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 995. 为战士解决后顾之忧

老家里的制衣厂销路不愁,三狗的三营需求可以保底一些。在当时,由于材料和制作技术的低下,衣服还是家庭里很大的一笔开销。

有的穷人家里合穿一条裤子的人都有,可见做衣服是相当的赚钱。所以,工厂刚办起来,就供不应求了,天天加班加点。

还有,工厂属于半公益性质的,不以赚钱为主,先期是扩大规模,余下的钱,以加发奖金给到工人。

因此,这种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当地百姓,很多人都想进厂,但碍于名额有限,就“曲线救国”。

先叫家里人去守城的民团里,希望在民团里,以后能成为三狗的兵,这样,家属就可以直接进厂了。

今年初,国府的五中全会,就号召了全国各县城大量开办民团,三狗老家的广丰县城,就马上办了个县民团,底下各个区也有区的民团。

三狗他们老家是县城底下的罗城区,这个区的民团,就推荐了守城作为团长,一来是因为守城家就在罗城的中心马路上,民团设在了他们村里,交通方便。

二来,因为三狗的原因,罗城区里目前在军队里当大官的是三狗了,守城和三狗关系很不一般,就自然想到了让守城来做这个团长。

三是守城家本来就是在村里的大户,关系盘根错节,大家都会给郑家一个面子,好办事,守城爹也是在乡公所里办事的。

最后一个最关键的是,就是这个制衣厂,类似军属烈属的工厂,效益非常好,在百姓眼里,简直是富得流油了。

百姓们的心愿很朴素,就是想多赚点钱,让生活水平更好点,所以,都想进厂,进不了,就先进民团吧。

这样民团的招兵工作就很顺利了,所以,让守城来做这个民团的团长,就水到渠成了。

守城给三狗的信里说到,只要三狗部队来家乡里招兵,随时就可以招到好几百个家乡的子弟兵,太多人想进你的军队了。

这是让三狗意想不到的,但现在他还没有去招兵的权力,虽然国府推行的兵役制,一直很不理想,但招兵的权力,还是在军委会手里。

以前叫最高统帅部或是军委会,现在应该叫国防委了,是不会把招兵买马这种权力下放到各个部队手里去的。

这个可是非同小可的,一旦下放了这个权力,各部队就会自主主张地扩张实力了,全国好不容易达成纸面上的统一,又要分裂成各个军阀割据局面了。

但国防委会给各个军、师划分了专门招兵的地区,类似师管区的称号,51师的师管区不在江西,是在贵州。

所以江西的兵,是招不进51师甚至是74军里去,这些道理,三狗在信里跟守城解释了。

但为了不让父老乡亲们失望,三狗又跟守城透露了个招兵的信息,就是说现在国家虽然有兵役制和看起来严格招兵区域和制度,但也有很多人和地区不执行的。

比如一些比较富裕的地方,就很难招到兵,毕竟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比较惜命,不愿意当兵去送死,特别是在战争年代里。

这样一来,分在那个地区的师管区,就愁眉苦脸了,次次都招不满兵员额度,怎么办?

就会有人专门做这种生意,他们会到别的地方去招兵,招来后,直接按人头卖给这些部队,以满足他们人员补充的需求,以及上级的要求。

这就滋生了个层层级级的大行业了,有人为了赚这种黑心钱,大抓壮丁来贩卖,也给壮丁回扣,就是说,只要你当兵了,马上就发钱给你,或是给钱你家里人。

有些穷得揭不开锅的,就送孩子去当壮丁,换来几个钱救济下眼前,有的人,就卖自己,把自己卖给招兵处,领了钱去部队,没两天就瞅个机会逃走。

做了逃兵,逃到另外一个地方,换个名字,接着卖自己。那时候的户籍制度很混乱,每人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人,自己换个名字甚至是不换名字,都可以换个身份,查不到。

所以,只要是人只要是壮丁,在全国范围内,成了一种流通的货币,行走的货币。军队里,则是睁一眼闭一眼,反正管不了这事,只要能招满兵,其他的事情不管。

国府想管,也做不到,抗战时期,社会大动乱大动荡,人员流动和流失太大了,无法去进行户口普查和户籍登记。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能招到兵,不难输送到部队里去,部队都会抢着要的,普通部队的逃兵多,人员流失大,自然是常年招兵的。

而像74军这样的精锐部队,则是经常参加大战恶战,人员损耗也很大,也急需新兵补充,虽然每次把缺额报上去,但不一定能马上就能补充到位的。

所以,部队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有的去买,有的自己去招,如果能带来人的,轻则补偿,重则直接安排职务了。

就想打铁侬一样,从宝华山拉来一个连的人,直接就做连长了,当然,还是要考虑一下你的经验和能力的,并不是个人,就能做连长排长的。

所以,当三狗听到了家乡人有这么踊跃参军的劲头,虽然不是很想把家乡人带出来打仗当炮灰送死,但国难如此,还是需要大家做出牺牲的,都不愿意牺牲,那就等着都死了。

何况是大家自己愿意的事情,又不是逼迫的,三狗就这事跟上级刘光羽团长说了,刘团长自然是支持三狗的,有这种好事,摊谁头上都好啊。

作为部队长主官,也是希望自己部队人员充实是最好的,这样的兵源可是民团里受训的民兵,和以前的补充团没有什么区别,召之即来来之即战的人,即插即用。

至于是哪个地方的人,可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都是中国人就没错了,即使是外国人,能参军一起去打鬼子,也是好事。

见到刘团长那个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模样,三狗就放心了,就回信给守城,叫他先把人招入民团,多加训练,等到合适的机会,一定会派人来接收。

还有一点,三狗在来家和人合资开办工厂的事,不是先例,至少在51师就不是,因为师长王耀祖,现在是74军副军长了,他就有了这样的先例。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