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二百三十八章 农业现状

苏联教父 第二百三十八章 农业现状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松采沃兄弟会的人绝对不会忘记尼古拉是如何对付他们的,如果他们不发起强而有力的反击,就会成为别的帮派嘲笑的软蛋,从而丧失自己好不容易取得的地位。

松采沃兄弟会的老大米哈伊洛维奇从一开始就觉得警方和克格勃一定会介入进来,所以他的计划很简单,等到警方将尼古拉的人抓进监狱之后,米哈伊洛维奇只要买通监狱里的人干掉这些家伙就可以了。可是谁又能够想到政府的人居然一直无动于衷。

带着所有人直接杀向莫斯科?米哈伊洛维奇自认松采沃兄弟会还没有这个实力,因此米哈伊洛维奇只能高价雇佣杀手去帮自己挽回颜面。

米哈伊洛维奇到现在为止依旧没弄清楚到底谁是尼古拉,可是他那个逃回来的手下却认出了哈桑。因此米哈伊洛维奇打算把哈桑当作找到尼古拉的突破口,他雇佣的杀手也是奔着哈桑去的。米哈伊洛维奇所领导的松采沃兄弟会和谢廖沙的高尔基兄弟会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触角都已经超出了苏联的国境线,延伸到海外去了。米哈伊洛维奇勾结匈牙利的帮派一起贩卖人口,因此他的盟友就在匈牙利,在米哈伊洛维奇的要求下,匈牙利的合作者们为他物色了几个合格的人选送到了他的地盘上。米哈伊洛维奇在检查过这些人的能力之后,就让他们带着哈桑的照片混进了莫斯科。

在戈尔巴乔夫的强烈要求下,谢廖沙很快就被借调到了农业部,代理粮食生产局局长的职位。谢廖沙对于突如其来的任命感到有些突然,他惊讶于这么大的事情戈尔巴乔夫居然连个招唿都不跟自己打。不过幸好自己还兼任着团委的职务,要不然的话自己的部署就完全被打乱了。谢廖沙只能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先压下来,主动到农业部粮食生产局局长的位置上就任。

谢廖沙将纳斯佳从青年科技文化中心调到了农业部自己主管的部门,算是给纳斯佳安排了一个更好的去处。谢廖沙的部门主抓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生产,是整个农业部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

要论起苏联的农业,现在其实已经与斯大林时代严苛的集体农庄制度大相径庭了。从斯大林之后的几任领导都采取了更加灵活和自由的农业政策来鼓励农业生产。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期,农产品的价格被大幅的提高,缩小了工农业的剪刀差,提高了农业产量。而且赫鲁晓夫时期还事实性的执行了包产到户的政策,可是1963年却发生了灾难性的农业减产3270万吨事件,这一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而作为政变上台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他并没有推翻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反而在赫鲁晓夫政策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放开了自留地和私有牲畜的限制。鼓励兴办农贸集市和运输车队,不过私人农业主要集中在养殖业、畜牧业,而非粮食作物的生产。因此这一系列的政策虽然提高了苏联国内农副产品的产量,可是却再次造成了国内的粮食减产。从1972年粮食减产1300万吨开始,苏联政府开始动用储备黄金从国外购粮,而从1979年至1980年苏联农业连续四年大歉收,农业部已经不敢对外公布农业产量的数据了。

这些情况谢廖沙虽然不是完全掌握,但是经营粮食贸易的他也是多少有所耳闻的。虽然苏联很早就开始鼓励个体农业的生产。但是这个国家的粮食产量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资金和气候的影响。虽然苏联国土广袤,土壤肥沃,但是北部低温潮湿,南部温度适宜的地区却普遍干旱,极大地制约了粮食的产量。另外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苏联的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也并不高。

现在谢廖沙深深的感到了自己即将上任的新职位不好干,搞不好还要栽跟头。不过现在已经临近了年底了,部里今年的工作基本上已经都结束了,这就给谢廖沙留下了一个空窗期来让他充分的熟悉业务。谢廖沙已经对这段时间做了一些工作上的安排,那就是去乌克兰地区考察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这个假期看来注定是不能去瑞士和家人团聚了。

在出发之前,谢廖沙先找了一些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专家们座谈,讨论一下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可以做。说实话,谢廖沙现在的这个位置虽然职务不高,但是却是操心着全国人民的粮袋子问题,责任重大,谢廖沙现在承受着以往难以比拟的巨大压力。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扭转整个国家在粮食生产上的颓势,但是如果是改变某个主产区的现状还是可以做到的。

根据专家们的建议,谢廖沙将乌克兰和中亚当作了自己的首选地区,中亚地区有着和加拿大相似的气候条件,不过基础设施太差,而且劳动力不足,想要改变那里的现状是极为困难的。而乌克兰地区的开发度相对较高,劳动力也相对充足,是谢廖沙搞农业改革的最佳地区。

谢廖沙很快就决定了自己的乌克兰之行,他打算利用自己手上所掌握的资源为乌克兰共和国的农业注入新的活力。不过在离开之前,谢廖沙还要安排一下团委那边的工作。首先就是下一期的工人新村工程,前两期的工人新村竣工之后,为了最大限度的回笼资金,谢廖沙推出了工人新村的十年长租合同,简单的说就是一次足十年的房租获得相应的使用权。这是谢廖沙在无法出售房屋的情况下所做的变通的方法。当然支付这么长时间的房租是有一定的优惠的,由于谢廖沙的公寓每年的租金都会增加,因此一次性支付有着很强的吸引了,不过谢廖沙事先声明,长租一点签订就不能反悔。

谢廖沙现在已经没有国内资金外流的压力了,因此并不打算过早地开辟工人新村第三期的计划,他打算先稳一稳,等到国民住宅银行的存贷比调整到更加安全的水平之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