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开局北美1400年:正在建国 > 【345】“三保猜想”

开局北美1400年:正在建国 【345】“三保猜想”

作者:非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上顺天肯定还是水路更便捷、迅速;

可疏浚刚毕,具体行船速度还未测定,且若非事出紧急,夜晚多是不会行船的,也就拖慢了速度。

反之,走陆路官道,一日稳定可行百里路程。

出发第一天。

诸位神使还作车驾,至第二天启程,周若愚就按耐不住了:“这马车快把人颠死了,我要骑马!”

对此,就连跳鱼都不反对驳斥了。

这车不是人坐的。

放缓行程还好,赶路颠簸后,下车时众人感觉头皮都在一阵阵鼓跳。

郑和等人不敢怠慢,也在考虑,要不要他们先走一步,让锦衣卫满满护送神使至顺天?

但等马匹牵来,一众大明官员就闭了嘴!

跳鱼轻抚马匹,口中念着晦涩难懂的话语,似乎是与马儿交流……

只见他话音落下,便一个翻身登上马鞍。

马匹陡然受惊,扬蹄狂奔。

这一幕将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可等到他们发现,马上的跳鱼如同粘在了马背上,与马匹运动融为一体,又发出高亢的尖叫——

“呜!!呀呼呼!”

舞动马鞭,兴奋叫嚎。

众人就知晓,神使之马术,异于常人。

紧随其后。

剩下五名法则修士也动了。

一样的动作,似乎是某种既定的仪式;

略显奔放的上马方式,引起马匹大惊,扬起前蹄……

费先仰看懂了,情不自禁道:“几位神……贵使是刻意为之!”

郑和、王景弘看向他。

费先仰又道:“释放马匹的野性,再驯服它,成为最顺服却也最悍勇的坐骑!”

与此同时。

周遭人等也都惊愕:“这几人是蒙古人?”

“看起来很像!”

“可蒙元后裔早已迁入草原深处,瓦剌各部崛起,肆虐北方边关!”

“它们是从哪儿来的?”

人群中,除了郑和等人,也就只有费先仰晓得几人来历,而与此时莫不敢揭露真相。

待得跳鱼等人跑马一圈归来。

周若愚急眼了:“我的呢?我的马呢?”

众人看着他的个头、身板,皆然沉默。

跳鱼想了想道:“郑主使,既要着紧见皇帝,我等六人可与你快马赶路!”

“若愚、若男和阿迪娜留下缓行!”

有了长时间相处,跳鱼对郑和等人还是比较信赖的,才敢于托付三个小的。

周若愚一听就翻脸了:“明明是我提议的骑马,凭什么到最后反而是我留下?”

“你等是在小看我?”

“于神国之中,我早就开始修习马术,所乘坐骑还是‘黄金圣马’的后裔!”

黄金圣马就是当年的阿哈尔捷金马,挑选配种后,诞下不少子嗣,被分予爬山、牛屎等人。

小花也选了一匹,有时被周若愚“偷走”骑乘。

旁人不敢多说,跳鱼却知道如何管教他:“你随我等一起,那若男、阿迪娜如何?”

“你为三人中力壮者,理应扶持弱小,陪同庇护他们。”

周若男可不会骑马,没到修习马术的年纪,不似某人那么野。

一听这话,周若愚脸色垮了下来……

因跳鱼说得是均衡教义,吾主意志。

强者扶持弱小;

周若男既是跟着他来的,他就要照顾得当,否则回去无法于吾主、巫和首席交差!

事情敲定。

就兵分两路。

王景弘很想要留下照顾“小神使大人”,但陛见是大事,他必须在场。

就只能吩咐唐敬:“照顾好小神使们,若出了差错,你知道后果。”

“嗯。“唐敬闷声应是。

王景弘又转头,看向费先仰:“费大人,可否麻烦你押后?我等会尽快陛见,但小神使须得人照顾,你是知晓轻重的。”

所谓轻重,就是指神使的身份只有他知晓。

费先仰皱眉,略感不喜。

他堂堂从三品锦衣卫同知,官阶比郑和、王景弘还高半阶,却要留下陪护三个娃娃?

王景弘一见他神情就冷笑起来:“那好啊,我留下押后好了,让郑大人带诸位先一步归返便是。”

心中也在暗骂。

没眼色的东西,难怪被纪纲压了一头。

三位小神使年纪稚嫩,却能横跨无尽大洋造访大明,还不能说明其身份地位的特殊?

