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春秋王旗 > 关山月 第125章 给老子滚下来

春秋王旗 关山月 第125章 给老子滚下来

作者:花下一壶酒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楚元宵从那只小小的乌篷船上下来的时候,双腿还有些发软,脸色也依旧苍白。

关于武运,少年人虽然说得轻巧,但也不是没有犹豫过的。

当初在盐官镇五方亭,楚元宵就是与人借力,才能与那位酆都鬼侯掰手腕,后来在北海渡船,又是道门那位三掌教提前布好的手段,直接将少年人送上了十境巅峰,最近的就比如白毫渡船,那位岳王接了魏臣的委托亲临渡船,借了楚元宵一份摆脱控制的能力,才让他有机会一剑斩赵氏。

楚元宵这一路上都是在靠着接济过日子,什么时候才能靠他自己打架,自己讲理就一直都是个未知数,如果此时能有一份武运在身,修行路自然就能顺当一些,说不定一个老天爷开眼,还能让他跨过武夫三境头顶的那道房顶,就更是一件大好事了。

但当楚元宵看到那一份武运的一瞬间,他想到的事却是另外一件事,即当初所谓的仙人指路。

如果所有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每到某一刻都能顺理成章按部就班,那么这条江湖路于少年人而言,就会永远从心底里觉得有些别扭。

今日选择打出这一份武运,虽是因为它与过往那些接济不太一样,当然也是少年人的第一次试探,至于最终结果如何,那就只能交给后来事去评说。

那位老船夫倒是并未太过计较少年的选择,在将那头大鳌拿下之后他便再次撑船启程,顺利将少年人一行送到了运河对岸。

当楚元宵双脚踏上对岸的土地的那一刻,因为先前那一拳抽空了周身灵气,又消耗了半数武夫血气,所以他在这一步之间差一点摔倒,幸亏是余人眼疾手快,所以才没有让他直接栽倒在地。

楚元宵勉强站稳身形,然后回过身看了眼那个老船夫,拱手抱拳致谢。

老船夫笑着摆了摆手,“致谢就不必了,记得别拖欠老夫的铜板就成。”

少年人笑了笑,很自然地从须弥物中掏出四十枚铜板,递到老人手中。

老船夫见状,先是乐乐呵呵抬起手在身上擦了擦,这才将那一大摞铜板接在手中,倒也不用细数,直接就一把将之揣进怀中,而后再一手提着船槁,朝那少年人一行拱手一礼,笑道:“那就恭祝诸位小仙师一轮顺风,百无禁忌,诸事皆宜。”

楚元宵此时有些犹豫,虽已礼毕却并未直接告辞离开,反而是静静看着那个老人,有些欲言又止。

老船夫看了眼少年表情,笑道:“小仙师不必多想,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有些人既然做了有些事,就总有一天要出来还债的。”

老人说着,还晃了晃手中船槁,那只被挂在竹竿一头的老鳖便开始跟着摇摇晃晃。

“以前是因为这只土鳖还没有被拿下,所以有些宵小也就懒得动他们,如今首恶已除,那么有些小鱼小虾自然也就到了该入笼的时候了。”

楚元宵闻言摇了摇头,“晚辈不是想问这个,只是有些好奇,此地既然有如此之大的一头大鳌占江为王,若只是偶尔吃一些过河的赶路人,虽然是造了杀孽,但总是容易遮掩的,可它摆明了是把那些来往于运河之中的运货渡船当作了主餐,如此之大的动静,难道就不会招来某些真正的杀身之祸?怎么会让它作威作福如此之久?”

在少年人看来,三不管地界确实是个藏身的好地方,可这贯通石矶洲南北的大运河,可不是只有这临近的三家势力,真叫一头水妖堵了路,不说一洲之地,单是这大运河两岸的无数仙门、王朝,难道就没有任何一家愿意好好睁开眼仔细看看?

