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天文生 > 第087章 废物皇帝

大明天文生 第087章 废物皇帝

作者:李无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0: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薛瑞来说,石亨之名那可真是如雷贯耳。

先前老者说他是败军之将,指的应该是也先领兵入寇大同之战。

当时,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率军主动出击,因监军郭敬阻挠,在阳和口对阵瓦剌时全军覆没,时任都督同知的石亨运气好, 最终单骑逃回大同。

主将战死,身为偏将的石亨逃回去,自然要受到朝廷处罚,不但降他为事官,还命其募兵戴罪立功。

薛瑞猜测,石亨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在京城,恐怕是因为朝廷现在缺兵少将, 只能将边关还算能打的石亨召回京城领兵。

到了钦天监, 打听了消息后,薛瑞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就在刚才,石亨已被统领京师防务的于谦任命为右都督,掌后军都督府事,兼京军大营操练事。

从败军之将升为右都督,掌京营十万大军操练,这待遇可谓一步登天,难怪出城时,他摆出那么大排场,感情是在炫耀呢。

当然,于谦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石亨在即将到来的京城保卫战中获得的战绩,也对得起他现在获得的身份和地位。

对于此事,薛瑞没有过多关注,就将精力放到了手头的事上。

昨天许惇就让人告知他, 今天将会开启新一科世业生择选,让他辅助监官门考核。

中午吃过堂食,薛瑞见离考核开始还有点时间,先去了一趟师公值房。

胡中见到他, 招手道:“来来来,正好有事找你,进来把门关上。”

“师公有什么事?”

这大白天的关上门密谈,薛瑞颇为好奇。

胡中将一本奏疏递给薛瑞,道:“这是许大人递上去的本监待补缺官职名单,朝廷给压下来了。”

这上面都是本监空缺的官职,除了监正及五官正,其他暂缺官员的官职上,都推举了合适人选。

其中,五官保章正一栏写着,现任保章正胡中,年已七十有四,病多体弱,欲上书乞骸骨,天文生薛元皓已九年考满,艺业精通,又有忠君爱国之心,可补官缺。

从奏疏看来, 监官们确实履行了诺言。

对钦天监官职任免,一般只要皇帝点头, 不需吏部铨选,礼部提交名单的时候,也会尊重监官们的选择。

毕竟监中谁有能力,监官们一清二楚,名单到皇帝那里,基本就是走各程序,就会顺利通过。

只是不知出了什么事,朝廷却突然变卦,把补缺一事给压了下来。

对于徒孙这个疑问,胡中同样也很不解,摇头道:“不清楚,据说其他衙门的也一样被压了下来,估计朝廷是有什么考量,倒不是针对咱们钦天监。”

薛瑞略微有些失望,老爹不能尽快获得官身,就不能风风光光的回家,现在石头胡同没法住,只能去胡中府上暂住几日。

“师公,今晨我家租住的巷子外,刚发生了一起命案,凶手现在还没抓到,我担心爹娘安危,本打算在城里找一处宅院暂居,可仓促间还没找好地方,能不能先在您府上借住几日?”

听说城外又发生了命案,胡中忙问缘由,听后拍桌道:“还租什么宅院,就在我府上住下便是,又不缺那几间屋子。”

“那就打扰师公了,我下值回去就搬到您府上。”薛瑞感激道。

“跟我还客气什么。”

胡中斥了薛瑞一句,也没有让他多留,道:行了,“世业生考核即将开始,你先去门外等着吧,若是去晚了,难免会让许大人他们觉得你狂悖,至于剩下的事,我来安排就是。”

“那就有劳师公了。”

薛瑞没有多说,开门离去。

考核地点就在钦天监外的空地,薛瑞在门外等了片刻,许惇等几位历官陆续前来。

此刻,钦天监大门外已经摆了数张桌案,案前黑压压聚集了百十号人。

见时间差不早,许惇等监官就坐案前,开始对准世业生们进行考核。

考核的方式很简单,监官们会随机出一些有关天文历算的基础问题,让这些考生当场作答,判断是否合格。

如今监中缺少人手,这次收充世业生条件松了不少,除了年龄放宽到十二岁外,对学识要求也低了很多,但识文断字和算学基础是必备技能,若是连这都没有,那基本就没有通过的可能性。

