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北宋小地主 > 第一四五章 一个有钱,一个敢卖

北宋小地主 第一四五章 一个有钱,一个敢卖

作者:狼太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6: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样,老子勾不住你们两个死太监?

晁盖感受到那火热的目光,心里一阵冷笑。决定继续增添筹码,加大引诱力:“两位大官不了解当地情况。我所说的恁多富户,不包括晁某的庄子。

半年前,我前往郓城赴宴,庄子竟然被那群草寇袭击,死亡庄客两三百,牲畜被抢光,粮食被焚烧二十多万石,损失惨重。你说我能咽得下这口气?”

两个宦官心情愉悦也不急,边喝茶边连连点头称是。浑然不觉韩世忠,郭盛,吕方眼睛深处的嘲讽。

“几个月来,采购大小船只,亲率庄客没少与之碰撞厮杀,奈何济州是个小地方,知州相公也是无能为力,器装备不足,这才来东京救援。诺,这是郓城知县,济州府伊亲自批示的公文凭证。”

晁盖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激昂,转过身又从包裹里掏出两封官府开具的凭证印信,递给两个宦官。

杨阁长和王阁长接过来一看果然,上面官府引荐公文写的很清楚,纸张和明晃晃的官印说明是真的。

两个老奸巨猾的宦官看看晁盖又看看信件,有所猜测!眼前愤怒的络腮胡大汉九成是那位山东晁天王!

这次的买卖真的会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溢。

怪不得凌振这么窝囊又正直的人,会主动找到他们,说是有一桩惊天大富贵,能够清空多年的库存。

晁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角余光瞥到两人的神情。便知道自己的身份多半瞒不过两个官场老油条。也没打算隐瞒,跟聪明人谈生意有利可图就好。

“哎,两位大官,你们也大概也猜到我是谁了。实在是强人猖獗,不得不组织壮丁抵御,奈何几番大战下来,损失不小,衣甲不全,还望通融则个。”说到最后,晁盖向两个宦官躬身行了一礼。

“大官人勿须多礼,为了剿灭贼寇,咱家定会倾力相助。”这是大金主,杨阁长,王阁长不敢摆架子。纷纷双手虚托,脸上露出一种嗔怪的埋怨。

“我等在深宫之中也曾听闻大官人多次击溃匪徒,保的一方百姓平安,就冲这条,些许兵甲何足道哉?”

双方重新见过礼,再次坐下后关系就变得熟络。三人品茶吃糕点,称赞连连,有说有笑,恍若老友。

韩世忠,郭盛,吕方,凌振见状目瞪口呆。尤其是轰天雷凌振,他如何不知道皇宫中的宦官傲气得很,尤其是那个杨阁长,很少见到这般和蔼态度。

“两位,济州,郓州二十多个庄子,算上晁某的庄子。这么多钱财汇聚,就指望着晁某带回甲胄。”晁盖再次谈起了正事,只担心俩太监在吹牛皮。

“这么多庄子需求量可不少,不知两位能够拿得出多少?”

两个宦官交头接耳,那位王阁长说道:“咱家俩积攒的私货铁甲不过七八百套,皮甲两三千套,纸甲三千多套。”

晁盖听到才几百套铁甲有些失望,不过好在皮甲和纸甲不少,倒是聊胜于无,此趟倒也算没白来。

可接下来杨阁长的一番话让他心头激荡。

因为只见那个宦官放下茶杯,清清嗓子,笑眯眯地说:“私货肯定不够,但是甲仗库的兵甲挪用过来不就得了。先借过来,等到以后再替补上即可。”

“这样会不会被发现?”晁盖面带迟疑,心里却佩服这个死太监,为了钱果然有头脑,没少干这种事。

扬阁长不知有何底气,脸上只有不屑的笑:“大官人放心,没人敢来查内廷作坊的库存。咱家敢保证,多地不敢说,借用个几千套铁甲不成问题。”

“哎呀,那就太感谢两位!”晁盖大喜过望,又踌躇的说道:“两位大官有所不知,大半个月前郓州赵相公为了设立官渡,说朝廷批准公文强行把晁府码头,两百多艘大小战船全部征调。临阵换将……”

晁盖又用九分真一分假的话把夜袭码头的事情大概提及。几个月积攒下来的两百多艘船只全部没了。

“嗯,竟然还有这种事情?”两个宦官诧异的对视一眼。作为皇宫内侍,很纳闷朝廷有批准公文?只是疑惑没有持续多久,注意力便放在买卖之上。

“大官人是想买船?”杨阁长摸了摸下巴。

“正是,没船无法围剿贼寇。五百料到两千料之间的船至少数十艘,至于价格绝对会令两位满意。另外,要是有神臂弓,床子弩,晁某也想要……”

晁盖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两个宦官惊呼声打断:“什么?神臂弓?床子弩炮,这可是朝廷严禁……”

