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重生之代玉 > 第九章 套色印染

红楼重生之代玉 第九章 套色印染

作者:鸡丁爱马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10: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初在离城,林汝海热丧还没过,崔双辉第一次听到英姑转达的建议时,非常震惊,当即质疑:“将资产瞒天过海抽离尚且不难,如何藏起来,逃过人家的追查?如何将它钱生钱,避免缩水?另起炉灶?这这……这不是开玩笑嘛!”

崔双辉最担心的就是:离城林汝海夫妻,依靠林家本来就有的官场、商界人脉,再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才建立起这个商业帝国,将现银抽离后,另起炉灶,谈何容易?要避过追查,现有的人脉是绝不能用了,离城也不能再呆。只有到其他地方去,可人家市场都已经霸得严严实实的,再要做大谈何容易?

林代提出的路子,崔双辉一开始也是将信将疑,但还是照做了。

七夕节,“阿憨大”卖鸭灯儿,正是第一步试水。

林代提出的纲要就是:不做“高档”商品,但做“靠得住”的商品,针对的客户群是广大普通城民,价位是他们都能负担的价位,而质量要让他们绝不担心,要打出“阿憨大的东西,我们肯定买得起,质量肯定没得说。”这样的口碑。

性价比优越,薄利多销,就可保证盈利。而要达成大量盈利,就要靠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所以从七夕鸭灯开始,崔双辉致力于打造规模化生产的流水线作业模式。

这是与当今的生产理念完全相悖的。要知道,当下的生产,要么是小门小户生产,譬如某个作坊造出石像玉像,又如某家妇女在织机上织出布,都是家庭式生产模式,质量如何,全靠当事人自己掌握,而整个生产过程也往往是制造者从头到尾一人完成。如果质量很精美,踏入了上层阶级,最高做到御前供奉,也仍然是个人手造,以保证其独特风味与质量。

这样的后果就是:小门小户的生产,流程拖沓,质量无法保障,价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顾客买时要很当心,不然很容易买亏了,而卖家也会觉得自己卖亏了,引发吵嚷。至于上层手造的货物,则只能由高级权贵们消费,完全是奢侈品,一般人家消费额极少。

林代瞄准的就是这个空白。

以鸭灯为例,削蔑片的是一批工人,组装骨架的又是一批工人,上纸的是第三批,上色的是第四批。每批工人只完成固定的几个动作,有助于迅速熟练。而每个动作完成的规格、质量,也都有死板的规定。这种死板模式完全无助于创造出艺术品,但制造“规格一致、质量过硬”的产品,那是胜任愉快了。

以这种方式,制作速度上去了、质量标准建立了、时间成本压低、原料浪费也减少。对于不需要追求高级艺术品味的普通百姓来说,性价比也达到了最高值。通过一些让利于民的手段,口碑建立起来了。巧妙的发放一些印有商家LOGO广告的小物件,让顾客觉得占了便宜,在阿憨大消费不像花钱、简直就像是赚到钱似的,热情也调动起来。那些小物件在民间流转,广告效果都打了出去。

阿憨大就是这样静悄悄做大。截至林代从谢府搬离,这品牌已经建立起了相当稳固的客户群。且该群体还在继续扩大。

是时候扩充货物了。不然,跟不上这个迅速扩充的顾客群。如果商品不能及时有效的跟上,顾客会流失。那就太可惜了。

崔双辉今天给林代看的,就是符合“阿憨大”宗旨的流水线样品。

泥塑是很多人家都会有的小摆设。当然,瓷、骨、玉等材质的立体摆设也很流行。但瓷器先要做瓷土坯,那土必须是好瓷土,而且必须在转盘上手工拉制定型,非技艺精湛的工匠不能完成,炼制就更难办了,如今还没有高温的温度计,烧制火候全凭老工匠的经验,林代无法将它流水线化、规格化,只能望之一叹。

骨、玉等产品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只有泥,可以像石膏像一样,批量制作。

崔双辉刻了模子,批量脱出泥坯,再由工人们分批上色。一个泥塑要上几种颜色,都是规定好的,染红的工人只染红,染绿的工人只染绿,画眉毛的工人只练习画眉毛,描花瓣的工人只注重描花瓣。制作流程非常迅捷,根据崔双辉的估算,成本可以打到原来家庭作坊成本的六成。让出两成给顾客,竞争力已经是毁灭性的。估计本地很多家庭作坊要遭受灭顶之灾了。这些被敲掉饭碗的作坊成员,正好被吸收进阿憨大的作坊,成为新的劳动力。

林代对此很满意。

样版画则完全是一场灾难!

林代本来以为,将比较通行的一些连年有余、钟魁捉鬼的画样子,也刻成模,印出来,批量印刷贩卖,成本比手工画不知可以压低多少!这种年画、壁画、门板画,本来也不需要多艺术,无非逢年过节取个新鲜热闹,家家都要贴,销路又好。真是个金饭碗!

可惜一张年画上,总不能只有白底墨线,难免要有大红翠绿、金黄靛蓝等好几种颜色。于是一个模子、上一次色不能解决问题,要套色印刷。

照说套色印染的技术,也已经成熟了。林汝海留下的染坊里,就有精染花布,很受欢迎。问题是,那卖得很贵啊!

“阿憨大”如果拿精染花布的技术,来印纸,这这……还不如请老画工们一张张的画呢!

所以崔双辉用的印染法,只能是最粗糙、最便宜的土办法。

这种土办法可以在土棉布上,加印简单的花色,比普通的白布可以卖得贵一点。但这种简单花色,显然不足以应付年画所需!

印出来的钟魁,手臂和身子脱离。连年有余中的胖娃娃,是个诡异的小斜眼,红嘴唇则跑到了鼻子上!

林代叹息着放下了样版:这都是本年代没有方便而精准的电脑定位,所以全靠手工调校、以及机器辅助。而机器多为木制,制作过程本身也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手操。所以一旦有精准度的要求,成本只好嗖嗖地往上涨,要压成本,精准度只好嗖嗖地往下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