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299章 国士·李基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299章 国士·李基

作者:宸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万乌桓大军畏于赵云与白马义从而投降,这仿佛是个笑话。

可是联想到巴黎的投降速度,只能说人性往往就是如此,反倒是凸显得这些乌桓人还算顽强了。

而完全被赵云与白马义从之威所摄的乌桓人,自此还能有底气回望南边?

此言说出去,莫说是李基不信,就算是跟着一并过来的张飞听得都想发笑。

若是这些乌桓但凡尚有几分骨气,那么此前自是不会投降,哪里再言其他?

‘断脊之犬罢了……’

李基看向着那些乌桓人的眼神之中俱是鄙夷与冷漠,暗暗地想着。

‘且,将这些乌桓人放回去,说不准还能不断宣扬此间恐怖,使乌桓渐渐不敢再对大汉升起觊觎侥幸之心。’

这一番话也彻底说服了公孙瓒,让公孙瓒心中即便多少还是有些不情不愿,但还是给了李基一个面子,依据着李基所说的,将这些乌桓俘虏押回蓟城。

等李基与公孙瓒率领着一众士卒返回,迎来的无疑是无数幽燕民众的欢呼。

惟有生存于边陲之地的幽燕民众,方知若是胡人攻破蓟城会是什么下场,而击败乌桓取此大胜的李基、公孙瓒等人在蓟城之中的声望可谓是暴涨。

甚至,刘虞亲率府衙一众官吏到城门外相迎,神色亦满是兴奋感慨。

此前直至李基领军出城之时,刘虞对于李基此去都未曾抱有多大的期望,只想要能够趁着雨势偷袭一番,又能成功撤回城中便已是大功一件。

不想,李基短短半天功夫便大破乌桓大营,斩首四万余,甚至不知是如何提前调回了本该远在塞外的骑兵,最终还将仓皇逃窜的三万乌桓人给俘虏了。

“不负刘使君之重托,乌桓王丘力居的首级在此。”

对于李基所亲手献上的首级,深感不可置信的刘虞亲自打开看了一眼,方才完全确定了下来。

“子坤,如此说来,幽州再无乌桓劫掠之患矣?”刘虞颇有些激动地问道。

李基目光炯炯,语气亦是多了几分激昂地答道。“只要幽州有白马义从在,最少十年内可保乌桓不敢再犯汉威分毫。”

白马义从?

对于这个名字,刘虞不甚清楚其意,但这并不影响刘虞心中的激动,连呼了三声“好好好”之后。

刘虞当着无数人朝着李基躬身一拜,道。

“世有国士李子坤,幽州之幸,大汉之幸也!”

这一幕,可谓是让许多跟在刘虞身后的官吏们为之一惊。

须知刘虞的身份可堪不凡,此前就在朝中任宗正,如今亦是为一方封疆大吏的幽州州牧。

若论名声、地位、威望,当世汉室宗亲无疑以刘虞为最,纵使是刘焉与刘虞相比,也是差了足足一筹。

而刘虞在公开场合如此称赞李基,所代表的赫然已不是个人身份,甚至代表着汉室宗亲这个群体。

可以预料的,那便是随着此事流传开来,就如许劭对曹操的品评一般,刘虞对于李基的称赞必然会让李基的名声再上一筹,甚至“国士”二字将会成为被世人认可李基的名号。

“当不得,当不得!”

对于这一幕同样也是没有提前预料到的李基,连忙谦虚退让了起来,道。

“此战能胜,功劳首推不惧生死的众将士,基不过是偶有建言罢了,何以当得起如此盛赞?”

只是,不等李基说完,刘虞便是一把抓住李基的手腕,道。

“余下诸事,子坤不妨容后再谈,老夫已在府中设下庆功宴,当下之急便是为子坤庆功,为众将士庆功,亦是为幽州与大汉庆功!”

旋即,不由分说的刘虞一把将李基往着自己车架之上拉,执意在返回府衙的路上要与李基同乘,以彰李基之功。

对此,推脱不过的李基略微犹豫了一番后,在刘虞耳边建言道。

“刘使君何不将公孙将军亦邀上车架,既可表彰公孙将军纵横塞外之功,亦能向塞外诸胡表明使君麾下文武和谐,使诸胡越发不敢冒犯幽州。”

刘虞闻言,忍不住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公孙瓒。

对于公孙瓒对待胡人的刚烈,刘虞其实心中亦是有所欣赏,那未尝不是武人典范,与公孙瓒之间的矛盾,刘虞所认为不过是政见不合罢了。

否则,以着刘虞的幽州州牧身份,一言便可去了公孙瓒作为骑都尉的官身,甚至就连先报朝廷批准都不用。

而刘虞明白李基大体是在有意调和自己与公孙瓒之间的矛盾,但也觉得李基所说的大有道理。

毕竟,此番能大胜乌桓,公孙瓒于塞外扫荡诸多乌桓定居点,引走了八万乌桓大军的功劳不假。

再者,刘虞与公孙瓒维持好表面的和谐,更有利于幽州威慑塞外诸胡。

因此,刘虞犹豫了一瞬后,语气温和地向着公孙瓒开口道。“不知伯圭可愿上老夫的车架,与老夫同乘?”

