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天文生 > 第104章 三喜临门

大明天文生 第104章 三喜临门

作者:李无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0: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噼里啪啦——

还没下马车,胡府外就传出一阵爆竹声响。

薛瑞撩起车帘一看,府门前空地上站着不少胡府下人,胡府管家胡有桐挑着一只竹竿,上面是一串刚点燃的爆竹。

“恭迎老爷回府。”

马车停稳,下人们立马围上来,冲着马车行礼。

薛瑞跳下去,指着爆竹惊讶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时爆竹已经响完,胡有桐几步奔过来,笑道:

“今日听闻老爷卸任,薛二爷又获得官身,府中上下都极为高兴,小姐认为这是好事,便吩咐我等来院外恭迎老爷。”

胡中踩着马凳下来,看了眼府外布置的喜庆的场面,却板着脸道:“国难当头,摆这么大排场难免惹人非议,快些撤了吧。”

一众下人面面相觑,他们还以为胡中会高兴呢,结果却被胡中训斥一顿。

“确实,这时不宜太张扬,咱们在府中庆贺一下就是,快把这些东西都收起来吧。”

外面这些布置,大多是胡有桐安排的,见他尴尬的整个人都僵住了,薛瑞便上前打了个圆场。

胡有桐松了口气,忙挥手对下人们道:“快,快都收起来,把外面打扫干净。”

近些天,胡中痛风缓解了不少,平时走路也没什么问题,便让薛瑞搀着他入府。

到了垂花门,薛元皓夫妇和胡萦儿兄妹,以及府中婆子侍女十几人都等在门口。

不等胡中过来,薛元皓就大步上前,噗通一声跪下,叩头道:

“恭喜老师脱得樊笼,日后无案牍劳形,当可长命百岁。”

大明朝有规定,官员六十岁可致仕,可胡中都拖到七十四了,才成功卸任。

这十几年中,胡中经历了丧子之痛,孙子也成了痴儿,再加上长期被痛风折磨,早已经筋疲力尽。

他能早点致仕,这对胡中和胡萦儿兄妹来说都是好事,薛元皓自然替老师开心。

“呵呵,叔白快起来吧,为师卸任还能有今日这般风光,还多亏了你们父子,应该是我跟你们道谢才是。”

胡中弯腰将薛元皓扶起来。

“这是师公应得的荣誉,我和我爹可不敢居功。”

薛瑞忙谦虚道。

师徒孙三人说完话,胡萦儿拉着胡承安,来给爷爷道喜。

胡承安虽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也能感觉到今日的不同,便跟着妹妹毕恭毕敬的行了大礼,剩下的婆子丫鬟们也跟着跪了下去。

趁这空当,薛瑞凑到父亲身边,好奇道:“爹,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

“不是你让你郑二叔来胡府报喜的吗?”

薛元皓微微一愣,转头问道。

“是郑二叔啊。”

薛瑞恍然,无奈道:“我还说回来给你们一个惊喜呢,谁知郑二叔却提前说了,可能他是有公干,顺道来跟说了声,好让你们有点准备吧。”

“你郑二叔走的急,说的也不是很清楚,听说你师公致仕,陛下还亲自下旨酬功了?”

柳氏拉着儿子,一脸八卦的问道。

“你们还不知道吗?”薛瑞十分诧异。

刚才门外那么大排场,薛瑞还当府里已经知道了确切消息,谁知他们却只知道个大概。

“你郑二叔读书少,圣旨内容可能没听懂,说的比较含糊,府中上下就等你回来解释呢。”

薛元皓苦笑道。

周围下人也满脸好奇的竖起耳朵,想听听圣旨里都写了什么。

“师公,既然大伙儿都想听,那我就必须说道说道,您先稍座片刻,让我替您炫耀炫耀!”

薛瑞挥挥手,让丫鬟搬来一把椅子,扶胡中坐下。

垂花门外,胡有桐等人也收拾完,都凑到门口,伸着脖子听内院人说话。

“咳咳。”

薛瑞也没卖关子,清了清嗓子,道:

“想必大家伙都听说师公接到陛下旨意的事了,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确有其事!”

