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 94. “小乔”出嫁了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94. “小乔”出嫁了

作者:平淡的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守城家请人合了守城明月两人的生辰八字,把结婚的日子定在腊月二十六(农历十二月二十六),过年前几天。

收到媒人送来的日子后,明月家就开始买木料,请木匠师傅,打嫁妆,床、柜、桌、椅等全套木制家具,刷上红漆,画上喜字喜画,以示喜庆。

也去扯了布料,做红嫁衣、红鞋面,要全身上下都是红的,也做了红被套子,请弹棉花的做了好几大床棉花被子,放在红柜子里,结婚那天,算作嫁妆,一起挑到夫家去。

临近日子时候,守城家派人挑来了好几担烧酒、猪肉、整鱼、馒头、喜饼等,以给女方婚事之用。

这里的喜饼叫糖霜饼,碗口大,馅料以白糖为主,辅以芝麻花生等,外皮为薄薄的面饼,正面印花,中间印有“双喜”字样,烤成焦黄色,中间印花印字是红色,好看又喜庆。

这种喜饼,一般作为回礼使用,有亲友来贺喜了,根据礼金礼物的价格,执笔的当场拿饼回礼,最少有两个,好事成双。

这种饼,小孩子吃一个,差不多就吃饱了,份量很大,大人反而一个都吃不下,因为太甜了,一般是对切开来,捡一块尝尝鲜香香口,也沾点喜气图个吉利。

到了腊月二十五,明月家就已请好厨官(厨师)、帮厨、酒堂(跑堂)、杂务等,头天就借好桌椅碗盘等,垒起几个大灶,厨官也打好汤头(高汤),帮厨根据厨官的吩咐,洗菜切菜,分门别类放好,以备不需。

到了腊月二十六,一大早,王家就放起了鞭炮,亲友们络绎不绝的来道贺,明月爹妈盛装以待,招呼客人,明诚跟着几个叔叔,喜气洋洋、忙里忙外的做事情。

明月则是坐在房间里,任几个婆娘收拾,洗头梳头化妆,换上崭新的红嫁衣,戴上凤冠,俊俏的一如戏台子上走下来的一样。

中午的调羹酒(围席),明诚爹怕冷落了三狗家,特地把三狗爹拉到上席,坐在自己身边,尽管应付了一轮又一轮的敬酒,明诚爹还是专门跟三狗爹喝了好几大杯酒,最后,两个人居然都醉了。

午饭过了没多久,外面的锣鼓队就开始敲锣打鼓了,抬嫁妆的亲友,开始把嫁妆一件件搬出来,扎起,明月妈抱着新衣服、被面垫单、鞋子袜子、布料等,一件件的往箱子柜子里塞,还有压箱底的红包。

花轿也准备好了,鞭炮想起,催着新娘子明月上轿了;明月看着就要离开这个出生的地方,这个眷恋的地方,不由得悲从心来,看着母亲,一句“娘”都没叫出来,就已经哭得泣不成声了。

母亲也是悲喜交加,以前自己出嫁时候不知道,现在自己做母亲了,才深知其中的滋味,是多么的矛盾,既为女儿找到一个好夫家开心,又为自己即将失去这个从小带大的宝贝而难受。

还好,这个失去,也只是暂时的失去,这里离明月夫家不远,平时也是可以经常会娘家看看的。不管怎么样,在那种情景下,也难免会难受起来;哭嫁哭嫁,都是要哭着出嫁的。

明月还叫人专门找来三狗妈,也是抱着一顿痛哭,看的旁人唏嘘不止,觉得明月很不错,连干妈都要抱着哭,是个有情义的姑娘。

最后,明月由哥哥明诚背着,送出门,送到花轿上,坐定;顿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敲锣打鼓的队伍走在最前面,花轿跟在后面,媒婆跟着旁边,听从新娘子使唤。

挑嫁妆的走在最后面,其中还有一个本家的男童子,背着个百子桶(便桶),里面放了一些枣子、花生、桂圆、鸡子,意寓“早生贵子”。

吹吹打打的,走到半路,这些个抬轿的、抬嫁妆的亲友,都假装累了,不走了,媒婆就跟新娘子说,新娘子拿出一些红包,让媒婆每人发两个,有的还想要双份的,可嘴巴哪里说得过媒婆那张嘴,都给“骂”了回去。

快到守城家了,不远处,守城穿戴整齐,雄姿英发,骑着高头大马,带领着大队人马,来迎亲了,换抬轿、抬嫁妆的。

快到村口时候,鞭炮骤然响起,一路跟着响到新家门口,一连放了好久的鞭炮,到了家门口,披着红头巾的新娘子明月,在媒婆的牵手下,下了花轿,交给新郎守城,两人牵手过了家门口的火盘子。

两人来到了厅堂中间,开始拜堂,自有执事司仪喊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拜守城爹妈)!夫妻对拜!入洞房——!

