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一百七十七章 雅科夫列夫

苏联教父 第一百七十七章 雅科夫列夫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在科洛廖夫说起雅科夫列夫之前,谢廖沙从未听说过这个人。在谢廖沙了解到了这个人在十年前所做的光辉事迹之后,谢廖沙却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特意的去了解了一下雅科夫列夫的生平,这个人的确是不简单。

雅科夫列夫1923年出生在苏联雅罗斯拉夫的一个贫农家庭,他十八岁参加卫国战争,后来因为腿部负伤落下终身残疾光荣退伍。此后平步青云,三十岁就进入了苏共中央,成为重点培养对象,还曾经被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一年。如果不是十年前在《文学报》上面发表措辞尖锐的文章批判勃列日涅夫,恐怕他早已经是苏联政治局中的一份子了。仕途受挫之后他在加拿大大使的任上耗费了十年的大好时光,却因为在戈尔巴乔夫访问加拿大期间利用自己和加拿大总理的私人关系帮了戈尔巴乔夫好大一个忙而找到了新的靠山。雅科夫列夫不久之后就回到了莫斯科,担任了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研究所的所长。现在他的身上已经深深的打上了戈氏人马的烙印。

可是对于现在的莫斯科官场来说,戈尔巴乔夫还不是政治局里最受欢迎的那个人。因为年龄的关系,戈氏在政治局常委之中排名最后,愿意主动投靠他的干部并不是很多。只有谢廖沙这个后知后觉的人才知道苏联的党政大权最终会落在谁的手上。

不过谢廖沙并没有想过借助戈氏的力量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他只是想占位在莫斯科团委的位置,防止别的什么势力插一脚过来。在政治局的派系当中,和丘尔巴诺夫站在一起的勃总老部下们是不会这么做的,安总的人马也不会,唯一的变数就是格里申和葛罗米柯一派。

科洛廖夫为谢廖沙安排了一个接近雅科夫列夫的机会,这就是苏联科学院为一些工会高级干部们所举办的关于国际工人活动的座谈会。雅科夫列夫就是这次座谈会的主讲人之一,原本这个机会是属于科洛廖夫的,但是科洛廖夫把它让给了谢廖沙。

座谈会的地点在苏联科学院会议中心的一间小型的会议室里,而座谈的方式也与平常的授课截然不同。参会的青年干部们可以随意的提问任何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据说这也是应雅科夫列夫的要求而安排的。

谢廖沙准时推开了约定的会议室的大门,拿着自己的公事包走了进去。此刻这里陆陆续续的来了一些人。他们大部分都是工会系统的高级干部。谢廖沙不认识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不过他却低估了自己的知名度,这里面很多的干部似乎都认识谢廖沙。

“乌里扬诺夫书记,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你,我是xxx”

“乌里扬诺夫书记,没想到能在这里再次见到您,我是xxx”

“乌里扬诺夫书记,我和您神交已久,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看到了您,我是xxx”

……

不断的有人起身和谢廖沙打着招唿,这让谢廖沙感到有些尴尬。他根本就叫不上来这些人的名字,但是人家却十分的热情,谢廖沙实在不适应这种社交场合!

“年轻人,看来你很受欢迎啊!”坐在会场中央主坐上的一个老人开口说道。

“您好,雅科夫列夫主任!很高兴今天能听到您的高论!”谢廖沙谦恭的说道。

“高论谈不上,我刚从国外回来,我只是和大家说说我在国外的所见所闻,开阔一下大家的视野!请先找个位置坐下,我们等会就要开始了!”雅科夫列夫人很随和,完全感受不到他身上干部的气场,就像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人。

“好吧!我们这就开始吧!从什么地方说起呢?你们谁去过美国或者西欧的那些发达国家?”雅科夫列夫向众人问道。

人群之中举手的人寥寥无几,谢廖沙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这种时候没必要保守和谦虚,所以他痛快的举起了自己的手。

“好的!我很高兴看到这里有了解外面世界的干部,那么你也很清楚国外的工人阶级是什么样的生活水平了!那么我们就从我国和西方国家工人们的住房水平谈起吧!国内的住房制度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在这里我就不再多提了,我其实想介绍一下国外的工人们的住房条件是什么样子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雅科夫列夫将苏联的住房分配制度贬低到一文不值的地步,老实说谢廖沙觉得这个老头大部分都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谢廖沙却觉得雅科夫列夫并没有提到国外的住房贷款制度的弊端,也没有说道老白姓一旦还不上贷快就会面对银行上门收房的结果。他只是在那里赞扬国外的住房分配制度如何的合理,外国工人的房子如何的舒适。谢廖沙只去过美国,没有去过加拿大,他并不清楚加拿大的实际情况,所以他只是静静的听着雅科夫列夫的高见。

“雅科夫列夫主任,我们在做的人当中就有一位现在主持这着莫斯科工人新村项目!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听听乌里扬诺夫书记的看法?”有人热情的将谢廖沙推到了台前。

“好吧!我也是刚刚才回国!不过莫斯科工人新村的项目我也是有所耳闻!我愿意听听这个项目的管理者的看法!”雅科夫列夫将手伸向了谢廖沙,热情的邀请他发言。

此时此刻谢廖沙本不想出风头的,不过他却愿意跟雅科夫列夫套套近乎。于是谢廖沙站起来,简单的介绍了一些莫斯科工人新村的资金来源方面的问题。他并没有提及国外住房贷款制度的利弊,因为他不想去反驳雅科夫列夫的观点。

“乌里扬诺夫同志,你还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你的办法确实很好,但是我觉得和西方住房制度相比,你现在所采用的模式并不具有普适性。但是我还是很高兴我们的干部能够不拘一格的进行一些制度方面的探索和改革!”雅科夫列夫颇为欣赏的看着谢廖沙。

散会之后谢廖沙找了个机会邀请雅科夫列夫去市团委做客,雅科夫列夫痛快的答应了,两人还彼此留下了电话。谢廖沙觉得这一次的目的基本上算是达到了,他确信自己给雅科夫列夫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