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北宋小地主 > 第四零三章 老当益壮,宗爷爷

北宋小地主 第四零三章 老当益壮,宗爷爷

作者:狼太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6: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登州水师驻地坐落在登州城以东二十多里的海湾内。水寨半连接陆地建立,一排排原木栅栏延伸到深水区的码头。平海寨设有寨城一座,内置办事公署及寨署、哨捕、兵房,守险之制,亦云密矣。复有精锐官兵据险而守,海上之贼,未敢卒犯也。

兵船二十艘,官兵四千八百余名,分为两个营。负责警戒千多里的海岸线,拱卫登州城的安全。

只是北宋官场**,贪官污吏横行,军队多有贪污者。自从刘茂担任登州指挥使后,为了伸手捞钱。敲诈勒索,巧取豪夺,十多年内做了不少坏事。以致于登州水师的名声变臭,令百姓怨恨。

呼延庆作为开国名将之后,如何会做此类苟且之事?与他率领的水师第二营没关系,只是被连累。

但是这个差距也明显出来了!

呼延庆麾下将士小日子过得远远不如对方,军事实力上也弱上许多。舰队船只数量差距就是证明。

与水寨配备的船只不相符,也说明敲诈勒索来钱快。碰上好的船只,改造一番也能充入军中使用。

水师第一营敲诈勒索多年,有钱有船,财大气粗。若非没有招兵权,人手有限,队伍舰船会更多。

太阳当空,温暖的阳光照耀的人极为舒适。

晁盖率队赶到水寨,见到港口处停泊的十多艘千料级以上的商船,客舟,有崭新的,也有老旧的,甚至船身上有的有血迹,箭孔,随着风浪起伏。有些船上还有人走动,搬运货物或刷桐油保养。

从呼延庆那里了解到,这些船全是第一营几个月来扣下准备卖的。只是一时半会,没有找到买家。

得知这个情况,阮小七笑得合不拢嘴,率队接收。韩世忠带着张三李四控制整个水寨,涌入第一营驻地搜刮。陈虎率领卫队将俘虏们赶到校场看押。

新投奔的呼延庆让心腹手下前往登州城请知州大人。接着挨个约谈手底下的军官,之后又召集将士劝说,尽可能拉拢一些老部下一同投奔晁家庄。

水寨中各处都在忙碌!

晁盖也没有闲着,带领书记官收集整理刘茂的犯罪纪实。又吩咐伙头军杀牛宰羊准备酒宴,先煮些海鲜送过来。与几位夫人在水寨公署吃吃喝喝。

“我说,我总把你们带在身边是不是不好?”晁盖看着几个女人吃着海鲜的模样,冷不丁地来了一句。

“有什么不好的?妻子跟着丈夫不是应该的吗?”李清婉吃海鲜的动作一顿,美眸斜成了斗鸡眼。

耶律答里孛平时话不多,这回却一板一眼地说:“就是,咱们又不是行军打仗,只是从济州岛回来。中途碰到了一点意外,严格说,是度假返程中。”

“这个我知道,我怕在军中影响不好,让那些将士们认为我晁盖只贪恋女色,又为了你们搞特权。”晁盖嘴上这么说手里却不慢,抓着鲍鱼就啃。

“哎,别人都在忙,就我们在吃。你看看你们一个个成了花脸猫。吃相难看,注意点淑女形象。”晁盖边大快朵颐边拿手帕为女人擦拭脸上的油渍。

“已为人妇,不在乎。”李师师鼓起香腮,含糊其词。

“咋滴,你晁盖又嫌弃我们了?”扈三娘脸拉了下来。

花姿恶狠狠:“瞧他那副样子肯定就是,嫌我们碍事。”

“哎,跟在他身边,是觉得我们破坏了他的王者风范。”李清照一直都没吭声,却也加入凑热闹。

“我靠,又来这个又来这个。”晁盖联疯女人李清婉也要来脸皮抽搐,连忙制止:“赶紧吃,食不言。”

夫人们齐刷刷地扭过头,腮帮子鼓动,却娇哼不断。

“哟呵,不是你要说话的吗?”

“是你先打开话匣子,我们只是避免冷场。”

晁盖恨不得给自己来一嘴巴子,为什么吃饭的时候多嘴。用鼻腔哼出吃吃,便不再说话。李清婉,李师师她们笑了,人人不在调侃,专心应对海鲜大餐。不时将脸蛋凑过来让晁盖帮忙擦拭。

此时此刻,晁盖简直就是好男人的代表。

公署这顿家宴刚刚结束,扈三娘,花姿她们收拾碗筷。恰好此时,活阎罗阮小七的笑声外面传来。

“嘿嘿嘿,哥哥,哥哥,快来看,大丰收,大丰收啊!”

