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288章 所缺的东风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288章 所缺的东风

作者:宸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刻,蹋顿已经难以保持冷静地思考汉军为何会每每先他一步,反而是心慌如麻。

往着白狼山方向的乌桓定居点,那可是丘力居的大本营所在。

不仅仅是蹋顿的母亲,就连蹋顿的妻儿,都还尽数居住于其中。

一想到自家家人很可能要被筑成京观,蹋顿彻底地慌了。

甚至,以着如今大汉与乌桓之间的冲突,很可能会出现许多更糟更可怕的结果。

若是丘力居与蹋顿的母亲妻女尽数都被汉军掠回汉土,一如乌桓对待汉人奴隶那样凌辱,丘力居与蹋顿还有何颜面成为乌桓之主?

当即,蹋顿迅速召集所有正在布置埋伏的乌桓骑兵,然后疯了似的全速朝着白狼山的方向奔赴而去。

只是,同为乌桓骑兵亦有差距。

随着蹋顿下达全速赶路的死命令,这一支数量高达八万的乌桓骑兵内部自然也产生了脱节。

然而,此刻的蹋顿已然顾不了那么多,甚至亲率最为精锐的三万乌桓先一步在前方赶路,迅速地朝着白狼山的方向先行直线赶去。

无论如何,蹋顿明白自己都必须保住丘力居依仗为大本营的乌桓定居点,否则那处乌桓定居点一失。

私人感情尚且不谈,蹋顿必将随之沦为乌桓族内的笑柄,还会被打上无能的标签。

引八万大军追袭汉军,追着追着……把家给追没了!

如此的结果,莫说是诸多乌桓族人,就连蹋顿自己也是难以接受。

即便蹋顿回看自己追袭汉军过程之中所做的每一步决策,蹋顿自觉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纰漏,甚至自信换了乌桓族内任何人来替代蹋顿,都不可能比蹋顿做得更好。

可,结果却始终是蹋顿仿佛是一路都被牵着鼻子走,所有的举动,就像是被汉军洞若观火那般尽收眼底。

这一刻,蹋顿不禁想起了三百年前如日中天的匈奴,所遭到了那个名为“霍去病”的汉人蹂躏的记载。

一支孤军纵横漠北不败,封狼居胥,使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那是自那一战过后,乌桓族恐惧于大汉天威,而初步“自愿”地开始迁入渔阳、右北平、辽西等郡,为大汉侦查匈奴动向。

在血脉之中本已该死去的记忆,忽然就这样开始袭击蹋顿……

蹋顿在内心之中,不自觉地发出着满是恐惧的疑问。

‘大汉,你不是该死了吗?你还没有死吗?’

只是,在蹋顿拼了命地往着白狼山的方向赶去驰援之时,他所不知道的是汉军骑兵并没有一路向东穿插扫荡着辽西郡诸多乌桓定居点的后方。

不仅仅是因为其中的风险,很可能会彻底被蹋顿率领着乌桓骑兵堵住去路,更重要的是在李基的眼中,乌桓远远没有资格跟匈奴相媲美。

匈奴巅峰时期的控弦之士数十万,压得中原王朝险些抬不起头……

为抵御匈奴,春秋战国乃至于秦汉时期都相继修建长城,最后历经了汉武、汉宣二帝,才算是初步将匈奴打得分裂衰败了下去。

乌桓是什么货色?

又如何能有资格跟匈奴相媲美?

霍去病成就一生功绩的狼居胥山(今在蒙古国境内)远在汉土的千里之外,白狼山又是在什么位置?幽州辽西郡境内。

因此,蹋顿不自觉地将乌桓自比匈奴的下场,可在李基眼里,即便继续扫荡了辽西郡的乌桓定居点,也不过是大汉教训了一顿不听话的看门狗罢了。

史书,不会对此着重笔墨记载功绩,更不会以堪比霍去病来夸耀。

可,一旦如此做了,公孙瓒与赵云所率领的汉军骑兵深入敌后,却是很可能会存在全军覆灭的风险。

一句话,在李基眼中蹋顿的家,还没有这些汉军骑兵的价值来得高。

因此,汉军骑兵往白狼山方向而去,从一开始就是刻意放出来的假象……

在涉过玄水,横跨百里后,重新汇合在一起的公孙瓒和赵云率领着大军方向一转,并没有继续朝着相距不过三五天路程的白狼山而去。

而是一路往南,望长城……

沿着李基记忆之中后世修建了山海关的险要之地,直达海岸边缘。

从似乎永无尽头的塞外草原,又忽然出现在了海边,这让公孙瓒以及诸多骑兵都莫名产生了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随后,公孙瓒与赵云率领着骑兵就驻扎在了长城外的一处海岸边缘处等待了起来。

