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上命昭唐 > 第164章 我没钱

上命昭唐 第164章 我没钱

作者:控制变量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柏酒浮三酌,蔬盘荐五辛。几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

庭燎后,屠苏酒、五辛盘、爆竹等活动一一进行。拂晓,守岁熬得头昏脑涨的圣人没眯一会就又被抓起来洗漱更衣,准备参加旦日大朝。

昨天,宣徽院及尚舍司已设御幄于年前简单修缮了一番的含元殿。

南衙任命迎宾使值守东西朝堂,备管乐,陈王座,设解剑席于丹凤门外。

百官则在横街集会。褒圣侯位宰相背后,前朝血统也在。唐封北魏、北周、隋三代皇室为韩公、介公、酅公。他们一年也就这么一次机会,所以给予的礼节很体面,和宰相站一排。

他们往后,三品已下六品已上按官排列。各郡县、各藩国及诸镇也要派使来贺的,位置也不错,在京官左右两侧整队。

唔,还有一批“工具人”,就是宗室诸王、王妃、公主、驸马。地位难评——站在最后一排。其他人就没进殿的资格了,门外廊下看热闹。

这会,横街绯紫如云。整个长安城的其他街道则被侍卫亲军司和皇城使的武士填满,到处都是顶盔贯甲、呲牙咧嘴的武夫,市民无论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皆被禁止出门。沿街商铺不准营业。内城各处制高点亦被占领。京师按下“暂停”键。

“当,当……”沉重而极具穿透力的巨大钟声自大明宫传出,昭示着圣人已动身,丹凤门外的窃窃私语立刻消失。

宰相李溪持竹版,率先入宫,请中严。

按程序,圣人不能大喇喇地直接抬到含元殿,中途得找个地方停下,等大臣来请…李某不是很欣赏得来这个礼节,你他娘娇滴滴的羞怯琵琶妇呢,还得大伙“千呼万唤始出来”求着你。

等了一会,差不多中严结束了,太尉在中官的引导下,终于在宣政门找到了睡眼惺忪萎靡不振的皇帝。

“请御中朝。”绮兰金翠的妃嫔环绕着圣人,齐齐行礼请道。

“太尉臣让能谨奏曰:群臣就次,吏部兵部主客户部赞群、迎宾使俱出廊庑,并通事舍人各引百僚就朝堂前位。请陛下南向坐。”

没等圣人说话,南宫宠颜点头:“制曰可。”

下面的流程繁琐而恼火。

诣阁奉迎后,等到前往检查的内臣回禀情况,结束外办,众人这才拥着他,继续出发。在含元殿落座后,符宝郎将传国玉玺等天子信物放好,并伸手请大伙观摩——看,这是真皇帝。圣人绷着脸,强忍着不笑出来声。

“拜。”典仪司女御宋雅的清音响起。

“拜!”外朝赞者复读,于是殿内外所有人都拜。接着宰相刘崇望急趋到御座前,北面下跪称贺:“平章事臣崇望言: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皇帝陛下与天同休。”

于是在位者再拜,众口一致:“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皇帝与天同休。”

随后又走出宰相郑延昌,从枢密使赵如心手里接过诏书,转身到殿东北角,举起诏书,喊:“有制。”这次,大伙又拜,但不吭声。

郑延昌大声宣制:“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改元乾宁,以期社稷安。”

于是男男女女又拜,拜完翩翩起舞,一边舞一边有规律有间隔的三呼万岁,喊完又哗啦啦下拜。

之后的程序是送礼。

“成德进奏院献赵帅王镕农具一千副、甲胄三千副、耕牛五百头……”

“魏博进奏院献魏帅田希德…”

“河东…”

“湖南观察使…”

“金城太守…”

中书侍郎念着状文。这就是各郡县官员和诸镇藩国给皇帝私人的新年红包。圣人竖起耳朵,一个不漏过。狗日的,外舅就打发了五百匹马,什么意思?宇文柔站在他身边,左手捧礼单,右手执笔,落纸如飞,记录下外臣的“忠心”。

发完红包,中书省又奏地方祥瑞,并派将中外贺表一封一封摆在李某面前。草草扫了一眼,圣人神情不豫,问中书舍人刘明济:“银城尉的贺表呢?”

“禀陛下,没收到武熊贺表。”刘明济脸色难看,回道。

一时间大殿哑然。

这是还记恨着圣人把邠宁军调到银郡和蛮子斗法呐!见他喉结涌动,枢密使俯身凑到耳边喘着热气提醒:“大朝不宜申饬。”

哼!