那老人闻言笑了笑,一脸的嘲讽,不过倒也并不是对着少年人的。

“有些事你以后有机会就会明白,天下九洲仙门无数,加上大大小小的王朝疆土,整个人族就又好似更大的一座人间大王朝,而中土临渊的那一套九品制,则类似于王朝官制。若再将那座中土神洲比作是天子脚下的话,那么这外围八洲便都是一座座封疆大吏的门下官场了。”

“人间官场有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其实不仅在王朝官制之中是句铁律,放大到整个人间也一样如此,有些高品仙门一旦铁了心要做一些桌底事,那么有些仰其鼻息的小门小户是不敢说什么的。”

“当然,有些人大概是看不惯的,但他们未必有本事去得了中土那座学宫参某些人一本;至于那些有本事告状的,则基本都是能分得上一杯羹的,又或者就是不愿意得罪人的。”

“养一头大鳌水妖确实是个大罪,但未必真的足够将一座高位仙门参倒,老话说‘会惹人的惹一个,不会惹的惹一群’,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天高皇帝远,还要惹这么一大堆的高位邻居,有些人就难免需要好好审时度势,斟酌一番。”

楚元宵听着这位老前辈竹筒倒豆子一样,前前后后说完了某些所谓的江湖官场规矩,虽然明白了某些前因后果,但表情却变得有些莫名。

那老船夫倒是看得很开,看见少年人表情不太顺畅,还笑着安慰了一句,“不必想得太多,有些事离你还略显遥远,所以先好好走你的江湖路便是,至于将来的事,就等到你真的需要考虑的时候再说。”

楚元宵沉默良久,最终还是深吸了一口气,什么都没说,只是再次朝这位始终未曾下船的老前辈躬身行礼。

这一次,他不再是武夫抱拳,而是换成了儒门揖礼。

老人笑着点了点头,什么都没有说。

双方就此分道而行,少年人带着三个一路同行的同路人离开了运河边,大踏步朝西而去。

那个肩扛船槁的老船夫则拢袖站在船头,笑意盈盈目送那个不再回头的少年人一路远游。

少年游侠万里路,银鞍白马渡春风。

……

老船夫最终空船而回重返对岸,等他到了岸边时,那一群已经彻底失去了靠山的船夫,此时也早已作鸟兽散。

老人倒是不着急追人,只是蹲坐在船头,看着远方隐隐绰绰的山色,表情莫名。

片刻之后,有个一身儒衫,形如枯槁的中年文士,悄然出现在如今这只剩了老船夫一人的运河岸边,在看向那些零落岸边失了船夫的大小渡船时,表情难免有些复杂。

老船夫并未回头看人,只是先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后又迅速抹平,表情仍旧平静,淡淡道:“叶先生大驾光临,老夫腿脚不便,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那位突然出现的中年文士,看了眼老人的方向,对于他不曾下船一事并无异议,自行缓步朝那边走过去,最终站在了老人那只乌篷船边的河岸上,仍旧是一言不发。

老船夫侧头看了眼那文士,嘲讽道:“怎么?终于肯从你那三尺书斋里走出来,愿意好好看看外面的江湖了?”

文士看了眼被那老人随意扔在乌篷船仓之中,半死不活的那只蠢王八,而后收回视线看着老人,“为何不跟那少年人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你毕竟跟某些人是不一样的。”

老人淡淡瞥了眼那文士,没好气道:“说与不说有什么区别?老夫最烦你们这帮只爱清谈的家伙,所谓的坐而论道,就只会是些不切实际的神仙话,能对天下有何裨益?不过是多了几堆废纸,再多出些不让人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的繁文缛节,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用?”

文士闻言有些无奈,也好似有些愧疚,目光复杂看着眼前这个看似船夫,实为神灵的老人,久久不言,大概是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

天下祖宗四渎次一等的高位神灵,一南一北连接四渎之其二,所以他才能有足够通天的本事,仅凭三言两语就帮着那少年人,从中土引来那一团刚出家门还在撒欢的武运,更有本事在那少年人将那武运一拳打出身外之后,再原模原样原路送还回去。

武将出身的运河水君,受过中土临渊学宫的亲自封正,一身高位神灵的香火气,其实也就只比那九位神灵老祖宗矮了一个头而已,但他却多少年如一日只在这运河岸边渡船送人挣酒钱,半点都看不出来神仙气,更能让一大堆辖下子民,河中无数虾兵蟹将,全都误以为他只是个脚踩芒鞋的老不死…

有些人做的有些事,半点都不像个神仙,偏偏又最像神仙。

老人再次看了眼那文士,似笑非笑道:“倒是你这位名满一洲的叶大先生,不在你那座号称往来无白丁的书庐之中训诂注解讲经清谈,跑到我这个一文不名的老船夫这里来做什么?微服私访,还是代天巡狩?”