公孙瓒微微一怔,下意识就想要拒绝,但注意到李基那暗自示意的眼神后,稍加冷静地分析了一下,也明白自己此番不该因私人喜恶而拒绝刘虞的善意。

“那某便却之不恭了。”

公孙瓒当即便拱手应了下来,然后也跟着上了刘虞的车架。

车架之上,刘虞、李基、公孙瓒三人几乎是并排而站而出现在诸多蓟城民众的面前,并且在李基的居中调和之下,刘虞与公孙瓒倒也是罕有地相谈甚欢。

起码在如今乌桓的威胁几乎解了大半的情况下,刘虞与公孙瓒本质上已然不存在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随后的庆功宴之上,亦可谓是一片欢庆祥和,大量的武将官吏俱是醉倒当场。

而在第二天刘虞醒酒之后,李基就仿佛是掐着时间一般主动上门拜访,私下向刘虞进言对于三万乌桓俘虏的处置方法,且在一卷竹简内写下了详细的内容献于刘虞。

刘虞看罢,久久未能回神,握着李基的手连连赞赏道。

“此竹简完全可命名为‘定乌桓之策’,最少可保幽州十年太平也,子坤莫不是昨夜通宵所书?”

通宵,自然不至于。

对于暗中以“计谋模拟器”推演了一遍的李基而言,无须细细一点点地思考其中细节,大体也就是花费了几个哆嗦的时间就写完了。

不过,李基自然不会直接说出真相,而是儒雅温和地一笑,道。

“皆是为了百姓。”

“好一个皆是为了百姓,子坤真乃国士也。”

刘虞的眼神之中满是嘉赏,而是忍不住将手中的竹简翻来覆去地看。

竹简之内的内容,自然是不止此前李基说服公孙瓒的那一部分,以蹋顿除掉张举、张纯为前提条件可以赎回乌桓俘虏,且赎回条件还需要乌桓交出大量的汉人奴隶以及战马。

除此之外,其中还有大量关于如何利用白马义从的威慑乌桓,丘力居二子蹋顿与楼班的矛盾,以及这一次蹋顿围杀公孙瓒不成的声望损失等等。

继而将原本开始趋向于联合的乌桓一族产生内部分裂矛盾,开始一点点地落入到幽州的控制。

刘虞见其内容,当即便知李基必然对政治、权谋、外交、民生等等俱有造诣,否则是万万写不出这一卷起于乌桓俘虏,而后从方方面面针对乌桓的竹简。

竹简之内,未有一个“杀”字,未有见血字眼,但若是依据此竹简内容实行三五年功夫,刘虞确信乌桓恐怕再无翻身之地,彻底沦为替大汉看门的断脊之犬。

忽然,刘虞意识到了什么,急声问道。

“此策甚妙,关乎幽州十年安宁也,子坤何不留在幽州亲自推行,老夫愿全权相托于子坤,绝不过问干涉。”

“刘使君,非是基不愿,实乃不可也。”

李基脸上流露着满满的为难之色,道。

“基乃是奉主公之命前往瀛洲调查当年倭国朝贡光武先帝之事,然半途见乌桓劫掠汉土,事急从权,尙来不及禀于主公便倾尽全军抵御乌桓,已有违臣属本份。”

“幸得主公大度且心怀仁义,未曾怪罪于基,反而又多次遣人送来粮草,以免不时之需。故以,基如今心中所想,莫过于回报主公之信任,恨不得即刻便前往瀛洲完成主公之命。”

“而如今幽州战事已随之初定,且只需刘使君与公孙将军相互配合,以基之推断,大局已定也。因此基留于幽州已无用处,当速速前往瀛洲,而后早归吴郡还令。”

可以说,李基但凡是逮到机会,都会在刘虞的面前刷一波刘备的印象分。

无他,盖因好处良多。

以长远计,他日大汉坍塌,当今天子又血脉断绝的情况下,刘备中兴汉室,在“何人为帝”这一点上,刘虞的态度几乎可以代表汉室宗亲这一个团体的态度。

因此,既然眼下不考虑做掉刘虞,扶持公孙瓒完全掌控幽州的前提下。

那么为主公而虑,最佳的选择莫过于让公孙瓒亲近,又与刘虞交好,且尽量调和刘虞与公孙瓒之间的矛盾,让整个幽州都暗中成为支持刘备的力量。

只待他日刘备势大北上中原,自见此中于幽州落子的好处。(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