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烟冥望阡陌 > 第二六一章 大一统·定远大捷(四)

烟冥望阡陌 第二六一章 大一统·定远大捷(四)

作者:蒙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7: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萧烨的话在朝堂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萧彧并没有评判他的对与错,而是避开这个话题与端木阳和储诚商议泗州城发生的事情,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宣军此举就是侮辱大宁,不过暂时不能发作,先记上一笔。

关于于庆武和长孙冀的进军问题最终没有决断,退朝后萧彧回到后殿和仲柔兰商量。

仲柔兰微微一笑,说道:“我倒是觉得颖王说的对,我看了军报,现在于庆武和长孙冀大军已经移动到了丰县附近,不远处就是定远的宣军主力,泗州之战之后东海人也在集结,只是方向不明确。”

“我问的于庆武的态度,你不要扯远了。”萧彧觉得仲柔兰完全是答非所问。

“呵呵,于庆武的态度很明显啊!他虽然没有向朝廷及时通报擅自行军,但是他的行程是每日必报啊!他对你的忠心我很是羡慕啊!”

萧彧一愣,突然笑了,说道:“是了,是我疑心了,我不该怀疑于庆武的忠诚,好,继续你的分析。”

仲柔兰瞥了一眼,接着说道:“东海人现在从本土调集了近十万大军,同时从幽冀、辽东以及沦陷区组建了四十万大军,看行军目的就集合在金陵,至于最终的方向是哪里还判断不出来。”

萧彧摸了摸下巴,看着由蒙琰赠送的山河地理图,想了一下说道:“集结在金陵,庐州?还是熙州?”

仲柔兰也沉默了,“溯江而上进军熙州吃力不讨好,而且江夏的陈之庆已经有了动作了,封锁两岸,江上的东海水师想要上岸不可能,东海人没那么傻。”

“庐州?萧湛对庐州的防务很有信心,我看过他送来的部署图,你也看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不然你召颖王过来他的想法?或许咱们困在里面了,他年轻会有不一样的见解。”仲柔兰建议道,因为他也想不明白东海不惜从幽冀和辽东调兵到金陵的意义。

萧彧点点头,当即派人召颖王进宫面圣。

萧烨面色平静的随着内侍进宫,表面波澜不惊不代表他内心无所畏惧,他对他的父亲还是惧怕的,尤其是仲柔兰成了他的新母后以后,更是畏惧了,这是从小落下的毛病。

进了大殿,没看到仲柔兰,萧烨心里稳了一些,他大约猜到父亲应该是为了今日朝堂上争执而召见自己。

“这么大的雪,怎么批大氅过来?”萧彧扭着眉头说道。

萧烨一愣,父皇从来对自己没有关心过,这还是第一次,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不过拜谢是一定要的,于是赶紧拜道:“多谢父皇关心,从王府过来没有多少路,儿臣年轻又常年习武,不碍的。”

“年轻也要注意身体,不可大意了。”萧彧关心道。

“儿臣遵旨!”萧烨再次大礼参拜。

“起来吧,召你进宫你应该能猜到是什么事情吧?”萧彧突然想考较一下儿子的机变。

“想必父皇是为了前方战事而召儿臣进攻。”萧烨没有卡顿,掷地有声的回道。

萧彧对儿子的表现很满意,说道:“今日朝堂上乱哄哄的,不能好好说话,想必你的话也没说完 ,说说你的看法。”

萧烨脑中快速运转,只是略微的停顿了一会儿,说道:“儿臣以为东海人的目标是寿春!”

“哦?说说你的道理,军国大事不是儿戏,你要对你说的话负责,慎言!”

“父皇,东海人攻下金陵后一直是停滞不前,反倒是在幽冀地带一直用兵,而如今突然集结大军到金陵,应该是因为泗州被宣军突破的诱因,但他们的真是目的恐怖早就已经决定了,泗州的事不过只是提前了他们的步伐。”

萧彧来了兴趣,坐直了身体,说道:“说下去,说完你的判断,你我父子好好参详!”

“父皇,东海人水师强大,但是他们想要深入中原腹地,陆战是避免不了的,不管是我朝大军还是宣军,陆战实力均不弱,东海人最想的是一举消灭我们的主力。”

“你是说他们想寻找我们决战?”

“对,沿大江而上他们已经后继乏力,再加上宣军在大江两岸的布防,他们不会往南走,他们的主力都在江北地带,所以淮水是他们的想要占据的地方,一旦淮水地带被他们占领就能让幽冀的大军迅速和江东的兵马连在一起。”

“所以你判断是寿春?”