文士被那老人毫不留情的挖苦,却并无恼怒之色,只是一脸苦笑道:“读书读烦了,就想着要离家出走,只是没想到,等出了家门才知道,自己读书这么多年,竟然已是穷得都没地方可去了…一番思来想去,最后才想到要来谢先生这里打个秋风,也想学一学这摆渡行船的神仙本事。”

坐在船上掏出一根烟杆的老人,一边捏着火折子点火抽烟,吧嗒吧嗒吞云吐雾,一边挑眉看来眼这文士,突然冷笑一声,直接骂道:“少在老子这里卖惨,你们这帮家伙整天的不说人话,到最后发现了事与愿违,就开始四处哭天抹泪装可怜,真当老子是接济叫花子的大善人吗?”

老人手中烟锅里那一撮旱烟丝,没几口就被他抽成了烟灰,烟雾缭绕间,他又瞥了眼那表情灰败的读书人,没好气道:“怎么读坏的书,就要想着怎么再读好,你们那位祖师爷是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但也还说过‘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我且问你一句,如今天下有异,是你该止的时候吗?号称大儒,读书却只读一半,你是怎么好意思认人家当祖师爷的?”

那个失魂落魄的文士叶先生,作为享誉一洲的堂堂大儒,被那老船夫一顿痛骂之后,并没有任何恼怒之色,反而是更多了几分愧疚之色。

老人冷笑连连,也不再说话,就这么冷冷看着他。

叶先生站在原地,朝那位坐在船头的老人躬身下拜,又认认真真行了个儒门揖礼,这才起身从袖口中掏出来十枚铜板,破天荒执弟子礼,语气诚恳道:“还得有劳谢神君渡学生过河。”

老船夫看了眼这好似又有了些生机的读书人,心底里满意了许多,但面上仍旧是一脸冷嘲,“找骂没够?还想让老子渡你过河?”

文士叶先生大概是觉得老人误会了,所以微微摇了摇头,轻声道:“学生并非是要赖在谢神君这边,只是想过河去趟楠溪洲,肚子里有些话,需要跟有些人聊一聊。”

这话倒是说得确实有些出乎那个老船夫的预料,但他还是几乎瞬间就明白了他是什么意思,表情变得有些古怪,也不知道是赞赏还是失望,总之最后就只是微不可查摇了摇头,又瞥了眼文士手中那十枚铜板,一脸嫌弃。

“人家四个人过河,一个人掏十颗铜板出来,老夫就能挣四十文入兜。如今你才一个人,是怎么好意思也掏十枚钱就想过河的?真当老夫是卖苦力的苦命人呢?”

——

楚元宵一行人告辞了那位连名号都未曾互通的老船夫,便开始西行南下,这一路上他们不再需要赶着时间送人,又只能靠“缘分”二字去遇人,所以四人便不再着急赶路,开始一路上晃晃悠悠四处闲逛。

几天之后,一座山道上,行人纷纷,络绎不绝。

这里是去往南方东月国,入关前的必经之路,若想要从别处入关,就得又返程绕道数百里山路才能去往别的路径,所以在此赶路的人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但人数倒是并不在少,而楚元宵四人便混在人群中,跟着大家一起缓缓南下。

石矶洲本为九洲出了名的最富庶之地,所以沿途这些赶路的百姓,其实并无逃灾躲难的可怜人,大多都是走亲访友,又或是他乡谋生的普通黎民。

人在旅途,热情好客,谈笑风生,互相之间不管认识不认识,浅聊几句之后就能如同多年老友,一路并肩有说有笑,也算是打发远行路上的无聊光景。

楚元宵四人混在其中,一个个便也能跟着放松下来,偶尔还能与过路人搭几句话,同样言谈无忌,有说有笑,聊聊风土人情,唠一唠闲话家常。

有个年过花甲的白发老人,领着自家孙子,从北方二三百里之外一路南下,想要从这条山道去往东月国,所以有缘与楚元宵几人并肩同行。

这老人家大概是年轻时候也走过几趟附近的山川江湖,虽然最后并没有练就什么太过出众的好本事,但能看得出来他是很有见识的,也很是健谈,总能与少年人一行聊到一处,少有让话头落地的时候。