机会摆在眼前还不知把握。

蠢材罢了!

郑和了解王景弘脾性,知道他不是说说而已,但陛见少不了他,只能居中调解:

“费大人,此事我等信不过别人,唯有你能担此重任了。”

听郑和都这么说,费先仰就没办法了。

却还是没能体会正副两位主使的深意,只是不甘愿的领受命令。

“那便如此吧,诸位先行赶路,我等缓行!”

“蠢货!”王景弘又暗骂一句,懒得提点他,又走到周若男身旁:“小神使大人,一路上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若是有人怠慢了你,或是不遵你得意,你先记下,待得到了顺天府,我再来为您收拾他!”

周若男笑着点头,也没多说。

别人看法如何无所谓,小觑也好,冷落也罢。

正如吾主所言,背弃均衡的,也遭均衡的背弃。

自己也不去理会那人就是了。

很快。

先头部队组成,快马出发。

周若愚兴致缺缺,钻入马车里躺尸,继续经历颠簸折磨。

……

又过数日。

浩浩荡荡数百骑兵,终于抵达顺天府。

城中子民惊诧,还当北方又有战事燃起……

郑和担心引得城中非议,连忙命人举起钦差仪仗,宣唱城中——

郑和率西洋总兵,于海外凯旋而归。

异邦诸国来朝,礼敬大明德威!!

城中气氛才为之一变,陡然沸腾喧哗,高呼大明雄威,吾皇万岁!!

第一时间。

郑和到来的消息传入紫禁城。

朱棣大喜而起:“摆驾午门外,迎接钦差归朝!”

庭中大臣皆喜。

而皇太孙朱瞻基也在行列当中,他又作恍惚……

郑和归来了?

那之前一夜惊闻,到底发生了什么?

城中消息闭塞,也无京师传来讯息。

不过照这么看,那一夜惊闻必定还是与郑和有关。

信未至,人先到。

郑和必定快马加鞭赶来,就为陛见,禀告大事!

宫中皆动,当到午门外摆好圣仪时,钦差队伍也恰好到了。

郑和快走几步,也无需身旁礼官唱名,只他自己就激动的高呼——

“郑三保不负陛下圣命,带西洋总兵两万余人,宣威海外,令万国来朝!!”

“吾等拜见永乐皇帝陛下!”

随他话音落下。

王景弘等人亦是上前作揖见礼:“拜见永乐皇帝陛下!”

“哈哈哈哈。”

朱棣声音洪亮,也大步踏去:“郑伴伴,无须多礼!”

“起,都起!”

他上前狠拍郑和的肩膀,若这对象换作王景弘,怕是要疼得龇牙咧嘴一阵。

偏是郑和生的健壮,有大将之风。

与此同时。

朱棣目光也扫过场间,一眼就看到人群中几个蒙元后裔模样的青年。

只有六人?

还有三个稚童应落在后面。

费先仰也不在,包括锦衣卫千户营到场只有一半。

他心里有数了,也未在场间多说,带众人入宫。

一路至宫城宝殿。

朱棣还介绍这皇宫新修建的宫殿、院落,“迁都已在进程之中,瓦剌谈判事宜告一段落就准备行动,大运河贯通,方便了搬迁运输事宜……”

郑和等人都恭敬聆听,时而发出赞扬,也博得龙颜一悦。

到殿内。

郑和就开始禀报西洋所得。

例数各国国号、地理、强弱与风土特产,又说进献何物,带多少使节来朝。

听得这话。

所有人充斥喜悦当中,为大明之强盛而贺!

瓦剌‘小胜’又如何?

放眼海外,大明已无敌手,瓦剌之乱平定,天朝上国之名便无可动摇。

一番唱名后。

便是赐宴环节。

郑和又说在应天府得太子款待,城中开夜禁四日。

朱棣大笑,也大手一挥:“顺天府亦为郑公之功而贺,为大明而贺,开夜禁五日!”

如此划分顺天、应天主次,可见朱棣对迁都之事的看重。

群臣皆喜,氛围热火朝天。

宴席开启时。

随行人等就先安顿出宫,其中自然包括跳鱼等人。

马林迪使团在济宁时并未下船,还须一段时间才可抵达,而他们本就是一个“挂件赠品”,若无均衡荣耀加持,在诸国中排位靠后。

神使身份暂不能揭晓,一切还需等宴席后,由皇帝圣裁。

大约一个时辰后。

宴席罢了。

群臣纷纷告辞,都知晓陛下与郑和等人可能还有对奏详谈。

皇太孙朱瞻基都摆好了架势,准备听郑公公讲述海外异闻。

却不想……

“喧闹一日,功课都有懈怠,带皇孙回宫罢,温故而知新……明日我要考校功课!”

