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251章 密函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251章 密函

作者:宸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走入书房之中,李基细细地思索着昨日与刘关张三人在雪中煮酒所说的言论,陷入了思考当中。

岛夷之事,交由关羽率领一支由汉人与山越所组成的士卒前往即可。

以关羽的能力再辅以屯田等策,即便这一支士卒孤悬海外,也无须担心安全以及士气问题,并且对于钱粮的消耗不多。

不过,李基对于岛夷上的遗民其实并没有极其看重。

这个时期的岛夷几乎没有经历过任何开发,以李基的预估,整个岛夷所生活的岛夷遗民人口大概只会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

须知,岛夷的面积可是堪比吴郡的,人口密度之低可想而知。

不过考虑到如今岛夷遗民依然主要以采集狩猎为生,还没有完全进行农耕时期,生产力确实也只能维持这种程度的人口了。

因此,关羽所率前往岛夷的士卒,与其说是去征服,还不如说是带去大汉的文化、技术以及知识,让那些岛夷遗民重归九州,真正融为大汉的一份子。

而岛夷尽管人口密度极低,但实则就算是在后世都有着“宝岛”的称谓,即便是在自然资源上都有着极大的潜力。

尤其是如今大汉所紧缺的金银铜铁矿产资源,在岛夷上就都有着矿脉分布。

在李基的考量之中,关羽起码需要耗费个三五年功夫,方能让岛夷遗民完全承认大汉,让大汉彻底在岛夷之中站稳脚跟。

而后,乱世一至,李基便能真正开始无须顾虑朝廷,自行大肆地对各种矿产资源进行开发了。

一步先,步步先!

若无足够的矿产,莫说是金银铜这种可作为货币的硬通货,就是没有掌握足够的铁矿,想要争霸天下几乎就是痴人说梦。

没有铁,怎么打造武器?怎么打造甲胄?

为何原轨迹之中的袁绍能在极短时间内成为北方霸主,号称麾下带甲数十万,战将千员?

那便是那些世家大族的惊人底蕴所在,谁也不知他们暗中到底掌握了多少各种资源。

而莫看刘备如今实际上掌控了两郡,治下百姓也有两百余万,但实则方方面面所欠缺的依然极多。

现实并非是游戏,只需要点一下就能一键征兵,实际每行一步所需要考虑的事情都可谓是数不胜数。

便是原轨迹之中的赤壁之战,东吴尚有缺箭的问题,继而还演变出了“草船借箭”的典故。

可想而知打造军械的麻烦程度以及重要性,那是当时已经完全坐拥了扬州的东吴都力有不逮的地方。

这种肉眼可见的差距,其实是让李基感到焦虑以及不安心的。

这也是李基首次真切地体验到,凭什么三年奋斗就想抵得上人家数百年的世家传承的感觉。

所以,李基从一开始所看重的就不是岛夷的人口,而是其中所蕴藏的种种资源,甚至如果可能的话,直接将岛夷变成刘备集团隐于海外的大粮仓。

只要海船足够发达的话,自岛夷运粮至吴郡,甚至比从会稽郡陆路运粮到吴郡还要方便得多。

不过,这些也只是李基对于岛夷未来的规划罢了,还需要漫长的时间一点点地去落实。

此刻,李基所思考的是该如何将“暴秦遗民”这件事给做实了。

所谓的“暴秦遗民”在哪里,李基还能不清楚吗?

大片的金矿银矿在哪里,李基同样清楚。

可刘备是仁德之君,无端攻伐的事情刘备大抵是做不出来的,起码刘备是不会做绝的。

而想要让刘备狠下心来做绝,那么就需要一个充足的理由。

比如,意欲反攻大汉的暴秦遗民就是一个很好的理由,这是任谁都无法指责的理由,甚至只要把这个理由做实了,那么瀛洲那片地方理论来说也是自古以来合该归于大汉的。

毕竟汉乃灭秦而建,而海外的暴秦遗民所建立的政权,理应也该是被大汉所取代才对。

至于现阶段的刘备集团具不具备拿下瀛洲的实力,这不在李基的主要考量范围。

只要远航海船只有刘备集团拥有,那么即便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什么时候进攻的主动权都始终掌握在刘备集团的手中。

今日做不掉瀛洲,那就等刘备集团再强大一点继续去做掉。

因此,重要的是……理由!

比如:“吊民伐罪,诛灭暴秦残党!”

这是李基所能想到最能让刘备集团上下一心的理由了。

而这一理由自然也不是空口无凭就能编造的,需要大量的证据以及细节进行补充,让所有人都相信瀛洲的便是暴秦遗民,并且依然心向大秦,无不念反汉复秦!

