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100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00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作者:宸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等刘备直接赶到府衙正厅之时,李基果然又是在埋首处理公务,大量如山的竹简堆在李基的左右。

作为李基书童的夏侯兰,几乎都是捧着竹简不断地进进出出。

这让原本急着询问的刘备,动作都变得轻缓了许多,觉得或许那竹简内容纵使是李基所书,大体也是李基一时忙中出错,写的时候搞错了对象,应该是为那些被改称为“土木劳动者”的匪贼俘虏所准备的。

而刘备耐心地站在一旁,看着李基处理完了手上的一份文书,方才趁机温声道。

“子坤,先歇息一阵,莫要累到了。”

“主公?”

李基扭头一看,连忙起身行礼道。“基不知主公到来,未曾远迎,还请主公恕罪。”

刘备闻言,脸上故作愠怒地开口道。

“子坤莫非是怪备近日未曾来看你,故以在暗讽于备不成?”

“不敢。”李基答道。

“那子坤便莫要说那些生分的话,你我有如手足,非外人也。”刘备认真地说着。

唯独是原本跟在刘备身后的简雍,莫名地觉得似乎在场的外人只有自己。

随即,刘备就想拉着李基到府衙外走一走,放缓一下心情,以免过度劳累。

“主公,基尚有政务要处理……”

刘备不容分说地拉着李基就往外走之余,说道。

“备身为郡守尚且不急,子坤有甚可急的?吴郡的开发可略有迟滞,但万不可使我的子坤累倒了。”

“主公,等吴郡整体都初步走上正轨之后一切就会轻松多了,就差这么一哆嗦了。”李基有些哭笑不得地解释道。

“那子坤也先别哆嗦,缓一缓再哆嗦。”

刘备一边说着,一边硬是将李基给拉到了府衙的后院之中,然后将李基摁在一处凉亭,再让令人上了些许时令瓜果和甜品点心之类的,一副就是要强制李基休息一下的态度。

无可奈何的李基反抗不了,也只能是乖乖地享受了起来。

不过近乎加班加点忙碌了大半个月的李基,纵使想聊些风花雪月之类的,不自觉便将话题重新又绕到了政务上,说道。

“主公,吴郡的山越蛮族不多,但还需派遣一将驻扎于南部富春山一带,以防备冬季将至,山越蛮族储粮不足会下山劫掠。”

“子坤认为何人可当此重任?”刘备问道。

“纵观主公麾下将领,翼德鲁莽嗜酒,尙不可单独外放;子龙稳重谨慎,但年纪尙轻,经验欠缺,兵法不精,亦尙需时间成长;季常乃是游侠作风,亦非领军将领……”

顿了顿,李基接着说道。

“唯有云长,已初具大将之风,或可独当一面,亦能借此加以磨炼。”

刘备点了点头,李基的判断与他可谓是相当之契合。

如今刘备麾下真正可领军独当一面者,也唯有关羽一人了。

略微思索过后,刘备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便着云长领三千兵马驻扎于富春山一线。”

“如此,山越之害无忧矣。”

李基笑着道了一句。

须知,整个长江以南都生活着大量的山越蛮族,益州、荆州、扬州、交州都有所分布,大多以部落形式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

且由于汉人文化还没有传过去,这些山越蛮族虽亦有着一定的耕种习惯,但大多还是以采摘狩猎为主,可谓是茹毛饮血。

每逢冬季储粮不足的情况下,不少山越蛮族都会选择下山劫掠汉人。

相反,若是大汉想要派兵去剿灭山越蛮族,先不说他们的部落均在瘴气横生的深山老林之中。

更重要的是他们乃是以部落形式分布在整个长江以南的区域之中,难以一战而定,反而在朝廷看来就是芥藓之疾,纵使是胜了也是徒耗钱粮。

因此,朝廷对于山越蛮族的态度基本是无视,让当地郡守自行选择安抚还是防备。

而吴郡位于扬州北部,山越蛮族的数量极少,唯有吴郡南部与会稽郡交汇的一带生存着不少山越蛮族需要防备。

至于挑选镇守富春山的将领人选,由于上一次贾诩献策通过计谋模拟器显示了成功率,李基倒是通过“计谋模拟器”再一次解锁了一个全新的打开方式。

以着防备山越蛮族不会劫掠百姓为目的进行推演,李基通过更改不同主将进行计算成功率,发现张飞的成功率仅有27%,赵云为56%,夏侯博为43%,关羽则高达88%。

考虑到“计谋模拟器”在计算他人的成功率之时,会考量大量存在情报空白的地方作为冗余,所以关羽高达88%的成功率极可能已经接近不会出现问题了。

相反,张飞那可怜的只有27%的成功率,让李基不得不怀疑一旦外放张飞,张飞恐怕不仅仅是放飞自我各种酗酒,甚至会学习马谡不驻扎在指定的富春山,而是选择相信自己。

而在李基与刘备商议完毕派遣关羽驻扎在富春山的后续细节问题后,刘备略微犹豫了一下,从怀中掏出了那一份竹简,问道。

“子坤,这一份名为《关于流民安置落户的意见书》……呃,是不是还有需要修改之处?”

