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浮生一笑 > 第二十四章 新的风暴

浮生一笑 第二十四章 新的风暴

作者:明冥之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8: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比方说一个一等贵妃,每月的份例银子,皇上时不时的各种赏赐再加上母家的日常贴补,能捐出个千八百两算是比较高额的了。而一个三等婕妤虽然品级相差不大,但月例和赏赐方面总要比正经的妃位差上不少,除非背后的母家给力,否则三五百两便已是极限了。

最尴尬的就要数处在第二等的普通妃子们了,她们这些人有较多的机会得到圣上的宠幸,但也有很高的概率会因为各种原因被降级甚至直接打入冷宫,还要时常被品级高于自己的贵妃娘娘们打压,日子过得是小心翼翼,说话办事都得精打细算着才好。

像之前提到过的云妃目前就处于这一阶段,后宫其实就有点像现如今的娱乐圈,只不过面对的观众群体不同罢了。后宫嫔妃们每日争来争去,无非就是为了讨皇帝这位唯一的观众欢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妃子们每日都在绞尽脑汁地演好每一场戏,甚至于能够坐上后位的却不见得是演技最好的,几乎每一个能够入得陛下眼界的妃子都拥有着自己特殊的人设定位。

好巧不巧的,这位云妃的人设就是如今人们常说的傻白甜。明明是个心思歹毒,贪得无厌的主,在人前却永远是一副不谙世事,呆萌可爱的天真少女形象,若是搁在现代能有如此切换自如的性格与演技,拿个影后捧个奖杯什么的简直就是信手拈来啊有木有?

也正是因为清楚云妃的这一人设,常晋柏才敢放心大胆地实施自己的计划。他算得很定,云妃的头脑绝不亚于寻常的朝臣们,虽然贪财却更惜命,非常清楚什么事什么时候能做,什么时候不能做。像这一次的募捐活动,云妃十分精明地将刘胜托许家的手转交上来的五万两白银悉数都交给了内务厅,自己这儿是一分钱都没留下来,还千叮咛万嘱咐许家的,叫他们那边无论如何都不能留下刘家送过来的哪怕一文钱。她有预感,此番突然有这么大一笔银两入账未必是件好事。再一细想,云妃这心里头便顿时明白了七八分。虽然被当作了杀人的那把刀让她的自尊心一时有些难以接受,但一想到说不定能通过这种方式博得陛下的好感,她这心里头顿时又开怀了不少。至于接下来的事情会如何发展,那就要看她在宫中多年磨练出来的好演技究竟能发挥到何种程度了。

事态的进展也诚如常晋柏与云妃所揣摩的那样,就在内务厅将后宫嫔妃们捐赠的银两呈报御前的当晚,最近一直忙于公务,总睡在御书房的圣上便突然摆驾宁乾宫,去了云妃那儿休息。

当晚两人进行了怎样的交流无人知晓,但第二天的早朝上,陛下便直接下旨查抄兵部左侍郎刘胜的家,尤其交代要将刘胜本人抓捕归案。一时间朝中众说纷纭,毕竟刘胜吃空饷一事尚未查实,目前也只是停职在家等候调查的阶段。云妃的枕边风竟能让陛下在这个时候下定决心拿人,这女人的本事倒是真没让常晋柏失望。

而常晋柏所不知道的是,其实就在当晚,云妃还向陛下坦露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这里所筹集到的捐款她其实并未全数上缴,除了通过许家送上来的那五万两白银以外,云妃还私自纳下了许家送过来的一部分银子。至于数额嘛…嗯,说出来还挺尴尬的,只有区区的二十两罢了。

这其实也是云妃的一步算计,如今朝中群臣都在捐款,许家总不好借花献佛,自然是要出上一笔钱的。所以云妃特意叮嘱了,要许家在明面上出个上百两,私底下再交给自己二十两,都是为了日后在陛下那边好有话说。

果不其然,经过她的一张巧嘴分说,陛下在逮捕了刘胜全家老小的同时也没忘了大力褒奖朝臣,尤其是俸禄不高但捐出了百两“巨款”的许志强大人,不光在御前得了褒奖,还被破格任命去处理刘家的抄家事务,协同刑吏两部公人,务必要将此事办得漂亮。

直到现在,许志强终于不得不敬佩自家大姨姐的长远眼光,一桩官官相护,打点关系的龌龊勾当竟转眼间成了自己升官发财的垫脚石,虽然这其中也少不得云妃的尽力斡旋,但主意终究是姜氏给他们家出的。就凭这份恩情,莫说是害得他家两个孩子受点小伤了,便是真的动手揍了她们两个自个儿都乐意啊!贪恋钱权到了他这个地步,这许家姐弟俩的胎也真算是投错得离谱了。