接下来再是有司安排的各种活动,依然没法回蓬莱殿睡觉。圣人强打起精神,被群臣拉着观兵、飨太清宫、参玄元皇帝庙及开平神社、接见部分诸王、视学校…

整个走下来,已是下午。圣人忙得晕乎乎的,几近虚脱,站着都能睡着。刚回宫换完衣服,还得携家眷去麟德殿召开宴饮。这还没完,有司眼没瞎,初二、初三、初四、初五的行程也给他排满了——谒昭陵、见民、校猎、讲武、祠五畴、侍卫亲军大酺。

你别说,除了李某一个人痛苦,其实还真挺有意思。看着国势日益振作,往年笼罩长安的绝望、消沉阴影渐渐褪去,生机一天比一天浓郁。大伙有了信心,干活积极了。反正前两年的元旦君臣聚个餐就算完了,这次这些活动有司提都不提。

不知不觉,走到这一步了。

而手下那帮人,业已不是吴下阿蒙。像常山侯、云中子、五原子、赵服,无不是紫电青霜。如小王这种太想进步的,甚至还聘了李愚、韦庄、张品、陈抟几名士人作为幕宾。再若没藏乞祺、扎猪、康令忠、窦彪、符存审,发迹后,家乡又有亲戚来投奔。符某还把老婆孩子接来了长安,看样子也是决定在这边扎根了。其子符彦超被招入宫,为德王伴读。

暮气被新人扫除,这将是一群锐意持续奋发的时代新秀。

******

金霞给汴梁晕上了层层七彩。俯瞰而下,车水马龙的街市软红香土。

“犴!”兴教楼上传来几声撕人心魄的刺耳鹰唳。

鹰击长空。

在空中遨游几个来回,忽地扑动双翅,箭也似地斜窜兴教楼。及近,许是察觉到气场不对,苍鹰收住速度,轻轻落在她肩上,一动不动。欲笺心事,独凭斜阑。栏杆后,天后负手而立。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天后黯然,郁郁寡欢。

生闷气的朱温不敢对妻子发火,选择冷暴力。年前匆匆亲征山东,没回汴梁过年。大臣去表劝说,不应,说军事吃紧,脱不开身。于是今天举行的大梁开国以来的万众瞩目的第一场元旦大典,天后也就以“懿厥哲妇,为枭为鸱。”为由不出席。

群臣反应强烈。

二圣二圣,首次大朝竟然一圣都无,这让任何有识之士都无法容忍。故数十官僚一度聚到宫门外请愿。以为只要跪倒嚎哭一场,天后自然心软认怂。但这次,顾全大局的天后却无动于衷,连派五班专使奉迎都无果,只得灰溜溜取消大朝。

帝后龃龉的“流言”不胫而走。

他俩的感情本来就不深,只是朱温单方面的迷恋。

天后的心,早死了。对于朱温,更多的还是嫁鸡就随鸡。以朱圣对她的痴痴,整整十年天后就给他生了一个朱友贞,还不足见端倪么。

或许,朱温、张惠这十年风雨同林,就此荡然矣。朱温的冷暴力只是一方面——她已通过虞城君等人确认博王妃被朱温凌辱的蜚语属实。

而且还顺手查到——敬翔之妻刘氏亦被玷污。

刘氏本蓝田令之女,尚让率军路过,被勾了魂,娶为妻。巢亡后,尚让降于时溥。时溥也被迷住,杀尚让夺之。去年朱温破徐,得刘于兵间,将其送给敬翔。但朱温很快就悔得肠穿肚烂,因为玉生烟的美丽传说他也抵挡不住。

不过刘氏和王语不同——她是心甘情愿。

虽然是个天生骚货,但朱温连这种女人都骑,令天后情何以堪。

加上王语一事,就一如烧红的长剑捅进了冷冻的牛油。

天后怎么也没想到,她竟然嫁给了如此一个禽夫贼父。

道德呢。

勒腰带就那么难?

征服别人的妻女就那么过瘾么。

天后有太多太多想不明白。但转念一想,不明白就对了。夏虫不可语冰。人,怎么和畜生讲伦理。嘴上仁义礼智信,肚里装的全是男盗女娼,就这种货色,凭什么让她张开腿?

诸多丑陋苍白的记忆浮现,多虑无计可除。站在兴教楼上,已然无力自我麻醉的天后几次涌起一跃而下的欲望。可她一死,谁能复制那头披着人皮的恶狼。那时不知会有多少家臣被随意杀戮,又不知几多将校死于猜忌。

“天不亡人,而人自取。”天后心如死灰。

“天后!”宣徽使蒋玄晖抱着一摞奏书沿着楼梯小跑上来。

张廷范、萧蘧跟在后面,神色惶急。

天后微回头看了眼,瞥见萧蘧,眸中厌恶难掩。齐梁房出身,南朝皇室后裔,为朱三这等人效力…脸呢。

“拜见天后。”张廷范、萧蘧低眉垂手,行礼。

“何事?”

