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重生之代玉 > 第三十四章 七夕荐娇女

红楼重生之代玉 第三十四章 七夕荐娇女

作者:鸡丁爱马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10: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绮儿听了母亲的安慰,哭得更凶,几乎没背过气去。她母亲心疼坏了,没口价道:“我儿!你有事,跟娘讲,娘为你出气。别哭坏了自己身子!”

母亲疼女儿之心,到这地步,也算去到尽了。张绮儿偏要怪她母亲:“娘,你不为女儿着想!”她母亲恨不能把心掏出来给她看:“心肝儿,你瞧瞧,还要怎样为你着想?”

张绮儿含着两泡眼泪道:“娘要是为女儿着想,怎么会去唐家面前丢我的脸?”

她母亲恍然大悟,连忙安慰她:“不丢脸不丢脸。”

张绮儿气得跟她母亲吵:“丢脸丢脸!”

闹腾了好一会儿,张绮儿就死认一个理:张家正准备跟唐家说合她与唐静轩的婚事,这种时候,街上传的坏歌,张家托唐太守去禁,就等于请着唐家注意啦!听仔细啊!那些人唱的是什么?张家小姐绮儿有多丑啦……

那末,唐家人岂不都认定了张绮儿丑?

那唐静轩还怎么会娶张绮儿?

“会的会的。”她母亲连声劝慰,“都说纳妾纳色,娶妻娶德。结发夫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品德端正,并不是……”

张绮儿“娘呀”一声哭得更凶了:“你这意思都是说我丑!”

“不不!只是相貌并不那么要紧,何况你还漂亮……真的,唐家太太都说满城女孩子,就你最可人疼了!”

“真的?”张绮儿总算止住哭。

其实是假的,不过她母亲为了哄她开心,连眉毛都不皱一下:“当然是真的!”说到这里,忽然有了个主意,“过几天就七夕了,我们正好跟唐家一块儿过节,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们绮儿哪里有一点丑?那歌谣真是凭空捏造!”

张绮儿扭着手帕子。她还有点儿自知之明,那歌谣不算完全凭空捏造。她脸上的硬伤,还是存在的。没订亲就去见那头的亲友们,莫不要递笑柄给人哪……

“羞啥?以前又不是没见过!”她母亲倒是信心满满。

说得倒也是。张绮儿想。锦城就这么几户权贵,逢年过节,来来往往的走动。除了男女之间授受不亲,不方便见之外,其余还不是都见了。

“见过的,谁不夸赞我们绮儿相貌!”她母亲更骄傲。

这话说得更对了。反正没人会到张家人面前骂她们女儿丑。能传过来的都是好话。

“……也就是这些年略有些生疏了。”她母亲扼腕叹息。

都要怪张家自己的作派!出了一个嫔,尾巴翘到天上去。这种威风是好在唐家面前摆的么?唐家是真正的贵胄世家!他们的宗庙设在京城,总族谱五年一修,去年新修的那次,已有十四支分系。锦城唐太守所属的这支里,历年数下来已至少有十七八个子弟作官、十六七位小姐受了诰命,还有两位小姐,嫁了皇族宗亲,别的宗支中,还有三支比他更昌盛,而即使整个唐族中最差的一支,五年里也出了一个少尹、两个廷尉、三个主簿,封了四个诰命。

你说说,这样的唐家,这样的唐太守,会倒过来奉承张家的架子么?难怪就疏远了。去年起,张家盘算着给张绮儿定亲,算到唐静轩头上,这才抛媚眼示好的倒贴起来。唐家想想,唐静轩的亲事老是不定,也确实棘手,看看张绮儿不失一个好候选人,于是两下里长辈们又热络起来。张绮儿却还是没有跟唐家的女眷们玩在一处。

近在眼前的七夕,倒是个好机会。

七夕是女儿的节日。银汉鹊桥,女儿乞巧。有多少好玩的事儿、好吃的东西。风轻流萤舞,纱扇掩檀香,正是女眷们联络感情、交流女儿经的好时候。

哪家女儿灵慧、哪家女儿笨拙,也往往是从七夕的夜晚传开去。

在今年的七夕乞巧会,向唐家的女眷们展示张绮儿有多美、多灵巧,岂不是好呢?

在母亲信心满满的鼓动之下,张绮儿仅有的一点自知之明,抛到了九宵云外,真觉得自己是灵慧极了的美人儿,只要见了、相处了,对方亲友必然会发现谣言有多么荒谬,她才是唯一配得上唐静轩的姑娘!

“——谁稀罕配他呢?”张绮儿含泪而笑,还要故意撅起嘴说傲慢话。

“那是,那是!”她母亲抚着女儿的发辫,“无非综合论起来,咱们也不容易找到这么像样的了,这才给他个荣幸而已!”

