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 54. 亦步亦趋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54. 亦步亦趋

作者:平淡的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八月初的正午时间,太阳晒得树叶发枯,没有一丝风,三狗饥热交加,早上走得急,只吃两个馒头,只得在中途跟着大家补水时候,拼命得灌个水饱。

这说来奇怪,喝那么多的水,也没怎么屙尿,估计是汗出得太多了,一身汗把衣服汗湿了,没一会儿就晒干了,喝一通水下去,又汗湿一身衣服,又接着被晒干,衣服上的汗渍,白花花的一缕一缕的。

这本来就是饥热交加,还挑着担上山,三狗觉得自己的腿发软,使不上力,平时一步就跨上的台阶,现在要蹬几步,没一会儿就跟老李头拉下了一段距离。

老李头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不徐不快的向前爬着山,到了一个阴凉处,才停下来,把担子卸了,坐在放地上的扁担上,掏出旱烟,抽了起来,一边抽一边等着三狗上来。

三狗好不容易爬上来,脸都憋红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晒红的,还是有点羞愧红的,人家一个岁数四十多的人都一口气也不喘上来了,自己还是个后生,居然还要人家等。

好在老李头也理解人,知道三狗这是第一次,很不容易了,早上没怎么吃,估计饿得不行了,就叫三狗停下来,歇一脚。

然后从箩筐里变戏法似的,掏出两个生番薯(红薯),丢了一个给三狗,吃了起来;本来三狗在家里都对番薯很抗拒了,因为小时候实在是吃多了。

家里没什么吃的,饿了吃番薯,嘴巴馋了吃番薯,家里断粮了,就全家一起吃番薯,番薯的什么吃法都吃过了,也吃多了,硬生生的给吃伤了。

在学校里,只要看见同学吃番薯,三狗就绕着走,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吃;在大街上,看见好些人很喜欢围在烤番薯的炉子边,买刚出炉的烤番薯吃,三狗连那味都不愿意闻,远远地走开,心想,还自己掏钱去买那么难吃的东西,真是浪费钱。

可现在,发现番薯还是很好吃的,三狗饿得饥火在肚子里燃烧着,接过老李头的番薯,连皮都来不及刨(没刀子刨,还可以用大门牙刨的),在衣服上蹭几下,把泥土灰什么的,蹭掉了,就连皮带肉的吃了起来。

真好吃,番薯甜得满嘴生津,三下两下就把一条手腕大的番薯给解决了,把老李头都看呆了,连声说道:

“还是年轻好啊,目睛(眼睛)像雪闪(闪电),牙齿像交剪(剪刀);吃石头都能给化掉。”

三狗才想起刚才吃得急,还没有好好谢谢人家,连忙致谢,多甚多甚!(多谢多谢!)

“客气个啥啊,一个烂贱的番薯”,老李头不以为然。

歇了会,起来接着走,老李头问三狗,是不是第一次走这里,三狗说是,老李头的话又上来了,说,再紧走一段,到前面的天桂岩那里,再歇个脚,你要是还能爬,我可以帮你看着担子,你可以去看看天桂岩。

关于天桂岩,三狗在学校也听说过,小县城地方不大,有个小景点,大家都传乎着,老李头也说这个,当年吕洞宾来天桂岩修炼,他的坐骑,一头鹿跑出去偷吃庄稼,被吕仙斩断一腿化成岩石永守洞口,天桂岩岩壁上有一断腿石鹿还在那里。

白鹤畈与吕洞宾有关,这天桂岩也跟他有关,看来这传说估计是从哪个地方一起批发出来的,三狗心里暗暗笑到。

不过真正的吕岩(号洞宾,唐代进士),任九江县令时候,来过广丰天桂岩这里,听说在这里呆了一段时间,写了些诗句留了下来。

不过既然到了此地,三狗还是只身上去看了下天桂岩的洞口,没有下去洞腹内,里面是个大溶洞,黑乎乎的很大,听说可以站几千人没有问题,眼看这话说得没毛病,洞口看起来不大,但一进去里面确实是很大。

除了岩洞的大肚子外,听说里面还有很多小肠子般的小洞,四通八达,一般几个人都不敢往深里走,怕被困住转不出来。

三狗站在洞口,洞内的凉气丝丝的往外冒着,加上绿树阴阴,三狗感觉精神气爽,也感觉着听说曾经来过这里的怀素、周敦颐、杨万里、韩世忠、张叔夜、朱熹、沈葆桢等知名人物的身影和踪迹,包括他们身上的文气,千年不散啊。

……

过了天桂岩,就一路下坡,很快就到了前头的柳家坞,大伙正等着他们俩呢,乌牛牯招呼着大家进了一家路边摊吃饭。

吃得也是些家常饭菜,三狗连吃了好几大碗,吃的肚子装不下才放下,好在没人注意他的饭量,或是大家的饭量都很大,就觉得三狗很正常了。

肚子里油水少,饭菜也是粗茶淡饭的,当然就会吃很多了,而且下午还要赶路,不吃饱点,饿了跟不上队伍,会拖累大家的。

吃饱喝足后,大伙儿的精神头又上来了,休息了会继续挑上担子赶路,一路上荤素笑话不断,三狗也禁不住得笑了起来。

这些个粗汉子,嘴巴虽然粗俗一点,但心地都还不错,不会像有些城里人那样阴阴的瘆你句话,让你半天楞在那说不出话来。

大家都直来直去的,省的了很多揣度的心思,关系也简单了很多,不喜欢就不喜欢,甚至是马上开口便骂,喜欢就喜欢,恨不得抱你亲你。

走了一个多小时,听说前面就快到灵鹫寺了,可这都是一马平川的啊,哪里有山寺的踪影啊?三狗纳闷着,不过也不急了,或许等会转个山脚就看到了,如果大家要歇脚,就去寺庙里拜拜,最近自己确实太霉了,听说灵鹫寺是方圆几十里最灵验的寺庙。

没一会儿,看见前面尘土飞扬,听见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的,会不会是寺庙做法事?走近了,大家赶紧靠着路边走,原来是求雨。

今年(1934年)又是大旱,这都到八月了,稻子秧苗栽下去,还没有下一场雨,路边的田里都快没水了,很多秧苗快被晒蔫了,再不下雨,估计会全部晒死了,老百姓的一年收成怕是又要落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