在书房之中,李基待了片刻后,取一竹简写下密函准备交给贾诩。

徐福东渡已是近四百年前的事情,虽说依然有不少古籍记载着这一事迹,但是李基翻阅了不少古籍,却是没有真正找到确切记载了徐福乃是抵达瀛洲自立的资料。

因此,需要完全坐实徐福东渡的去向,那么就必须要找到徐福出海的轨迹。

自徐福的家乡东海郡而出,一路往东南而去抵达岛夷,然后再沿着岛夷往北而上,最终直达瀛洲。

这是李基根据着当年徐福出海的相关记载,所为他设计的一条航行路线。

事实是否如此,不重要!

重要的是,李基能否找到足够的证据将这条路线补充到无人怀疑的地步。

而这种事情,无疑是交给在会稽郡的贾诩以及甘宁最为合适了。

“文和料想应知我心。”

李基将这一份密函竹简封好之后,交给李琴通过锦衣司的渠道送往会稽郡后,方才动身前往府衙点卯。

而在离开之前,李基不忘温和地提醒蔡昭姬在家多加休息,勿要像过去那样读书、修书沉浸其中就忘了时间。

“夫君且放心去府衙当值就是了,妾身在家有李书、李琴照料,不会累到的。”

蔡昭姬一路将李基送到了门外,直至目送着李基消失在街道转角,方才转身回府。

由于李基本就颇喜雪景,不怎么喜欢这个时代马车那种颠簸的不适,因此几乎都已经习惯了走路到府衙。

……

而那封密函经过锦衣司的层层渠道,很快就送到了住在会稽郡府衙之内的贾诩。

与李基如今每日的悠闲状态不同,贾诩为了安全起见干脆与儿子贾穆都是住在府衙之内,并且还派重兵在府衙周围驻防。

在贾诩收到那一封密函之时,贾诩正裹着貂在火炉边上烤火。

按理来说,以着贾诩自小在凉州长大的体质,应该是不如何惧这点寒冷的。

只是也不知是长膘了,还是呆在长江以南这一年多过得太安逸,以至于今年贾诩莫名有些怕冷。

“阿欠~~”

刚刚推开房门拿过密函竹简的贾诩,就忍不住一连打了好几下喷嚏。

这让贾穆连忙关心道。“父亲怕是被寒风给冷到了,我这就让人再加个火炉。”

“不用!”

贾诩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舒舒服服地躺下后,举了举手中的竹简,道。

“依为父看,打喷嚏绝非是由于寒风,而是这一卷李子坤遣人加急送来的竹简,其中必然又是些麻烦事。”

说罢,贾诩便打开竹简细细地看了起来。

整个过程贾诩的脸色没有丝毫变化,但是在看完之后,却是将手中的竹简卷起来直接丢到了面前的火炉之中。

贾穆瞪大着眼睛,不解地问道。“父亲为何如此?这可是子坤先生的密函,如此焚烧之,或会让子坤先生恶之。”

“此密函,不能容于世。”

贾诩淡淡地道了一句,具体原因却是完全没有开口的意思。

密函之中的内容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求贾诩伪造出徐福东渡的行船轨迹,并且是按照李基所提供的行船轨迹。

自东海郡沿途而下会稽郡永宁县,然后往东转向抵达岛夷,又自岛夷往北沿着琉球而上。

伪造这种东西,贾诩自是有法子。

祖上口口相传见过徐福船队的人证够不够?

一些秦朝的相关物件做旧埋在行船轨迹上的物证够不够?

甚至,贾诩还想到了在会稽郡永宁县的一些乡志之中做手脚,然后在岛夷上再依据岛夷遗民的记事方式伪造一番。

以着如今贾诩所能动用的资源,想要办到其实不难。

让贾诩为之谨慎与皱眉的是此事颇为敏感,并且背后之中李基所隐藏的深意……

徐福当年的船队是不是真的走了这条路线,无人可以确定,但一旦贾诩伪造了这种种证据,将会在史书之中成为定论。

对刘备集团以及吴郡无益之事,李基定然不会如此大费周章,甚至为了区区一个先秦方士而这样大费周章。

‘自岛夷沿琉球而北上……’

贾诩眯了眯眼睛,注视着在火炉之中渐渐被焚成灰烬的竹简,贾诩渐渐意识到了什么。

暴秦遗民?

这个名词对于大汉来说,某种意义上算是必须征讨的名单。

大汉都已经屹立在九州之上四百年,还有大秦的存在,那算什么意思?

这是对大汉的权威以及正确性的动摇。

‘所以,李子坤该不会是想给某个海外小国硬生生地套上这个头衔,然后灭国吧?’

一念至此,坐在火炉旁的贾诩都觉得一阵手足冰凉。

‘李子坤,不会如此狠毒吧?’(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