府中下人消息不比薛元皓等人,他们都是道听途说,谁也不知道消息是不是真的,此时被薛瑞证实,都是一脸的惊喜。

这些下人虽然人身不自由,但基本的常识还是懂得,自家主人只是个八品官,在随便扔块石头都能砸死三四品大员的京城,这个官职可谓低的不能再低了。

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八品官,在卸任时竟然受到了皇帝下旨嘉奖,这绝对是为官者的无上荣耀,身为胡府下人,自然与有荣焉。

“圣旨中都说了什么呀,你快说吧。”

胡萦儿早就等的不耐烦了,扯着薛瑞袖子催促道。

“圣旨中写了不少东西,比给咱们钦天监全体官员的任命都要长呢。”

薛瑞掰着手指道:“我总结了一下,最重要的就是蒙陛下隆恩,特意给师公官加两级,赐冠带致仕,并领半俸,也就是正七品官俸禄的一半,大约有五十余石!”

这点俸禄,倒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这冠带致仕就有些不寻常了。

冠带致仕,也就是说官员在致仕后,在服装、礼节等方面,都享有特殊的待遇,出席一些官方场合时相当于是有官身之人,低级官员见了都要行礼。

听薛瑞解释后,胡萦儿是又惊又喜。

对于爷爷致仕,其实她心中还是有些担心。

因为胡家没有成年男子支撑,若是胡中没了官身,以后外人会不会找麻烦,或者能不能压得住这些下人,都很难说。

现在好了,冠带致仕的礼遇,可是只有那些朝中重臣辞官回乡才配享有的,更何况爷爷还加官两级,相当于正七品县令,在地位上还有些上升。

薛元皓兴奋道:“老师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陛下真是英明。”

“还有其他的吗?”柳氏看着儿子,继续追问。

“当然有,除此之外,陛下还免去师公和世兄徭役,命官府岁给役夫两人,并终养其身!”

“这……”

众人闻言,一时不知该不该高兴。

终养其身,说白了就是怕胡中老无所依,死后连个能摔盆打幡,办理丧事的孝子都没有,就算是在现代某些地方,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胡中却不在意这个,笑着道:“能得陛下如此厚待,这是我胡家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自然该高兴才是,再说了,日后我胡家有叔白和瑞儿哥帮衬,还真能将老夫身后事交给官府去办不成?”

“老师放心,胡家的事就是我薛家的事,就算是遇到刀山火海,我也绝不推辞!”

当着众人的面,薛元皓连忙表态。

“我倒不是担心有什么大事。”

胡中略有些惆怅,苦涩道:

“我胡家几代人研习天文历算,到老夫这一代,人丁凋零,唯一一个男丁还遭此不幸,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是胡家血脉到我这断绝,家学无人继承,日后到了九泉之下,也难面对祖宗。”

下人们目光黯淡下来,虽说胡中被陛下如此礼遇,可他到底年纪大了,谁也不知道他究竟还有多少日子,若是哪天他突然离世,这胡府的荣耀也就烟消云散。

府中没了得力之人顶门立户,搞不好就是分崩离析的下场,他们这些下人的命运,恐怕就像无根浮萍一般,只能随波逐流了。

薛元皓看了柳氏一眼,见妻子点头,便上前说了自己的看法:

“老师,世侄虽说有脑疾,可并不是天生的,起码他的身体还是很正常的,依学生之见,世侄也到了婚配的年纪,不如找媒人相看个好人家的闺女,延续香火还是可以的。”

“这倒是没错,承安长得比瑞儿还要高大英俊,若是肯多给些聘礼,讨个大户人家的小姐都没问题。”柳氏也附和道。

自从住进胡府,薛家三口才知道胡府的底蕴。

先不说那满书房的藏书,就是胡中名下的几个田庄,每年的进项都在二百两银子以上。

再加上胡中任上多年的积蓄,恐怕再攒个几千两银子也没问题,有这么多银子打底,有的是人家肯把女儿卖到胡家!

胡中看了孙子一眼,担忧道:“我何曾没想过这个问题,可承安这个样子,若是讨了媳妇儿,也不知道能不能守住家业。”

“爷爷,您放心吧,有我在,咱们胡家败不了!”

胡萦儿站出来,气鼓鼓说道。

“师公,我认为,给世兄娶妻,最重要的是人品,只要能相夫教子,也不必拘泥要什么千金小姐。

依我之见,越是大户人家小姐就越是难伺候,要真娶个千金小姐,她仗着有娘家撑腰,恐怕对世兄好不到哪去。

我觉得吧,还不如娶个大字不识的村姑,能照顾好世兄吃穿就很好了,日后再给胡家添丁进口,有我和我爹帮着教导,总能将胡家的底蕴传承下去。”

薛瑞却发表了不同意见。

薛氏夫妇想的,胡家也算大户人家,又如此富庶,就算胡承安是个痴儿,只要肯多给些聘礼,娶个门第略低些的女子为妻,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也算是给胡府挽回点颜面。

而薛瑞考虑的却不是脸面的问题,而是在想给胡承安娶妻后,可能面发生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说,胡承安娶妻后,胡中又离世,这偌大的家业就要由胡承安继承,但他因智力问题,家中大权只能由妻子掌控,万一她娘家人觊觎胡家财产,到时候里外勾结把胡家掏空,那岂非引狼入室?