听到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嗓音,张廷暗自皱眉。伴君如伴虎,二圣何时也这般喜怒无常了,难道葵潮…正流…?臣该死,臣有罪,在心里自骂了几句,张廷范呈上奏本,说道:“启奏陛下。颍州来报,境内出现一伙自称上乘宗的妖僧妄传惑法。臣遣人与萧御史前往巡察,发现不但颍州,陈、光、蔡、申亦有。听其经文,俨然摩尼和尚。而这所谓上乘宗,蛊引愚民,密结乡社,倡义堪比太平道。使放纵不管,恐怕大贤良师复生呀。”

“摩尼和尚?”天后好整以暇的翻看着奏本,貌似随意的问。

“对!”

摩尼教是唐初传来中原的,迷信三清的李氏对其不感冒。后来传到回纥,就如佛法进吐蕃,立刻成了空虚蛮子的天授旨意。赖回纥王室襄助唐平安史之乱有功,摩尼和尚再次侵入中原,与佛、道争话语权。李氏厌之,但不好得罪回纥,也没办法。

及会昌年回鹘崩溃,赵归真等各地道士纷纷上书请除根。于是武宗诏杀天下摩尼,停废四海摩尼庙,连长安城的女摩尼也不分家世贵贱一概杀之。甚至回鹘本国境内的摩尼僧也令振武、大同诸镇往捕。武夫的方式很粗暴——就地处死。幽州军甚至下令:“有游僧入境即斩之!”只有一小部分被抓回来向朝廷交差,随后流放江淮诸道。

时有大臣觉得太过,询问首相李德裕可否宽容一二?结果第二天就被李德裕贬去一个旮旯。自此摩尼二字成了朝堂讳莫如深的禁忌话题,其教也转入地下。到这会,福建、江西、两浙及大梁治下诸州,信这玩意的还是不少,百姓基础深广;官府惧为洪水猛兽。

天公将军张角且不提,光名字就够许多人两股战战。

初唐的文佳女圣陈硕真孤儿出身,婢女之属,豆蔻之年,利用道法起义,转眼拉起数万人的队伍,杀得唐军众情凶惧。后世方腊还是受到了文佳女圣的鼓舞——“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相传有天子基、万年楼,腊益得凭籍以自信。”

能不怕吗。

这会,许是西征李逆失败的反噬发作,也可能是朱温对民间日益严酷的捉人加赋所种出的苦果,又或者是下马贼导致诸多农民饥荒破产;黄巾的烈火正在淮西一带酝酿。奉命南下调查的萧蘧都没敢多呆,虽然还没有人“起事”,但苗头已现,玄乎其乎的谶言已在传播,让萧某十分惊慌,甫一星夜返汴,就立刻找到张廷范,相约同来奏对。

“自古为君者,首要之急就是防民造反。刁民造反,其害更甚武夫。黄巢入京,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见天后只盯着奏本,不说话,萧蘧不得不进言。

天后嘴角微扬,看着萧蘧:“你说的这些,人谁不知。办法只两策。以粮不饿之。以兵使蚁不贼之。而拨粮,用兵,都绕不开钱字。掌国家财富者,建昌宫使裴迪也。”

萧蘧躬身再一拜,道:“大梁,二圣之天下。社稷,二圣之社稷。财富,亦二圣之财富,岂分公私…”

“住口。”

天后七窍玲珑,霎时领悟了萧蘧的暗示。

“自下马贼去后,州郡残破,流氓遍地。筑房、救瘟、抚恤、备春耕…而夏税未到采时,青苗钱已征到了三年后,建昌宫已无财可用矣。裴侍郎终日脚不沾地,仅能满足军需。秦汉魏晋的海晏河清,无一不是以钱所卫。无钱,如何安抚刁民?怎样驱使武夫?”

“我没有钱。”

“陛下…正值匮乏之秋,天后为什么还要葛屦履霜?”

“我说了,我没钱。宣徽院的钱财是蒋玄晖在管,可找他商议。”

“天后!”

“女主亲总万机,倒反天罡,我岂效武氏?”天后听得不耐,奏本扔还张廷范:“快发给圣人吧,圣人文成武德,功配三五,定有万全之旨。”

笑渐不闻声渐悄,苍鹰振翅,天后飘然下楼。

张廷范一窒。

听这口吻,二圣的关系糟糕至此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