老人牵着手一路南下的那个小孙儿,大约只有七八岁的样子,头顶扎着一对羊角辫,正是孩童顽劣的时候,一路上倒是不见疲累,总是想方设法想要挣脱老人牵着他的手,好去四处疯玩一会儿,还可以跟那些同路而行的同龄人们交个朋友。

如今正是夏末秋初的炎热时节,时近正午,天光大晒,赶路人都有些受不住燥热,三三两两躲在山道边阴凉处休歇。

老人牵着孙儿与楚元宵面对面坐在山道边的一块大石阴影处。

青衣小厮余人不知又串到哪里去了,不见踪影。

青玉跟青霜则在稍远一些的地方找了块阴凉地坐下,两人虽然依旧不对付,也不怎么说话,但到底是不再像之前一样见面就开始互相戳肺管子了,也算是个进步。

老人看着面前这个估摸着十四五岁的少年人,笑容热络,言谈随意,“听小兄弟的口音,好像不是我们这地方的人?”

天下九洲,陆地宽阔,疆域无尽,很多地方的方言俗语都不太一样,像当初盐官镇开门时,很多外乡人进镇前都会学一学陇右河西方言。

那个白衣姑娘李玉瑶第一次跟坐在镇口老槐树下的少年问路时,还说得是承运帝国的官话,后来见少年听得一脸茫然,就又换成了她初学不久,还不太熟悉的陇右方言,两人之间才算勉强说清楚了要说的事情。

等到后来楚元宵开始走江湖,他也曾尝试过到了一地,就学一学当地的方言,但后来发现自己在学口音这件事上实在不太擅长,就开始一门心思学习由中土那边主张推行天下的雅言。

各地方言土语这种事,其实很容易分出来外乡人,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很少离开家门太远,所以有时候也未必听得懂那九洲大雅言,但你只要说出来另一种口音,他就有理由猜测你是个外乡人。

楚元宵笑看着这位健谈的老人,点头道:“前辈说的是,晚辈是从很北边的地方来的,路经此地去往南方。”

老人听着少年的回答,又仔仔细细看了眼少年人的着装打扮,眼含羡慕,笑道:“老汉不过是个乡野山民,年轻的时候倒是也转悠过我们这周边几国,但到底是没去过更远的地方,哪里称得上什么前辈?小兄弟若不嫌弃,叫我一声梁老哥便是。”

楚元宵赶忙笑着摆手,认真道:“前辈哪里话,晚辈只比您家孙儿略长几岁,岂敢与前辈同辈相称?”

老人闻言笑了笑,倒也没再强求,他年轻时多少走过一段江湖路,虽然没练出来什么修行中人的本事,但有些该长的见识还是长了的,像这种背剑佩刀的少年人,自然也知道他肯定不会是普通百姓。

老人更知道的是,像这一类的修行中人大多自命不凡,没有谁会真的将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看在眼中,至少他曾见过的那些人,都是如此。

所以眼前这个少年人能够给面子说一句“前辈”,那是让他脸上有光的事情,人家愿意讲一讲仁义礼貌,自己若还推三阻四,那就是有些不识抬举了。

双方各有讲究,所以反倒在这件事上并未过多纠缠,转而又开始聊起了其他事,东拉西扯,闲话家常。老人原本还有些拘谨的态度,在等到与这少年人聊了一会儿之后,就彻底地放松了下来。

这个看起来不似普通人的少年,也不知道是哪座仙门出来的弟子,竟然也知道除草施肥,犁地播种一类的人间百姓事,说起天时谷雨春种秋收,好像就跟他曾亲自做过很多回一样,熟稔得让这个当了半辈子庄稼汉的老人都有些心惊。

其实楚元宵很小的时候,最羡慕的人就是那些,能有自己的一块田可以操持的镇上农户,他每每出门去上山下河打柴捕鱼,偶尔路过一些庄稼地,就会很仔细的看一看那些农人在田间地头的劳作操持,所以这件事对他而言,大概是等于“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又或者也可以叫“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老人见到一个曾经有些艳羡的修行中人,竟还是个会聊田间地头平常事的客气仙家,难免聊得高兴,并未注意到原本还靠在他身后的孙儿,不知何时已经悄悄离开了三人的乘凉地,跑去了别处闲逛。