只是两位阁长话同样没说完,便犹如被捏住嗓子的公鸭声嘎然而止。因为他们看到韩世忠,郭盛,吕方一人抱着一个大箱子过来,盖子已经打开,一个个五十两的大金锭,整齐摆放,金光闪耀。

金子的光芒令人沉醉,仿佛雅间都镀上了一层金光。轰天雷凌振哪里见过这般,神情也有有些呆滞。再次看向丝毫不心痛的晁盖,佩服他那种魄力。

“两位阁长,晁某是真的需要铠甲战船,带着足够的诚意来的。这只是定金,大头会多上数倍。”晁盖指着三箱大金锭,笑得诚意十足又狡诈。

怕不得有万两之多,多两个宦官直勾勾的看着黄金。那个杨阁长听到问话,龇牙咧嘴的摸着下巴。

“这倒真是让咱家为难的,只能麻烦义父他老人家。”

晁盖纳闷着太监还有义父,凌振便上前附耳说来。顿时就让他满脸惊诧,看向杨阁长的目光变了。

万万没想到,这家伙背后还有一尊大佛,北宋皇宫之内头号大太监杨戬,怪不得有底气说挪用啥的。

“杨公,一切就拜托您嘞!”晁盖态度恭敬的拱手。这条结党营私的路子此时不抓住,又更待何时?

公,这个称呼可了不得,有几人担当得起?

杨阁长嘴上说着不敢当,脸上却笑开了花。抓起几锭金子又放下,给了准信:“好吧,大官人这么有诚意,又是为了剿匪,那咱家就来一把大的。”

有凌振在旁边提醒,此人虽然贪,但口碑非常好。收钱就会办事讲信誉,十几年来不曾坑害一人。

晁盖心里乐开了花,抱拳感谢顺便说好话:“两位大官,定金先奉上,尾款当面结清,绝不拖欠。”

“呵呵呵,这个好说。”几个箱子盖好,杨阁长又主动提议:“大官人不是剿匪吗?铠甲战船齐备,不如购买一批好马组建骑兵,剿灭贼寇轻而易举。”

“哎呀,杨公不说我开春正想去北方一趟。”晁盖错愕过后随即大喜,晁家庄缺少战马是他的心病。

没想到,来到汴梁城还能够买到战马,令他有些疑惑。

“杨公,可朝廷不是缺少战马吗?”

“缺马?那要看是什么情况。”杨阁长意味深长的笑了。

晁盖一愣,随即幡然醒悟,上面的人说缺就缺,不缺也缺。冲锋陷阵的西军,边军便没有马匹补充。

朝堂之上的那一位好生昏庸!

他作为后世的军人,对淘汰的马匹之事真不了解。直到此时,才逐渐想起曾经在网上看过的言论。

宋朝缺少战马?别逗了,好吗?

实际情况是:宋朝并不缺少养马的地方,更不缺少战马,皇帝和大臣们缺乏的是一种战斗精神,他们有的只是对边将的猜忌,怕再次来一个陈桥兵变。

宋朝至少有十几万匹好马,风流皇帝以为天下太平,不调拨给一线部队,却留在京郊给养尊处优的禁卫军用!这才造成前线军队和民间缺马现象。

扬阁长心情很不错,笑呵呵的多说了几句:“汴梁城外牟驼岗御马监,好马多的是,大官人要是需要,我也跟叔父打个招呼,牵走两三千匹马不难。”

“那就多谢杨公照拂。”晁盖忙拜谢,心情好的麻木。而尘封的记忆也随之清晰,想起了牟驼岗。

此地是北宋囤积粮食的重要基地,金人打下来以后,据记载发现了两万多匹精壮战马,还有堆积如山的粮仓,数百万石粮食,女真人吃饱北宋栽倒。

这样的朝廷不完蛋,天理何在?

晁盖想到金兵南下的时候的惨剧暗嘲,又想到买卖做成很高兴,虽然有钱,但抱拳感谢不忘哭穷:“两位大官,多多体谅则个,还请给个优惠价。”

“呵呵呵,这是自然!”两个宦官笑着点头。

为主的杨阁长沉吟片刻后,熟练的报价道:“铁甲二十贯,皮甲十贯,纸甲五贯,马匹三十贯,强弓两贯,千料战船两千贯,神臂弓,床子弩……”

晁盖跟官府多有生意往来,又有凌振在旁边提醒。知道铁甲成本四十贯,皮甲二十贯,纸甲成本十贯,强弓硬弩等装备造价不菲,如今这个杨阁长直接来了个对半优惠,无本买卖一点也不心疼。

接下来,晁盖跟两个宦官边喝茶边商谈铁甲种类和运输事宜。最终确定直接装入船在码头上交接。杨阁长还特意提醒多准备钱,数量可能会更多。

当双方敲定下来,外面临近天黑。两个宦官声称不方便,婉拒宴请,让随从抬着箱子告辞离去。

临走前,还不忘丢了一锭金子给凌振。

说这是好处费,瞧瞧,宦官这素质,讲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