“这家伙结了婚还咋咋呼呼。”晁盖闻言苦笑不已。扶着几位吃饱过后懒洋洋的夫人,溜达到外面。

阮小七在外面大嚷大叫,见到晁盖连忙冲过来汇报:“哥哥除了舰队十六艘船,码头总共有十八艘船。千料十三艘,五艘两千料,其中有几艘装满了各类海货,价值不低,据我们估计,值数十万贯。”

晁盖吃了一惊,满意的点头:“不错,其他人呢?”

听到有这么多海货,价值数十万贯,海关果然油水足。他对死鬼刘茂任职这么多年的积蓄充满期待。

“嘿嘿嘿,在后面,我是来报喜的。”阮小七笑了。

果然,外面传来嘈杂的呼喊声。不一会儿,韩世忠,张三等将领率队来到,七八辆装满箱子的马车被赶进院子,分量沉,车子咯吱作响,前面有马拉,后面有人推,个个眉开眼笑,一看收获颇丰。

随着韩世忠上前汇报,的确是个惊喜。

那些普通水师营将士是私人财物没有动,全部都是从几个军官那里搜刮的,共计金银七八万贯,古玩字画十多箱,也价值几万贯,刘茂占据了八成。

晁盖倒是没有意外,反而觉得有点少了,只是想到打通关系要花钱,算一算有这么多积蓄不错了。

这时,一亲卫飞奔来报,登州知州来了。

晁盖让众人将财物遮掩好,又让韩世忠代替自己去迎接。自己则回到公署在主位上正襟危坐等待。

大概一炷香的功夫!

一个身穿锦衣,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呼延庆紧随左右,对方脸色有些不好看。登州水师营被人一锅端掉,搁谁面子也挂不住。

此人虽然有官架子,但身体单薄,一看就是酒色之徒。晁盖目光并没有看他,而是转向中年文官身后的一位六旬老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穿着并不华贵,却有一种气势。

这人肯定不同凡响!

晁盖经过这么长时间历练,对自己的眼光非常自信。为此,起身降阶而迎,与登州官府来人寒暄过后,分宾主落座,又有军卒端上来极品好茶。

“好茶,入口甘甜,回味无穷,好茶呀。”那个老者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眼前一亮,不禁赞叹。

“哈哈,宗老喜欢就好。”晁盖笑容满面。

是的,这个年过六旬的宗通判不是别人,正是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宗泽,这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只要稍微了解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此人。

晁盖在听到呼延庆的介绍时也是吃了一惊,感慨良多。别人他可能不会了解,可此人却记得清楚。

年少默默无闻,熬到了老年才声名鹊起,非常励志。

宗泽出生于北宋嘉祐四年十二月十四(1060年1月20日),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省义乌市)人。

据传说,宗泽出生前,他的母亲刘氏曾梦见天空出现猛烈雷电,有光照耀其身体。宗家虽贫苦,但有“耕读传家”的传统,父亲宗舜卿就是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宗泽自幼随长兄宗沃参加劳动,农闲则在父、祖的教导下,读书识字。天资聪慧的宗泽勤奋好学,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元祐八年任大名府馆陶县县尉。任满,先后在衢州龙游、莱州胶水、晋州赵城、莱州掖县担任县令。政和五年(1115年)升登州通判。宣和元年(1119年),因事被贬提举鸿庆宫,遂上表引退。靖康元年(1126年)临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这个时候宗老六十六岁。

花甲老人,才开始最耀眼的人生!

宗泽为人刚直豪爽,沉毅知兵。到任后,积极修复城墙,整治兵器,招募义兵,广集粮饷。不久,受封河北义兵都总管,率军击退来犯的金兵。

同年11月,金兵再次包围开封,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帅。宗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次年正月,率军至开德,与敌十三战皆胜。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任用岳飞等人为将,屡败金兵。金人畏惮宗泽,都称他为“宗爷爷”。

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二十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纵观人生履历,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只能说,宗泽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晁盖喝着茶,虽然笑着跟宗老爷子攀谈,但心中颇为不平静。明白真实世界不是与小说那么太过美好,北宋之所以没有散架,正是因为有类似济州张叔夜,眼前宗泽这类能臣又固执的家伙支撑着。

肱骨之臣,国家栋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