楚元宵说话间转过头看向来路的方向,那边有个略微突起的山梁,山道拐弯处,突然有人远远骑马而来,一行五六人,各自跃马扬鞭,潇洒恣意,纵马狂奔。

沿途山道上,许多路人被那五六匹飞驰的骏马惊得人仰马翻,连滚带爬往山道两边躲去。

马上那群人有男有女,各个衣着光鲜亮丽,一看就是富家子弟,大概是对于纵马惊人这种事司空见惯,更有人乐得哈哈大笑,打马更快,只为了多看几个路人的狼狈相。

与楚元宵对面而坐的老人顺着少年人的目光看过去,脸色也有些难看,下意识摸向身后的小孙儿,却发现摸了个空,脸色便紧跟着一变。

少年看到了老人的动作表情,眉头微骤瞬间起身,直接朝着来路方向冲了过去。

山路弯曲视线遮挡,他并未看到那个孩童的身影,但作为神修三境凝魄的修士,有些事在他这里多多少少要比常人容易一些。

有个七八岁的孩童,手里捧着一只不知从哪里捡来的受伤野兔,正高高兴兴往自家爷爷那边跑,完全没有注意到身后二三十丈处,已经有五六匹高头大马狂奔而来。

楚元宵尽力朝那小童狂奔而去,但千赶万赶还是晚了一步,等到马上那群人注意到马蹄前有个孩童时,已经来不及了。

“嘭”的一声,奔马最终还是将人给撞飞了出去。

一声沉闷的落地声响起,夹杂着几声跑马人立而起的希律律马嘶声过后,附近山道上又骤然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愣愣看着那个被撞飞出去的身影。

那个与楚元宵谈天的老人年迈,腿脚不便,紧赶慢赶跑到附近时,正巧看到自家孙儿被一个青衣小厮抱在怀中,那小厮背对奔马将他的孙儿护在怀中,然后便被那精壮的战马撞飞了出去,最终砸在了地上。

余人仓促之下出力不足,被撞飞出去之后在空中还努力翻了个身,以后背触地,稳稳当当将那个被吓得脸色惨白的孩童紧紧抱在怀中,避免了两人落地之后被震伤。

老人一瞬间脸色大惊,连滚带爬朝着余人和孙儿的地方跑过去,此时已然浑身颤抖,吓得面无人色。他们爷孙两个这一趟,是去见自家在东月国讨生活的儿子儿媳省亲的,若是半路上小孙子出了事,他可怎么与儿子两口子交代?

青霜是等到楚元宵起身冲出去之后才跟着动作的,所以就更慢了一些,等到余人被撞飞出去时,她才几乎同时出现在余人跌落的方向,一把按在余人肩头,止住了他跌落在地后的退势,也避免他滚落进山道另一侧的山崖下。

楚元宵见青霜出手救下了余人跟他怀中的孩童,终于微松了一口气,脸色骤沉。

再看向对面时,那个纵马狂奔撞了人的富家子弟,大概是也被自己的坐骑真的撞到人给吓了一跳,但他关心的不是被撞的人如何,而是赶忙开始安抚自己的坐骑。

等到座下战马不再焦躁,停步稳当之后,那贵公子才骤然抬起头看向余人,举着马鞭怒骂道:“瞎了你的狗眼!若是惊了本公子的战马,你个低贱的下人赔得起吗?!”

余人没有说话,冷冷看着那人,刚才那一撞太过仓促,他虽有修为在身,也同样并不好受。

青霜同样脸色难看,但她回头看了眼楚元宵。

楚元宵一脸冷肃,看着那贵公子冷冷道:“你纵马撞人,若不是我的同伴有修为在身,他们两个恐怕已经丧命此地了,又或者是直接坠崖而亡,如此人命关天,你难道就只看得见你的马?”

那贵公子看了眼这个背剑佩刀的少年人,也听出来了他是个外乡人,一脸不以为意,傲然道:“撞死又如何?不长眼的东西,死不足惜!”

背剑佩刀少年郎,此刻只觉得脑门充血,但还是视线偏,转环视了一圈那另外几人,却见他们所有人都是一脸理所当然。

少年终于忍无可忍,一手按住腰间刀柄,朝那几人暴喝一声,惊得那几匹战马再次人立而起!

“你给老子滚下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