两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洞房,明月的头巾一直不能拿起,只能坐在床边,看不见外面什么情况,只听见男女老少的不停进来看,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外面已经开始摆起酒席,亲友们陆续入席,女方抬轿抬嫁妆的安排在一桌,每个人都有一碗桂圆炖鸡蛋,每碗有三四个整鸡蛋打在桂圆干上,加水加冰糖炖熟,是一道招待贵客的餐前甜点。

接着酒菜如流水一样,在酒堂们的托盘端着,陆续不停的递到每桌上,大家开始开怀畅饮,酒兴来了就开始高声吆三,不过这个一般要等到新郎来敬了酒以后。

新郎守城手上拿着个酒杯,后面跟着个伙伴拿着酒瓶,从上席开始,一路敬酒过来,好在守城年轻,能扛住这一桌桌的长辈、同辈的轮番劝酒,一番下来,就已经喝了几瓶酒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守城今天酒量大增,不过也喝得差不多了,满脸通红、走路开始有点像踩着棉花一样,小小的摇晃了起来,旁边的亲友站了出来,说:

“不能再让他喝了,今晚还得入洞房的呢”,惹得大家一阵哄笑声……

孩子们终于熬到了喝完喜酒,大家一窝蜂的涌进洞房里,等着闹新房,新娘明月为了吃晚饭,就把头巾先撤了。

这时候,司仪手拿红烛,喊起了“洞房喝彩”:

福喜噢!手提红烛看新年,头上红花插一朵,口上胭脂一点红,手如冬笋出山岭,好比仙女下凡尘。

福喜噢!新郎新娘笑眯眯,百世姻缘连理枝,郎才女貌真相配,天生一对好夫妻。

福喜噢!吉日良辰结新婚,两姓姻缘定乾坤,祖宗大人好福气,福禄寿禧传子孙。

福喜噢!上面摆起金交椅,下面摆起牙骨床,床上挂起绫罗帐,帐里一对好鸳鸯。

福喜噢!好子生五个,好女生一双;大公子当朝一品,二公子两榜进士,三公子三年结缔,四公子四品皇堂,五公子年纪虽小,皇上封为巡查钱粮;大女儿千金小姐,二女儿正宫娘娘。

每唱完一句彩词后,司仪就会鼓动大家向新娘讨要“冰糖子”(新娘出嫁前,娘家人把大块冰糖敲碎,用红纸包起很多小小包,算是喜糖)。

新娘明月一脸的羞红,在蜡烛光下,更是动人,大家看的呆了,都忘了跟新娘子要喜糖,在司仪又一次的提醒下,大家才回过神来,无数双手伸向新娘子面前,讨要喜糖。

明月打开身边的红篮子,抓起一大把,撒向大家,和归屋抢馒头一样,小孩子在黑乎乎的地上使劲得找,找到一个可以开心好久,这个冰糖子太好吃了,放在嘴巴里,可以吮吸好久。

接着司仪又会发动大家,跟新娘子索要红包钱财,新娘刚开始肯定是不肯的,但在司仪的不停的喝彩下,又怕坏了彩头,最后还是会拿出一些红包烟糖出来,给大家分。

最后,司仪会唱“劝训彩”:

福喜噢!喜气洋洋看新娘,新娘生得好福相,孝敬公婆行妇道,和睦兄弟并肩娘(妯娌)。

看时间差不多了,司仪最后来一句结束语的彩词:

福喜噢!大小叔伯闹新房,高高兴兴闹得忙,时间已到十二点,新郎新娘要上床。

唱完喝彩后,司仪宣布闹洞房结束,大家全部退出去,把洞房留给新郎和新娘。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