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明末问鼎 > 第一百六十五章 纺织

明末问鼎 第一百六十五章 纺织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2 01:05: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谢晋昌坐在铺面里面,看着门口的伙计忙着招人、登记,又回想起在长海岛的情况。

谢晋昌跟着刘山君在长海岛上一待就是几天,最终在两溪村外找到了合适的空地,随即就命幕府户部征召民夫,财部调集钱粮,开始按照刘山君规划的图纸修建两座工坊。

当时谢晋昌询问:“大人修建的这两处工坊是做什么的?”

刘山君说道:“我军的鸳鸯战袄等服饰都是后勤工坊生产的,都是采购成品布料进行裁剪,花费很大,而且现在到处都在闹灾,布料的供应也不稳定,所以本佥事准备筹建纺纱工坊和纺织工坊,咱们自己织布!”

谢晋昌还记得,刘山君提出要让广鹿岛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各种重要的物资都要能自行生产。

直到现在谢晋昌还不理解刘山君为何要这么做,这可是需要花费巨量钱粮的!

“有时候大人的心思真是不好猜,总是出人意料!”

随即谢晋昌起身来到门口,只见外面已经排起了长队,至少数十人正在等着登记。

早在几天前,谢晋昌还没从广鹿岛返程的时候,就提前派人到登州府以及周边发布招工的消息。

山东各地本就是布匹的产出大省,如今山东各地旱灾、蝗灾不断,庄稼绝收、百姓流离失所,那些靠着纺纱织布过活的织工也没了生计,毕竟人都要饿死了,谁还会买布做新衣服?而外省的客商自然也不会再来收购,所以那些织工也都加入到逃荒的队伍中。

此时谢晋昌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正在队伍中的织工基本上都是妇人,只有少数几个男子,而且询问之后也都是打造织布机的工匠。

那个妇人拉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母子二人像是很久没吃过东西了,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好像随时都会倒地不起。

谢晋昌叹息一声,从铺面里拿出两块饼递给那母子:“先吃点东西吧,不要吃得太急,也不要吃太多,不然会撑坏的。”

小男孩盯着饼流下了口水,妇人犹豫了一下,便接过去,撕下一小块递给儿子,自己则只是忍着饥饿咬了一小口,便将剩下的饼装起来,显然是准备留给儿子吃的。

谢晋昌见状说道:“都吃了吧,只要被招上,到了广鹿岛千户所就会有饭吃、有钱赚,你们也不会再挨饿了。”

那妇人半信半疑的看着谢晋昌,说道:“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地方吗?”

谢晋昌肯定的说道:“有!肯定有!”

两天后,谢晋昌乘坐新式马车抵达了济南府。

车辆工坊现在有工匠、伙计两百多人,每月可以生产新式马车四百数十辆。刘山君已经做出规定,每月产出的新式马车只卖三百辆,剩下的一百数十辆新式马车配备给幕府各部,以及千户所需要的地方,剩下的全部调拨到兵部。

刘山君正在酝酿一次大扩军,如果说之前的红咀堡整编是打造了麾下军队的雏形,那这一次大扩军就要让麾下军队脱胎换骨。

只是现在刘山君正在忙着修建工坊、扩大财源,所以扩军之事只能延后。

谢晋昌乘坐的新式马车就是商部配属的,而此番来济南府的目的,则是为了棉花。

如今的山东已经大乱,朝廷的赈济却“姗姗来迟”,已经几个月过去了,各地府县才开始开粥棚赈济灾民,可是局势却没有明显的好转。

也只有济南府周边还算是比较稳定的,逃到这边的灾民也得到了相对及时的赈济,而山东境内的棉花,也只剩下济南府周边的了。

谢晋昌乘坐马车在城外看了一整天,并且与济南府城内的几家商贾联络了一番,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今年棉花价格大跌!

“这也难怪,现在最金贵的就是粮食,山东各地的粮价已经翻了四、五倍,即便如此一些地方也依旧买不到粮食。至于棉花,现在又不是寒冬时节,价格自然上不去的。”

在摸清楚目前的行情后,谢晋昌便开始在济南府大批量收购棉花,然后全部运往登州府,出海运回长海岛去。

同时,谢晋昌在随后的几天里,不断宴请济南府的棉商,与这些人结交做生意,以确保棉花的后续供应。

九月二十日,谢晋昌回到了登州府城,经过这段时间的奔波,谢晋昌足足消瘦了一圈。

不过这天谢晋昌还是来到城外的港口,已经今天是招募到的织工乘船前往长海岛的日子。

这段时间,东兰轩一共招募到织工四百多人,其中纺纱工两百七十二人,织布工一百三十六人,剩下还有二十多个会打造纺纱机、织布机的工匠。

这些人登记造册后,全部暂时安置在城外港口附近,直到招募结束,再一起乘船前往长海岛。

当谢晋昌来到港口的时候,广鹿岛千户所海军的运输船队已经抵达这里,东兰轩的伙计更是花了银子上下打点,这才站住了两处栈桥。

“大人,已经都准备好了,那些织工按照名册已经清点过,一个不少。他们的家眷也都在,随时可以上船出发。”

“嗯,很好。”

谢晋昌看了看正在排队前往栈桥的数百人,忽然在人群中看到了那天吃饼的母子,经过几天时间,母子二人正常吃饭,气色已经好了许多,那个小男孩也恢复了天真活泼,开始四处张望着。

“是恩公!”

妇人也看到了谢晋昌,急忙拉着儿子跪下行礼:“那天我们母子已经饿了数日,要不是恩公的两块饼,估计当天就得饿倒,请恩公受我们母子一拜!”

谢晋昌急忙将母子搀扶起来,询问之下才得知,这母子是兖州府人,妇人叫刘李氏,原本家境还算可以,丈夫家里有地三十多亩,每年的收获也能有盈余,自己又会织布,可以贴补家用。

可是近年来几乎年年大灾,家底也在一年年的灾荒中消耗殆尽,到了家今年更是直接破家,三十多亩耕地被陆续变卖,屋子、耕牛也没能保住,一家老人更是接连饿死。

无奈之下一家三口也踏上了逃荒之路,可谁承想原本身强力壮的丈夫染了病,几天时间就撒手人寰了。

说到这里,妇人失声痛哭,孩子也跟着哭,周围的织工们心有戚戚,也是纷纷抹泪。

“到了广鹿岛千户所,就是找到了生路,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谢晋昌说着安慰的话,刘李氏则是深信不疑,拉着儿子再次行礼后,才重新回到队伍中,朝着栈桥走去。

谢晋昌看着母子二人的背影,忽然觉得自己这段时间的奔波是值得的,所有的忙碌都是为了广鹿岛千户所越来越好,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刘李氏和众多投靠了广鹿岛千户所的百姓,都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而且在佥事大人的带领下,定会越过越好,这样的事情想想就觉得舒坦。

谢晋昌此时想起刘山君在一次幕府会议时,提起如今千户所的事业,当时刘山君便激励众人,提出广鹿岛千户所与别处明军不同,不是为了富贵,也不是为了军功,更不是为了拥兵自重,而是为了天下百姓。

“当时佥事大人曾说:我们今日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也许今日这样的感觉,就叫做光荣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