而云妃那边自然也少不得许多的好处,眼见堂堂一个妃子居然还要为了日常用度私藏区区二十两银子,陛下这心里头是又心疼又好笑,不光接连多日都在云妃那边过夜,待赈灾之事平息后也第一时间在经济上做出了补偿,一时间云妃的风头力压几位贵妃与皇后,成了宫里头人人都要巴结上一二的风云人物。

当然了,这些后话也给他们常家带去了一定的好处。虽然姜氏此举难保不会被人恶意解读,说他们常家构陷同僚,心思歹毒什么的。但只要在陛下哪里留下了个好印象,外界的几句流言蜚语常家人还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殊不知就在不久以后,因为这件事还牵连了倒霉的常钰宁。虽然到头来她也没吃什么大亏,甚至从结果来看还算是因祸得福了。然而此事毕竟闹得挺大得,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也对她的名声造成了一定影响。

事情的起因是在募捐活动结束,刘家被抄家的两个多月后。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的生活都十分安稳平静,常钰娇逐渐学会了为自己发声,常晋杨也在自家三弟有意无意的“撺掇”之下开始潜心研究兵法与世界格局,就连姜氏这段日子里都鲜少作妖了,只是对繁锦阁那边的关注度又高了一些而已。大家的生活都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而就在这个时候,两年一次的尚元学祀也如期而至了。

所谓的尚元学祀始于距今约三十年前,当时在诸多穿越者们和当朝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读书习字已经成了北汉人民在吃喝拉撒睡等事以外最需要上心的日常活动之一。之前就曾提到过,本着白来的学习机会不念白不念的想法,在国家与优秀人才的大力推广之下,如今各式各样的私塾书社已经遍布了全国各地,虽然仍旧无法改变底层人民以果腹为第一要务的基本观念,但也实实在在涌现出了一大批过去可能会因为家庭原因而无法出头,现在却因为好的政策得以施展抱负与才华的青年才俊。

尤其是在近几年里,年轻一辈的优秀官员们频频涌现,各地的优秀人才也层出不穷,再加上朝廷并无十分严苛的条例规范,使得如今的北汉文坛呈现出了与大家所熟悉的战国时期相类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

对于这样的变化朝廷自然是乐见其成的,然而为了防止有心之人借机裹乱,朝廷也在私底下开展了不少的改革计划,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国有书社的出现,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公立学校。

常家的孩子们就读的基本上都是国有书社,只有大姐常钰安是在别家的女子书学念的书。当然了,以北汉如今的财政状况是断无法支持九年义务教育之类的大规模利民改革的,所以国有书社一直都实行三年义务教育,此后的学生们若是还想再读,那就得乖乖给书院掏学费了。

到了这一阶段,全国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家庭就会选择放弃继续学习的人生走向转向别处,而能够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家庭条件比较优渥,足够负担起孩子们学费的中产以上家庭了。

尤其是那些以行商为手段发家致富的家族,虽然如今商人的地位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架不住大势终究不会允许商业主导国家,能走上仕途还是每一个除常晋柏这般无所谓的人以外所有学子的唯一目标。所以不管是为了提高家庭地位还是为了能够融入上层圈子提升品位,总之商贩之家的孩子十个有**个都会选择继续留在书院学习。

然而国有书社因为受国家的支持,内部入学条件较高,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足以应付大批的适龄学子,所以每年的招生名额都十分有限,属于是就算有家财万贯都敲不开门的真正高门槛学府,而那些想要孩子继续学习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进入国有书社的家庭们想要继续走这条路,便只有将孩子送到私营书院,也就是私塾这一条路可走了。

关于私塾的问题朝廷也一直多有关注,毕竟是私人经营的传播文化思想的场合,相较于教职人员都经过层层筛选的国有书社,私塾反倒会受到官方更多的关注与限制。而且私塾一般都只有一两名先生坐馆授课,个人的实力与教学方法参差不齐,好一点的能够比肩国有书社,差一些的可能甚至连如今随处可见的课后辅导班都不如。所以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私塾出来的学子能力往往都要比国有书社出身的学子们差上许多,直接导致了私塾出身的学子们即便上了科场都会因为自己就读的学校而受到区别对待。所以为了保证人才不会轻易流失,朝廷设便定了每三年一统考的选拔方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