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十六章 天然气谈判

苏联教父 第十六章 天然气谈判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都给出了aaa级的信用评级,也就意味着谢廖沙所创造出来的这项金融衍生品从此将拥有更大的市场,一些稳健型的投资机构,比如养老金管理基金,企业年金管理基金等以保值增值为目的投资机构都很与可能将谢廖沙的次贷产品纳入自己的投资组合之中。

就在评级机构给出积极的结果之后,最早进入日本市场的三金会所包装的第一批次贷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公开出售了。而远在伦敦的罗斯柴尔德银行,皇家苏格兰银行,以及巴克莱银行一同吃下了这一笔大约二十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

毕竟是第一次面对市场,所以米哈伊尔的这一批次贷产品的质地还是不错的,大部分都是有收入保证的优质贷款,只有很少比例的垃圾债作为陪衬,在全世界都在看多日本经济以及日本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下,房价和地价的上涨所带来的收益率大大超过通胀,银行利息,甚至超过一些高利贷的利息水平。对于现在的普通日本人来说,投资土地和房产以及股市要比辛苦上班来的实惠得多!翻看日本的报纸,什么主妇借高利贷投资股市成富豪,什么农夫卖地住豪宅开豪车比比皆是。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日本的整个社会都陷入了一种浮躁的气氛之中,日本的国土面积并不大,而且山地居多,可是却拥有一亿人口。所有人都会觉得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增长。土地和房产将永远的涨下去。

谢廖沙现在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单凭自己暗中控制的三金会,根本吃不下日本庞大的次贷市场。于是他将自己的专利以百分之五的专利费用授权给了最支持自己的三家英国银行,共同做大次级贷款市场。

谢廖沙因为在银行业公会发表过公开的演讲,所以在英国这边还算是有些影响的。在三家英国规模较大的老牌银行加入了谢廖沙的计划之后,陆续也开始有一些其他的银行和谢廖沙接触洽谈合作的事情,可以说这一段时间光是专利费用就让谢廖沙赚了不少钱。

次贷产品虽然在英国很有市场,但是在英国以外的地区还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谢廖沙对此并不急于一时,不管怎么说,他已经将触手伸进了日本的金融市场,英国人正在成为三金会推出的产品最大的买主,他们会帮助谢廖沙将那些次贷产品逐步的推向美国市场。

由于雅科夫列夫现在就在伦敦,谢廖沙不能老是去忙自己的生意。该做的工作还是要继续进行下去的。在谢廖沙顺利的拿下了煤炭贸易谈判之后,天然气谈判却一直难以突破。由于在此之前所兴建的通往法国的苏欧天然气管道工程遭受了美国人的严重阻挠,导致这项本该在几年之前就应该竣工的工程愣是多花了两年的时间。为了排除美国的干扰,谢廖沙迫切的希望英国能够转移一部分的天然气管道生产技术到苏联去。因为在此之前,这线工程的管道生产商虽然是日本,英国以及法国的公司,但是生产的工厂却位于美国本土,美国的一系列干扰行动不但影响了苏联,也严重影响了作为消费国的英国和法国的利益。

谢廖沙的这个建议让英法两国有些心动,但是却又疑虑重重。谢廖沙手上也不是什么筹码都没有,他让苏联石油与天然气工业部的同志们将上一期工程的预算拿了出来,包括日本人的管道报价,配套的设备成本,以及安装成本一项一项的算给英国人看。用数据告诉他们如果这些设备苏联能够实现国产化的话,整个工程的预算将会减少百分之三十左右。

此外谢廖沙还找来了苏联石油与天然气工业部一些公开的地质勘探资料,他明确的告诉英国人,苏联现在修建的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所发掘的苏联国内天然气开发潜力连万分之一都不到,在中亚地区还有更丰富的气藏等待着去开发,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苏联供应未来整个欧洲的天然气消费绰绰有余。

谢廖沙现在心里清楚得很,英国人其事比苏联人还在意这条天然气管道。现在英国经济在老牌的工业国之中位列末尾,英国的经济需要廉价的能源做支撑,苏联现在是英国人唯一的选择。其实不止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也是如此。就算是目前经济状况最好的西德也为了天然气的事情极力的在讨好苏联。美国要求这些国家抵制苏联,却不管这些国家经济上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这个联合制裁才漏洞百出。

谢廖沙目前在英国多少也算是有点能力,不但英国国家煤炭局的局长伊恩麦格雷迪欠他一个大人情,而且他还认识英国钢铁公司的主要往来银行巴克莱银行的掌门人。谢廖沙私下和伊恩麦格雷迪,以及巴克莱银行的阿特金斯先生做过沟通,如果英国钢铁公司能够说服国会同意将天然气管道的生产技术转移给苏联的话,那么谢廖沙就将原本交给日本人的管道份额交给英国人来生产,伊恩麦格雷迪毕竟在担任英国国家煤炭局的局长之前掌管了英国钢铁公司两年的时间,他对这家公司有感情,当初他离开英国钢铁公司的唯一遗憾就是没能让这家公司实现真正的盈利,所以谢廖沙的条件对他很有吸引力。

谢廖沙是幸运的,现在英国的经济情况,工人失业的情况,以及罢工所造成的社会动荡都让谢廖沙处于有利的条件。苏欧天然气管道工程不但有利于苏联的对外贸易,而且还可以为英国提供好几万个就业岗位,这是一项多赢的局面。

谢廖沙最终拿到了他想要的结果,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得到了阿尔斯通转让的汽轮机部分技术,而位于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列宁钢铁厂得到了英国钢铁公司的管道生产技术。天然气协议谈判就此完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