朱瞻基稍愣了一下才起身:“遵皇爷爷的旨,是孙儿怠慢了!”

“郑公、王公,待过几日得闲,我再请教海事学问,恳请二位大伴不吝赐教。”

二人立即起身,受宠若惊:“皇太孙若看得上我二人,一定知无不言!”

见礼后,朱瞻基走了。

二人才夸赞道:“太孙肖父,更肖陛下,幼时聪颖,如今更见得体稳重……”

朱棣哈哈大笑,算是认可。

他对朱瞻基的宠爱不作掩藏,众人皆知,否则又怎么会册立皇太孙呢?

待得那身影消失。

朱棣笑容逐渐收敛,变作正色:“摆驾御书房,奉茶;予二位伴伴醒酒!”

众人皆起,又宫廷太监前去安排。

而后它们才随朱棣转场。

除二人外,十几位也都在场,今日本就为齐奏均衡之事,少一人都不妥。

来到御书房。

门外已有锦衣卫严防,与那一夜相同,一应无关人等全被隔离在外,不得靠近书房窥探圣仪。

朱棣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你等于海外得见真神,又遭神明所挟,失踪月余……”

“这月余时间,你们经历了什么?见到了什么?又去到了哪里?”

锦衣卫暗子记录,于那月余时间中是为空白。

除十几位当事人外,无人知晓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

而前后比对,也能发现一些变化、端倪。

在神游归返后,他们无不对均衡展现虔诚信仰……

几日前。

福建布政司密报已经送来,其中提及多件怪事。

其中最为惹眼的,就是王景弘威胁福建布政司参政。

如今朱棣已经知晓缘由。

神使尊贵,不得侵犯。

此外,还有码头上行香还愿被终止一事……

郑和皈依多个教派,相互并不冲突。

可后来他所呈现的状态则是‘只尊均衡’,外道皆不入眼。

朱棣在想,是那神明善妒?

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听得陛下疑问。

郑和等人相视一眼,皆深吸了一口气,才听他娓娓道来——

“那便从那一日讲起吧,神使登船,而引发冲突……”

这些事朱棣已经听过一次。

但他并未阻拦。

因几个暗子位阶低下,不见得能看得真切,且思维判断也与郑和等人相差甚远。

郑和也提及他们对蒙元后裔的猜测,最后引申到道教之上。

王大三人所言,只止于蒙元后裔以道教为掩饰身份,立足海外的手段猜想。

而郑和却道:“神明使者,皆将神国以外之地,称为罪土、恶土!”

“大明也不例外!”

“以神使之言,神明或曾在极其古老的年代,降临中华之地,赐下教化福泽……”

“只是那远古之人悖逆了均衡,才引得真神震怒,被放逐遗弃!”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神国子民所用‘均衡神语’,其实与我大明所用语言相同了!”

“因为我们极有可能就是被均衡遗弃先民的后代!那道教演化之源,就是均衡!”

“如此再来延伸猜想……”

“秦皇汉武为何要求长生宝药?或许那方士都隐约知晓,世上真神的存在,才欲要航行海外找寻仙踪!”

朱棣听后,大为震撼。

以多条线索分析,逻辑是说得通的。

否则为何均衡标识与太极图相似?均衡神语又与大明汉话相同?

古代帝王又为何频频出海,寻觅仙山?

“皇上,这只是我等后来的猜想,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就连神使也不知,我等也不敢多于探寻,唯恐亵渎神明!”

待郑和说完他所推论定立的“三保猜想”,又话锋一转。

“不过,祂曾允我们带回均衡的意志,也带回那神游之际,所得见世间的真知……”

“那日我等被神明所掳,只眨眼间就到达高天之上,搭乘神明法器,遨游九霄,山川湖海皆在脚下,是浩瀚,亦是渺小……”

郑和开始讲述神游正文。

朱棣认真听着那貌似光怪陆离,又偏是不经修饰的言辞,渐渐痴了。

他已忘却了帝王仪态,嘴巴微微张开,便是瞠目结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