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我真的有一座法师塔 > 第134章 门票到手了(第二更)

方豫所讲的三篇论文,每一篇其实童永山都没完全听懂。

毕竟其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非常专业的计算机科学,与传统的应用数学有联系,但又不是那么紧密,需要进行专门学习。

听不懂归听不懂,但丝毫不影响童永山发现其中的价值。

因为科学的思考方法是相通的。

身为顶级学者的童永山,具备相当强的科学素养。

所谓科学素养,就是哪怕对方说的早就偏离了你的专业领域,但你仍旧能够从对方的证明思路、论证方式、论据选择上判断对方说的到底靠谱不靠谱。

面前的这个金融学大二生,对三篇论文的应用论证是完全没问题的!

听完方豫的报道,童永山已经很敏锐的察觉到,方豫选择这三篇文献一定是有用意的!

是的,这三篇文献表面上看起来都是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方面非常有影响力的论文,但方豫刚刚在汇报中,有意识的把三篇论文的内容进行了相互的印证与借鉴。

而最终方豫的结论,表面上看,是仅和第三篇论文相关,但前两篇论文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基础作用。

例如利用深度信念网络的预训练方法来优化GANs的训练,或者利用变分自编码器的隐变量模型来改进因子模型。

这说明,方豫对于GANs在强因子模型中的应用,应该至少有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方向!

凡是搞过科研的都知道,对于任何一个科研项目来说什么最重要?

研究方向最重要!

一千个课题中,走错方向的可能就有九百个,走对的那一百个中,没分配好体力,走到半路就没力气的,可能又有九十个。

走对了路,且又有实力走到罗马的,到了最终,可能只有十个。

不过,走错的那九百个,其中的确也有非常小的几率,没有走到罗马,但他们走着走着,居然走到了长安。

例如尚未上市的烈阳精魄液的主要对手——蓝の丸,众所周知,在开发之时,原本是用来治心脑血管的。

但这种例子占整体科研项目的比例,实在太少太少了。

正因如此,当童永山意识到,方豫可能的确找到了一条道路的时候,把一阶段的主导权放给方豫,也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当然,这也和童永山的学术操守有一定的关系。

换成那种心黑手狠的导师,只给你留个二作,你还得感恩戴德每天开车去他家给他接送孩子,顺便把发到卡里的经费给他送过去。

否则别想毕业。

“老师,我能问一下,预算多少么?”方豫眨了眨眼,发出灵魂一击。

“呃。”童永山难得的结巴了一下。

倒不是说国立经院没经费,而是这个课题的开题报告他还没提交呢。

没有开题报告,自然预算也就无从谈起。

就算开题报告批了,也不可能光是用国立那点经费。

国立给的,只够买点办公用品和给研究生发补贴和福利的。

大头还是要找企业。

尤其这种和计算机大数据相关的研究,虽然以前童永山没做过,但他也知道,做这玩意儿的研究,可是很烧钱的!

别的不说,现在深度计算和神经网络都是用GPU也就是显卡来做,买十块最新的TitanX,就要十万块,再算上主板内存SSD之类的,两三套服务器配下来,没有二十万根本打不住。

这还不算资料购买费,这又是一大笔花销。

然后,有了系统,得有专业的系统管理员吧?没有的话,光是组里这几块料,要谁维护系统?

聘一个系统管理员,一年又要二十万。

云计算服务,又是至少十万。

网络服务、期刊订阅、数据集购买、软件许可、开发工具和库,这些都得要钱。

电费之类的就不算了。

林林总总杂七杂八的算下来,没有一百万这个项目连一阶段都做不下来。

当然,其中一部分钱是可以省的,例如系统管理员,找一个大三或大四的学生来,说不定一个月两千块都用不了。

但为什么要省?

童永山在迈国呆的时间长了,更是没有这个意识,觉得还蛮正常的。

“老师,如果还没有准确预算,我倒是有个想法,有家公司跟我挺熟的,正好想要涉足这方面,我可以尝试找一下他们,看看能不能拉来一些赞助。”

方豫的语气很平淡。

张畅一听,得,感情人家不只是学术过硬,还特么能带资进组。

原本还有点争取项目主导权的微弱想法,登时冇了。

“赞助?”童永山就算年轻时不通事务,这么多年熏也熏成老腊肉了,一听这俩字,就觉得不对。

自己现在岁数大了,总不会有女赞助人潜规则了吧?

童永山不动声色:“什么条件?”

方豫想了想:“可能对著作权和潜在的专利权有需求,但学术发表他们应该不会插手。”

著作权?

童永山沉吟了一下。

“当然,如果学校的预算审批进度已经走的差不多了,就当我没说。”

“但我这几天找论文的时候,发现可能有几个团队已经开始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了,比如西大的马宝龙和纽大克兰特数学科学研究所的德里克金。”

“德里克金上个月刚刚在arXiv上发了一个我认为是这个课题的前置性研究,我把文献发到您邮箱里了,您可以看一下。”

方豫指了指自己的电脑屏幕。

童永山解除锁屏,戴上花镜,点开方豫的邮件,越看越心惊。

德里克金这篇文章只是针对神经网络在强因子模型中对非线性数据处理可能会造成一些影响而做出了阐述。

看似好像不相关。

但这玩意儿只要再往下走几步,就到了自己想要研究的东西了啊!

到时候,又是一场学术竞争!

在自然科学领域,这种学术竞争非常常见,但在计量经济学中,还真不算常见。

这个行业圈子比较小,大佬也不算多,每个大佬的研究方向是不同的,所擅长的东西也不同,其实很难撞车。

但现在童永山是要跨界,这一跨,可能就得扯到蛋。

方豫这个小子,本科都还没毕业,行事风格怎么那么学阀呢?

童永山暗自腹诽,这小子估计以后得欺师灭祖悖逆人伦。

不过真有那么一天,自己也都退休了,有个有出息的弟子,反倒是好事。

要是自己退休后这小子真欺师灭祖了,就找个机会,把他字儿摘了。

管他叫方象。

然后再让学界的人一起骂他。

“方豫,你可以先去和这家企业谈谈,看看他们能投资多少。如果说这个项目做成企业委托,也不是不行,但资源方面,学校的资源就不能用了,这个你明白吧?”

童永山说的比较隐晦。

方豫点了点头:“好的老师,我明天就去跟他们谈。不过,毕竟学校也有署名权,许可证到时候可能还要学校出面。”

童永山想都没想:“这是当然。”

方豫微微一笑。

人工智能这张门票,到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