再说了,胡承安智力有问题,时间长了,这心高气傲的千金小姐难免会厌弃,万一她耐不住寂寞,红杏出墙,那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薛瑞说的比较委婉,不过胡中却想到了这方面问题,不由点头道:

“是这个道理,给承安娶亲,必须找个老实本分的,能延续香火才是正理,门当户对那都是些虚名,不重要。”

“这倒也是。”

薛元皓反应过来,跟柳氏也表示赞同。

胡中看向薛氏夫妇,对柳氏道:“承安的婚事,少不得你这个姨操心,依我看,找个相貌好些的,家中没有男丁的,父母也是本分人,这就够了。”

胡中想的更周到些,没有男丁的老实人家,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里外勾结,相当于加了一道保险。

“老师放心,这事包在我跟瑞儿他娘身上,要是顺利的话,明年这时候,您就能抱上孙子了。”

薛元皓笑着道。

“能抱上孙子,我可真得多活几年才行,哈哈。”

压在心头多年的大事有了着落,也算是一喜,胡中自然很高兴,对胡萦儿挥挥手:

“今日是个好日子,你去取些银钱来,每人都有赏。”

柳氏却笑着道:“我们一家在府中叨扰数日,今日瑞儿他爹又得了官身,这赏钱便由我来发吧。”

说完,对身后招招手,就见苏苏端着一个托盘过来,里面全是包着的红纸的碎银红包。

“呵呵,到底是当过家的,萦儿就没想到这个问题,既然你都准备好了,那就你来发吧。”

胡中没有拒绝,也就一点散碎银子,跟官身相比的话,根本不算什么。

这话让胡萦儿脸色一红,她先前听到消息时光顾着高兴去了,都没意识到柳氏找她借剪刀做什么,现在她才反应过来,这是在剪银子!

这次柳氏出手十分大方,红包最少的都有五钱银子,像胡有桐、瑾儿这等得用的下人,柳氏更是包了一两银子的大红包,这都快抵得上府中最高的月例了。

拿到红包后,一众下人十分高兴,连连给薛氏夫妇道谢。

薛瑞粗略算了下,刚才母亲发出去不下二十两银子,看来父亲还是去兑了陈镒那张银票,才换来了现银。

“对了,叔白的官服和印信在马车里,快去取了来,让叔白换上试试,看合不合身。”

等发完赏钱,胡中记起这事,忙让人去取。

“这,这不好吧。”

薛元皓连连摆手,还没上任就穿着官服显摆,是不是有点太嘚瑟了?

“爹,您就换上试试吧,我可是跟监正说了,您后天就要去钦天监当值,现在不试试官服合不合身,到时候后可没时间改。”薛瑞提醒道。

“既然这样,那我就试试吧。”

薛元皓没有再推辞,官服不是量身定做,很多都需要改尺寸,要是官服大小不合身,穿上去难免有损官威。

等薛元皓换了官服过来,众人不禁眼前一亮。

薛元皓长的本就仪表堂堂,身量也算是中上等,虽说是八品官的绿袍,可穿在他身上,气质一下就威严了不少。

“不错,这官服还算合身。”

胡中不由赞道。

看着丈夫穿上官服的样子,柳氏略有些失神,口中喃喃道:

“如今夫君得了官身,明日就回家去,我看谁还敢小瞧咱们!”

“咳,说什么呢!”

薛元皓听了有些尴尬,压低声音提醒道。

柳氏突然反应过来,这还有外人在场,忙转移话题道:

“我看着这腰身稍微松了点,等会回屋再改改,这样看起来才英挺。”

“行了,厨房应该备好了菜吧,今日难得高兴,我要跟叔白小酌几杯!”

这话不是对胡萦儿说的,可周围几人都看向她,仿佛是在征求她的意见。

胡萦儿看了看众人,最终无奈道:

“爷爷的热痹症刚好些,薛世叔也才大病初愈,既是小酌几杯,那我得数着才行。”

“依你,依你!”

胡中憋了一个多月,一直惦记着那坛被雪藏的秋露白,此时孙女答应他能小酌几杯,他哪还会有怨言。

酒足饭饱,薛家三口才回屋,商量起回薛府分家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