监外站着的百十号人,其中有一半都是送考世业生的亲眷,算下来大概有五十多个考生。

别看人不多,但这已经是京城在籍阴阳户所有适龄考生,由此可见,如今的天文人才匮乏到了何等地步。

按照许惇等人录取的比例,薛瑞大致估算了下,应该在二十人左右,是今年年初收充世业生人数的两倍。

薛瑞的工作也很简单,这些通过考核的考生,就由他负责引导去主簿厅办理文籍。

这场考核看似简单,却很耗费时间,全部考核完毕,恐怕得等到下值。

在钦天监世业生考核徐徐展开时,朝堂又掀起一场足以改变大明命运的风暴。

就在昨日,一封大同的军报送至兵部。

这军报是由兵科给事中孙祥所写,禀明了皇帝朱祁镇领瓦剌叫门之事,以及大同守将密谋营救皇帝的计划。

群臣们看到这封军报,反应出奇的一致,不但将刘安等一干守将痛骂了一通,就连皇帝朱祁镇也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抨击。

在皇帝朱祁镇首次提瓦剌人叫门后,朝廷就以皇太后孙氏的名义下旨,严禁边关诸镇将领私开城门,但凡有关皇帝朱祁镇的消息,都要及时上报朝廷,请监国郕王和群臣定夺。

刘安身为大同总兵官,不但开启城门私自外出,竟然还下令让一众副将也随他出城叩被拜俘虏的皇帝,简直是胆大包天。

众官员愤怒的是,朝廷下令让边关各镇伺机营救皇帝不假,但也没说要让他这个总兵以身犯险,亲自去瓦剌人营地拜见皇帝吧?

万一瓦剌人将一干将领全部扣留,大同守军群龙无首,那不是很容易就被瓦剌攻破?

还好此时瓦剌人只想做绑匪勒索赎金,再加上副将郭登临出城时一番周密安排,让大同城无懈可击,断了瓦剌人攻城的念想,要不然,他们这些将领恐怕也要沦为肉票。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官员们如何不怒?

当然,刘安的行为还不是最让人生气的,最让人生气的是大明皇帝朱祁镇。

身为大明亿兆百姓的君父,在战败时不以死谢罪,还从容不迫的做了瓦剌人俘虏,在面对瓦剌人威逼时,不仅想尽办法帮其讨要赎金,还千方百计帮着去诈城,生怕瓦剌人对加害他。

这次到大同城下,身为俘虏的朱祁镇还摆起皇帝架子,下旨让大同将领挪用军饷讨好瓦剌太师也先,还搜罗战死勋贵武将家中财物赏赐瓦剌头领,甚至还下令宰猪宰羊设宴款待瓦剌将士,在宴席上谈笑风生,毫无愧色,实在是无耻至极。

光着两条,就足够他遗臭万年。

更让人无语的是,不管是出于谄媚皇帝也好,还是在认真贯彻朝廷下达营救皇帝的指令,刘安为救出皇帝确实是费了一番心思,甚至不惜以身犯险。

但刘安派人跟朱祁镇密谋时,这俘虏皇帝竟然不敢冒一丝风险,使得刘安等人成功率极高的营救计划被迫搁置,不得不选择劫营的方式救出皇帝,以至于最后功亏一篑。

面对这种极品皇帝,群臣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废物东西真是不能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有关拥立新君的传言开始进一步发酵酝酿,让于谦等人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慈宁宫中,得知儿子所为的孙太后再次被气晕,而且还是起不来的那种。

在她入宫几十年来,经历过无数风雨。

对付先帝皇后胡善祥时,她略施手段就使其被打入冷宫。

在先帝欲纳民间幸进女子为妃时,她只是去张皇太后处哭诉一场,就让先帝放弃了这个念想。

先帝驾崩,宫中有传言说张皇太后欲立年长的襄王朱瞻墡为帝,孙氏去慈宁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让儿子朱祁镇继承皇帝之位。

此后若干年,面对波云诡谲的朝局,她都是信手拈来、从容不迫,但在有关儿子的事上,她却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王振蛊惑儿子御驾亲征,最有希望阻止的她没能阻止,以致土木堡大败,全军覆没,儿子也被瓦剌人俘虏。

