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北宋小地主 > 第九十九章 扶危济困晁天王

北宋小地主 第九十九章 扶危济困晁天王

作者:狼太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6: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荆南城聚集的三五千流民九成是从江南逃难而来。来到江陵府这个富庶的地方希望得到官府的救助。可惜,百姓的想法很好,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最先一批的难民来了快一两个月,大多流落街头乞讨。每天聚拢在府衙外,最初还会有官人出来问询。可随着往后问的人也没有,更无人来安置救济。

这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无去投奔,茫然无助,近乎绝望。

“三娃子,知府大人有没有个话?”

“哎,我们几个依旧没有看见府伊老爷。”

“大爷,实在不行我们就离开这里吧!”

……

荆南城府衙外,很多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百姓或坐或躺。不少妇人抱着孩子抹泪,娃儿嗷嗷啼哭。一个衣衫单薄,拄着拐杖的花甲老人问着从府衙走出来的几个后生,可得到的回复大同小异。

聚集在此处的众多难民闻言哗啦一下子议论纷纷:“他们那些当官的想着捞钱,才不管我们百姓死活。”

“天下乌鸦一般黑,走到哪都是贪官污吏。”

“全是些蛀虫,让我们老百姓怎么活哟!”

“你们乱嚼舌根,信不信把你们投入大牢?”

“滚,滚,滚,给小爷滚远点,你们这群臭要饭的。”

……

几个在外面守门的衙役听到百姓议论,举起水火无情棍喝骂,接着嫌弃的驱赶,吆五喝六,好不嚣张。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阵铜锣哐啷敲响。

两个汉子骑马飞奔,一个敲锣,另一个放声大喊:“父老乡亲们呐!山东客商在月仙楼外开设粥棚,接济各地难民,发放钱粮,可北上济州谋生。”

一遍遍地呼喊响彻街道,让那些原本快绝望的百姓仿佛看到曙光,在确认没有听错后轰动起来。携老扶幼,挑着担推着车,一路打听前往月仙楼。

这一幕发生在城中几个方向!

那些聚集在街道边,酒楼外的棚子内的流民在听到铜锣呼喊声,先是呆滞片刻,反应过来纷纷行动。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钱财耗尽,濒临弹尽粮绝。

随着城里的流民汇聚,如潮水般向城中月仙楼涌去。

月仙楼,靠近城西的位置,在荆南城中算不上大酒楼,但绝对是口碑最好的。东家老李为人和善,待人赤诚,物美价廉,周边百姓无不是称赞有加。

此时两层小楼门口,支起了十来个烫羊用的大铁锅。底下篝火熊熊燃烧,浓稠的米粥咕咚咕咚翻滚。

一股香甜味弥漫整条街道!

那些汇聚过来的流民直勾勾的看着,不停地吞咽唾沫。没有人拥挤推搡,因为自觉排队,挨个前往。几个木牌上红色大字显眼还有人一遍遍朗读。

“父老乡亲,不要拥挤,人人有份,还会有救济口粮发放。务必遵守秩序,自觉列队,别影响他人。”

……

是的,借着月仙楼之名开设粥棚,接济流民是晁盖做的。在地头蛇马勥,马劲的带领下,便找到人缘好,又心善的酒楼东家,给足了钱包下酒楼。

又到信誉最好的腾家商号购买大批粮食,半数喽啰押粮,购买物资,半数人在酒楼外熬粥接济流民。酒楼东家老李热心肠,带领一帮伙计来帮忙。

接济穷苦百姓是要花钱的!

晁盖前来拜访结交好汉,没考虑会有这种事身上的钱财不多。拨出一半购买粮食,吃个两三顿可以。可要是分发口粮撑到进入山东地界那是万万不够。

所以,他做了两手准备!

一是拿出随身携带的蒸馏装置,命人四处购买劣酒。在马家院子里架起铁锅,亲自带亲卫提纯。

这是一个怪异的铁桶,里面就像火锅两层却没有空心。盖子也是特制的,中间是锥形凹陷里面可以倒水。酒水倒在外侧,沸腾利用液化原理提纯。

顺着中间的尖锥落入里面一层桶内,底部斜插着一根通心竹管。甘醇的酒液产生就会顺着流到外面。

古代由于很多技术不成熟,这套装置可是费了很多心思!蒸馏出来的酒水度数不太高却甘醇清冽。

刚开始看着晁盖忙碌的马老爹还没太在意,可在闻到那诱人的酒香后,就凑到近前品尝和询问究竟。得知晁盖靠着酒水,菜式新奇,酒楼少说有百多家。几乎涉及到几个州府,每天日进斗金。

老头对此深信不疑,又听得亲卫随口说哥哥乃星宿下凡,神人托梦传授。老头的心态再次改变,看向晁盖的眼神变了,除了惊诧之外多了抹尊敬。

一坛坛买回来的劣酒倒入蒸馏桶没多久就转化为了美酒。柴火熊熊炙烤,一坛坛清澈透亮的好酒诞生!