“嗯?”

李基闻言,还以为自己哪里写错了什么地方,打开那份竹简浏览了一遍,方才说道。

“主公,没有什么问题啊。”

顿时,刘备的表情不禁显得复杂又为难地开口道。

“子坤,可是如此对待流民实在是太过了,有违仁德,备不愿为之。”

李基叹息了一声,明白了刘备的想法,道。

“主公,这就是最大的仁德了,所谓‘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主公可明白?一味地给予,非但会将吴郡的财政拖垮,反而会形成各种隐患。”

刘备拧着眉毛,说道。

“那也不必如此严苛,已成苛政也,如此一来纵使流民们岂不是形同于完全沦为官府的佃户?”

作为底层出身之人,刘备很清楚纵使是偶遇丰年,百姓们在交了各种税之后,一年下来除了保证基本温饱之外,留存的也是极少。

若是吴郡收纳流民所需花费的衣食住行,全部都以着借贷的形式最后由流民们负担,那么恐怕绝大部分的流民到死都还不起那些借贷。

李基摇了摇头,说道。“主公,非是基一定要如此严苛,而是不得不如此严苛,否则吴郡必乱。”

“乱从何来?”刘备追问道。

“乱从本土百姓而来。”

在刘备不解的目光中,李基朝着夏侯兰招了招手示意过来,然后开口道。

“明正,去将我归档编号为‘伍柒肆’的竹简取来。”

很快,夏侯兰便将那一卷竹简取了过来,然后李基直接将那一份竹简递给了刘备。

刘备接过竹简看了起来,其上所书乃是有官吏在为流民派稀粥之时,发现了少量冒充流民的本地百姓,欲问该如何处置这种情况。

刘备想了想,答道。

“子坤,此事与你欲安置流民之策有何干系?至于有当地百姓冒充流民之事,一方面严加审查,一方面若百姓确实困难,多分一两碗便是了。”

李基反问道。

“主公,一两碗只是小问题,那若是整个吴县近十万百姓皆领粥,那又如何?今后若是免费为流民派衣,建房、分田之时,吴郡上下七十余万百姓皆欲分润,又如何?”

听着李基所描述的那个可能,刘备的脸色不禁有些难看起来,说道。“那便严加筛查,杜绝冒充流民之事。”

李基再问。“可,倘若吴郡百姓将自身田地卖出去,然后再以流民身份参与,那又如何?”

顿时,刘备的脸色多了一丝惨白,下意识地说道。

“不……不至于此……”

李基没有去否定刘备,而是清楚倘若当真一味仁德地无偿满足流民衣食住行进行安置,那么这就是未来,同时也是李基通过“计谋模拟器”推演出来的结果。

在刘备、贾诩以及关羽等人眼中,李基掌管一郡政务看似如烹小鲜,实则唯有李基清楚自己到底是何等的如履薄冰。

每一个干系重大的决策,李基都会通过“计谋模拟器”进行推演,以免出现不可挽回的状况。

当然李基在这个过程之中,也是几乎以着不可思议的速度飞速成长,到现在几乎整个吴郡政务在李基手中已经是手拿把掐。

只是,引入流民之事依然是需要谨慎再谨慎,一不小心将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

否则,各地绝大部分官府也不会视流民如剧毒,不愿轻易接触之。

“主公,须知‘不患寡而患不均’,当地百姓尚且挣扎于温饱一线,却见外来流民轻易得到衣食住行的安置,还无偿分配良田,如何能接受?”

李基轻声地开口说道。

“如此一来,且不说必然会引发当地百姓与外来流民的严重冲突与矛盾,甚至极有可能会发展到当地百姓深感不如外来流民,民心大失,且当地百姓干脆买卖田屋,亦充当流民。”

这是人性……

莫说是这个资源极度紧缺的时代,就算是后世也多得是本土居民与外来移民之间的冲突,谁也不甘心看到自己辛勤一个月的薪酬比留学生免费助学补贴还要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