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明末问鼎 > 第二十一章 白色的希望

明末问鼎 第二十一章 白色的希望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2 01:05: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清晨的海边不时吹来海风,带着大海的味道,驱散了太阳洒下来的热度,让人很是舒适。

一大早,刘山君换上了一身短打,站在一处晒盐池边,小旗官田毅带着几个兵丁站在一旁,等候刘山君发号施令。

“开闸,引入海水!”

“是。”

田毅带着两个兵丁跑到这处晒盐池连接的引水渠入口,将挡在入口处的闸口打开,海水在潮汐的作用下流入引水渠,通过木筒流入了晒盐池内。

很快,这处差不多比后世篮球场稍小的晒盐池装满了海水,田毅等人立即关上了闸口。

刘山君抬头看了看太阳,今天的天气很好,万里无云,估计用不了太久,气温就会快速升高,晒盐池这边会变得非常炽热。

“好了,留下两个兄弟在闸口待命,只要池子内的海水被晒干,就再次引入海水,如此往复,五、六次之后咱们再继续。”

田毅等人愣住了,这要等多久啊?

其实刘山君也是没办法,晒盐法就是耗费时间,其实自己也可以用煮盐法制盐,只是煮盐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柴燃料,制盐的成本会高出很多,所以晒盐法才是最适合目前状况的。

于是众人等待了两天多,晒盐池内才晒光了六池海水,刘山君等人再次来到这处晒盐池边上,只见池子里面的沙子已经变得发白,仿佛冬日里的冰霜一般,铺满了池子底部和四面池壁。

而刘山君重复防水、晒干的过程,其实就是为了提高池子内沙子的含盐量。

刘山君指着池底的那些沙子,对众人说道:“将那些发白的沙子全部挖出来,全部放入溶解池内。”

所谓的溶解池,就是另一个更小一些的沙坑。每个晒盐池配备一个溶解池,在溶解池的底部铺有碎石等材料,用来防止溶液渗漏。

田毅带人跳入晒盐池内,开始挖掘沙子,忙碌了小半个时辰,才将晒盐池底部所有的白色沙子挖干净。

“记得从别处运来沙子填补上,免得这些晒盐池越挖越深。”

“是。”

随后刘山君等人来到溶解池旁,而溶解池也是与引水渠相连接的,刘山君随即命人再次打开引水渠的闸口,同时切断了与晒盐池的连接,海水很快就流入溶解池,与池子里的白色沙子混合在一起。

刘山君命人用长木棍缓慢的搅拌,加速沙子与海水的混合,此时溶解池内的海水其实就是浓盐水了。

接着,刘山君开始带着众人对海水进行过滤,田毅带着几个兵丁搬来了数个大木桶,每个木桶都有半人多高,而且经过了简单的改良。

在这些木桶的里面,从下到上依次铺有木炭、粗砂、细沙,每种都是一层。而在木桶的底部是一个孔洞,有一根木管连接出来,可以让过滤后的液体流出来。这便是刘山君设计的简易过滤器了。

随后田毅带人开始过滤溶解池内的浓盐水,数个大木桶同时过滤,将过滤后的液体全部集中到一起,这便是相对干净的浓盐水了。

此时在海盐工坊内虽然没有多少房屋建筑,但是炉灶是已经砌筑完毕的,还有十几口大铁锅,木柴等燃料也准备齐备。

刘山君查看了众人过滤后的浓盐水,只见这些浓盐水很是清澈,海水中的杂质和脏东西基本上都已经去除,下一步就可以开始熬煮了。

“倒入这些过滤后的海水进去,开始大火熬煮!”

刘山君说完,众人便开始忙碌起来。

很快,十几口大锅便在猛火的加持下开始冒烟,锅内粗盐和浓盐水经过充分的混合,已经开始翻滚起来,如此熬煮了半个多时辰,锅内的溶液中已经开始大量析出白色的结晶,刘山君随即下令熄火,让十几口大锅内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

到了当天下午,刘山君带着众人过来,将十几口大锅内的白色结晶全部收集起来,这便是用海水制取出来的精盐了。

刘山君捏起一小撮精盐放在嘴里,随即露出了笑容,自己制取出来的海盐并没有发苦的味道,品相非常好。

其实刘山君采用的制盐办法不单是晒盐法,而是结合了煮盐法,缩短了制盐的周期,却又没有大幅增加成本,算是一种比较折中的办法了。

此时小旗官田毅和周围的兵丁全都聚拢过来,众人纷纷学着刘山君的做法,各自“品尝”着海盐,脸上都露出了兴奋而又喜悦的笑容。

“这、这真的是精盐,我长这么大还从没有见过如此细腻的精盐!”

“大人真是大才,竟然还懂得制海盐的法子,咱们广鹿岛这下有保障了!”

“发财了,发大财了!”

就在众人欢呼的时候,田毅则有些担心,说道:“大人,这次制取的海盐大概有三百多斤,这是两天多的产量,如此算下来,这六个晒盐池全部投产,工坊一个月的产量大约有两万八、九千斤。”

“按照现在金州卫等地的盐价算,每斤盐一两六钱,海盐工坊一个月的收入大约是四万六千多两!”

“大人,这么大的一块肥肉,别说的鞑子了,就算是东江镇都会眼红,到时候咱们可就成了别人眼中的肉骨头了。”

其实在明初,辽东都司各卫都设有盐场百户所,各地驻军制盐,年产量曾高达一百四十多万斤。这也让辽东的盐价长时间维持了一个很低的价格,甚至比关内大部分地方都要低,刘山君记得在永乐年间,辽东各地的盐价普遍合一斤七钱多。

可是如今辽东绝大部分都陷于后金,各地的盐场大多废弃,甚至后金上下所需的食盐,都要通过晋商走私过来,所以这也导致辽东各地的盐价高居不下。

刘山君拍了拍田毅的肩膀说道:“海盐工坊的确是一块肥肉,不过咱们广鹿岛想要发展起来,就必须要吞下这块肥肉,才能有力气壮大。”

“眼下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带着你们,在危险来临之前,尽快拥有自保之力!”

随后刘山君说道:“至于东江镇,咱们制盐的事情是瞒不住的,毕竟名义上咱们还是隶属于东江镇之下,人家随时都会过来巡视。所以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拉着东江镇一起分润海盐的利益。”

田毅瞪大眼睛说道:“大人,如此会不会是与虎谋皮啊?”

刘山君自信的说道:“放心吧,除了咱们,东江镇也没人懂得制盐,否则皮岛四面都是海,他们为何这么多年都无动于衷?”

“另外拉上东江镇一起干,我还有另一层想法,那就是销路。”

刘山君叹息道:“现如今辽东的百姓被鞑子压迫,咱们的海盐是无法卖过去的,也不能卖过去,否则便是资敌。所以我想通过东江镇的渠道,将海盐卖往朝鲜国!”

田毅闻言喜笑颜开,说道:“如此东江镇也有得赚,的确不会为难咱们。”

刘山君说道:“话不可说绝,东江镇总兵沈世魁肯定不会为难咱们,但是他手底下的兵将鱼目混杂,就不好说了,所以还是万事小心为上。”

随后刘山君让田毅带人去北面的盐场村招募人手:“先招募一百五十人,每人每月发给二两工钱,管饭。”

“当然,现在工坊还没有盈利,就先用出产的海盐代替支付工钱。”

田毅笑着说道:“哈哈,盐场村的人估计做梦都要乐醒了!”

刘山君想了一下,说道:“另外咱们各队的兄弟也要发军饷了,暂时也先用海盐代替,等出货之后再发放银钱。”

“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