儿子的所作所为,一次又一次刷新了皇帝的下限,同时也逐渐击穿了孙太后的心理防线。

直到今日,看到儿子在大同城做下的好事后,她终于心灰意冷,放弃了让儿子重新做回皇帝的想法。

给事中孙祥的军报送到京城没多久,大同总兵官刘安的奏疏也到了京城。

刘安上书不为别的,而是为了给自己请功。

他在奏疏中说,他出城去拜见皇帝时,得到了个重要的消息。

皇帝朱祁镇对他说:也先改变了和亲的想法,现在想把妹妹嫁给我,也就是说要让我做瓦剌女婿,再送我回朝继续做大明皇帝,我现在在虏营吃的好,睡得香,如果太后给瓦剌头领赏赐更多的金银珠宝,我很快就能回京继续做皇帝。

同时,刘安在奏疏中还屡次提醒,说自己冒着危险出城,为朝廷带回了皇帝的消息,十分不易。

潜台词就是在说,我冒了这么大风险带回了皇帝即将要回京的消息,赶紧给我升官。

但他却不知道的是,朝中局势已经变了。

看到这封奏疏,不但朱祁钰愤怒,就连大臣们也破口大骂起来。

这皇帝真是脑子有坑,被骗了一次又一次,现在还敢信瓦剌人的鬼话,这刘安也不是好东西,竟然想借此捞好处,实在无耻。

很快,郕王就晓谕于谦,让他对大同守将做一番调整。

于谦知道此事重要性,立刻给大同镇下达一条军令:

“命广安伯刘安任总兵官,升郭登为都督同知,充副总兵,升都督佥事方善、张通为左右参将,大同后卫指挥使姚贵为署都指挥佥事,管行都司事,都指挥佥事张淮为都指挥同知,仍掌其旧事。”

这一番调整,除了刘安职务没有任何改动外,大同诸将领官职都有提升,无形中将刘安的权力分去了一部分。

同时,郕王也再次下令旨,严令边关各镇诸将不得私开城门,同时也不得送金银珠宝给虏贼,就算是皇帝圣旨也不得听从,违者朝廷决不轻饶!

从大同镇一些列人事调整,以及郕王史无前例的严厉措辞可以看出,现在朝廷的态度已经很明确,瓦剌人手中的俘虏皇帝,以后要不值钱了!

……

钦天监下值前半个时辰,世业生考核终于完毕。

薛瑞统计后,共收充世业生二十二人,年龄在12-14岁不等。

等办完文籍,薛瑞直接宣布解散,让新一届世业生先随亲长回家,收拾东西明早来档房报道。

下值后,薛瑞随师公回府。

刚一进大门,就见薛元皓在胡府管家胡有桐陪同下,正等在院中。

“弟子薛元皓,见过老师。”

等胡中马车进来,薛元皓忙大礼下拜。

马车停下,在薛瑞的搀扶下,胡中踩着车凳下来。

自薛元皓入狱以来,两人有一月多未见,经历了一场磨难后,此时再见,双方都有些动容。

“快起来吧,你身子还没好,怎么不在房中歇息?”

好一会,胡中才压下情绪,亲自上前将薛元皓搀起。

“老师,我的病已经不碍事了。”

薛元皓眼眶微红,愧疚道:“弟子鲁莽,闯下了大祸,不但让老师操心,还花费了上千两银子打点,弟子实在无颜面对老师。”

“说什么傻话,只要人没事,区区一点铜臭之物,算不得什么要紧,更何况,这次你能平安出狱,多亏你生了这么个好儿子,要不然,我怕是也难救你出狱。”

胡中呵呵笑了起来。

“那也是有师公掌舵,我才能顺水推舟。”

薛瑞忙附和道。

别看他也跟着在笑,可心里却震惊的不行。

难怪先前问师公找何人去诏狱打点的,竟然能将手伸进锦衣卫,师公却笑而不答,敢情他老人家是用银子开路,将诏狱那帮人砸晕了,这才让父亲少受了些罪。

不过,先前父亲完全没提这事,倒让他有些不解。

进了后宅,柳氏也在胡萦儿陪同下等着,跟胡中见礼后,两家人去茶厅叙话。

谈话时,众人先狠狠抨击了王振及其党羽,再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随后,又表达了对京中局势的担忧,再对郕王和于谦为首大臣一系列举措表示肯定,最后得出京城看似危险,实则稳如老狗的结论,大家都更放心了。

当然,这其中大部分观点都是薛瑞在陈述,胡中和薛元皓只是偶尔发表意见。

由此可见,薛瑞在他们眼中,已经不是个少年,而是个可以平等对话的成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