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703章 小登元龙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703章 小登元龙

作者:宸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以着当今天下的大势,袁术已无外援。

在李基看来,袁术可谓是败局已定,但袁术这最后的疯狂却也是不容小觑的。

某种意义上,战争确实是政治的延续。

李基所想要的是一个尽量完好的豫州,一个尽量完好的大汉,这无疑便是刘备与李基在政治上的追求。

“步步为营,不妥!不可!更是不行!”

李基语气平静且肃然地对接下来的战略方针进行定性,开口道。

“豫州乃是中原菁华所在,且如今徐州已遭曹贼一番劫掠屠戮,一旦豫州青壮也遭袁术所害,纵使取之,怕也不是三五年时间能够恢复过来。”

或许,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

可在李基看来,人口才是乱世中的最大财富,尤其是青壮。

豫州青壮,更不该陪着袁术如此陪葬。

“因而,攻豫州,当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先夺其势,护其民,再占城池。”

李基沉声地道了一句,接着补充道。

“而如何夺其势,便当以雷霆之势直击袁术的治所汝阳所在,围困治所,阻止袁术向四周发号施令。”

“如此一来,豫州上下必知袁术大势已去,成了吾的瓮中之鳖。”

“届时再分兵以汝阳为中心攻伐周边城池,想必会是望风而降,袁术所施暴政也将随之烟消云散。”

一言既出,左右皆惊。

诸葛亮更是毫不犹豫地反对道。

“老师,相城距离汝阳不止五百里之遥,途中无论如何规划粮道,必然都会被大量城池所隔,如何能如此深入敌后?”

谁人不知围困治所,对于这一方统治阶级的威信打击是致命的。

并且由于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的局限性以及许多小民小吏的视野受限,即便不少诸侯世家都明白了袁术的大势已去,豫州的中下层没有意识到变化的也大有人在。

即便是后世信息如此发达了,49年入国军或许是个笑话,但也是无数看不清时势走向的普通人写照。

也像极了股市大涨后无数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蜂拥而至,却不明白大跌在即。

如今的豫州,亦是如此。

在袁术所下的政令下,中下层官吏有着大量搜刮的机会,自然是拼命而为。

莫说是能不能察觉到风向的变化,即便有所察觉,又有多少人舍得眼前的利益?

仅是袁术匆忙下所要求的一条青壮二抽一为兵的命令,却没有加以诸多明确的限制,就有着大量可操作的空间了。

而想要让陷入混乱疯狂的豫州清醒过来,最为有效直接的方法无疑就是以雷霆之威夺袁术之势,再颁布法令传豫州诸郡县,彻底制止这对民生极大破坏的混乱。

可其中无疑存在着一个绕不过的难点,也就是诸葛亮所说的粮道问题。

越是庞大的大军,所消耗的粮草就越是惊人。

李基这一支十万之数的大军,在后方的徐州也是征调了大量民夫以及车马日夜不停地输送,这才能维持大军粮草所需的。

一旦粮道被断,大军短则十天,长则半个月必然会因粮草耗尽而自溃。

李基并没有急着反驳诸葛亮,而是点了点地图,语气中多了几分考究地说道。

“这是当下解决豫州困境,也是最大限度保全豫州的法子,其中自然会是困难重重,可复兴大汉之路若是简单,又何须你我在此?”

“因而,诸位可有解决此难题的法子?”

李基这一问,令参谋团的一众谋士纷纷面露沉思之色,在场的武将们也同样是纷纷思考了过来。

李基的意思其实已经表达得相当明确,那就是如何让处于豫州沛国相县的大军迅速抵达汝阳。

只是,汝阳距离相县有接近六百里……

“若是只率领骑兵,俺携带个几天的干粮,日夜奔袭下,无视沿途城池的阻拦,两三日内抵达汝阳倒是不难,可这总不能抛下步卒吧?”

张飞忍不住嘀咕了起来。

黄忠无奈地说道。“就算全是骑兵,赶到汝阳又有什么作用?骑兵缺乏攻城手段,汝阳更是必然会被袁贼严防死守。”

“若是小股兵力,还能尝试就食于敌,可这十万大军所过之处就算如蝗虫过境,怕也是难以维持粮草所需。”

魏延喃喃地说着,听在了庞统的耳中,让庞统的眼睛一亮,起身道。

“老师,莫不是办法乃是分兵二三十股?每一股领兵力三四千左右,分散行军从不同方向前往汝阳?”

大规模的兵力没办法就食于敌,但小规模无疑是没问题的。

这令庞统一时兴奋下,觉得这似乎是个顶好的法子,完全没注意到李基的脸色微微有些发黑,道。

“不如我分兵十万股,每股领兵一人,各自前往汝阳如何?”

庞统闻言,忍不住讪讪地笑了一下,也明白自己这想法过于天马行空,完全不具备可行性。

分兵的前提,那无疑是需要保证安全,不然就是给袁术各个击破反败为胜的机会。

更何况刘备行事历来以仁德为本,治军亦是屡屡提出要对百姓秋毫无犯,做一支仁德之师。

当真如此分兵就食于豫州,也将如一张摊开的大网那样将所过之处百姓手中的粮食都筛过一遍不可。

随即,李基的目光在众人脸上的思索之色一扫而过,然后落在了陈登的身上。

与其父陈珪那个老登老狐狸不同,陈登无疑是个小登。

少时便以扶世济民之志名扬徐州,其才博古通今,且在刘备孤身赴下邳城后,陈登就差以着滑跪的姿态恭迎刘备。

而与陈登简单的几次接触下来,李基反倒还有些捉摸不透这个小登到底是真的对刘备推崇备至,还是过于识时务明局势做出了最有利于徐州陈氏的选择。

李基略加琢磨后,主动问道。

“元龙,可有什么想法?”

陈登连忙起身行礼,尽显大族气度之余,又不失对李基的尊重之意,然后答道。

“登,才疏学浅,不敢妄言。”

李基笑着说道。“元龙之名,吾在扬州亦尝闻之,何故如此自谦?还请元龙不吝赐教,共助主公早日匡扶汉室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