这一等,也便是三天时间。

一直保持着沉稳的公孙瓒,随着时间的流逝,眉眼之间不自觉地浮现出担忧。

伪装着朝着白狼山的方向扫荡,能迷惑得了蹋顿一时,但却不可能迷惑得了蹋顿一世。

一旦等蹋顿反应过来,那么这一支汉军骑兵将会彻底陷入险地。

汉军骑兵一路自渔阳郡扫荡到辽西郡,全凭着沿途的乌桓定居点补充军粮,但这也代表着汉军骑兵没有回头路。

继续往东穿过辽西郡,那么距离广阳郡将会越来越远,反而都快要抵达高句丽所在了。

所以眼下汉军骑兵所能选择的方向极少极少……

而根据李基早早做出的计划安排,便是要求公孙瓒率领大军在此处等待。

可,公孙瓒数日来,每天眺望大海足足五六个时辰,却是迟迟都没能见到前来相迎的海船。

‘出现差池了吗?’

公孙瓒的脑海浮现着这个念头,心中不自觉地沉重了下去。

在双方无法以任何方式提前进行沟通的情况下,两军接应出现偏差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就连公孙瓒自己都无法肯定大体什么时候会率领大军赶到此处,更别说是前来接应的海船了。

且这一处人烟稀少不假,但以着吴郡海船如此明显的目标,一旦提前暴露在乌桓人的眼中汇报给蹋顿,很可能会让蹋顿提前猜到汉军骑兵撤离辽西郡的方式。

如此一来,被瓮中捉鳖的反而很可能会是汉军。

而就在公孙瓒不自觉地开始胡思乱想,甚至考虑起现在强行冲过长城进入辽西郡塞内区域,一路往西,有多少可能将大军带回到广阳郡之时。

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十余道不起眼的小黑点。

这令公孙瓒当即有些欣喜若狂了起来……

而在那十余艘海船所组成的舰队旗舰上,孙策站在船头,迎着海风,脸上露出着肆意的笑容,高声道。

“加快速度,迎接我汉家儿郎回家!”

……

与此同时,在蓟城之中。

李基此刻所想的,无疑也是孙策是否已经顺利与公孙瓒接应。

那一支两万之数的汉军,一路转战上千里,若是就此折在了辽西郡,在李基看来可就太可惜了。

只是关于公孙瓒何时能够抵达辽西郡的南侧海岸,纵使是李基也难以准确时隔两个余月就精确计算出具体日期。

不过李基自信所推演的时间偏差小于蹋顿意识到汉军骑兵真正行踪所需的时间,这也就足够了。

所以,李基并不担心孙策会接应不上公孙瓒,反倒是有些担忧孙策那小子开船接上赵云、公孙瓒,会不会脑子一热没能把人带回来。

此前由于兵力不足,所以性格谨慎的贾诩几乎将所有水军都带去了瀛洲。

不过,海船倒是还留了大半在幽州的临时港口,为的便是幽州局势一旦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李基还能有足够的海船转运粮食与士卒。

可问题是可以操纵海船的士卒不太够,故以这段时间以来李基并没有将孙策带到蓟城,反倒是让孙策留在港口那边尽快练出一批可以操纵海船的士卒。

幸好,孙策年纪虽幼,但自造船工场未建立之前就已经住了进去,对于海船的熟悉程度绝不亚于甘宁。

因此,孙策倒也是勉强地练出了一批可以操纵海船的士卒,水战或许还不行,但起码可以依照着孙策的指令在大海之上航行了。

‘此外,也不知文和那边如何了?近三个月的时间了,也没有回信。’

一想到这一点,李基不禁有些忧虑,对于迅速解决地乌桓问题也是更为迫切。

李基莫名有种预感,假如自己再迟一点去瀛洲,很可能瀛洲那边就没有自己的戏份。

完全放开了束缚的贾诩,或许已经将瀛洲变成了文和的形状,届时李基再进去也多少有点显得鸡肋。

只是,保幽州容易,大破乌桓终究还是缺了一点东风。

如今,公孙瓒与赵云所率领的骑兵,将八万乌桓骑兵重新引回到辽西郡的方向。

即便蹋顿完全反应了过来,重新率领的骑兵回到蓟城之下与丘力居汇合,也需要最少一个余月的时间。

届时已是九月,距离幽州降雪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乌桓往南大肆劫掠了。

也就是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李基已经事实上保住了幽州百姓不受乌桓劫掠。

可渔阳郡、右北平郡的乌桓定居点,远远还不足以平息李基的怒火,也不足以偿还乌桓一族对汉民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或许眼下以大汉的立场,不宜将乌桓一族尽数屠灭。

但蓟城下的丘力居与七万余乌桓骑兵,李基想要一口吞掉。(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