张绮儿觉得母亲的话真中听。她把脸埋在母亲的袖子里,就着凉滑的锦缎蹭泪,道:“娘啊!要不要再买衣服?以后我掌家了,多多给你买衣服!十套、一百套,让你早上换、中午换、晚上换,都换不完。一套衣服配一套首饰,我们都穿戴配套的,出去叫人家眼红死!”

“心肝儿肉!”她母亲感动得眼泪都要下来了,觉得这女儿真没白疼。

邱嬷嬷带着关于街上流传张绮儿歌谣的最新的情报,回到了林代的身边。

“有谁想嫁唐公子,所以往张姑娘身上抹黑么?”英姑第一反应就是这个。

姜还是老的辣!这也算得太准了。

可是,到底是谁干的呢?这就难猜了。连张家并唐家,使上大劲还没查出来呢!真是个难解的谜。

猜是谁干的比较难,排除谁不会干,却很简单。

在很多人心中暗暗开的嫌疑名单上,谢四小姐云舟是第一个被划掉的。这不仅因为她人品高贵,绝不可能干这种下三滥的事,更因为消息灵通人士都晓得,等天凉些,夏末秋初,最迟不过冬雪,谢小横作为修道有成的名士,要进京帮忙做法事祈福,顺便把云舟带去。京里某位少年贵胄,会成为云舟的夫婿。

至于哪位少年贵胄?这可真不知道。总之,一定千挑万选,配得上云舟,这是毋庸置疑的了。

这种情况下,云舟怎么可能去抢张绮儿的婚事呢?

“除非……”英姑又有了新想法,她看一眼林代。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林代笑道,“大嬷嬷,我们不多想,且忙自己的。”

易澧总算是要进私塾了。

谢府的私塾,请的夫子是什么等级?简直像镀了金子一般,说给懂行人听,能晃瞎了他们的眼!

“这些……这些才配得上称为先生哪。”有人感叹。

其实他本来想感叹的是:“这简直是帝师的阵容哪!”为了忌讳,话到嘴边又改了。

其实帝师阵容是太夸张了些。谢家再有能耐,总不能把京中的大学士们都请到锦城来。那可真是抄家灭门的能耐了。

谢家的书塾,是谢小横手里起家。

那时候谢小横还在京中供职,有时回家乡盘恒。他见到一些文士,考试不好、做不了官;或者官运不佳,等官补等得很惨;或者不会做人,哪怕做上小官,混得也很不得意。谢小横跟这些人交往交往,发现才学确实好的,就请到家里供着,只当为国家保留一点文气。

后来谢小横到晚年,人更具仙气,养回家里的学者,那学问更是经天纬地、飘飘若乘风而去……呃,跟“现实有用”那些东西可能沾不上太多关系,但绝对是“会当凌绝顶”的等级。

谢小横的大儿子,谢大老爷,也为谢家书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人不太聪明,跟据谢小横的意见,只是死读书的材料。谢大老爷也就在文字上死抠出了一定成就。你让他说一点见解,他未必有自己的好见解。谢小横亲手招进书塾里的优秀文人们,都懒得跟他聊天。可你要问他一些基础性的学识,他是绝不会让你失望的。因此,他招进书塾的先生们,也都是基础扎实型的。这种先生也许做不出惊人的大学问,但是帮着孩子们打基础,却很得当。

谢小横的小儿子,谢二老爷,在学问上比起大老爷来,就更不如了。谢小横批评大老爷是死读书。那二老爷呢?还是三个字:“不读书。”二老爷完全不是读书的材料,辛苦很多年,死记硬背了很多范文与应试诀窍,勉勉强强的过了科举,进了官场。一进官场之后,他的仕途却很舒畅了。因他会做人、懂得怎么跟人交往。他介绍进谢家书塾的先生,除了读书之外,也更懂得书上知识在实际世界的运用。

有了他们父子三人介绍进书塾的先生阵容,再加上谢老太太比孟尝君更懂得怎么款待先生们。她留得住人!她手下教养出来的下人们,也很懂得怎么揣摩小主子们的资质,跟先生们沟通,怎样的种子配什么先生,因材施教。

这样一来,无怪乎谢家书塾成为锦城最过硬的书塾。谢家旁系亲属们且不说,连不沾亲不带故的,也以进“谢塾”为荣。譬如与谢云剑并称为锦城年轻名士的澹台以,就很想进谢塾。可他只是一介寒士,不但拿不出束脩,而且往上数八代也跟谢家扯不上关系,自以为无望了。却也真是才华高了,如置锥于囊中,自然脱颖而出。他不敢上谢塾门口求情,谢塾里的高明先生自已听说过他的声名,主动与他交谈,啧啧称许,却也实诚,对他道:“以你的才华风骨,子孙后世并传诵你的字句、受你作品激励。若说经世济国,你却未必能行。若说官场唱酬,更是你的弱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