月仙楼外随着涌来的流民越来越多,周边几条街道人潮如涌。数以千计,装有粮食的麻袋在快速减少。

维持纪律的縻貹,酆泰目睹这一切,就觉得压力山大。十个八个还没什么感觉,可人一多就吓人了。

“哥哥,我觉得粮食不够了,再派人去买?”酆泰好歹是个山寨二首领,见势不妙立马飞奔回马家汇报。

“哎哟,好香啊!”黑大汉来到后院就大嚷。

“不用,我已经有安排。”晁盖冷笑连连,招呼酆泰来喝酒。把这条黑大汉高兴坏了,看着蒸酒称奇。

晁盖的确是不着急粮食问题,因为他有第二手准备!

“我等拜见府伊大人。”袁朗奉命带队来到荆南城府衙面有要事见知府,喝斥衙役带路见到正主。拽住准备跪下来的马氏兄弟,冲着知府拱了拱手。

这种江湖人士的做派顿时就让江陵杨知府脸色变黑。立马就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跳出来喝斥道。

“大胆,见到知府,为何不跪?”

这是知府大人的小舅子,也是江陵本府三都缉捕使臣。

“哼,大家都是一类人,谁也别唬谁。”袁朗冷哼,冲着江陵知府正色道:“我家兄长乃是山东晁盖晁天王,派我来送信,是为了帮知府大人解决大麻烦。再说了,他结识不少京都重臣,真要想入仕。随便走动就能去汴梁城做官,再来江陵府……”

“这这个……”跳出来的大汉脸上有些尴尬。官场上的事情他还是明白的,互相抬举,吹捧才有面子。要是今天让这几个人下跪,明天就是自己喽!

“哈哈哈,这些虚礼就免了!”杨知府反应很快,忙摆手大笑。他也没少听到山东晁天王的事迹,知道此人本事不小,还是江湖绿林中的大佬。能不得罪就尽量别得罪,再说了,不是解决大麻烦?

“不知晁天王差你来所谓何事?”

“回禀大人,从江南来的流民甚多,呆在城里容易引发混乱,出现变故,我兄长认为尽快打发离开。”袁朗腰板挺的笔直不卑不亢,转述晁盖所言。

“正是,本官正为此事发愁。”杨知府笑了。没少听闻山东晁盖慷慨仗义接济难民,九成是为此而来。

“我在兄长愿出面,领导城里的难民前往山东济州。另外要是还有流民涌来,大人发点钱粮让他们自己去。这样就不会让大人忧愁如何安置问题。”

“所言甚是,晁天王果然高义!”杨知府拍案叫好。他的确是为了难民而焦头烂额,接纳安置开垦荒地分配。至少要官府养着上万人一年甚至更多,那得花多少钱粮?听到有人主动接受麻烦如何不激动?

“大人,我家兄长来江陵拜访好友,带的钱财不多。接济三两餐还行,还需要大人大发善心给予扶持。”

“嗯,有何难处尽管说来!”杨知府搜索片刻大手一挥。反正那么多流民都会离开送点钱粮亦是无妨。

袁朗没有直接说明,而是掏出一封信,递给那条大汉:“大人,这是我家兄长亲笔书信,写明遇到的困境。并私底下托我给您带句话,送桩大富贵。”

说罢,他就说了句告辞,带着马勥,马劲转身离去。

杨知府心思不在这几人身上,而是最后那桩富贵上。劈手夺过小舅子递过来的信件拆开打开一看。随着往下看,脸上笑意就越明显,直至笑开了花。

“哎呀,袁朗哥哥,你刚才见知府不跪,太帅了。”马氏兄弟满脸震惊,一直到出了府衙才回过神。

袁朗暗自松了口气,其实是晁盖吩咐他那般做派,实际上心里也没底。拍拍两兄弟的肩膀,说着晁盖的口头禅:“只要拳头大,赵佶也会以礼相待!”

“对,哥哥到底送他什么富贵?”

“哈哈哈,你们很快就会知道了。”

袁朗没有过多的透露,而是让马氏兄弟带路前往腾家商号。一是感谢低价卖粮,二是拜会英豪。

月仙楼酒楼,衣衫褴褛,身形单薄的难民到处都是。人数虽然多,但井然有序,排着十多条长队。人人手里拿着碗筷,闻着诱人的米香脸上有了生气。

看到那一辆辆装满粮袋的车辆路过,又听说是山东客商晁盖接济百姓,人人嘴上称好,心里感激。

也正是这个时候,插着小黄旗代表府衙的车队缓缓驶来。上面装满了麻袋,成捆的冬衣等各类物资。

牛马大车好几十辆,浩浩荡荡!

最初还有不少流民激动说是官府来人,嘴里念叨感谢。可是很快就有一则消息流传,是山东客商晁盖花钱买的,顿时就让这些风餐露宿的百姓咬牙切齿。排队向前注视着车队,眼神里只有冷漠!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