“对,其实宣军大约也是这么考虑的,不然怎么会主力尽数留在定远不动。”

萧彧陷入沉思,这是一盘大棋,若真如儿子的分析东海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尽快消灭自己。

萧彧没有再和萧烨谈下去,而是让他回府等待再次陛见。

“颖王的思路可能性很大,袁怀英前日进宫来递交的军报似乎也可以印证这一点,我建议让于庆武和长孙冀向定远靠拢,同时让萧湛调出一军支援。”仲柔兰悄无声息的出现在萧彧的背后。

萧彧对仲柔兰突然出现没有意外,他已经习惯更是放纵仲柔兰这样的肆无忌惮,缓缓开口道:“我也认为是这样,其实蒙琰已经在来往的军报中提醒过了,只是我当时关注的是于庆武和长孙冀的异动。”

“那就这么定了?”仲柔兰感受到了萧彧的决断。

萧彧起身伸了个懒腰,说道:“定了,蒙琰说要和东海人抢时间,应该是就是这个意思,明日召袁怀英进宫制定作战计划,咱们就在定远和东海人决战!”

“不过你还是最好派一个人过去监军,于庆武没什么,这长孙冀可是越来越不听诏令了。”仲柔兰提醒道。

“哼!长孙冀朕还不放在眼里,不过你说的对,总得给他些震慑,就让烨儿去吧,亲王监军,合适!”

腊月十日,第二场大雪来临前萧烨抵达了丰县,于庆武和长孙冀早早的就在丰县大门外等候了。

“二位大将军何必在此等候?”萧烨看到于庆武和长孙冀后小跑几步过来。

“臣于庆武,臣长孙冀拜见颖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二人恭敬的行拜大礼。

萧烨赶紧上前扶住二人,说道:“二位一个是我大宁的擎天白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我是晚辈理当先行礼才是。”随即萧烨冲二人拱手弯腰。

于庆武恍惚间好像是看到了被俘时的宣太子蒙靖言了,谦恭有礼,不过随即放下了这个念头,蒙靖言是大宣的太子,未来承继大统,而眼前的这个只是亲王,不可同日而语。

一行人到了丰县大堂后,萧烨也不客气,立即宣读了朝廷的旨意,而后说道:“二位大将军,陛下已经通报了宣军,腊月十五日前所有大军要集结在定远周围。”

于庆武和长孙冀相视一眼,悬在嗓子眼多日的那颗心终于放下了,陛下没有斥责两人,反倒是对两人赞许有嘉。

“殿下,各路大军已经向丰县集结,徐州和庐州各遣一军也在来的路上了。”于庆武回报道。

“那便好,现在东海人在做什么?”萧烨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陛下英明,就近几日东海人的动作来看他们向淮水移动的目的很明确,前日东海人已经对泗州城发起了进攻,不过宣军的抵抗很坚定,至今泗州还在宣军手上,不过···”长孙冀与宣松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同时长孙冀作为江东战区统帅也负有讲解的责任。

“长孙大将军,可是有什么难言的,不妨说出来一同参详?”萧烨看出来长孙冀有为难的地方,他猜测应该是宣军的问题,虽然两军联合,但是相互之间的关系很是一般,尤其是在宁军这边防备之心很重。

“定远的诸葛宸部向我们提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求我们拨付足够的军械和粮草给予定远;二是要求东昌郡王开放关口,在大河地带的宣军靳辅要求参战。”

“粮草军械可以给,但只限定远的宣军,他们拿下泗州城后占据黎城仓,不然就凭那点人马哪里能撑到现在,至于宣军靳辅部想要参战,这事儿还需要禀报朝廷请父皇决断。”

于庆武一直在观察萧烨,他越发的觉得萧烨是被遗忘的,他的决断力和清晰的思维在年青一代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即便是太子在如此大战在即之前也不会如此神闲气定的做出这样的冷静的判断。

“老臣以为宣军靳辅部可以沿淮进入寿春,沿途有我们的人监视,作为备用的力量还是不错的。”于庆武说出来自己的建议。

“于大将军,不是本王矫情,东海人纠结四十万大军,咱们这边加起来至少也有五十万以上吧,难道没有信心?”萧烨疑问道。

“淮水!淮水是关键,如果我们在定远和东海人决战,他们的水师一旦沿淮水而上,咱们想回援也来不及,所以老臣以为可以让靳辅部驻守临淮关。”于庆武问心无愧的说道。

萧烨想了一下,而后对于庆武拱手致歉道:“小侄孟浪了,还请于大将军不要见怪。”

于庆武笑道:“殿下言重了,临淮关也好,定远也罢,宣军都不能常驻,这江东终究还是我们的地盘,况且宣军驻守定远和泗州,本就是这次决战的中心点,这场战事结束后还能剩下几人都说不准。”

长孙冀听到后有些心寒,这于庆武算是大宁最为优秀的统帅了,同时也是最爱兵如子的,能说出来这样的话可见他心底对宣军的厌恶和狠心。

“既如此,我等三人一起向父皇禀明此意,相信父皇会让叔父让路的。”

“殿下,还有一事,请济南的滕大将军逼近海州,要让淮水紧张起来。”于庆武说道。

萧烨略做沉思,而后笑道:“大将军厉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