp等等简单的计算,但是工厂的开工率如何,生产的产品是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却不是领导人需要操心的问题。

谢廖沙在美国也有生意,十分清楚现在连个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差距。虽然美国现任领导人里根一样在穷兵黩武的发展军事力量,美国的经济也面临着衰退的风险。但是美国的计算机行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推动力和增长点,苏联却没有这个优势。现在苏联国内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大批的青壮被送到了阿富汗战场上。但是这个层面上的问题根本就不是谢廖沙可以扭转的。

可以说虽然对外经贸部是人人羡慕的好部门,可是如果真的想做点事情的话,摆在谢廖沙面前的路并不好走。谢廖沙可以借助嘉能可公司的渠道为苏联销售更多的石油及石化产品,天然气,电解铝等资源和原材料产品,但是他不能保证这些资源和原材料的价格永远不会下跌,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的话,那么对于苏联经济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不过出乎谢廖沙的意料之外的是,嘉能可公司的行业分析专家们对于苏联国内的汽车工业似乎很感兴趣。尤其是高尔基汽车制造厂的伏尔加牌汽车以及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拉达牌汽车,很多分析专家都认为这些品牌的汽车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如果运作得当的话将会将会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专家的这番话引起了谢廖沙的注意。

谢文龙身为一个八零后,对于伏尔加和拉达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小时候他家门口修车厂的招牌上就写着专修桑塔纳,伏尔加,拉达等车型。那时候他每天放学都要经过这家汽车修理厂,直到他小学快毕业的时候,这些苏联汽车品牌才逐渐的从汽车厂的维修范围上消失。现在嘉能可分析专家的话让谢廖沙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方向,那就是发展苏联的汽车工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